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教學課程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2W

國小數學教學課程設計(多篇)

擊破重點以及難點內容 篇一

因為數學本身比較難以理解和複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成為了老大難。假如只是簡單地進行傳授和介紹,無法讓學生有更加清楚地理解和認知。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方法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以及直觀,化複雜為簡單,讓學生更加易於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強了對於重點內容的把握,同時也擊破了難點,讓學生對於這些內容更加充分的認識。在突破教學重點以及難點的時候,電教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譬如在介紹教學過程中經典的“相遇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不同的紙張上各畫出一輛汽車,兩車都是相向而行,從各自的起點出發,然後藉助點媒體的投影技術進行直觀展示,將兩車相遇的全部情況進行展示。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多媒體畫面上,學生更加深入地明白和清楚速度、相遇時間等相關的概念內涵。藉助多媒體充分的展示,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教學重點內容,隨之也會有效地擊破課堂中遇到的教學難點。這樣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印下深深的烙印,在之後再遇到類似問題的話,解決起來也不費力。藉助電教媒體自身的動態顯效作用,把一些複雜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在學生面前進行展現,這樣不但能夠有效地改良課堂教學框架,同時從另外一方面提升了教學實踐效果,可謂是一舉兩得。綜上所述,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協助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電教媒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各個擊潰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在提升教學藝術等不同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自身整體的知識框架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是基於電教媒體以及學科教學的不斷融合基礎上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靈活的利用,將多媒體自身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不斷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生的課程壓力和負擔,改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教學效果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同時進行靈活運用,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運用合理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創新教學方法 篇二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過去的課堂中,教師拿着課本,在講台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佔據着重要的角色,教師也是説一不二,學生奉教師之言若聖旨,可隨着教育的不斷髮展和學生總體素質的增高,新時代也要求教學方式做出新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對於各樣的學生而言已是供不應求,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綜合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這裏舉出一個情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和體驗教學內容,這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具有很好的引導和形象感知效果。只有學生好奇心被調動了起來,學習動力足了,自主學習之下會比強行灌輸更有效果。在教授物體體積時,我拿出了幾個學生常見的物體,籃球、黑板擦、文具盒。最後在這個實驗的引導下,學生對體積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物體不僅要佔空間而且有大小之別,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體積的概念。學生在實際觀察感知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數學知識,此時學生的活動要比教師灌輸給他們的印象要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實實在在的學習的主人。數學思想指導着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直接省略必要的引導和案例講解,直接給出公式和方法,讓學生反覆練習,記憶掌握。這無疑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故而在後期的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課本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通過課程初期的引導和情境創設,讓學生聯繫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思想方法的指導。

國小數學教學方案 篇三

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

四、教學難點:

分數乘法和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五、班級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本班共計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9人。

2.“雙基”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3.學生學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4.學困生情況: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高。

六、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説説,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注意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應變能

4、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5、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係,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七、後進生轉化措施:

1、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後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後進生。

2、對後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

3、重視與家庭的聯繫。

八、教學進度:

一單元:位置。.。.。.。.。.。2課時

二單元:分數乘法

1、分數乘法。.。.。.。.。.。.。.6課時

2、解決問題。.。.。.。.。.。.。.4課時

3、倒數的認識。.。.。.。.。.。1課時

4、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單元:分數除法

1、分數除法。.。.。.。.。.。.。.5課時

2、解決問題。.。.。.。.。.。.。.3課時

3、比和比的應用。.。.。.。4課時

4、整理和複習。.。.。.。.。.1課時

四單元:圓

1、認識圓。.。.。.。.。.。2課時

2、圓的周長。.。.。.。.3課時

3、圓的面積。.。.。.。.3課時

4、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單元:百分數

1、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1課時

2、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3課時

3、用百分數解決問題。.。.。.。.。.。.。.。9課時

4、整理和複習。.。.。.。.。.1課時

六單元:統計

1、扇形統計圖。.。.。.。.1課時

2、合理存款。.。.。.。.。.。1課時

七單元:數學廣角。.。.。.。.。.。.。.1課時

八單元:總複習。.。.。.。.。.。.。.4課時

國小數學課堂中的創新教學 篇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不久前屠呦呦女士獲諾貝爾獎更是向世界證明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研究能力的不斷加強。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世界強國,可中國的學校教育歷來被詬病為應試教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和國外的學生天差地別。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活水源頭。而創新能力的培育在學生的幼少年則顯得至關重要,作為數學教師,創新教學的有效落實不僅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當今國小數學的創新教學至今仍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和注意,現筆者就國小數學創新教學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見解和觀點。

國小數學教學案例 篇五

課上,學生四人一組圍桌而坐。桌面上擺放着水杯、可樂瓶、圓形紙片、刻度尺、繩子和剪刀。吳教師説:“龍潭湖公園有一個圓形花壇,為了保護花草,準備沿花壇圍一圈籬笆,需要多長的籬笆呢?你們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嗎?請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合作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話音一落,學生們就忙開了。他們興致勃勃的設想着各種方法,全身心投入到問題的探索之中。

過了一會兒,小組代表開始發言。A組搶先説:“我們小組是把圓形紙片立起來放在刻度尺上滾動一圈,就測出了它的長度。”

吳教師肯定了他們進取動手、動腦參與學習,但同時提出:“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長,能用你們小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來在刻度尺上滾動一圈嗎?”“是啊,行嗎?”A組的同學陷入了沉思。

之後,B組代表有幾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薦自我小組的做法:“我們研究了一個好方法,先用繩子在水池周圍繞一圈,再量一量繩子的長度,不就是水池的長度了嗎?”

