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5W

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新版多篇)

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篇一

一、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1、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2、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拓展教學資源。需要教師養成良好的資源拓展意識,教學中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開放式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課題研究背景、意義與價值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們學校和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提高認識,提高教育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促進教育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和學生的健康發展,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雖然我校經過全體教師的不斷努力,課堂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存在着課堂效率不高,浪費教學資源、學生課堂興趣不高的現象。為此,進行本課題研究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課題的研究步驟及研究方法

(一)、大致的研究步驟

1、通過對課堂運用行動研究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引導學生建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2、採用隨堂聽課、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及教學資源的拓展情況作調查分析。

(二)、具體的研究方法

1、學校領導及教師對課題研究工作全力支持和指導,學校教科研氛圍濃厚。

2、與學生座談,瞭解學生對目前課堂教學的看法。

3、進入課堂聽課,瞭解教師的講課和學生的聽課情況。

4、召開教師座談會,分析課堂教學。

5、與部分教師個別座談。

6、請老師們觀看優秀課堂教學案例。

7、請本校骨幹教師講觀摩課。

四、課題預期的研究成效和成果呈現方式

1、與學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和學生的健康發展。

2、及時撰寫日誌、研究感悟、觀察日記、教學反思、教學案例。

3、能深化教師的新課標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步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及時撰寫教學反思,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成員及分工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10—xx.12)成立課題組,明確研究思路,研究實施方案,制定實施計劃;鑽研教材,提升研究水平;收集可供課題研究的材料。承擔人:尹芬平

第二階段、過程研究階段(xx.1—xx.3)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以書面的形式彙總。深入進行教學調查與課堂觀察,組織“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討、交流和展示活動;

承擔人:王先寶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4—xx.6)將所收集和總結的內容運用在課堂的教學中去。總結、梳理、彙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研究成果;提出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政策建議。

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篇二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練習是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檢查自己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的有效手段。

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展等重要作用,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説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對學校的實際,學生學習的科目多,開展的各項活動多,在校,數學老師根本找不到額外的時間,也根本“抓不着”學生。

怎樣解決提高質量又沒有足夠的練習時間這一矛盾問題呢?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讓課堂練習(包括複習練習、對新知的針對性練習、鞏固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等。)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當前國小數學課堂練習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盲目的多練。

2.側重書面練習。

3.侷限於封閉性的練習。

4.多是“一刀切”的練習,

5.側重技能訓練,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有效練習的問題基於從形式到內容缺乏整體考慮而產生的低效或無效練習的現狀提出的。我們提出此課題,擬探索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策略、練習的結構與層次性、練習的形式、練習的教育價值及教師在練習中的地位等問題。讓學生在數學練習中既要掌握知識又要發展思維能力,更要讓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良好情感,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育人目標。

二、研究的意義

課堂練習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練習可以出質量,但練習也有可能加重負擔。長期以來,國小數學教學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存在着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複的練習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識,以致於我們很少反思哪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

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一面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面要加強過程教學,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時間,這樣做將大大縮短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練習的量。因此在傳統的“練習觀”受到極大挑戰的同時,有必要對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傳統的“練習觀”進行反思,確立效率意識,提倡有效練習。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練習的途徑,尋找根治重複低效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方法,力爭使課堂練習有效、高效,為促進國小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內容。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

3.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二)建構主義認知理論

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認為,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必須要經過自己親身探索、體驗、認知,自己去建構對知識的認知,建構知識的框架和知識體系,才能完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形成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創設靈活多樣、富有激情的課堂練習,誘發學生自己主動進行練習、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巧妙地啟發學生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自己去建構對知識的認識,建構知識的框架和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創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

四、課題的實施原則

1.針對性和層次性原則

課堂練習設計應該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兩方面的實際出發。首先,就是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其次,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2.多樣性和趣味性原則

課堂練習的設計追求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可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題型可以有口算練習、應用練習、操作練習等,在練習時既可以讓學生集體練習,還可以有獨立練習,當然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練習,既能減輕學生練習的心理負擔,又能擴大學生的參與面,使學生興趣盎然,提高練習的效率。

