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酒》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9W

《春酒》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春酒》教案人教八年級下冊 篇一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如詩一般的生活織就瞭如詩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詩般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兒童聖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這是對人性的謳歌與讚美。

本課文字淺顯但意藴卻深,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生活經驗,創設閲讀氛圍。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閲讀課文,品味文章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領悟文章意藴。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積累詞語,瞭解作者及其創作概況,瞭解民俗民風。能深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藴。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讀書指導法和美點尋蹤法,通過朗讀、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發現並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難點】

1、研讀,品析細節和關鍵詞句。

2、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領悟文章的意藴。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淺知課文大意,查閲不認識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過年風俗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首先播放音樂,讓學生欣賞各地奇異的民俗圖片,激發興趣,再讓學生漫談過年的風俗或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藴涵的情感和意藴後,總結並提示:我國浙江温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2、作者簡介:

(簡要介紹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全文,並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強調需要積累的字詞。

(多媒體顯示)

家醅(pēi) 炮製(páo) 挑剔(tì)

一馬當先:作戰時衝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2、思考:

⑴ 本文記敍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有何意義?

⑵ 文章結尾寫道:“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春酒的味道嗎?

三、研讀、品味精彩的語言,體會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1、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來,把它推薦給大家,並説明理由。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後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五、延伸拓展

積累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並做簡單比較。

六、佈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介紹一個傳統節日。

2、課外選讀有關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並把它推薦給班裏的同學。

【板書設計】

過新年

春 風俗美

喝春酒 家鄉的味道──思鄉懷舊

酒 人情美

喝會酒

《春酒》教案人教八年級下冊 篇二

教學目標:

1、賞讀細節,體會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故鄉情結。

3、聯繫生活體驗,引出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4、拓展感悟,從詩文中藴涵的思鄉情結昇華到整個中華民族的故鄉情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和學生交流當地家鄉話開始。

是啊,只有道地的家鄉人才會説道地的家鄉話,只有道地的家鄉人才會永遠記得充滿道地家鄉味的風土人情。對台灣著名作家琦君來説,令她念念不忘的是童年那杯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讓我們去細細品嚐這杯故鄉的“春酒”。

二.教師配樂朗讀,通過擬酒名初步體會寄寓在春酒中美好豐富的情感

(1)問:能否取一個合適的酒名來體現作者寄寓在春酒中美好豐富的情感?

學生取的酒名進行比較。提示哪個酒名最能體現作者流淌在全文中的情感?

思鄉酒。

(2)問:這杯思鄉酒中包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憶?

看來這些充滿温情的回憶是和我的童年生活、母親和鄉鄰們聯在一起的。

(3)問:在這些充滿温情的回憶中,你對作者所寫的哪一份回憶印象最深刻呢?

三.賞讀細節,深入體會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引導學生關注其中幾處細節,感受春酒中藴涵的美好情感,品出一份道地的家鄉味。

1.問:描寫童年生活的哪些細節特別充滿情趣?為什麼?

學生品析細節時,可以啟發學生結合具體的詞語來説説。

例子①“其實我沒等她説完,……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這裏的“偷偷地”寫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膽怯與好奇;一個“舔”字活畫出一個嘴饞可愛的小女孩的樣子,充滿童趣。

②母親給我在小酒杯裏只倒一點點……也是個酒仙呢。

“只”“一點點”説明對母親的小氣感到不滿足,充滿孩子氣的天真與可愛。

“端、聞、走來走去”説明對酒的珍惜。

説小花貓是酒仙充滿孩子般自由天真的想象。足見我可愛的童心童趣。

③我是母親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問:這個比喻恰當嗎?用像皮球像企鵝不是更可愛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嗎?(因為蜜蜂採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為形體小更見我的可愛。)

師: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純真的童趣,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懷念。

2.問:如果老師想把文中描寫母親的許多細節拍攝成一個個特寫鏡頭,你最想選擇哪個細節?為什麼?

知道人物的特寫鏡頭怎麼拍嗎?提示人物的特寫鏡頭往往要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可以抓住表現這些特點的詞語。同桌交流。

(1)學生討論交流。

(2)回答時儘量引導學生去領悟每個鏡頭所藴涵的美好的母性。

如從這個鏡頭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

教師可問學生“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這裏把母親的神態拍成“靦腆”不是更能表現母親的淳樸嗎?“得意”是得到別人誇獎後一種甜蜜的神態,跟喝過酒似的。一副農家婦人的樣子。更能突出母親的質樸和賢惠。

“母親對我説”,説這話的時候,母親對我應該是一種怎樣的表情?説説你的理由。(從説話的內容中去揣摩)不是嚴厲的斥責,而是善意的提醒。表現母親對我的温柔和慈愛。

小結: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温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

3.問:對鄉鄰們的回憶中,重點提到了誰?花匠阿標叔。

花匠阿標叔又是怎樣的人呢?善良熱心純樸。

問:從作者對阿標叔的懷念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從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故鄉淳樸濃厚的人情。這是一份多麼淳樸的鄉情啊。

四.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思鄉情結。

1.師:這杯思鄉酒,盪漾着我兒時純真的童趣;散發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道地家鄉味)這些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啊。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最温情的懷念。光陰荏苒,她還能品嚐到這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嗎?