“好!好!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吳教師稱讚道。這話在B組同學的臉上灑下了一片燦爛。

停頓片刻,吳教師拿出了一端繫有小球的線繩,在空中旋轉了一圈,又旋轉了一圈,問:“小球走過的地方構成了一個圓,要想求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的方法嗎?”同學們搖搖頭,再次陷入沉思。

“我們又發現了一種求圓周長的方法。”一個興奮的聲音從教室裏掠過,C組的同學發言了:“將這張圓形的紙對摺三次,這樣圓形的周長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們測量出每條線斷的長度是2釐米,8段是16釐米,也就是圓的周長。”

很有創意,吳教師豎起大拇指,“你們用摺紙的方法求出這個圓的周長,很了不起。可是用滾動的方法、繩繞的方法、摺紙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圓的周長,都有侷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球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

學生的思維又活躍起來,把對圓周長的探索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經過一番思考,學生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決定了圓周長的長短?圓的周長到底與什麼有關係?”觀察、操作、實驗,同學們最終發現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

規律找到了,同學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點評:吳教師善於創造絢麗的思維波瀾景觀,她總是恰到好處地打破學生的思維平衡,使學生原有的認識、經驗受到挑戰,構成適當的失衡,從而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造,以尋找新的答案。如此循環往復,就使得學生的思維一步步深化,一步步逼近真理,一次比一次飛濺起更高的浪花。

國小數學教學案例 篇六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不可避免的要經常思考:自我的教育行為是否貼合新課程的理念――“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昨日我和同學們一齊學習了《克和千克》的認識,這節課的重難點在於感受“1千克有多重”,經過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忙學生構成質量觀念。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參考了別人的教學設計,吸收了他人的精華,煞費苦心設計了一些與眾不一樣的活動,作為這節課的亮點。其中有一項是稱一稱班裏最胖和最瘦的同學的體重,為這事,我帶了家裏的枱秤。上課了,我精神飽滿的走進課堂,前半節課進展的很順利,一切都按照預設進行:

(一)建立1千克=1000克,關於克你明白什麼?能舉例子説明嗎?我手裏的這塊磚頭大約有多重?猜一猜,驗證,於是引導出1000克能夠用一個更大的單位1千克來表示。

(二)感受1千克有多重?先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1千克裝的洗衣粉,味精,大瓶的飲料,食鹽,讓學生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緊之後讓學生舉例子説説身邊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三)拓展延伸:對身邊的物品的質量能做出估計。我説:近段時間你們有稱過體重的請舉手?舉手的僅有兩個我在課前稱過的同學。(幸虧稱了兩位同學的體重,要不今日的課就唱不下去了,我心裏暗自慶幸)我們做一個猜體重的遊戲。我先叫最瘦的閆澤同起來,讓大家猜一猜他的體重,每當一位同學説出一個數字時,閆澤同就做出相應的反應:輕了,重了。直到大家猜到他是26千克為止,學生興趣盎然。我説:此刻請出我們班的重量級的`人物王宇同學,大家來猜一猜他的體重。本來,我打算以班級最重和最輕同學為參照物,然後在最終的環節讓大家猜一猜自我的體重。誰知我的話音一落,教室裏開始了騷動,一位學生就坐在自我的位置就迫不及待説:“他那麼胖,起碼有50千克。”還沒等我做出反應,另一位就搶着説:“他胖得像頭豬,有3只狗那麼重,有80多千克。”我看到了王宇面紅耳赤,他憤怒地喊:我胖,關你們屁事。底下的同學鬨堂大笑,有的還幸災樂禍地説:快去減肥吧……你到底吃什麼成這副德行的……此時學生的興趣轉到了王宇的“胖”上,場面失控了。我的頭一下子大了,於是我氣急敗壞在講台桌上用力用教棍一敲,“要笑,是吧。誰笑請誰上來,讓他笑個夠。”學生見我大怒,藏起了臉上的笑容,心不在焉繼續遊戲,可是,我和學生都沒有開始時的興趣,遊戲草草收了場。這節課以我充滿信心開始,到我的勃然大怒落了帷幕。

下了課,我進行了反思:本來安排遊戲“猜體重”,目的讓這節課錦上添花,想不到弄巧成拙。原因在哪裏?想起王宇憤怒的表情,學生的鬨堂大笑,自我的勃然大怒,我明白了教學應當更多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能鍛鍊自我,發展自我。所以,有兩點是我該好好反思的:

1、預設不充分

課前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是備學生,這個人人皆知的道理被我拋到腦後了。只想舉兩個典型的例子,既能夠調節氣氛,又讓其他學生在預設好的範圍裏猜測自我的體重。可我忽略了平時有些同學經常拿肥胖嘲笑王宇的,“肥胖”已成為他的“痛”。我的無意正中他們的“有意”。如果我平時多瞭解學生,還會拿他做例子嗎?還會失敗嗎?課堂猶如戰場,我作為一個每一天都要上戰場的士兵,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怎能打贏戰鬥呢?