3.拓展性和開放性原則

拓展性習題,思考容量大,使學生必須“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學有餘力的學生就會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強烈的表現慾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條件不完備、問題不完備、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不統一的練習,具有發散性、探究性、發展性和創新性的特點。有利於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解題策略。通過練習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思維越來越靈活,應變能力越來越強,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勢所禁錮、所束縛。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則

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但一節課時間有限,因此我們課堂練習的設計要少而精,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的練習具備典型性:既能集中體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精華,做到題量適當,恰到好處,又能通過設計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舉一反三、拓展思維、培養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實驗的目的及內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強化教師“預設”意識,促成學生“生成”的達成,提高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2.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合理的練習結構和學生喜歡的課堂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進而提高國小數學的教學質量。

3.利用經驗材料的數學組織化、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和數學應用的三個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因素,全面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思維等,優化思維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主要內容

1.新課程標準下國小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原則。

2.新課程標準下國小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的內容和形式。

3.國小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教師的作用。

4.國小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

六、研究方法及對象

主要依據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律,採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文獻查閲法、調查法等。

實驗的對象:一年級的八個班

七、實驗的具體策略

1、支持性練習策略

學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着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我們練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的思維方向、思維結果不順應教師的預設時,教師應採用支持性策略調節學生的思維狀態。這就要求我們在練習設計時,就要估計練習時學生思維可能出現的障礙,準備一些支持性教學策略,給學生的思維“搭腳手架”。我們應用的支持性練習策略有:畫龍點睛的語言點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教師與學生進行數學對話、傾聽、資料鏈接,情境再現等。

2、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往往把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引入練習之中。比如學習圓柱的特徵後,為了鞏固圓柱的側面長等於底面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點,向學生出示一道操作練習題,要求學生動手做一個筆筒。學生在做筆筒的過程中,學生要經過多次嘗試,反覆計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教師的指導外,更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以儘可能大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大膽去操作和實踐,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克服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體會探索學習掌握知識的快樂,較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3、改變作業批改方式。

課堂練習的批改要及時,最好是當面批改,趁學生的大腦還沒有忘記練習的思維過程的痕跡時,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確,如果不對,錯在什麼地方,及時糾正,練習結果很有效。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對學生的作業不只給學生一個等級,而在批改後,給每個學生有針對性的寫一句話,有鼓勵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業當作學生與老師平等交流的一個平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期待。

4、錯題收集。

每個學生的錯題都具有個性特徵,這要求教師要儘可能面對面地輔導。輔導後要求學生把錯題收集在一起,分別寫出錯誤原因和訂正過程。學生堅持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類的錯誤,減少了不必要的失誤,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練習活動

(1)心算能力訓練。

課題實施近二年時間裏,教師利用早讀和每節數學課課前時間進行心算題訓練。訓練形式有聽算、視算、比賽算、定時算、“開火車”算、同學出題大家算等。心算訓練在較短的時間內比學生的反應速度和正確率,具有挑戰性。同時心算題容易,能產生成就感,學生對心算訓練樂此不疲。

(2)速算比賽。

每月全年級開展一次速算比賽。每次出口算題80道,共80分;簡算題16道,共80分;總分160分;在30分鐘內完成。140分以上的為優勝者,向優勝者發獎。

(3)開展作業本評比活動。

要求學生把自己的作業本編上頁碼。每天都要先改錯,然後再完成當天作業。書寫要工整乾淨、美觀大方。本子寫完後要不缺頁數、不破損。優的個數達到12個以上就被評為優秀作業本。優秀作業本在全班展覽,併發獎品。通過作業本的評比,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每次作業,養成做事認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4)組織好“綜合實踐”課。

除運用好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外,還要研究、開發其他的“綜合實踐活動”。如《節約能源》、《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綠化校園》、《數字與編碼》等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

八、備課與觀課議課研討

在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中要體現有效練習,着重體現如何設計有效練習,有哪些有效練習題。起到什麼效果?在備課中要事先預設好。

