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物理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國中物理教案【多篇】

國中物理教案 篇一

第一節,《認識靜電》教學反思

一,這堂課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幾個演示實驗:

(1)用兩個通草球分別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兩個通草球互相排斥。

(2) 用兩個通草球分別接觸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兩個通草球也互相排斥。

(3) 用一個通草球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用一個通草球接觸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兩個通草球卻互相吸引。

(4)使起電機的大金屬球帶上電,用一個不帶電的絕緣金屬球與之接觸,結果絕緣金屬球上的箔片張開。

(5)把帶正電荷的大金屬球C移近(不接觸)彼此接觸的金屬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屬箔都張開了,表示A,B都帶上了電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屬箔就會閉合。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後移開C,可以看到A和B仍帶有電荷;如果再讓A和 B接觸,他們就不再帶電。這説明A和B分開後所帶的是異種等量的電荷,重新接觸後等量異種電荷發生中和。

課堂因實驗而精彩,由於實驗的成功,學生對於這三種起電方式的理解就比較容易。如果天氣不夠乾燥,課就很難上好

二、理解物體帶電的本質時,教師反覆強調:質子數目偏多,或電子數目偏多。對於理解有很好的作用,鞏固練習中的幾個題也選得比較好

三、電荷、元電荷、質子電量、電子電量下節課還要加強複習。

第二節,《探究靜電力》教學反思

一、關於點電荷,不宜講得太多,知道這幾個意思就行,不是很小的帶電體就可看成點電荷,也不是很大的帶電體就不可看成點電荷,一個帶電體能否看成點電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是否可以忽略不計

二、我們不可能重複庫侖的實驗,不可能做的精準,演示實驗只是定性分析,無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對定律的理解。

三、考慮到庫侖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庫侖扭秤的實驗對檢驗庫侖定律具有重要意義,介紹給學生,很有必要。

四,此課很難有什麼特色,教學思路與別人大同小異。

第三節,《電場強度》教學反思

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類比的方法解決了場強與試探電荷無關的問題。

某點的場強只能與場源電荷以及該點到場源的距離有關。這好比火爐旁邊各處的温度,這一點的温度是火爐本身有關,也與這點到火爐的距離有關。

試探電荷就好比是温度表,這點的温度是40度,用温度表測量,温度為40度,不用温度表測量,它還是40度。用這個表量得是40度,那個表量也是40度。場源電荷產生的電場也是這樣,這點的場強用試探電荷來試探,它是這個值,不用試探電荷來試探,它也是這個值。用小的試探電荷來試探,它是這個值,用大點的試探電荷來試探,它也是這個值,與試探電荷完全無關

國中物理教案 篇二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學習者的分析

學生來自小城鎮和農村(大部分),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接觸許多與功和功率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為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奠定基礎,同時學習過速度和電功率的概念,對於理解功率有很大幫助。

3、教具與學具

電化教具:多媒體課件

4、教學過程分析和設計

教學流程圖

設計內容 設計意圖 活動層面

教材處理 師生活動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一、播放多媒體素材(視頻)或畫面)如用挖掘機挖土和一個工人單獨挖土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快?圖中的情景説明了什麼問題?

類似的事例還有嗎?(啟發思考) 教師通過所設計的情景,將學生引入學習怎樣比較做功快慢的學習主題,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並直接切入學習主題。

認知層面

想想議議學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1、引導回顧速度的知識。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學生提供一組數據,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誰做功最快?説出比較的依據。

物體 所做的功 所用時間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聯繫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運問題加深對功率知識的認識。

4、想想議議:

投影演示插圖孫女與爺爺上樓,讓學生分析比較誰的功率大。

5、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方便準確的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呢?

6、介紹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並以適當的事例加以鞏固。

例:過去我們學習電功率,説説某電風扇的功率為60W,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參看課本小數據圖表中的資料,説出各物體功率所表示的意義。

7、鞏固提高:

提問:用1牛的力在2秒內將物理課本從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這個力做功的功率嗎?

教師啟發:以前學習過要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先確定路程再比較時間,也可以先確定時間再比較路程。同理,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可採用什麼方法?

