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9W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篇一

內容預覽:

口語交際--交流格言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普通話流暢地交流格言,清楚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學會傾聽,準確理解發言者的話語、觀點。

3、積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內涵,激勵學生用格言指導自己的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準確流暢得體的交流格言內容,清晰表達自己的看法。

難點:感悟格言的深刻內涵。

教學輔助用具: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發學生交流格言的興趣。

二、課堂討論,掌握技巧

以討論的形式明確交流格言説什麼和怎麼説的問題,使學生對口語交際的技巧有章可循,對口語表達的評價也更有針對性。同時還要使學生明確口語交際中對聽者的要求。

三、小組交流,集思廣益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蒐集的格言進行組內交流。

四、推選代表,交流互動

備小組推選代表把木組的交流成呆以多種形式向全班同學作以彙報,其他同學或進行評價或針對所交流的格言表達自己看法,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五、啟迪思想,個性表達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礎上,試説出屬於自己的格言。

六、課堂反饋,積累昇華

以提問的形式進行課堂反饋,督促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格言。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展開描寫,並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鮮明的印象及感受的寫法。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並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1.引入新課。

2.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和脈絡。

3.細讀,分析課文。

第二課時

1.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3.反覆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作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引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説《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撥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侯截然不同。

那麼,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邊學習邊領略。

二 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同時自己、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三 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① 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

② 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③ 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2.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明確:

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温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濟南全景、雪後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四 細讀、分析課文。

引導學生逐段細讀課文,要求他們在自讀的同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並指導他們就文章各段的內容、描述方法和語言,在課文一旁的空白處寫些簡要的批註。

各段問題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 課文從什麼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麼關係?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住慣了的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的由衷讚歎。所以,可以從全文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到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在於對濟南的讚美。這段的對比方式,是一種曲折行文的手法。

這段課文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係。

② 課文中的響亮是什麼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麼?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裏是指晴朗得刺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説濟南冬天的風並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説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第二課時

(繼續細讀、分析課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境?作者是從什麼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温晴的原因。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的心理描寫,來表現濟南的可愛。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寫城:在天底下曬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寫山: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明靜、温暖和舒適的特點。

濟南人由於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對温暖的春天的聯想,但眼前春天並未到來,他們卻又並不着急,而且臉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現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第3自然段

這段也是寫山,是小雪點染了山之後的景色。那麼,作者從什麼角度描寫了哪些景物?議論後在全班交流。

明確: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的看護婦,是對小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到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後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4.第4自然段

① 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温晴、秀氣之後,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出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 在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一個卧字,和文章的什麼地方相呼應?

明確:卧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盡情享受這温晴的天賜。這卧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5.第5自然段

① 作者是怎樣寫水的温晴的?

明確: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裏照個影兒。讀到這裏,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捨。

② 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並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 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1.讓學生再將課文默讀一遍,要求邊讀邊找出作者的各個觀察點。

明確:作者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第三段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後的山景;第四段從城內往城外,寫雪後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視到仰視,寫出整個濟南的形象。作者正是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的觀察,才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濟南温晴的這個特點。

2.學生再議論,歸納課文的各種表現手法。

明確:

① 用自己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倫敦),與濟南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温晴,使人們確實感到它是寶地。

② 作者不僅細緻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告訴讀者,以此來感染讀者,使讀者有如臨其境的感受。

③ 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冬天的濟南寫得脈脈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六 反覆朗讀課文。

朗讀前要指導學生怎樣讀出感情來,如朗讀課文時可根據文中描寫景物展開想象,腦海中映現作者描繪的畫面。

七 指導學生作文。

可帶領學生外出,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徵,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為《xx的冬(春天)》的短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瞭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3.嘗試學習創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內涵的童話故事。

4.掌握續寫的寫作要領,學會續寫作文。

重點

1.深入理解童話的思想內涵,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2.瞭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

1.學習運用豐富的想像、誇張和擬人的手法。

2.理解童話是幻想和現實巧妙結合的兒童文學樣式。

3.童話中形象的塑造。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並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並有感情的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二、正音聽讀

1.

攜()手嫉()妒對峙()

踽踽()獨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團錦簇()

2.老師範讀1-3段,要求同學聽難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於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誇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範讀旨在於音、情、意等方面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同學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並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清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並思考:為什麼要寫這麼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

(明確:有大象。金絲猴、烏鴉、老公雞和老母雞、牛、馬。羊、大白鵝、鴨子、獅子、老虎、金錢豹、大灰狼、獨角犀、河馬。麻雀、斑鳩、小毛驢等30多種動物都“火燒火燎”地加入了尋寶的行列。最終眾多動物又毫無例外地退出了尋寶的隊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來寫眾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作用是什麼?