教師在上公開課時要把這一課題運用於課堂教學中,其他教師在聽課時着重聽這位教師是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的,議課也圍繞此課題討論有效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否合適,所產生的效果如何來進行評議,並針對“如何設計有效練習?”這一問題進行研討,確實把這一課題落實到實處。

課後反思體現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什麼知識,起到什麼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對此進行反思,寫出心得體會

九、課題研究的預計成果:

(一)通過有效課堂練習的研究: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2、改變學生過去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方法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3、使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4、另外,在培養學生個性、集體觀念、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習氛圍良好,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績穩步上升。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通過實驗,探索適用於我校國小數學課堂上進行有效練習的一般模式,優化數學課堂練習的結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 篇三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 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有效性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目標,不僅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更應該關注學生體魄的健壯、情感的豐富和社會適應性的提升,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進個體的全方位發展,使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真確價值的過程。有效教學主張老師樹立教學目標整體結構觀念,全面實現三維目標,從而充分實現教學的基本價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我們現在所講的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目標的課堂。不管我們的教學觀怎麼變,教學理念或教學手段怎麼更新,我們所關注的有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應該始終是不變的。也就是説,我們在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應關注教學中人的生存狀況,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而有效課堂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45分鐘,要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使學生樂於學,自主學,學會學

備好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因此我認真學習專家的專題講座。專家的講座理論聯繫實際,從備課的意義、備課的理念談到了具體的備課方法,指出教師要樹立終生備課的思想,要更加註重隱性備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讀書、學習、實踐,豐富自身內涵,從而提升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精彩而實用的講座,使我感到受益匪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為了有效備課,我們學校備課組還組織了專項研討和實踐。例如:新課程古代詩歌散文教學實驗,備課組老師每個人先獨立備課,在經歷誦讀課文、研讀教材的深入思考後再撰寫教學設計。之後,備課組成員自我反思、組內討論,得出備課組內合案,通過課堂修改、完善設計。這次備課研討活動,讓我們真正體驗到了該如何備課,領會到了備課的重要性,懂得了備課的關鍵在於教師對教材的研讀把握能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集體合作的力量和快樂。以後,我們真的應該把抄教案的時間真正用於備課。

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鼓勵積極參與,儘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要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真正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導應貫穿“三講三不講”原則,即所謂“三講”就是重點、難點、疑點,這三個點我們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講;“三不講”就是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永遠也不會的不講。

合作是提升有效課堂的必由之路。我們充分利用備課組在師資方面的優勢,進行教師有效合作的探索。把高教以上教師組織起來建立,在各項教研活動中,以一個強有力的整體,重拳出擊,將每項教研工作做細、做精。同時,制定較詳細的實施方案,改變教師以往那種自發的、零散的協作,落實為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團隊合作,使全備課組教師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研究中,在研究中獲得專業能力的提升,在研究中成長。

在從教學方法上來看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教學方法可以預設但不一定要格守,隨着課堂教學流程推進,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

只有教師明察課堂,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的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學法主要有三種形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而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去選擇學法指導,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明確主體關係: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單靠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儘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知識世界去,從而真正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際關係。

還要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上下功夫,對研究結果上的偏差,要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導下獲得合理的解釋,以充分體驗到探究過程的價值,增強學習信心。在獲取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要把給予學生問題、給予學生思路、給予學生結論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

再有要倡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體現學生個體的獨立性。

最後教師應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進行教學。根據認知心理學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部存在的。在認知結構中是否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這是影響有意義學習與保持的第一個重要認知結構變量。教師的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點相聯繫,確保自己的教學能夠從已知邁向未知。較難知識點的教學可以分成幾個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的知識能為後一步學習提供幫助。這樣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總之,只要教師潛心鑽研,匠心設計,虛心學習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教學的實現依賴於有效課堂,而有效課堂的形成必須立足與學生的成長,以學生為本,選擇合適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推進有效課堂,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讀後感 篇四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讀後感

——教師的知識儲備既要專又要博

漢沽管理區第一中學劉軍山

影響有效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比如説,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的責任心、教師在教學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等等。我今天主要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的認識。

