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4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9W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1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4篇

(一)緊扣單元主題

略讀課文在教學安排上只有一課時,在這一課時中,教師要準確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教學合力,更好地發揮鞏固舊知,舉一反三和提升素養的功能。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讀提示語,通過讀提示語的二次解讀,先行了解略讀課文的閲讀思路。這樣既有助於引導學生找準重點,又能將單元學習的知識技能運用到略讀課文中。

(二)做好課前預習,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在略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放到學生的預習中去。現在很多學生把語文的預習就簡化成讀課文,認詞語。預習便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學生預習略讀課文前,教師應有所引導,不同的年級,預習課文的具體要求是不一樣的。

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讓學生掌握字詞,讀通課文,然後再參照老師提供的一些問題進行鍼對性的自主閲讀,初步領會文章內容。如三年級上冊年級的《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一課,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先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本單元在精讀課文中學習的“預測”的方法,對後面的故事進行預測,達到了很好的鞏固的效果。

(三)探索高效的略讀課堂教學模式

大多數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適宜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應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能簡化教學過程,又能培養學生在合作和表達方面的能力。在略讀課文教學課堂上,我們可以分為幾個步驟:1.個體自學;2.小組合作交流;3.提出困難,全班交流;4.各抒己見,彙報成果。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各抒己見,參與到課文的理解中去,而且能使學生相互學習,可謂一舉多得。以部編版《那一定會很好》為例,語文教師在本文的教學中按照上面的流程佈置任務提出問題,讓國小生帶着問題去粗略文章,更好發揮略讀課文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的作用。首先初讀課文解決課內及延伸的字詞。之後教師再次限定時間,第二次默讀了解文章大意。最後賞析課文內容,教師再次引導學生進行第三次閲讀課文,針對重點段落學進行講解分析或者小組討論。比如,種子的內心情感描繪的語句是通過採用擬人修辭手法展開的敍述。教師帶領國小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思考,鼓勵國小生通過語文學習和文章閲讀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表達自己的文學情感。

通過教師在略讀課文中引導國小生展開自主式粗略閲讀,並通過小組合作,反覆閲讀的形式,提高國小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佈置課後作業開拓略讀課文內容

教師除了在課前和課中重視國小語文教材中略讀課文的引導式教學外。也不能忽視國小語文課後的延伸和拓展的教學補充。以略讀課文內容為中心,在單元主題的建構下發散式拓展文本閲讀的深度和寬度。葉聖陶説過:“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既熟習了例子,佔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閲讀略讀書籍。先讀相關文章。”因此,我們在教學略讀課文時,可趁熱打鐵,內外結合,進行拓展延伸。如學完了三年級上冊的“童話故事”單元后,我推薦學生閲讀《安徒生童話》,瞭解到更多中外童話故事;像這樣結合略讀課文進行大量地課外閲讀,既能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能拓寬學生知識面。

學有定法,教無定法。教師對於略讀課文還應有更加深入的思考,略讀課的教學方式也應更加多元,更加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們遷移運用各種閲讀技巧和方法進行自主閲讀學習,以達到新課標中“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要求,這樣既符合素質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也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逐步發展與提升,進一步享受閲讀帶來的快樂。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2

內容摘要:國小語文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為主。語文教學應遵循這樣的一個過程,略讀課文的教學恰恰就是對學生語文能力、興趣培養的一個媒介。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説過:閲讀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學過程的凝固、教學方法的僵化,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創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求實效的教學過程與方法。這句話中,崔老師強調了在閲讀教學中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意見,從中可以悟出:現代的語文教師應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尤其是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應首先明確略讀課文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作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創意、多形式地進行教學,將閲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切實發揮略讀課文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主題詞:引語   針對性    興趣    應用

新課標中提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而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 因此可以看出,閲讀教學就是為學生的閲讀能力的提高進行服務的。人教版的語文課本包括精讀、略讀和選讀課文,這三類課文在教學中的定位是不同的,精讀課文是學習方法,略讀課文是複習方法,而選讀課文則是嘗試應用方法。國小階段的略讀課文在學生掌握閲讀知識中起到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擔任了訓練、鞏固閲讀知識的角色,因此做好略讀課文教學至關重要。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談幾點個人的體會:

