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釣魚的啟示》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1W

《釣魚的啟示》教案新版多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優秀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與父親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篇二

【設計理念】

在本課學習中,我將努力追求“本色語文”的教學觀,體現課堂“原汁、原色、原味”的特點。從文章的主旨出發,沿着中心句層層解讀文本。在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為主線,有目的讀,逐層深入的讀,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閲讀,力求做到“潛心會文本”“披文以入情”。在人文薰陶時不忘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出現的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引導學生在感悟體會文本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得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點及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聯繫上下問理解詞語;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略)

第二課時: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第三課時:指導學生摘錄好詞好句、寫讀書筆記;聯繫生活,引發討論,拓展對“規則”的理解,並指導編寫“規則”。(略)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破題,抓文章的主線,走近“啟示”

1、解讀課題,抓住重點詞“啟示”

2、用一句話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找到“啟示”具體內容,出示中心句

正像父親教誨的那樣,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着很大誘惑的時候。

4、初讀中心句。重點品讀“誘惑”。

二、走近鱸魚,解讀“誘惑”

1、就34年前作者和父親一同去釣魚這件事情而言,作者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誘惑”?(一條又大又美的大鱸魚)

2、找出文中描寫鱸魚的句子,視學情進行品讀,體會詹姆斯內心的驚喜。

重點研讀句子:

①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過的最大的鱸魚。

②他發現,這不是翻車魚,而是一條大鱸魚!

3、過渡:這樣一條又大又美的大鱸魚,對於一個喜歡釣魚的年僅11歲的孩子來説,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啊!可是嚴肅的父親卻不容置疑的要求小作者把到手的魚放回湖中,小作者情願嗎?讓我們一同走近詹姆斯和父親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他們心理歷程吧!

三、走近主人公,解讀“道德抉擇”

1、小遊戲:讀詞秀

眼珠瞪圓→盡力壓抑→大聲抗議→小心翼翼→十分悲哀

2、找出詞語的特點(都是描寫詹姆斯心理的詞語,詹姆斯的心理在變化。)

3、找出詹姆斯心理變化的語句,讀一讀,並做好批註筆記。

4、交流:詹姆斯的心理髮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驚喜——沮喪———悲哀)

5、通過分角色朗讀、對比讀、設身處地讀,重點品讀課文5—11自然段,體會詹姆斯和父親的心理。理解詹姆斯和父親對於規則的不同態度。

①合作朗讀父子對話部分,體會詹姆斯的沮喪和父親的理智。

②對比讀4和11自然段,體會詹姆斯由驚喜轉為沮喪的過程。

③出示“金鑰匙”,將課文中重點段中作者該成“我”進行品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探究父親的心理:父親喜歡這條大鱸魚?他為什麼必須要自己的孩子放回鱸魚?你贊同父親的做法嗎?

7、讀寫訓練:假如你是詹姆斯的父親,此時你是怎麼想的?

讀寫訓練:

詹姆斯的父親面對着這條大鱸魚和苦苦哀求的兒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次品讀中心句,深入理解“誘惑”(不僅指物質上的“誘惑”,更指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該如何實施道德的抉擇。)

四、聯繫生活,走進“啟示”,昇華文本。

1、讀課文第14自然段,理解“魚”的含義。

2、聯繫生活中的系列道德問題,探究我們的做法。

3、迴歸文本:34後的那個委屈的小男孩在回憶起自己當年的那段經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4、如果你是詹姆斯,你會對父親説些什麼?

5、再次朗讀中心句,加深理解。

6、作業: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創作一條道德名言,並展示交流。

7、小結,贈送名言。

五年級上冊語文《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蒐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四、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五、複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鈎、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脣、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一説,這是為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説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 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説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按事情發展順序閲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2、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並勇於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學過程:

一、質疑: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説一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有什麼不懂得問題?

2、除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你還想學會什麼?

二、答疑:

導:就從某的問題入手學課文。這個問題學懂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誘惑?自己讀書,劃出有關詞句,讀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作者釣到鱸魚後驚喜、得意。(板書)時説出來的嗎?作者直接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導:還有哪些描寫也襯托出了作者釣到鱸魚的高興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寫:漣漪、銀光閃閃——讀得慢一些,給人以回味。

②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的輕短、活潑。

2、捕撈鱸魚是有時間的,在什麼時間?是放?是留?父親和我對待這條誘惑人的鱸魚態度一樣嗎?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合作讀書。(板書)

①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去。你理解父親的做法嗎?(討論)

儘管作者“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賀拉斯説:“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為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②哪些詞句寫出了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誰跟他的意見一樣?你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樣呢?

語言:

①小組合作讀對話。②引讀。③表演

小結: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再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行動:

①“乞求的目光”的擴展。

②放魚動作的朗讀指導。

小結:通過人物動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1、“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特殊的含義)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説。

2、讀作者的啟示,聯繫這個故事説説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3、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着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總結:

1、本文的主要內容。

2、寫法上學會了什麼?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麼?

四、擴展: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麼啟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3、同學們還有疑問嗎?

板書設計

父親我

釣魚得意

放魚不容爭辯依依不捨

啟示嚴格教育道德實踐有道德的

資料提供者:

《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

生字字詞,標自然段。

2、理解重點詞語:

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檢查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語氣。

4、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四、初讀理解

1、啟示的意思是?

