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酒》精品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2W

《春酒》精品教案多篇

《春酒》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文章美點賞析,引導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獲得美的薰陶;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發現並感受春酒之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家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拉近師生關係進入,引出課題並出示課題。)

二、發現美

讀《春酒》,我發現了____________美,結合具體的語句説説。

1、出示:讀《春酒》,我發現了____________美。

2、交流,穿插朗讀、引導。

3、介紹琦君的經歷。

三、表達美

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親如一家,其樂融融的人情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仿寫。

1、出示: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人情之美;讀懂《春酒》,似乎讀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寫並交流。

四、結束語

(出示教師讀《春酒》後寫下的一段話)

【設計意圖】

説明:

簡短交流,融洽感情。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文章有很多的美點,不同的同學會有不同的體驗。這樣的設計有很大的開放度,又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聯繫語境,培養思考力、表達力和朗讀能力。落實教學目標,落實重點難點。

以此為窗口瞭解琦君作品的內容特點,引發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對琦君作品的關注。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豐富積累。

提升理解,留下回味,以期“餘音繞樑”。

《春酒》優秀教案2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作品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思念,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地懷念。鄉情,親情,民俗,童趣融入一壺春酒,道盡作者詩意心情。

三、品讀課文,結合語句體會

採用跳讀的方式,設置三個話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要求語言生動形象。

“這是一個 的‘我’,你看 ”

“這是一位 的母親,你看 ”

“這是一羣 的鄉親,你看 ”。

四、欣賞課文細節描寫,品味精采的語言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或詞語,品一品,説一説,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也可以這樣説:

我感觸最深的是……

通過對細節和語言的品味,讓學生自主閲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閲讀質量。

五、拓展訓練

(一)積累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

(二)推薦閲讀表現海外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蕭乾《棗核》

六、小結

本文體現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點。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親人、師友佔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温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温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情真意切,詩近情遙的藝術世界。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琦君的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如行雲流水,於樸素的自然中獨具一份匠心。

《春酒》優秀教案3

一、積累與運用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①元xiāo( )節 ②lì( )枝 ③枸qǐ( ) ④門kǎn( )

⑤臉jiá( ) ⑥páo( )制 ⑦挑tì( ) ⑧家pēi( )

二、閲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①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裏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十二個人,正月裏,會首總要請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裏叫來的,和鄉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裏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新春喜氣。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嚐嚐助興。

③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裏面泡的是什麼寶貝。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

1、用一句話概括所選文段的內容。

2、第①段中有兩處運用了引號,這兩處引號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十二碟”:____________。

“我請你吃十二碟”:____________。

3、從文中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第②段中對花匠阿標叔的描寫屬於細節描寫,這個細節寫出了他的什麼特點?在文段中再找一處細節描寫。

5、文段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

百衲衣

葉大春

①故鄉風俗:常生病遭災的小孩,須吃千家飯,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災、長命百歲。我小時候經常生病,父母就讓我吃千家飯,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飯,就是挨家挨户討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飯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討一塊布縫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飯象徵性地吃一頓就夠了,百衲衣卻要常穿,有點像“護身符”。

③小時候,我不願意穿百衲衣,爹孃不知説了多少好話,就差沒跪下磕頭了。10歲那年,妹妹在灶前燒紅苕吃,把柴堆燒着了,烈火忽地躥上了房頂。娘衝進火中,沒有去搶救糧食和鋪蓋,也沒有去抱那隻鬧鐘,而是搶出了那件百衲衣。孃的頭髮燒焦了,臉上被火燎傷了一大塊。我啜泣着埋怨娘:“冒這麼大危險搶那破衣服值得嗎?”娘囁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鄉,13歲就算成人了。我13歲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時,我彷彿飛出樊籠的小鳥一樣自由快樂。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為我能平平安安地長大,都多虧了靈驗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學進城時,娘把百衲衣放進了我的行李箱裏,説:“要出遠門了,帶上它,讓它庇護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飯穿百衲衣長大的山裏孩子,要好好讀書,替山裏人爭氣!無論你走到哪裏,幹什麼事,都不要忘了山裏人!”

⑤後來,我結識了一位民俗學家,便向他談起穿百衲衣的風俗。民俗學家説:“按照風俗習慣,穿百衲衣的孩子長大後,父母要向當年討過布的人家還情的。你家還情了嗎?”我驚詫:“怎麼還情?”民俗學家説:“一般來説,討過布的人家得還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難怪我滿13歲那年,娘通宵達旦地紡線織布,原來娘已經悄悄替我還情了!

⑥我想,這獲之碎布、報之衣料的百衲衣風俗,多像“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古訓呀!

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穿過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會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饋贈、命運的庇護、時代的恩澤和社會的援助,那麼就不應該忘記報答。知恩圖報,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人生境界。其實報答並不一定要鞠躬盡瘁赴湯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眾生的事,就像給穿百衲衣的人一塊碎布而已……

1 、用“‖”把文章分成四段,並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濃濃的母愛是本文表現的重點。在表現母愛時,作者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渲染兩種方式。

正面描寫有:____________。

側面渲染有: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點的“搶”字表現了什麼?