一、明確課前引語的作用,找到引領文章的主問題

略讀課文一般所用的閲讀方法都和前一篇的精讀課文相同,因此在課堂上可以以一個主問題引領,讓學生自主運用學過的方法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針對性,既能提高學生對方法的掌握,還要能通過問題體會文章表達的主旨。這個問題可以從略讀課文的引語中去提煉,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對引語進行分析,總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再從引語的問題中提煉出本課的主問題,進行下一步的教學。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文章《我的‘長生果’》前面的引語是這樣寫得:讀書講究方法,才會有更多的收穫。閲讀下面這篇課文,想想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把你感受較深的部分多讀幾遍,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體會。這段閲讀提示不僅清晰的寫出了本課的學習要求,而且講解了學習的方法。於是,在讓學生讀完引語後,我要求他們畫出本課的學習方法和重點。在學生畫完後,經過小小的討論,我定出了這課閲讀的主問題:默讀課文,標出文章一共寫了作者童年讀書的幾件事,在旁邊批註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細緻的默讀批畫,這其實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學生批畫完成後,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答案,再在班級進行集體交流。這一系列的過程,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講解,學生只能被動的聽的課堂模式,主問題可以很好地引導着他們進行自主的學習與交流,有效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又如《珍珠鳥》前有這樣一段話:通過普通的落花生,我們體會到了做人的道理;從人和珍珠鳥的交往中,我們又能獲得哪些啟示呢?讀一讀下面的課文,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結合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體會。這段提示與前文緊密的結合,既提到了上文的學習收穫,又引出了本文的學習要求。但在這裏出現了兩個重點,一是對文章情感的體會;二是對重點句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時,我首先出示主問題,學生結合文章內容解決。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當學生對鳥與人的情感理解得到昇華時,再出示重點句進行理解,這樣的一個學習層次,很好地分散了難點,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引語可以説是略讀課文的排頭兵和指路人,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引語,總結文章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找到文章的主線,確定好主問題以及教學的順序。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閲讀

一直以來,略讀課文讓老師在教學中感到困惑的是文章長課時短。如果要面面俱到,那短短的一課時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進行略讀課文教學前,教師應深入地瞭解這堂課在單元中所擔任的任務,教學時要有側重點,學會舍取,能夠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研讀,做到“簡”中有“細”,讓略讀真正起到訓練的作用。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難忘的一課》時,由於這是一篇比較長的文章,而且內容比較雜亂。所以在教學前,我先認真分析了這篇課文選編的目的,發現作者選編這一課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因此在課堂上,我首先從課前引語中提煉出主問題:細讀課文,用雙引號畫出“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想想它每一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接着學生開始默讀批畫。這一個過程就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清了文章的主線,並抓住了重點句出現的段落進行閲讀理解,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體會,感受到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字裏行間所包含的民族精神。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教學的時間,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如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是中篇小説,四年級的孩子第一次接觸這麼長的略讀課文,雖然前面的《夜鶯》為學習方法打下了基礎,但孩子們閲讀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進行默讀,總結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然後出示主問題:你覺得雨來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這個主問題可以很好地將文章的重點段落突出來,學生就可以對這些句段進行研讀,感受雨來的聰明機智。

從以上可以看出每一篇略讀課文的教學,對於教師來説都應該把握好重點,根據學生、編者的意圖去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取捨,做到“略”而不“粗”。

三、課堂形式多樣,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週一貫説過這樣一句話:“言有盡而意未盡”往往是一篇好課文審美價值的體現。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敢於言而動情,總是以自己的知識儲存、生活經驗、認識能力和審美情趣豐富着課文的意藴,這是閲讀的再造活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課堂上學生的閲讀不應該固定在一種形式上,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學生的生活背景等方面,確立適合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從課堂拓展到課外,從書本延伸到生活。

如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這篇課文,它是著名作家樑曉聲講述自己少年時代因渴望買到一本書而伸手問貧困的母親要錢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讓讀者深深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與崇高。這篇課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通過對話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而且內容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表演讀自己印象最深的情節,要求表演過程中要加上動作、神態,務必還原課文的情節,把觀看的人帶入到課文中去。學生的興趣很高,每個小組都積極投入到表演中。在學生表演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進行指導,學生的指導都是以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為依據,無形中加深了他們對作者寫作手法的印象。其中有一位同學演的特別入情入境,表演完後,我當堂問他:“你為什麼能把媽媽的表情演的那麼到位?”他告訴我,他的媽媽是一位建築工,每天早出晚歸,他看見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幅疲憊的樣子,所以讀課文時,媽媽的表情就出現在他眼前。他的話讓班級其他孩子也紛紛開始發言,趁此機會,我佈置了回家為媽媽做一件事的的小任務。學生完成的都特別好。再如四年級下冊有一篇通話《小木偶的故事》,教學時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説一説。學生通過這樣的形式,既對童話的內容瞭解了,又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點句。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一篇略讀課文都有其獨特之處,教師如果能抓住它的精髓所在,在課堂上敢於放手,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我相信學生對閲讀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