一、教師應該成為他所教學科領域的專家

按照國中教師的特點,我們應當把我們專業知識的深度定位在大學本科層次,但這並不意味着我拿到了本科畢業證就達到了本科層次。其實,要真正達到本科學術層次,畢業後不經過三年五年邊工作邊學習的刻苦深造,我們在本科學來的那些知識也就隨着年復一年、忙忙碌碌的教學生涯慢慢地還給了我們的老師,最後只剩下很多老師感歎過的“叫什麼就是什麼水平”的那一點點看家本領了。理想的做法是,應該把本科或大專畢業參加工作視為學習的新起點,一方面把大學學過的知識重温一遍,鞏固住,並在此基礎上把它們消化,變成自己的營養;另一方面就是把涉及國中、高中的專業知識向橫向拓寬,越寬越好,越寬我們使用起來就越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就是成語“深入淺出”的道理。只有知識深入到一定程度,當然這個深還同時

包含着寬,我們才能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用淺顯的語言,用學生能理解的知識,在學生絲毫沒有感到學習新知識的情況下就把知識學會了而且會應用了。現在有很多老師抱怨有些課不好講,難度太大,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其實,這就是教師自身知識儲備既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深度也沒有拓寬到應該達到的寬度的典型表現。教師知識的儲備用一碗水、一桶水、一缸水或是一條河的水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我們在哪一個學術層次上,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在哪個層次上。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成為我們所教學科的學術專家,國小有國小的專家層次,國中有國中的專家層次,高中有高中的專家層次------,所謂的專家層次就是我上面談過的知識深度真正達到本科層次,知識的寬度達到最大化,這是教師有效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保障。

二、教師的知識儲備除了深和寬之外還要博

教師知識儲備的深度和寬度是教好學的必要條件和基本要求,但這並不意味着只具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就能勝任教學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一位教師的非專業性知識也是優秀教師取得良好教育教學效果必備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説我們教師的非專業性知識一定要廣博。可話又説回來,如果一位教師的專業知識真正鑽研到一定深度和寬度的話,那他的課外知識一定是很廣博的,因為他一定是一位愛讀書的人,而且個人的興趣會十分廣泛。一位愛學習的教師總是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時代在變化,知識在更新,新人、新事、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吸取和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瞭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我們

教師才能在課上傳授知識,在課下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根據當時即時情景的需要恰到好處地、自然而然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豐富了趣聞、增進了師生感情,使學生願意聽你的課、願意跟你交流、願意向你吐露心聲。。。

教學無小事。老師們可以想一想,對於正在增長知識的國中生來講有什麼知識沒有用呢?要想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在他們感受不到困難的情況下把知識領悟、學懂並且能夠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知識儲備必需既要專又要博。有的教師可能會有疑問:一位教師知識的深度也有、寬度也夠、課外知識也豐富,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沒有終身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他能教好書、育好人嗎?但我要反問的是: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沒有終身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他又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鑽研得足夠深、足夠寬,又怎麼可能利用點滴的時間去博覽羣書,去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呢?

2011--5--27

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篇五

為促進教師深入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學行為,實施有效教學,形成“人人關注有效課堂教學,人人蔘與有效課堂教學,人人研究有效課堂教學”的濃烈氛圍,切實控減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區教育局《關於在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有效教學”達標活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有效課堂教學人人達標”活動計劃。

一、主要目標

通過開展“有效課堂教學人人達標”活動,促使教師人人達到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標準,實現由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觀念轉變,實現由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指導者與促進者的角色轉變,實現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的課堂教學水平與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紮實推進“雙爭”、“三名”主題實踐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安排

1.宣傳發動(xx年9月中下旬)。

學校分批召開行政會議、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全校教師會議,傳達區局《關於在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有效教學”達標活動的通知》,進行動員部署,廣泛宣傳,全面發動,讓全體教師充分認識開展該項活動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實施過程,明確活動開展的具體要求。

2.學習研討(xx年10月)。

(1)學校利用教研活動和星期一集中學習時間,邀請專家來校講學,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

(2)利用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組織教師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關於在全區中國小大力推進有效教學與管理的意見》、《丹徒區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施行),研究教材教法,提高把握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3)有計劃安排市、區骨幹教師、教學能手、校教學管理人員等開設校級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並進行點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4)針對學科教學現狀,在校內分學科開展有效教學探究實踐教學沙龍活動,形成共識,提出學科教學的改進意見。