4、文章的結尾,作者説“不應該忘記報答”,作者認為應該怎樣報答?(用文中的話回答)

5、概括本文的中心。

6、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想?

答案:

一、

①宵

②荔

③杞

④檻

⑤頰

⑥炮

⑦剔

⑧醅

二、

(一)

1、在家鄉喝會酒的情形。

2、表示特定稱謂 表示引用

3、母親是一個勤勞儉樸、善良大度、很有靈性、充滿美德的人,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

4、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性格。 細節描寫,如: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

5、對童年、對母親、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二)

1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紹故鄉風俗:生病的孩子吃千家飯,穿百衲衣。

第二段(3、4自然段):敍述母親衝進火中搶百衲衣,珍藏百衲衣並將百衲衣送給我。

第三段(5自然段):敍述請教民俗學家,知道穿百衲衣的真正含義。

第四段(6、7自然段):讚美穿百衲衣體現了中國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

2、衝進火中搶百衲衣,珍藏百衲衣,送百衲衣給我訪問民俗專家,揭示百衲衣的含義

3、表現了母親濃濃的慈愛。

4、通過敍述作者小時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讚美了濃濃的母愛並呼籲弘揚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

5、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

《春酒》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的詞語:

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製,顧名思義,興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語言。

3、關注文章細節描寫。

4、領悟作者思念故鄉、追思親人的感情。

【教學設想】

一、激發學生生活體驗,創設閲讀氛圍

孩子對於新年總是有着許多豐富的感受。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 導 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藴涵的情感和意藴。

二、在充分調動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認真研讀文章,細細品味文章關鍵詞語句子,並要求學生在文中圈點勾畫

三、教師應該介紹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動經歷,使學生可以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達到對作者較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我們同學學過或讀過的古詩中,還有哪些表達遊子思鄉的詩作: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荊門送別》 《靜夜思》

現代詩文中,你還讀過哪些詩歌、散文能表達作者的鄉愁?

二、今天我們學習琦君的作品《春酒》

學生自讀課文──你認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文章寫了與春酒有關的哪些事情?作者僅僅是懷念家鄉的春酒嗎?

⑴ 記敍了兒時在故鄉過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

⑵ 作者不僅僅是懷念家鄉的春酒,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美、人情美,寫自己對家鄉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着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2、文章描繪了家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處?用下列句式説話:

⑴ 風俗之美美在……,表現為……

⑵ 人情之美美在……,表現為……

⑶ 文末作者的感歎是什麼?表現了她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細節描寫。

教學過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親的形象

琦君寫人的散文,都小説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親的描寫尤為出色。事實上,琦君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的,可以説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源泉。

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着“愛心,佛心”這位母親,沒有文化,儉樸勤勞,靈性很強,她善良大方,充滿美德,性格堅強,母親的諄諄教誨,關愛呵護,勞心勞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寫作的題材。有時,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嚐嚐。‘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説。她又轉向我説:‘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在這裏,母親的慈愛温柔,孩子的活潑調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

二、體會本文生動傳神語言

設喻奇特形象:“我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善於運用細節:

請用“我認為……這個細節最生動,因為它寫出了……”這個句式説話》

細節描寫舉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過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吃會酒,得了“兩條”印花手帕,於是“開心得要命”。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幾個細節中得到充分的刻畫,這樣活潑、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紙上活動起來,還微微歪着腦袋衝讀者笑着……

三、拓展·延伸

寫出過春節時,最令你難忘的一件事或一種食品,並且圍繞這種事或物塑造一個人物,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

《春酒》優秀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

積累“家醅、炮製、挑剔、薏仁”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反覆誦讀中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2、引導學生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品味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和極富情趣的細節描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感悟,即通過作者對故鄉過年時春酒、會酒的懷念來感悟作者真摯、熱烈、深厚的思鄉情。

教學難點之一是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如此之濃的思鄉情,其二是要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與解析來體悟情感。

三、教法

多種教學法相結合,以讀為主,在讀的基礎上突破悟這一難關。朗讀法,它是指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意藴。在朗讀中想象文中優美的生活畫卷,有情趣的生活細節。品讀法,它是指對重點詞句的反覆誦讀體會它的深層內涵、表達作用和作者感情,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和審美感悟能力。

四、學法

1、“動筆讀文”法。發現關鍵詞,作出標記,找出關鍵詞在文中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或玩過最好玩的遊戲是什麼?還記得那個味兒麼,吃/玩的時候是什麼感覺?現在懷念那個味兒麼?懷念那段時光麼?能不能用文字把你那段難忘的時光記錄下來呢?不能?沒關係,我請了一位作家來教大家(ppt展示作者名)大聲念出來----琦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品味琦君手中的那杯《春酒》(ppt)。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知

1、標出段落序號

2、師生合作朗讀全文:現在請同學們微微閉上眼,用你最舒服的姿勢,帶上耳朵,聆聽。(背景音樂起,教師朗讀第1-2自然段)好,請同學睜開眼,翻開課本,同學們接着讀。(師生各一段交錯讀)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

板書: “我”

2、作者寫了哪些人?那些事?(ppt)

板書:人---母親、鄉鄰

事---喝春酒、喝會酒

(四)細讀課文,深入感知

1、“我“喜歡喝春酒麼?從哪裏看出來?