關注最後兩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為她已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了。

2.瞭解作者生平。琦君1917年生於温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台灣,後定居美國。自去台灣以後,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温州。她説“來到台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着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遊子心中的根吶。讓學生帶着這份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傷,齊讀結尾。對故土的眷戀,是縈繞在作者心中一份難以割捨的故鄉情結。

五.聯繫生活體驗,編織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師:故鄉情結是人與生俱來的情感。對我,一個普通的人而言,故鄉情結是:

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時最喜歡吃母親做的番薯糕。記得母親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放在一個大篩子上,在陽台上晾曬。那金黃的色澤伴着陣陣香味對我充滿了無限的誘惑。我總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當這時,母親總會輕輕拍一下我的手,嗔怪着説: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曬乾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來才有味道。現在我偶爾從超市買回一袋地瓜幹,卻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後當我身居另外一個城市,我依然會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為它是我對故鄉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憶。

那麼當故鄉和你漸行漸遠,當它在你心中成為了遙遠的回憶,縈繞在你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又會是什麼呢?你也像老師那樣試着寫下一兩句話,為自己編織一份美麗的故鄉情結。

示例:故鄉情結是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是童年嚼在嘴邊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

師生交流點評。

六.拓展感悟

師:故鄉情結更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澱下來的中國人最深厚的情感,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它就已經緩緩流出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從古到今,詩人們借用更豐富的事物(即意象)來表達對故鄉無盡的情思。

問:在思鄉詩詞中常常藉助哪些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讓學生吟誦有關詩句。

小結:明月、羌笛、鄉音、秋風等這些不同的意象上,使思鄉的情感變得更豐富更深沉。它已沉澱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那是穿越千年永遠不老的文化之根啊。身居異鄉的人們,吸吮着故鄉文化精神的營養,都會把故鄉作為心靈的歸屬。

而現在海外學子學成歸國,客居他鄉的華人華僑或回大陸尋根認祖,或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呢?我想這都是緣於凝結在心中的那份深厚的故鄉情結啊。正是這種特有的故鄉情結,才讓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壯大,成為具有強烈凝聚力的偉大的民族。故鄉情結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春酒》教案人教八年級下冊 篇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作者故鄉的新年習俗,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

2.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將和同學們:網123網

文章描繪了家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處?用下列句式説話:

填空3:⑴風俗之美美在……,表現為……

(迎神拜佛,祭祀祖先,祈求吉利;過新年時大人忙碌,小孩快樂的熱鬧氣氛,沉醉其中,暖意傳遍全身)

⑵人情之美美在……,表現為……(多煤體7填空)

(兒時故鄉家家户户輪流邀喝春酒的事;鄉親之間需錢急用就互相“起會”,會首置辦“會酒”以表酬謝;)

師:春酒中寄託着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濃濃的感情;民俗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都是從“道地家鄉味”中咂摸出來的。作者琦君曾這樣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二、跳讀課文、小結內容

一篇《春酒》、讓我們品出了民風之美、人情之美、它不再是一篇課文、它像一杯雞尾酒、調和了人類心中那麼豐富的情感、讓我們深深地陶醉、它又是一粒催化劑、激發了我們那麼美好的情趣、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無窮樂趣。那在你看來、《春酒》又像什麼呢?請你也用一句比喻説説自己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吧。

填空4:《春酒》還是:(多煤體8填空)

(春酒還是民俗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春酒還是思鄉的味道,“明月何時照我還。”:春酒還是母親的味道,“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春酒還是道地的家鄉味道,“鄉音無改鬢毛蓑。”)

師:(小結)這一壺春酒啊,鄉情,親情,民俗,童趣融入這一壺春酒中,道盡作者詩意的心情啊,故鄉的酒,母親的酒,遊子心中醉人的酒喲。(多煤體9總結)

春酒是作者鄉愁的寄託。這種寫法叫做──寄情於物(春酒---思鄉)

圍繞着思鄉的這個焦點,琦君把許多有關片斷彙集在一起,這恰好體現了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多煤體10)

三,齊讀課文,感受內容

家醅已然不在,故鄉卻依然是水天一角,海闊山遙。一位青年詩人這樣説到:他對故鄉的思念就是東方飄逸的童年,總愛把故鄉思念成母親的模樣。一杯盪漾着孩子氣的春酒,一杯浸滲着母愛的春酒,實質上是一杯濃濃的家鄉酒,這是綺君對故鄉的最深沉的、最刻骨銘心的眷念。同學們可能未曾遠離過自己的故鄉,很難體會到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懷念,我們利用文字再來體會一下那種感傷。將課文最後一句話帶着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傷,再讀一下。關鍵字:]:網123網

師: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句話於我們可能是悠悠的感傷,對於海外遊子們卻足以讓他們潸然淚下。我相信,此時此刻,所有聽課老師的心正被你們的聲音感動着,被你們的詩意與温情感動着!可遺憾的是,20xx年的6月7日,這位温柔敦厚的作家去世了。臨終前,她唯一的心願就是:一定要把骨灰送回故鄉.是啊,葉落總要歸根、夢中應識歸來路。或許,此時此刻,琦君的芳魂正載着那杯春酒跨越海峽——回家了。也讓我們用下面的這首詩送別琦君,祝願她回家的路上,一路走好!(多煤體11)