2、當課堂出現意外時,我該想盡辦法引回預設的軌道,還是將錯就錯?

有人説過:作為教師,應善於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着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育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燒起來。

事後我想:既然他們興趣已轉移,何不順水推舟呢。不防這樣設計:我故意深沉説:“是呀,一個人太胖或太瘦本來就不舒服,還招來別人異樣的目光,甚至是嘲笑,這些是不是不道德的呢?我的弦外之音應當讓大部分同學明白自我的過錯。這時,乘機説:其實一個人的體重是標準的不多,想明白自我的體重是否標準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地把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吸引過來)。

我深深感到:在逐步推廣“動態生成式”課堂教學模式的今日,課堂已不再是簡單地背教案、跟着教師走,教師要蹲下來走進孩子的心靈,瞭解孩子的愛好,知識基礎、思維本事,預設各種可能性。因為它會隨着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並且教師根據不一樣的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從而也呈現出不一樣的價值,一念之間,靈感產生了,一個好方案瞬間誕生了,師生合奏一首活力彭湃的樂曲。也可能是一地狼煙,留下無奈和遺憾。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所以,寫下這個故事期望自我或我的同行從我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變遺憾為動力,在實踐和反思中鍛鍊自我,發展自我。

國小數學教學課程設計 篇七

教材分析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學習了表內除法後對除法學習的進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對除法意義的又一次認知,同時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安排觀察和操作活動內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受有餘數除法的實際含義,餘數的產生是實際需要的,他與所分物體的多少和分成幾份有重要的關係。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提問題,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這節教材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能整除的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使學生接受新的知識。

3、學生學習的困難在於他們對餘數的現實有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對餘數產生的意義缺少深刻的數學思考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着重從現實的情景中,把有餘數的這一數學現象剝離出來,結合現實背景來具體思考餘數產生的意義以及和除法之間各部分的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②。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③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產生的實際背景,明白餘數的意義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國小數學教學方案 篇八

課題名稱《認識鐘錶》

移秀蘭 溱潼中心國小

一、概述

·國小數學一年級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繫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錶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錶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錶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錶。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錶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總能處於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

什麼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錶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表示的是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時刻,然後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着什麼數?你能用一句話説説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説一説: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錶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大約幾時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説一説:讓學生説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裏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髮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瞭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

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麼問題?通過觀察學生髮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牀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同桌的同學説一説,要求説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牀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4、説一説:讓學生説説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牀,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繫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全課小結。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説的慾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後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錶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八、幫助和總結

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儘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如藉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國小數學教學方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乘法的含義,幫助學生了解相同數連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更簡便。

2 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乘法算中各部分的名稱的認識。

教學準備:綵球圖、小鴨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

2+2+2= 3+3+3= 4+4= 5+5+5+5=

1.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請一人口説答案。

2.讓學生觀察各個算式中的加數有什麼特點?(加數相同)

教師:像這樣幾個相同數連加,我們還可以寫成另一種形式,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的新知識乘法。(教師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綵球圖

依次出示3束氣球圈,出示一束時,教師問:一束有幾個氣球?(5個)

再出示一束時,問:有幾個5?(2個5)

當出示第三束時,問:現在共有幾個5?(3個5)

要求3束共有多少個氣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別應該怎樣列式?

學生分2人一組進行討論。

教師把學生討論的結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列完算式,讓學生把乘法算式讀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因數 因數 積 (邊板書邊跟老師齊讀並牢記)

教學例3

出示小鴨圖

指導學生看清圖意,明確求一共有幾隻小鴨?

要求用兩種方法求,指名一學生板演。

校對答案。

體會並小結:用乘法算式表示簡便!

三.練習鞏固

做一做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同桌校對。

2.練習九第5題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1)兩人各選1小題,獨立完成。

(2)互説圖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義。

練習九第6題

寫出乘法算式,指名學生上台板演。

以開小火車的形式讀出乘法算式。

3.練習九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校對,並個別説説為什麼這樣寫?

文字題:(1)3個8相加,和是多少?

(2)一個因數是8,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3)兩個因數都是5,積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

練習九第十一題

指導學生看清圖意,以72為例解釋

學生獨立完成,並説説這樣做?

四.作業:

1 練習九第9、10題

2.《隨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