2、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3、在我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啟示。

五、複習生詞

1、認讀生字、詞語:

捕撈、魚餌、濺起、魚鈎、小心翼翼、操縱、魚腮、皎潔的月光、嘴脣、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2、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⑴ 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腮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⑵ 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

⑶ 整讀第三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不久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

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説這是為什麼?

3、讀5至8自然段,思考:

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説出自己的理由請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4、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

5、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也沒有釣到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⑵ 默讀感悟:

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是那樣的艱難!

⑶ 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釣魚的啟示》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一篇選文,全文共11個自然段,由“釣魚”和“啟示”兩部分組成,文思清晰。課文用第一人稱敍述,語言簡煉,細節描寫生動細膩,值得玩味兒。

學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圍繞文本展開問題對話,關注詞句的感情色彩和具體含義,在語言揣摩和表達方法的初步領會中體現文本價值。本組課文為“生活啟示”專題,要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得到的啟示,並抓住細節描寫和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促成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進一步形成。

教學困難所在:理解父親為什麼不容商量地堅持要“我”放魚而“我”卻依依不捨;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解決辦法:通過朗讀、討論交流、聯想體驗等方法讓學生樂學、善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會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生活體驗多種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動”、“沮喪”、“告誡”等詞語的意思或表現的情形。積累文中描寫景色的詞句和重點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品讀,體會父子倆的心理活動,把握“我”的心情變化。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理解父親堅持要“我”放魚的直接原因和深遠意義。

三、教學準備

1.製作簡易課件幫助學生學習。

2.學生按統一的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出示幻燈片。)請看大屏幕,這些人正在做什麼?哪些人釣過魚、哪些人看到過釣魚?跟大家説説自己釣魚和看到別人釣魚的情景。

板書:13 釣魚的啟示

(一)整體感知,初知文意。

1.請瀏覽全文,把預習中發現的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和詞語找出來。

2.(出示幻燈片3),這些字詞得記住了。抽讀。

哪些字的寫法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瀏覽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結構。

瀏覽課文,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生彙報後,教師提煉板書:釣,放,悟。

(二)走進“依依不捨”。

“我”懷着依依不捨之情把魚放回了湖中,課文哪一句在直接表達這個意思?

1.學生找、讀,(出示幻燈片)“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

2.你還從哪些地方可以讀到“我”的依依不捨?

(1)“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2)“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過渡:“我”為什麼如此的依依不捨?

(三)追溯“依依不捨”的原因。

瀏覽課文,為“我”的依依不捨找出理由。

1.這是一條來之不易的鱸魚。

“過了好長時間”:結合“晚霞輝映”“晚上十點”,大概推斷過了三四個小時。

“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耐着性子地遛魚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

2.這是一條難得一見的大魚。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魚。”

3.天知地知。

“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

4.小結。

(四)理解“依依不捨”卻不得不捨。

縱有百般理由,卻不得不捨。為什麼呢?

1.這是規則要求,不得不捨。

“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

資料引入“禁漁期”:為了保護某些重要的經濟魚類資源,在魚類產卵、繁殖和生長髮育的特定時期,規定禁止捕撈或限制捕撈活動的時間。

“中國的禁漁期”:5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為青魚禁漁期,6月20日至8月20日為毛蚶(hān)禁漁期,4月15日至5月31日為淡水湖區與水庫禁漁期……

討論:禁漁期這麼長,這最後短短的兩個小時有那麼重要嗎?

小結:自覺遵守規則的需要,這條鱸魚不得不捨。

2.不得不捨是父親強硬要求的結果。

哪些句子可以讀出父親的堅決態度?找讀句子,談體會,再讀句子。

一方面是“我”的依依不捨,另一方面是父親不容商量的堅決。分角色體會。

3.父親如此堅決,難道他不喜歡這條鱸魚嗎?

“欣賞”“盯着看了好一會兒”。

“一看一盯一轉”,包含了複雜的心理鬥爭。

同樣喜愛,同樣欣賞,同樣不捨,但在規則面前,不得不捨。

(五)品味“捨得”。

俗話説:捨得捨得,有舍有得。“我”得到了什麼?

1.有舍有得,“我”最根本的獲得,是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幻燈片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這段話嗎?帶着理解再讀這句話。

(2)從哪裏看出“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呢?

“不止一次遇到”、“當我一次次……就會想起……”,

結合“我”和我的生活理解“魚”。

(3)這些就是道德實踐,你能改寫這個句子嗎?“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發現,這就是我們的閲讀啟示。生活就是一本無字之書,值得品讀。

(4)讓我們一起來接受文中父親的告誡吧!齊讀。

2.父親的告誡伴我度過了三十四年,“我”終生難忘。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月光在課文中出現了多次,讓我們找出來標出序號。

抽生讀句子。師:月光如水水如天,多麼美麗的垂釣環境啊;皎潔的月光,見證了“我”曾經多麼了不起地釣起一條漂亮的大鱸魚;只有月亮知道“我”違反了規則;這如水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心靈,照亮了“我”的人生旅程,讓“我”受益終生。

所以,“我”在結尾這樣寫道——

(六)“生活啟示”結課。

三十四年前,皎潔的月光下,(出示幻燈片,齊讀)“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

三十四年後,月光如水的記憶裏,“我”的依依不捨換來了父親的告誡(幻燈片):“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生活就是一本書,善於讀它的人,不僅可以從中有所發現,獲得啟示,還能為這本書增添新的、美麗的篇章。讓我們學會用心去品讀吧!

五、板書設計

13 釣魚的啟示

放 魚——“魚”

悟 生活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