(5)組織校內考試,檢查教師學習研討所取得的成果,考試合格者方可參加下階段達標評價。

3.達標評價(xx年11月至12月)。

學校於xx年9月制定達標評價方案報區教研室,申請達標驗收。依據《丹徒區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試行)》,對所有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考核,有效教學達標結果分為二級,依次為:達標課(優秀課、良好課)、不達標課。達標課、不達標課均由學校評課小組對照標準評定,並在區局驗收認可後發給相應的證書。學校將教師達標評定結果報區局存檔,同時,納入教師的業務檔案,年終作為單位考核、評優評先的依據。

對不達標者要明確達標期限,多次參與評定仍不達標者建議調離教學一線。

4.總結反思(xx年1月)。

學校對“有效課堂教學人人達標”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推廣優秀典型,發現問題和不足,及時改進。建立完善的活動原始資料檔案,以備區局檢查驗收。

三、實施保障

1.加強領導,科學管理。

學校成立有效課堂教學人人達標活動領導小組,根據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組長:

副組長:

領導小組下設學科評審組,具體負責學科工作。

語文學科:

數學學科:

英語學科:

物理化學學科:

綜合學科:

2.領導帶頭,率先垂範。

學校校長、中層幹部率先垂範,積極參與達標活動,為教師起好帶頭作用。同時,學校把達標活動納入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引導教師積極主動參與。

3.強化督查,夯實過程。

教務處、各年級對學習過程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考核,並做好記載。督促教師深入學習研討,並嚴格堅持標準,認真組織評定。“有效課堂教學人人達標”活動的情況將納入對教師的業績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鈎,並作為教師聘任、評優、晉級以及申報省市區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的重要依據。

每階段活動結束,撰寫活動小結,總結成功經驗。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 篇六

學習《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第五章有感

灣溝門中心國小

周桂芝

今年這個學期我認真學習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第五章,收穫很大,現在就來談談我的切身感受。

近年來,隨着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們議論和探索的焦點,有效教學就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和教師得到更多的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廣大教師積極探索的課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從多方面給我們進行了闡述,對我們教師對有效教學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給我們的工作給與指導。

那麼到底何謂有效課堂? “有效課堂”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一堂課是不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過教師的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課堂,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課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課堂教學策略是一堂課中所有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課堂教學方法種類很多,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適用的有效範圍,它的選擇受制於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特徵以及教學環境等對於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但是一定不能違背適切性的原則。國外的有效教學研究中,最值得我們借鑑的是他們研究的微觀化,對於教學方法,除了考察諸如合作學習、發現學習、直接講授和個別化教學等模式在不同情境中的有效性外,他們還仔細地考察了每一種模式之下的講述、提問、討論、反饋、練習、複習、課堂自評等教學方法的使用細則。這種對課堂教學的近似科學的、條分縷析式的研究,其結果是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導法則。

要保證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還要注意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取長補短,任何一種方法都有使用的侷限性,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補充,此外,一種方法的大量而長時間的使用,也會造成學生的乏味與疲勞。我們在一堂課中方法選擇、搭配可能受多種教學模式的理念影響,那麼,是否合理搭配了教學方法使之成為巧妙的教學策略也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尺度之一。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之下,往往還要考察不同教學策略的時效性,即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何者花費的時間更省、重複率少,且能保證學生學習不疲勞,沒有吃力感。同時,教師合理地使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也有助於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好好總結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時要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把我們的教學過程用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用有效的策略和技巧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讀後感 篇七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讀後感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從課堂教學、教育研究等方面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剖析了教育界所面臨的問題和困惑,具有啟發性,可操作性,可讀性很強。有效教學,不是日復一日簡單的重複的低層教學,而是既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着眼於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

