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4W

國小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減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複習小數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點複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二、新課:

1、組織學生自學P96頁例4。從例4中你學到了什麼?從1.2-0.6=0.6的豎式計算中你發現了什麼祕密?它與小數加法比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能説一説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嗎?(留時間讓學生議論。)

2、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略)

3、設計情景,提出問題,鞏固小數減法的計算。

出數據信息:

尺子 鉛筆 作文本 圖畫本 筆盒 彩色筆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師:根據以上的商品價格,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決它。

4、回顧對比:

小數減法計算與整數減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小數減法計算與小數加法計算有什麼相同點和什麼不同點?

三、小組活動,鞏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説明:1、兩人一組。每人説出一個小數。兩人同時寫豎式計算,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題目多者為勝。

四、練習作業。

1、完成課本P97頁第1、2題

2、課後實踐作業:P97頁第3題。

第五課時 小數加、減法混合練習

教學內容:課本P97~~P98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會計算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使學生能形成比較 正確、熟練的計算技能。

教學重點:熟練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的技能技巧。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6 + 5.4 0.6 + 0.8 0.36 + 0.4 0.9 – 0.7 0.8 – 0.4 1 – 0.6

老師小結口算情況。

二、練習筆算小數加、減法。

1、完成P97 第4題 和 P98 第6題。

2、評講時突出兩個帶小數相減,且小數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整數部分的個位退一的計算方法,作為重點評講。(學生如出現錯誤,結合評講)

三、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文字題。

討論:以下兩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幾?

學生列式計算後,老師進行簡單小結:

第(1)小題是比較兩數大小,相差多少?可用減法計算,列式計算 0.95 - 0.58 = 0.37 ;

第(2)小題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多少?(也就是乙數比甲數少1.3,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用減法計算:即7.4 – 1.3 = 6.1,做這類文字題一定要弄清楚誰與誰比,誰大誰小,求大數還是求小數,要分析題中兩數關係,然後選擇正確的算法進行解答。

四、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應用題。(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深練習,補充題略)

國小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材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91—92頁內容。

教材分析

小數的初步認識在國小教材中分兩段進行,第一學段讓學生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認識小數。第二學段要求學生是從“量”抽象到“數”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概念,即小數的意義。本節課是第一學段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和整數十進位值制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藉助具體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幾何直觀圖,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係,初步認識小數。學習本課內容是為今後學習小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等學習內容打基礎的.。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的“第一學段”提出: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在數的認識等內容中體現發展數感。本節課,我力求聯繫生活實際,準備豐富素材,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常見的小數,展開學習歷程,激發興趣,喚起已有認知。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發現、體驗、感悟的基礎上,遷移類推,利用長度單位多角度地完善對小數的認知。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初步滲透遷移、歸納、推理、數形結合等數學,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認識小數,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推理的過程,瞭解小數的具體含義,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積累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認識具體情境中小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數形結合、遷移類推,認識0.1米、1分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米尺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件播放視頻,談話導入新課。

師:那除了整數,分數,在生活中我們還常見過哪種數?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小數。(揭示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小數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通過豐富的生活素材,激活興趣,點燃學習熱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構建

1.激活經驗,喚起認知。

(1)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説明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素材、初讀小數、觀察、發現並介紹小數點。

(3)引導認、讀小數。

2.藉助“元”、初識小數。

(1)結合商品價格標籤,運用生活經驗,説一説每一張價格標籤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與語言表述中,初步體會具體情境中小數每位數字的含義。

(3)引導觀察,對比發現,小數點前後的數字表示的不同含義,初步感知小數點的價值。

設計意圖

通過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獲得對小數的感性認識。讀數中,對兩位小數的讀法,予以指導。不專門強調讀小數,將讀數任務穿插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3.數形結合、探索推理。

(1)根據經驗知道0.1元=1角。

(2)藉助多種直觀圖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觀演示,再現分數學習的數學活動經驗,理解並發現1角= 元。

(3)推理思考並初步感悟1角=0.1元= 元。

設計意圖

人民幣的運用,是學生熟知的內容,學生有着非常豐富的購物經驗,對商品的價格標籤上的小數含義都比較瞭解。因此,從尊重學生學習數學的現實角度出發,學生的經驗中以“元”作單位的小數,學生更為熟悉,易於接受,因此,藉助生活經驗再現0.1元=1角,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觀演示來呈現思考過程,喚起分數學習時積累的數學活動經驗,推理出1角= 元,感悟1角= 元=0.1元。

4.利用長度單位完善對小數的認識。

(1)根據學習經驗,遷移類推出,1分米= 米=0.1米。

(2)生獨立探究,寫出合適的小數表示出相應長度。

(3)結合直觀圖,認識1.3米與1.6米,深入理解小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設計意圖

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基礎上,藉助“米尺”模型,通過遷移類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鑽研1分米= 米=0.1米,再一次的強化十分之幾的分數與一位小數的關係。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寫一寫:塗色部分用分數和小數表示。

2.在數軸上找到每一個小數對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

設計練習,學以致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

四、暢談收穫,昇華認識

通過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你覺得自己本節課表現如何?同學表現如何?老師表現如何?

五、瞭解小數發展史,滲透數學文化

課件播放小數發展史,學生感受數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