四、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説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這句話精確地指出了略讀課文的作用,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略讀課文的內容,更要讓學生學會應用作者的寫作手法,將讀與寫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寫、評、議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些課文的優美句段非常多,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進行積累,嘗試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果在課堂上堅持這樣讀、寫結合,長久下去,學生不僅有了寫作的方法,頭腦中又有大量的詞彙,文章怎麼會寫不好呢?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堂區教研課,那位老師上的課文是五年級上冊的《松鼠》。課堂上她用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把文章分析了一遍,並把這一課同前一課的《鯨》進行了對比,找出作者寫作上的異同點,接着出示了一個小練筆:請你仿照《鯨》或者《松鼠》的寫作方法,寫一篇小短文,介紹一個小動物。接着學生開始寫作,教師在教室中巡視,找到寫的比較有特點的就讓他站起來準備展示,經過十分鐘左右的時間,班裏的大部分學生完成,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點評展示。這樣將課堂總結的方法立刻進行應用,可以很好地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對這種作者的寫作手法有了更深的體會。再如四年級下冊《七月的天山》這篇課文,它結構十分清晰,作者應用了移步換景的遊覽順序,在描寫美景時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讓人讀起來感覺身臨其境。作者寫水和花時,語句十分優美。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並説説畫它們的原因以及你覺得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應用到這些句子。學生通過批畫、討論、應用這三個環節,完成了對這一課優美句子的積累和應用。很好地避免了現在學生的通病,只會積累而不會應用的問題。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需要細細研讀的課程,而略讀課文則是這門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教師的教學不能光側重於精讀課文,從而忽略了略讀課文的存在。而是要將略讀課文作為精讀課文的延續,作為學生訓練的重點,以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輕鬆有趣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閲讀的目光,引導學生寫作的靈感,讓略讀課文成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又一塊陣地。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3

關於略讀課文,葉聖陶先生説:“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淨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葉老還進一步説:“略讀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隻須提綱挈領,不必纖屑不遺,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於努力鑽研,從困惑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卻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做‘略’。無論教師與學生都須認清楚這個意思,在實踐方面又須各如其分,做得到家,略讀一事才會收到它預期的效果。”這就是説,略讀課文的教學,做到“提綱挈領”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實現師生之間的“各如其分”,實現學生的“自得”。這就告訴我們,略讀課文的教學,在策略上,教師必須關注一個“略”字。

一、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設計教學,突出單元閲讀主題與訓練重點。

作為精讀課文的補充,基於訓練閲讀速度、擴大閲讀量的需要,略讀課文的篇幅往往越來越長,而內容則略微淺顯一些。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時間安排上的限制(一般是一課時),文本感悟條分縷析不可取,能力訓練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所取捨,緊緊圍繞單元主題來設計教學,突出單元閲讀主題與訓練重點。

以《老人與海》為例,本文是外國小説,本單元的閲讀主題是“在閲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尊重世界多樣文化的教育,使學生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其訓練重點是“抓住主要內容,瞭解海參崴的寫作特點特點,增長見識;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老人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作為一篇較長的略讀課文,《老人與海》從多方面展示了老人強大的精神世界,有助於學生更全面受到老人的精神鼓舞。因此,設計教學時,可以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設計教學,把教學目標確定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在海上與困難作鬥爭,體會作者對老人的讚美之情”和“領會文章表達特點”上,將教學過程板塊化為“初步感知、把握內容、自主閲讀交流、積累應用”四個部分,以“自主閲讀交流”為重點,着力於突出單元閲讀主題與訓練重點。

二、教學過程中刪繁就簡,找準着力點,直奔主題。

無需質疑,入選教材的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內涵,值得挖掘的地方很多。不過,與精讀課文教學相較而言,略讀課文更要努力踐行簡簡單單教語文的思想,圍繞教學重點目標,找準着力點,不枝不蔓地展開教學,不求多,讓學生有所得。