第一段: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shì)的(de),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一馬當先“”不請自到 “表現出”我“十分樂意去喝春酒,形象寫出當時的興高采烈。

“鼓鼓的“表現出當時喝完春酒後的滿足和快樂。”蜜蜂“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當時吃飽喝足的狀態,蜜蜂腹中採了蜜才變鼓,和我喝了春酒腹中甜甜的一樣。蜜蜂的形態小更能體現出我的可愛。

第二段: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讀到這句話時,能想象出當時的畫面嗎?你是通過哪些描述來想象當時畫面的?“偷偷“”伸“”舔“,動詞的作用:形象、生動、活潑

第三段: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

“我“對”春酒“的喜愛和珍惜

第四段: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表現出“我“的機靈活潑,對春酒的喜愛,也看出鄰里之間關係融洽

2、“我“喜歡喝會酒麼?從哪裏看出來?

第五段:因此,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zuǒ)鄰(lín)右(yòu)舍(shè)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眼巴巴“看出對喝會酒的急切期待

第六段: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

“我“能享受”坐在會首旁邊“的待遇,”得吃得喝“,體現出鄉鄰間的關係融洽和諧。

第七段: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我“還能得雙份的禮物

3、兒子的話讓我想起了什麼?

過渡:在“我“去”喝春酒“”喝會酒“的過程中,始終有一個人陪伴着我,她是誰?(母親。)多年後,”我”也成了母親,“我”也像母親一樣釀製了童年最愛喝的“八寶酒”,但是兒子卻説了一句話(第9段最後一句),兒子的這句話讓我想到了什麼?

第十段: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pēi)呢?

(五)探究主旨

Ppt展示:“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琦君

1、琦君曾經深情地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一齊讀一讀

2、從這句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濃濃的鄉愁

3、探究主旨

是的,作者寫這篇春酒就是為了懷念童年那段難忘的歲月,寄託自己的鄉愁。

(六)我思故我寫

有些事,註定會被時間淡去,但是文字不會,請你把故鄉難忘的回憶轉換成文字,寫一寫故鄉里,那人、那景、那事……(字數不限)

(七)欣賞配樂朗誦《鄉愁》---余光中

深情齊讀: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春酒》優秀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品味文章的關鍵性詞語和句子,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達的思鄉這一主旨。

過程與方法

1、根據積累的生活經驗,創設閲讀氛圍,領悟文章的意藴。

2、通過分析課文,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文中所表現的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達的濃濃的思鄉之情,從而獲得美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敍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來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

3、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1、導語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2、作者簡介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散文連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説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是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兒童故事為主,大半以她家鄉浙江温州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風土人物勾畫出一副中國農村社會的樸素生活圖景。琦君的作品,有與人不同的獨特風格。特別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摯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筆致婉約,使文章散發着迷人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積累的字詞:

枸杞(gou3qi3)門檻(kan3)過癮(yin3)湊(cou4)齊

酬(chou2)謝家醅(pei1)煨燉(wei1dun4)

2、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體會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敍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三、整體感知

1、作者在文中敍述了兒時在故鄉的哪幾件事?

小結: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

2、在這幾件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小結:母親“我”阿標叔鄉鄰鄉親

四、研讀探討

作者用一些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描寫風俗。請你找出來,並談談這些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分小組討論)

1、母親:熱情好客慷慨大方

“她總是笑眯眯地説:‘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沒有一定分量的。’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2、花匠阿標叔熱心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3、鄉鄰鄉親熱情大方

“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尤其是家家户户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4、“我”童真童趣

“尤其是家家户户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研讀小結:

問:作者為什麼能在幾十年之後對家鄉的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那麼清楚,描寫得那麼細緻呢?

明確:對故鄉有感情。

問:對故鄉的什麼有感情呢?

明確:風土人情。(母親、喝酒的事)這其實也是作者所説的家鄉味。

通過作者的細節描寫,其中甜蜜、情趣和濃厚的淳樸人情便躍然紙上。

五、課堂小結

我們讀了文章後,從作者的回憶中,我們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鄉濃濃的風土人情味;那種濃郁的家鄉情顯現在字裏行間。

現在我們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大家共同朗讀課文的最後兩小節,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朗讀時,注意節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濃濃的思鄉情。)

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既然家鄉味這麼難忘,這麼快樂,作家就想找回這種家鄉味。

作者想找家鄉味,可是失敗了。所以她在最後困惑地説:“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六、課外延伸(指出下列詩句描寫的節日)

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水調歌頭》

七、佈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介紹一個傳統節日。

2、課外選讀有關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並把它推薦給班裏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