(明確:都是為下文突出刻畫駱駝作鋪墊,從反面襯托駱駝。)

3.構思特點

引導:在構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對前後的內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寫了30餘種動物,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各具特色,詳略有別。先分別寫30多種動物如何上路又無功而返,再集中筆墨,詳寫駱駝如何戰勝重重困難獲得成功。在寫駱駝時還穿插了鸚鵡和燕子,來和駱駝作比較,以突出駱駝的形象。

基於上述構思,課文可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尋到了寶貝。

4.默讀,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寫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於感染力的描寫。

五、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 學習體會課文生動準確地説明事物的特點。

2. 激發學生親近動物、親近自然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習體會文章語言的生動、準確、形象,領悟介紹小動物的一般寫法。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介紹動物的順序。

課前準備

課件(音箱)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像老鼠,眼睛圓,尾巴大,腿矯健,能攀爬,性温順,特乖巧。

2.説説你印象中的松鼠。

3.展示松鼠在林中活動的短片。(要求談感受。)

要點:活潑可愛、腿腳敏捷、頭腦聰慧……

4.教師小結,並過渡到課文的學習:

看看作者布豐筆下的“松鼠”和你們説的有哪些異同。

二、知識性內容安排:

1.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自由朗讀(大聲、小聲、無聲等)課文,標出小節,圈出生字詞,熟悉文章大致內容。

2. 請學生朗讀課件上的生字詞,集體糾錯正音。

3. 介紹文章體裁為文藝性説明文,學習第90頁關於“説明”的一段介紹。

明確:

①説明文是介紹事物特點的文章。語言準確、平實、簡潔。

②文藝性説明文在內容選取和語言表達上較為生動活潑,具有文藝色彩。

三、朗讀課文,深入思考

問題:讀讀想想,作者寫了松鼠哪些特點,從文中哪些詞句中得到體現?要求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和用詞的恰當。

難點梳理:作者在介紹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等惹人喜愛的特點時,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準確運用形容詞和動詞。作者在從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來説明松鼠漂亮的形體時,用了“清秀、閃閃發光、矯健、輕快、敏捷、機警、玲瓏、漂亮”等形容詞和“翹、躲、豎、坐”等動詞,形象地説明它討人喜歡的特點;二是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在介紹松鼠叫聲響亮時,對松鼠進行人格化的描寫:“要是被人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不高興的恨恨聲”,生動地表現它豐富的情感。

四、梳理文章順序

漂亮——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馴良——活動範圍活動時間尋食習慣、主要食物

乖巧——過水情景逃跑築窩

文章結構:

總(1)——分(2-5)——補充説明(6)(先主後次)

小結:提醒同學們做讀書歸納卡片和説明文的一般順序模式。

板書設計:

如何寫:

(1)抓住特徵

(2)語言生動

(3)合理排序

五、作業設計

1. 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對松鼠進行自我介紹。

2. 蒐集並閲讀布豐的資料及作品若干。

七年級上冊語文版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複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進行多角度的閲讀: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4、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感悟人生哲理。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2、採用讀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情節。 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複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感悟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一、導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説,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麼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後,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閲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

(2)作者用哪句話結束了人生經歷的講述?

(3)在這種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什麼?

(本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2、複述故事情節。

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準備複述故事情節。提出明確要求:①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③儘量用自己的話。

(1)複述前的準備--搶答

--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

-- 故事發生的時間?

-- 爬崖的孩子有幾個?有名字的是誰?

--那座懸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 孩子們為什麼去爬懸崖?

-- “我”為什麼不下來?

-- “我”最後是怎樣下來的?

(本環節的設計所針對的是我們所授課的七年級學生,聽課、讀書注意力不夠集中,效率差的問題。同時也為複述課文作準備。)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是“冒險”,後一部分可謂是“脱險”,請一位同學複述“冒險”,一位同學複述“脱險”。

在複述過程中可以由多個學生重複複述,要求逐漸提高。讓學生在複述過程中,體會記敍文的記敍順序詳略安排,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及修辭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節的前後鋪墊、呼應。

<本環節的設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進行口語訓練。

2、引導學生體會記敍文寫作的特點。

3、熟悉文章內容,為研討主旨作準備。本環節參與複述的學生有限,其他學生可通過聽複述和找毛病,作補充的方式來參與>

(3)根據複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如何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3、文章結構(提問)。

板書:

(一)“我”跟小夥伴去爬懸崖(1~6段)

(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

(三)“我”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 (16~22段)

(四)童年經歷留給“我”的人生經驗。 (23段)

4、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5、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聯繫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本環節是課文悟讀,師生暢談自己的理解:面對巨大的困難,往往心怯了。其實只要不要想着這巨大的困難,勇敢地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繼續走下一步,堅持不懈;當某天驀然回首時,困難就已化為烏有。莫頓亨特先生從懸崖上習得的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在主旨研討上,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獨特的意見。>

三、拓展延伸:

閲讀文章,學會了很多,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

送同學們一首小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每一步

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及小詩,聯繫現實生活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發。

(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麼困難?當時你怎樣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這個環節主要是強調文章主旨以及學以至用>

四、課堂小結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要失去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這堂課在與莫頓亨特先生心靈的對話中,我們結交了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們只有把這份智慧化為下一刻的實際行動,才算真正汲取了這份營養。

五、佈置作業

1、選課後讀一讀,寫一寫至少三個造一段話。

2、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還給你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麼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麼辦?傑利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父親為什麼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課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導入: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老師對達芬奇談自己畫蛋的體會,他説:“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

我國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也談過類似的體會,他仔細觀察過廬山,然後作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則材料告訴我們,無論繪畫還是觀景,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這樣,才能發現事物、景物的不同特點,畫畫,才能畫出新意;觀景,才能觀出新意。對一些意藴豐富的文章也應如此,應從多個方面去想,讀得有創意,提高閲讀質量。

二、再讀課文,賞析文中的精彩語言。

文中有哪些詞句讓你感到精彩?為什麼?

<本環節主要鍛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

三、多角度閲讀。

討論:

1、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最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

<對於複雜人物,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2、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麼?

3、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4、傑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嗎?他為什麼拋下我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理嗎?

5、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麼做?

<這幾個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學會從一篇文章中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