例如,在《老人與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必創設什麼情境,直接以學生簡單交流自己對老人在海上與大魚的較量認識開篇,然後直奔教學主題,設問:“老人的勇敢,都表現在哪些方面?”以此為着力點,指導學生默讀,抓住各段總起句,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非洲特點,並認識到各段落總起句的概括與過渡作用,達到突出閲讀主題與訓練重點的目的。

三、立足主導,大膽放手,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閲讀,就是與文本的對話。作為精讀課文的補充,略讀課文不需像精讀課文那樣精講細練,不過也正因為此,它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空間。為此,教師要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大膽放手,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在《老人與海》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緊緊圍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海上的惡劣環境,體會作者對老人讚美之情”和“領會文章表達特點”的教學目標,在學生把握了主要內容之後,設問:“老人真是勇敢,你喜歡哪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並説説作者都用了哪些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在旁邊做上批註,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後師生共同交流。在師生交流這一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與感悟,老師要做的,就是傾聽學生的表達,規範學生的語言,提升學生的認識,並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悟朗讀有關語句,從而體會作者對非洲的讚美之情,激發起學生對非洲的嚮往之情,同時,欣賞其優美語言,提高學生對文本表達方法的認識。

四、圍繞訓練重點設計練習題,積累語言,訓練表達。

略讀課文的編排,更多地體現了一種習作範例的作用。因此,老師要善於圍繞單元訓練重點,結合具體文本的表達特點,找準一個切入點,設計練習,落實語言積累與表達訓練目標。

參考文獻:

葉聖陶《略讀指導舉隅·前言》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4

部編本新教材語文三年級上下冊繼續採用精讀課文加略讀課文的形式編排。三上27篇課文中有7篇略讀課文,佔總數的25.9%;三下28篇課文中有7篇略讀課文,佔總數的28.6%。相較人教版三年級舊教材的25%,新教材改革後略讀課文從一開始就提高了比重。而現在還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從四年級的43.75%一直提升到五六年級的50%,由此可見教材編寫者對略讀的重視。充分利用略讀課文,訓練學生的略讀能力,才能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注重學生略讀能力的培養,略讀課的教學也不再是蜻蜓點水般地一帶而過。略讀課文應該怎麼教?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課型的不同特點,從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方面梳理了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課前——設計實效的預習案

充分的課前預習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預習案的設計要針對課文前的閲讀提示,教師在設計時要重視體現教學重難點的問題。因為有了預習的有效介入,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就可以避輕就重、避簡就難,課堂上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重難點問題的思考,讓學生在課堂裏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同時,預習案內容的設計要有梯度,從基本的讀準讀通課文,標記生字詞和自然段;到讀熟課文,瞭解大致內容,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中心意思;再到初步感知課文的敍述順序,找出重點詞句,做批註;最後到從寫作特色的角度,針對內容、中心、寫法等質疑或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針對不同的課型,設計合身的預習案。

預習案可以側重在語言文字的感悟上,例如設計以讀文為主的題型:“這篇課文語言很有特點,寫得很有意思,你能把有趣的地方讀給家長聽,請他們打個朗讀分嗎?”這種題型就是以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為主,在家長的參與中對字詞讀音也做到了相對的督導。

預習案可以側重在閲讀能力的運用上。例如在學習老舍先生《貓》這一課時,教師已經指導學生掌握了老舍先生是如何抓住貓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自己對貓的喜愛的,所以《母雞》這篇略讀課文,在預習案裏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內容:“回顧《貓》一課的學習過程及寫作方法,自讀課文,想想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之處。”同時,在預習案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針對課文內容整體把握的題型,如:“認真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母雞的,明天上課時看看老師講的是否和你一樣。”

預習案可以側重在資料收集的參與上,略讀課文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依靠於學生對資料的查閲收集、梳理彙整上。通過了解作家、熟悉寫作背景等,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理解,也能為課後學生進行拓展延伸閲讀打下基礎。

二、課中——立足課型,一課一得

略讀課文教學講究整體求略,部分求精,求精部分必定是課文的重點,到底哪部分求精是困擾每位教師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文體、不同類型的課文,找準着力點,大膽取捨,抓住某一方面紮紮實實進行訓練,做到因文而異、一課一得。

每篇略讀課文前面都有一段閲讀提示,明確提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師憑藉閲讀提示裏的問題導入新課,瞭解課文寫了什麼,引導學生自讀感知,根據課文內容,多角度地談自己的感受,不同文體、不同類型的課文説的側重點也不同。

(一)品讀感悟型——得於“悟”

