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W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一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中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

一、突出低年級識字重點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根據二年級學生識字特點我設計了幾個識字環節:説難讀的字、讀帶拼音的字、讀去拼音的詞。讀的方式力求多樣,有自由練習讀,有全班齊讀,有開小火車讀。期間從重點字音、字義、字形進行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指導。如“價錢”讀輕聲,“蠅”讀好後鼻音,“慚”讀好平舌音;對於“拱手”這個比較生僻的詞,通過做動作,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詞義。

二、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我通過讓學生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人們在讚不絕口的時候,我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戴嵩連連拱手説:“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着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然後啟發學生:你想對這個牧童説什麼呢?學生都一一稱讚牧童,很自然就感悟到了牧童的品質了。

三、重視語言訓練

本堂課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讀,來體會到畫家畫技高超,如““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於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重點,進行語言訓練,使得學生在語言訓練上有新的收穫,接着用這種句式進行訓練。如:“看畫的人一( ),就( )。有錢的人一( ),就( )。”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二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生動講述了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蒿畫中的錯誤,戴蒿虛心接受的事,旨在讓學生懂得既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在學生自主識字,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共有幾個人物出現,主要人物是誰?(這樣能緊扣課題:畫家和牧童);然後抓住人物的對話反覆朗讀,從而更好地體會,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質,自己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抓關鍵詞理解,感悟文本

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抓住“著名”一詞,讓學生認真,細緻☆☆地朗讀,説説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戴蒿是個著名的畫家,這樣的設計是想讓學生學會抓關鍵詞感悟文章。

2、創造情境,訓練學生説話能力

如教學3、4、5——自然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同學們,穿越時光的隧道,我們現在已經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時代,大畫家戴蒿剛剛為朋友做完一幅〈鬥牛圖〉,人們都在圍觀,都在讚歎,假如你也身在其中,你會説些什麼?

“真漂亮啊!”

“啊!真是太像了!我太佩服了!”

“太棒了!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

聽着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讚歎,我真的很高興,因為孩子們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

3、採用表演讀的形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想象當時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然後指導學生先四人小組練習,然後抽生上台表演,經過幾次的指導,學生不僅能演得生動、逼真,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讀的興趣。

4、擴展延伸,加深體會

總結全文之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聯繫你的體會,你想對文中的人物説些什麼?學生們積極發言:

我想對戴蒿説:“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真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沒有不稱讚的:有錢的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

另一個同學説:“您真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以後要向你學習。”

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説:“小牧童,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還有的同學説:“小牧童,你真善於觀察,你真聰明!”

這樣的發言很多,同學們能把積累的語言運用到自己的語言表達中,正如全國特級教師陳建先説的那樣:“得其義,得其言”。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三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小孩大膽指出大畫家戴嵩畫的《鬥牛圖》的錯誤,大畫家虛心接受的感人故事。

參賽老師在講授這一課時,突出了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以挑戰讀的方式,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教材資源之一,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惑和發現,既能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弄清題目與課文的。內在聯繫,又能開發學生智力,誘發學生創新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老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就引導學生:看到課題,你有什麼發現?課文中的畫家是誰?和一個小小年紀的牧童之間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然而,在聽課之時,我也存在了疑問及想法:低年級階級的學生,是紀律塑造的好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更應強抓國小生的紀律,以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課堂氣氛影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如果老師運用獎罰機制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整節課就更完美了。也可以利用課文教材、插圖及多媒體教育具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揮想象和創造力,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四

一、閲讀識字,理解語言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識字。比如,“拱手”一詞,我讓學生通過模仿動作理解它的意思。又如學習“輕筆細描”和“濃墨塗抹”這兩個詞語時,我用畫家作畫的錄象片段創設了直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瞭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通過朗讀指導加強理解。

二、想象説話,發展語言

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結合文字進行大膽地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如在教學中一個鏡頭: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誇讚大畫家的畫呢?這時,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打開了語言的閘門。有的説:“哎呀,你真不愧為大畫家啊,實在是畫得太像了!”有的説:“畫得太神了,這兩頭牛就像要從畫裏跳出來了一樣。”這樣,學生在想象中入情入境,同時,也發展了語言。

三、多讀感悟,積累語言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通過讀、思、畫、議、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深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和藹、慚愧”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積累了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