學習了這本書之後,我的收穫很多,對於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煩惱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其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有幾篇文章中都提到這樣的問題:有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是有明確目標和具體內容的活動,課前必須有周密、詳盡的備課,所以往往把課堂設計得天衣無縫,甚至剝奪了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可能。當生成的問題不能與老師預設的相一致時,老師們在生成的資源面前往往束手無策。這一問題就反映了教師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沒有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髮展為根本。而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必須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

一、學生是備課的一部分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倡導課堂的動態生成教學並非不要預設,而是要合理地改進預設。

1.全面瞭解學生。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因素必然影響着教學的進程和活動的展開。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設,以確保課堂生成的空間。

2.用心鑽研文本。首先教師自己要認真閲讀文本,鑽研文本,不僅要領悟譴詞造句之妙,還要揣摩謀篇佈局之美,更要用心體會字裏行間藴涵着的情、理、意、趣,它們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整個閲讀教學的制高點。教師只有駕馭這個制高點,才能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方向的引領,從而提升學生的心智——使本來只能見其點者,能夠觀其面;使已經能夠觀其面者,進而能夠識其本。

3.設計板塊教學。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往往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問題一個接一個,時間計算合理精確。這樣的設計是牽制課堂教學的無形的繩子,讓教師與學生圍着它團團轉,束縛了學生的思想。所以書中提倡讓教學設計粗放些,從僵化的、呆板的線型設計走向靈活多變、有廣闊發展餘地的板塊設計,為課堂的動態生成保留空間。所謂“板塊教學設計”,即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然後將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附於其後;甚至設計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

二、學生也是資源

書中説,課堂教學資源是指,課堂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教學有用的物力和人力。美國教育家杜威説:“學校最大的浪費在於兒童在學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運用他已有的經驗,採用自己的方法去獲取知識。”是啊,其實,教師、學生本身也是珍貴的教學資源,他們在交往互動中時時生成着課程資源。一次精彩的即興發言,一個異於常規的舉動,甚至一次看似干擾教學的突發事件„„教師如果能夠及時捕捉,順勢引導,定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令人回味無窮。

教師與學生對話,由於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文化素養不同,目光及視點各異,很可能會出現“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的個性差異。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這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學生暴露錯誤,不正是教師瞭解學生思維的突破口嗎?如果以此為契機,沿着他的缺陷點,進行教學資源的藝術開發和利用,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意一個環節都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樂學、善學、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鋪光明大道,讓其向深層次的內容學習。而對於學困生,則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完成基礎目標,如:教師在單元質量檢測中採取分層次檢測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測驗;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學習內容,自創習題,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很輕鬆地發現不足,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學習。這些教學法寶抹去了一些使用統一考題帶來的弊端。特別是對於學困生來説,通過這樣的學習,能夠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現在、面向未來。書中,給了我們4點建議: 1.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備課。2.分層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大體方法是,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礎的知識,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中等生能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獨立思考,具有一等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生則要求進一步拓寬視野,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3.因材施教,及時調整和改變教學方法。

4.根據學情改變學習方法,根據學習狀態分層引導。

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大膽開放地去嘗試,精心地去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唯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為出發點,深入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 篇八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讀後感

讀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使我感受到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亟待急需解決的問題,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有效性教學的決定因素,並非單單教學內容,更重要的在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學會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課堂教學。讀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本書,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一些認識。

1、明確了什麼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獲得了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看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收穫,即使教師付出再多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藴:①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②有效率:教學活動本身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沿用經濟學概念,可將教學效率表述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人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X100%;③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具體説,是指教學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評價。“是否吻合”是對教學效益的規定,“吻合程度”是對教學效益量的把握。

2、要轉變教學觀念,實現三維目標。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優化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業務素質的優劣,對課堂教學最優化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具體到每一節課要有有效的教學目標,也就是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能檢測,能夠在課堂上真正達到實現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發展。

3、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這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如,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4、要重視提問和討論的有效性 有效地“提問”和“激發”學生討論、思考,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保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習狀態。這種狀態的維持取決於教師的“提問”是否有效。

有效提問是一個很藝術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也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要善於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髮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並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後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是教師越俎代庖。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有效的教學策略,就是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使學生提高興趣、提高效率,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的獲取知識並學會應用知識。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們還要不斷學習,借《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中的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實施有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