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回答,由他人(同組同學或其他組同學)適當補充,

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領悟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時間短的做功快;②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機械或人工將同一大堆磚從地上搬到五樓,你會選用什麼方法?

學生討論過程。

教師點拔:在圖中不知爺孫倆的體重和他們爬樓的時間,能否確定他們的功率的大小。

教師引導:用一個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時間的概念(電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認識功率的相關單位及計算公式。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作適當的講評,加深學生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師先引導學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這對學生鞏固前後知識均有所幫助。

温故而知新,對後面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

用類比法

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物體做功有快有慢之分,進一步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物體做功的快慢有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的答案可能兩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逐步啟發,加選先進的起重機,學生就會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悟物體做功確有快慢之分。

學生的討論也會出現分歧,教師就在學生的分歧中導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漸進,恰到好處。

設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較兩物體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較)。

通過實例講授,讓學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學生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值有個具體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麼。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關知識,包括公式的運用。

知識的運用與遷移

三、通過例題訓練,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1、想想議議:

物理學或者生活中,還有那些場合需要表示一個物理量變化快慢的?

2、例題:體重為900N的爺爺與體重為300N的小孫子舉行登樓活動,樓高三層共10米。若:

(1)爺、孫兩人同時從一樓起步,半分鐘後同時到達三樓;

(2)爺爺年紀大、身體較重,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2倍;

(3)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3倍。

以上三種情況下,誰做功多?誰做功少?誰用的時間多?誰用的時間少?誰做功快?誰做功慢?

3、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例題,動手做一做。

教師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説出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率、頻率(振動),拓展知識。

引導學生回到前面所舉的例子,通過討論及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邊邊思考,邊動手進行計算解答。教師把學生的答案進行投影,可進行全班討論,加深理解。

學生自己進行閲讀、解答,教師在課室巡視,給有學習困難的學適當的幫助。學生解答完後,教師再用解題示範,強調解題的方法和習慣。

對各種變化率,增長率的認識,讓學生拓展知識

使學生加深對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強學生對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

練習功和功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小結

四、小結

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穫?

學生先自己總結歸納,教師引導個別代表回答並作適當的講解。

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能借此機會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並獲得教學效果的即時反饋。

五、點評

功率的教學一個難點,以往的教學過程按教科書的思路進行授課,課堂顯得枯燥,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本教學設計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議議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和功率的知識,最後讓學生用所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體現到學致用的樂趣。本人教學實踐證明,這節課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國中物理教案 篇三

複習目標

1、能説出力的概念、單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畫力的示意圖。

2、能闡明彈力的概念,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並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説出重力與質量的關係,記住G=mg。

複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1、自學指導:閲讀本章教材,完成“會考新突破”54、55頁“考點解讀”部分。(15分鐘)

2、學生自學

3、教師精講與點撥:(5分鐘)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律(25分鐘)

考點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會感覺到疼,這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這説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_________。

練習1:在湖水中划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

A.槳對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

考點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例2:一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於物體和地面受力情況的敍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C.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D.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練習1:關於彈簧測力計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是常見的測力計

B.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D.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根據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製成的

考點三:重力:

例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於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

練習1:重垂線是根據______________的原理製成的,瓦工常用它來檢查牆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來檢查工作台_______。

練習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裏的水倒不進口裏面

三、課堂小結:

課後反思

國中物理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道電壓表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正確使用電壓表進行測量,知道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

2、通過測量電壓,掌握電壓表使用方法,提高動手操作及實踐能力。

3、體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研究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難點】正確使用電壓表進行測量。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上課,同學們好!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電路中電壓的大小應該利用什麼儀器進行測量?舉手最快這名同學你請來説。他説測量電壓要用電壓表。請坐,看來你對於之前的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同學們,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電壓和電源兩端電壓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呢?能否利用電壓表測量並得出結論?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走進今天的新課《用電壓表測電壓》。

環節二:新課講授

同學們我們先來從連接電路的角度思考,需要哪些實驗儀器?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説要用到電源、開關、導線,還有的同學説需要小燈泡、電壓表等儀器。