四。作業。

這一杯春酒是一杯甘醇的美酒,因為它是由許許多多鮮活的細節汁液釀成的。文中的一處處的細節描寫充滿情趣,體現了作者富有情趣的生活。課後請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品一品!((多煤體12作業) 下課、謝謝各位同學(多煤體13結束)

《春酒》教案人教八年級下冊 篇四

【説教材】

《春酒》在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以民俗為主題和主要內容,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民俗更是異彩紛呈,關注民俗可以瞭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過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表達了思鄉的主題。筆觸細膩,有着濃厚的風土人情。學習本文,不僅讓我們瞭解民俗,更讓我們多了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在本單元中,本文是一篇略讀課,語言典雅、藴藉,但又很平易,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説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藴。

⑵ 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佈置課前預習,蒐集以思鄉為主題的文章。

⑵ 探究──小組交流的方式。

⑶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鄉愁這一中國文學史的特殊文化現象,感受中國古樸淳厚的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氲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淳厚、優美的意藴,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的第一個目標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意藴”。課標對閲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體味了文章的意藴,以情促讀,以讀激情,才能真正地做到用心讀、用情讀。知識與技能的第二個目標是“通過解讀語句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藴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關於過程方法目標,只有預習課文,淺知課文大意,疏通不理解的生字詞,收集和了解思鄉文章,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文化的營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並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説重難點】

我將本課重點定為:朗讀理解課文。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課又是一篇詩化的散文,需要學生朗讀感知。本課的難點是解讀語句,深入理解內涵。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對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於表面,因此我把這個定為難點。近年來中招現代文閲讀試題突出對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這也是學好語文的立足點。

【説學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兒童的視角寫故鄉的風俗人情,非常適合國中生閲讀,但學生的品析僅僅是淺層的感知,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舉例示範,邊讀邊品,讀出感情,讀出意味。比如:課文最後一段“究竟不是地道家鄉味啊。可是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學生如果讀不好就不能理解這是作者在直抒胸臆表達思鄉之情。所以要引導學生反覆讀,讓他們讀出其中的失落無奈和無法排解的惆悵,這樣就能通過這個句子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

【説教法】

學生的朗讀能力普遍不高,本文意藴豐富,而筆調素淡,不用心朗讀體味,其中情味是品味不出來的,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意味。在品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做示範,這個示範要細、要具體、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在他們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在品味語言時教師舉例:“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我的品析:“一馬當先,不請自到”寫出了“我”對喝春酒的急切與熱情;“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比喻奇特形象,蜜蜂小小的,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這句話和後面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正像“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氤氲開來。

《春酒》教案人教八年級下冊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品味文章的關鍵性詞語和句子,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達的思鄉這一主旨。

過程與方法

1.根據積累的生活經驗,創設閲讀氛圍,領悟文章的意藴。

2.通過分析課文,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文中所表現的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達的濃濃的思鄉之情,從而獲得美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導語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2.作者簡介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散文連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説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是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兒童故事為主,大半以她家鄉浙江温州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風土人物勾畫出一副中國農村社會的樸素生活圖景。琦君的作品,有與人不同的獨特風格。特別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摯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筆致婉約,使文章散發着迷人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積累的字詞:

枸杞(gou3qi3)門檻(kan3)過癮(yin3)湊(cou4)齊

酬(chou2)謝家醅(pei1)煨燉(wei1dun4)

2.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體會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敍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三、整體感知

1.作者在文中敍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

小結: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

2.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小結:母親“我”阿標叔鄉鄰鄉親

四、研讀探討

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請你找出來,並談談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分小組討論)

1.母親:熱情好客慷慨大方

“她總是笑眯眯地説:‘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 的。”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2.花匠阿標叔熱心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3.鄉鄰鄉親熱情大方

“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尤其是家家户户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4.“我”童真童趣

“尤其是家家户户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研讀小結:

問:作者為什麼能在幾十年之後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麼清楚,描寫得那麼細緻呢?

明確:對故鄉有感情。

問:對故鄉的什麼有感情呢?

明確:風土人情。(母親、喝酒的事)這其實也是作者所説的家鄉味。

通過作者的細節描寫,其中甜蜜、情趣和濃厚的淳樸人情便躍然紙上。

五、課堂小結

我們讀了文章後,從作者的回憶中,我們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鄉濃濃的風土人情味;那種濃郁的家鄉情顯現在字裏行間。

現在我們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大家共同朗讀課文的最後兩小節,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朗讀時,注意節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濃濃的思鄉情。)

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既然家鄉味這麼難忘,這麼快樂,作家就想找回這種家鄉味。

作者想找家鄉味,可是失敗了。所以她在最後困惑地説:“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六、課外延伸(指出下列詩句描寫的節日)

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

七、佈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介紹一個傳統節日。

2.課外選讀有關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並把它推薦給班裏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