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看法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新課標理念下教學的出發點就是讓學生得到發展,而這離不開“有效”的教學。如何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結合自身的學習與實踐,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是在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動起來,在學習中感受樂趣,形成知識結構,提高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看法

一、什麼是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學效果中體現出來的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引起學生身心素質變化並使之符合預定目的的特性。

概括起來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余文森教授指出:“通俗地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問題,餘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

二、研究學生,為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1、我們研究的對象---學生,在何種情況下,學得最好?

研究表明:

•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的狀態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教學內容能夠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戰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髮現知識的個人意義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索與創新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被關注和信任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期許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得最好

2、我們教師怎樣做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結合我們學校的狀況,我認為應做到:

• 營造寬鬆的課堂學習氛圍

• 關注學生完整人格的發展

• 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供機會

• 教會學習方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 用問題引導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三、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讓課堂教學持久有效

鑑於以上認識,作為教師如何做到讓教學持久有效,使學生感受到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生命的美好體驗,需要應該關注的方面很多,但最起碼應有以下幾個方面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1、在有效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權威地位,其前提應是有效教學而並非強制高壓。

從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體驗得很深的一個問題是:學生不學。如果我們的教學非常的高效,那麼第一個問題要解決的就是使學生要學,如果學生不學,那麼你教的再好他也不買帳,效果可想而之。古語説:“親其師而後信其道,信其道而後從其教”,這也是穆校長常説的魅力教學的一個要素。如何讓學生“親其師”?

(1)愛學生,尊重學生。當我們老師不再帶着“放大鏡”去看學生錯誤的時候,我們的學生個個都是好學生。只要我們換一種心態去對待我們的學生,那麼我們就會覺得學生們是很可愛的,我們也就有充分的信心去教好他們。應該要從愛學生的角度出發,不是為自己個人的成績來考慮,而是為了學生將來的長遠利益考慮。對於學生要給予信任的教育方式,相信學生都有學好的願望,相信學生都有學好的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

(2)愛崗敬業。只有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熱愛之情,工作着才是幸福的。我們的幸福來自於平時的教育生活中點滴的感受。愛上了這個崗位,就會用心去做。這樣對學生的態度就會更好,教育方式學生也樂於接受。

(3)給自己“鍍金”。要讓學生尊重自己,自己必須是一位值得學生尊敬的人。學生如果不尊重老師,大多數是因為老師的修養,老師的執教水平不夠造成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好那就會像帕爾默教授説的:“優質教學不能被貶低至技術層面,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因此每位老師要不停的學習,學習教育理論,學習心理學,學習新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有真才實學,值得尊敬。

2、在明確合理的目標指引下,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的樂趣,使教學持久有效

(1)教學目標要正確、設置要恰當。要求我們老師在設計課程前一定要熟悉教材,挖掘內在的思想、意義,不僅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把握,還要對學生的現狀也有準確的把握,設置的目標不僅要難易適中,還要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節要有效。對於一節課,我們一定要結合目標抓住一個切入點,由這個切入點展開具體的學習,精心設計使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明確的訓練點,都有一個要達到的具體的目標。這樣,既能使課堂簡潔,也能使課堂更有效。

各環節的問題設置既要有挑戰性,要能起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難易適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蘋果理論:枝頭的蘋果要是讓摘的人感覺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會有興趣,有信心。其次問題的設置要靈活,必要時需要創設問題的情境。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些問題,換一種問法,達到的目的是一樣,但學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樣了。

(3)讓學生動起來,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教師與學生)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的。”這一理論的核心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思、想、做、練的過程中提煉信息,掌握方法,學會運用和創造,不斷髮展自己。在動的過程中,學生也會不可避免的暴露問題,教師則可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發揮指導作用。

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提高教學效益也就也自然實現了。讓學生動起來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教學觀念的出發點與歸宿。

(4)注重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讓有效教學具有持久性。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表現出缺乏認真、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等良好品質,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這也就影響了教學有效性的持續。學生的學習意志培養是不可忽視的,學習不是看戲,不是做遊戲,也不僅僅是笑笑、玩玩就算了的。學習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是學會未知的東西,是培養能力的過程,僅僅有學習的興趣是遠遠不夠,學習需要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等可貴的學習意志。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學習方法,為教學的有效性更持久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