我們已經知道了要用到的實驗儀器,那麼再來想一想,怎樣正確使用電壓表?第二排這名男同學你請來説。很好,請坐,他説使用前,要預估待測電壓,選擇電壓表中恰當的量程,使用中電壓表要注意正接線柱電流流入,負接線柱電流流出,且電壓表要與被測用電器並聯。還有哪位同學能來補充?同桌請來補充。她説如有需要,可以直接與電源進行串聯,此時測量的是電源電壓。待示數穩定後讀數,認清所選量程所對應的分度值,進行正確讀數。使用後要將儀器整理放回。請坐,看來同學們對於上節課的知識已經完全掌握了。

要用電壓表進行測量電壓,具體步驟是什麼呢?老師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了一張實驗儀器圖,同學們試着結合圖片説一説測量的具體步驟應該是什麼?靠窗的這名女同學你請説。她説先將電壓表接在小燈泡的兩端,接通電路,讀取電壓表的示數;再將電壓表接在電源兩端,接通電路,讀取電壓表的示數。觀察兩次測量電壓表的示數。很好,請坐,總結得十分全面。

那麼同學們,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呢?老師在這裏告訴大家實驗的注意事項。首先一定要先連接電路,檢查無誤後再閉合開關進行測量。每次想要更改電路,需要先將開關斷開,再進行操作。

現在同學們相鄰四人為一小組,老師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結合桌上準備的實驗儀器進行測量吧。好,時間到,老師通過巡視發現同學們都參與其中,並且分工明確。現在我們找一組同學説一説,他們組的測量結果?第三小組代表請説。第三小組説通過實驗發現,兩次測量數據是一樣的,都是3V。那麼通過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他説,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很好,請坐,看來你們觀察得很仔細,總結得也很正確。

環節三:鞏固提高

同學們,我們現在更換電阻,再次測量,看一看上述實驗結果是否正確。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已經展示了他們的測量結果,並且得出的結論與上述實驗相同。

環節四:小結作業

這節課馬上接近尾聲了,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掌握了哪些知識?我們重温了電壓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並通過實驗,知道了在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兩端的電壓相等這一結論。

下課後,同學們試着想一想為什麼電壓表使用時要與被測用電器並聯?

同學們,下課!

四、板書設計

(略)

國中物理教案 篇五

課前準備:

一、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變的過程,但我們的同學們,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並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二、具體步驟:

(1) 佈置同學們課前複習歸納。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三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固體和液體之間的轉化、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轉化都已學過,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同學們自覺體會和產生固態與氣態之間是否會轉變的疑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佈置學生通過上網、查閲圖書,收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過對課外知識的閲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在學習了前面關於固態和液態、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物態變化之後,觀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固態與氣態之間直接轉化的過程,並做好記錄、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同學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最後在課堂上引導同學通過小組活動完成課本中設計的實驗,並通過實驗歸納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同時,再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前面討論的現象和問題。然後,對學生收集的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並給予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昇華,什麼叫凝華。

2、知道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凝華現象。

4、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常現象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慾望。

5、通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教具、學具、實驗儀器:

1、學具: 收集的文字資料、實物、圖片。

2、教具: 實物投影儀、照片、鐵架台、燒瓶、酒精燈、細線、碘

五、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昇華、凝華現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解釋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

3、瞭解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六、課前學習的內容:

1、歸納前面所學的物態變化並瞭解其吸放熱的情況。

2、查閲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瞭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態變化情況。

3、觀察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瞭解那些發生在固體和氣體之間的。

4、與同學交流觀察學習的情況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並做適當的記錄整理。

教學過程:(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學指導、學生活動)

一、複習引入 (3分鐘)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屬熔化?哪些屬於凝固?

4、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變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5、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麼?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麼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轉變呢?舉例説明。

學生1答:固態、液態、氣態。

學生2答: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3答:如冰化成水、鐵變成鐵水等是熔化;水結成冰、油變成固態油脂、蠟燭油變硬等是凝固。

學生4答: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5答:蒸發和沸騰 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同點:温度條件不同; 發生地點不同; 劇烈程度不同。

學生6答:能; 如:衣櫃中的衞生球變小冰凍的衣服幹了;冬天的雪人變小了;雪花的形成等。複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整理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答案。

二、教學過程 (35分鐘)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1、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後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像什麼?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2)什麼是昇華?