對於語言深刻,需要細細品悟的課文,在教學時側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邊讀邊批註,引導學生説感悟,寫感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父親的菜園》一課時,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這塊菜地的前後變化,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找到了本篇課文的中心句“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圍繞中心句,學生們根據閲讀提示裏“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地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抓住描寫父親言行的語句,學生感悟出了父親執着、勤勞的品質。有了自己的閲讀感悟,學生在交流課文“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這一處時,對於省略號的部分自然而然就會展開聯想,於是我就勢讓學生在這一處寫下自己的聯想和感受,學生們分享到的內容也是對文本中父親如何開墾荒地的一個補充。

(二)語言積累型——得於“積”

對於語言優美的課文,教學時側重語言欣賞和語言積累,以賞讀為主,引導學生讀讀寫寫,記記背背,積累文中精美的語言,並能夠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柿子炭疽病是柿樹主要病害之一,富平尖柿屬於極易感染炭疽病的品種。該病在高温高濕條件下傳播蔓延快,防治難度大,只有準確區分病害症狀特徵,瞭解病害發生規律,並採取綜合措施適時防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部編本三年級《聽聽,秋天的聲音》一文中,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受語言的美,結合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秋天,邊讀邊想象,積累了許多描寫聲音的象聲詞,同時也積累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1.2.7 術後活動:術日清醒後,指導患者早期在牀上進行踝泵運動,5 min/h。術後第一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家屬協助下進行牀邊活動;依據病情情況,逐步增加運動量。

再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有着大量的四字詞語,是學生積累詞語的好材料。教學時,在學生自讀後,交流自己喜歡的語段,然後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描寫山峯的詞語大比拼。

多開展比拼活動,如詞語大比拼、背誦能手大比拼等,讓學生通過背誦、抄寫、仿寫等在課堂上積累更多語言,學生在積累語言方面有了收穫,整堂課便也學得開心、學得實在。

(三)讀寫結合型——得於“寫”

小練筆一直被認為是“讀寫結合”的最有效的載體。不管是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每一篇總能尋找到一個小練筆的“抓手”來。此課型的教學,側重練筆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仿結構,仿段式,仿語言……提高習作能力。

如我在教學《父親的菜園》一課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描寫人物言行來刻畫人物形象,由文中的父親向外進行遷移,分別出示了朱自清先生《背影》(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中的一個片段,以及教師自己的下水文(神態、動作描寫),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感受文段中所描寫的父親的人物特點,進而運用本節課所學到寫作方法,片段練寫,寫一寫自己的爸爸。

11月16日,騰訊推出“哈皮”App,成為繼yoo視頻之後本月內推出的第二款短視頻產品,也是騰訊第六款短視頻App。騰訊對短視頻的重視已不言而喻,但在佈局過程中,騰訊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同樣對該市場有着較大野心的對手——今日頭條。

2.2 應對方式 干預前,兩組CSQ量表積極應對及消極應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前6 h及分娩後1周,觀察組積極應對評分均高於對照組,消極應對評分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再如我在《凡卡》一課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續寫故事,抓住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和快樂的鄉下生活進行對比,想象爺爺會來接他走麼,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感受寫在課文空白處,教師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説説自己的感受,學生不僅深刻地體會到凡卡悲慘的命運和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更從中收穫了感悟語言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説感受的能力。

儘管眼下還面臨印刷產業轉型升級,環保治理等課題,但身為“老印刷人”的張仲伯仍然堅定地表示,印刷是個很有魅力的行業,它的魅力正體現於變化的快速。二二〇七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思考如何把為軍服務保障與服務首都功能結合起來,走出一條二二〇七工廠的特色發展之路。

讀寫有效結合要取得成效,還需要教師的用心堅持,把這種理念滲透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長。

三、課後——拓展延伸,擴展閲讀

新課改的今天,語文教學越來越需要學生有大量的閲讀,略讀課文就是一種很好的契機。在學習完《金錢的魔力》後推薦學生閲讀《百萬英鎊》以及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密西西比河上》等。在學完了《父親的菜園》一課後,建議學生與自己的父親共同閲讀朱自清的《背影》和賈平凹的《父親的半瓶酒》等。結合略讀課文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既能幫助學生奠定厚實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一舉多得。

總之,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抓住“粗略、自主、應用”這三個關鍵詞,在教學中力求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

那麼,如何在演唱中很好地表達歌曲的情感呢?根據我自己在演唱實踐和同事、朋友演唱中體會,我認為要注意表達以下幾種情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週一貫.國小語文文體教學大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