(3)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説明這是一個什麼過程?

(4)什麼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6、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變化中,哪些是昇華?哪些是凝華?

學生活動:在錐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學生觀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沒有看到液態的碘。學生觀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細線上出現針狀碘固體,非常漂亮。

學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學生2答: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學生3答: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

學生4答:吸熱學生答: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説明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小結 (7分鐘)

四、作業佈置、教師引導:

1、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有關人工降雨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分別交流。

(1)在這種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現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麼?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昇華、凝華,它們幫助人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1、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2、歸納出物態變化的網絡圖或循環圖。

(1)食物保鮮(2)舞台製造白霧(3)利用衞生球除蟲

(説明活動鼓勵同學們質疑、提問、補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多向思維。老師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或有的同學不太清楚的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使學生體會成功和幫助人的喜悦。培養學生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對日常現象的觀察和比較,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物理、社會的關係,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服務的欲)

板書設計:

昇華和凝華

一 、活動:

1、過程

2、觀察、記錄現象

3、結論

二 、昇華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凝華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

三 、昇華吸熱 凝華放熱

四 、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及應用。

國中物理教案 篇六

課堂教學是一種講究效益的活動,它要求教師要高質量地傳遞各種信息,目前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效甚至無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學生在課堂上聽得頭腦發脹、昏昏欲睡,這樣的傳統教學表面上看,佔滿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能來看,這樣的教學恰恰是低效教學。作為有效教學,就必須把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以關注教學效益與質量的方法,要求教師把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統一起來,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以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眼見不如手動,只有在實踐中學習,同學們的才智和創造力才能得以發揮,學會探究性學習,能夠使大家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被觀察物理現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也就是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教學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在課堂上讓學生體會探究實驗的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如何合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來實現物理課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接下來我就談談在利用主題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

一、自主學習式的課前預習避免了實驗的盲目性

為了更好的學習,預習是相當有必要的,物理一般是聯繫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識。學生在上課前,要看一下書上的知識點和那些實驗。以前佈置學生預習,大部分學生都只是翻書式,為了預習而預習,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主體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所制定的課前預習內容要“具體化”,在這樣的預習過程當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決,而那些自己獨力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種資料,並相互交流,互通有無,利用同學之間的合作來解決。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係,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要帶着疑問上課,多問為什麼就行了,對書本上的知識聯繫實際多想象,對書本知識也要抱有疑問態度,並在學習中解決疑問,這樣思維不但不會被束縛,反而會發展更快。

二、通過自主探索培養參與積極性

就國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説,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主動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學生在探索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發明和創造過程的重要性,這樣可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濃厚的興趣與愛好。知識的獲得過程貫穿於自己動手實驗的探索過程,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物理知識、規律,並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相對更深刻,動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過自主探索,學生思維活動經歷了概念、判斷、推理等階段,由形象思維上升到邏輯思維,較好地達到培養思維品質的目標。同時

有利於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新模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提出疑問,大膽創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學習。

三、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進一步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當學生實驗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感到分身乏術。通常的辦法是利用部分好學生以點帶面,充分發揚團隊的合作精神。學會主動參與討論,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善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由於人的個性差異,有些學習好的學生不願意合作學習,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也有一些學生不願意與他人交往。教師要使學生逐步體驗到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解決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合作學習可以提高每個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處,從而對合作學習產生認同感。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細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從傾聽中博採眾長,萌發靈感;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引導學生認真進行討論和學習。

四、師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之一,關鍵是教師,根本在課堂。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以很好的氛圍,讓學生想説敢説,説出自己的想法,説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學生認真傾聽,讓課堂上學生各抒己見,教學不再單調,這樣的課堂,學生才是主體,思維的靈感在不知不覺中閃現。

總之,如何在當前新形勢下合理的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