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童詩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02K

兒童詩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一

在《兒童詩兩首》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着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歡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台,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歡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小主人公,你會對父母説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二、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進取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二

《兒童詩兩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兩首兒童詩組成。《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 的想象力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童年的水墨畫》通過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教學此文時,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着問題再讀,如,讀《我想》,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裏?讀《童年的水墨畫》時,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樣學生更好地品味了詩歌的意境及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學完這兩首詩後,再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理解這兩首詩歌有什麼不同,使他們進一步感悟兒童詩的特點。然後讓學生試着仿寫兒童詩。

整節課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引想,以讀引説。由於這是兒童詩,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所以讀後,讓孩子們説出他們的感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説。要他們仿寫詩歌時,大多數都寫得較好,想象力豐富,充滿了童趣。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三

今日,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我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歡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完美。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讓學生經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説一説自我最喜歡哪個願望,最喜歡哪個畫面,並説一説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我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後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歡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閲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閲讀,這才應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學應當追求的境界。

此刻的語文課堂,有些教師可能過分注重語文的工具性了,可能過於注重讓孩子理解課文資料的緣故,教學中常常不自覺地、按圖索驥式地帶着孩子機械閲讀文本,並不恰當地以實物或某些媒體漂亮的畫面,來直接代替孩子自我對課文的閲讀感受、想象、體驗和理解。殊不知,“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語)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異常是閲讀那些文學性較高的敍事類、抒情類文章,應當十分重視和引導孩子展開個性化的審美閲讀,經過反覆誦讀,啟發他們在學文識字、感悟積累語言的同時,設身處地與作品裏的人物進行對話,展開心與心的交流;啟發他們寄情於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對號入座”式的解讀作品,或機械地以所謂的“直觀”的圖畫、景物等來影響、干擾或替代孩子們自由自在的“悦讀”。

語文課堂就應是學生歡樂的天地,就應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就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應讓學生走進自信的大門。教師就必須重視朗讀、重視指導朗讀的方法、重視創設朗讀的情境,真正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美麗風景。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四

今天我們上了第九課《兒童詩兩首》,學生對詩歌非常感興趣,我先讓孩子從整體上比較兩首詩的不同,大家説的不錯,比如第一首是分小節寫的,全文只有一個標題,而第二首詩有三個小標題。在體會押韻時,在引導下,孩子們也能發現詩的韻腳。

接着我們描繪了詩帶給我們的畫面和感受,學生説的不錯,尤其是在説《童年的水墨畫》的《溪邊》時,有的孩子從顏色上理解意思,説前三句都是在寫綠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寫到了“紅”蜻蜓,真是“萬綠從中一點紅”呀!我當時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細緻!

最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比賽朗讀自己喜歡的詩歌,大家積極準備,在比賽朗讀環節,每個小組各顯其能,讀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評價小組朗讀效果時,我採用了建議的方式,比如:朗讀的聲音要響亮,最好要把身體站直,這樣聲音才能更好地傳出來,在我的建議下,第二小組吸取了第一小組的教訓,但感情又不夠,我繼續建議,如果你想讓別人陶醉,不僅聲音要響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這樣你才能打動別人,第三小組終於按照要求朗誦了出來,讓大家聽得如痴如醉。我的評價:你們幾個人的朗誦,就像一首和諧的交響樂,各盡其職,如入天籟之音,好!也許這個評價有些言過其實,但孩子們在朝着目標努力着,真是高興!

晚上佈置了改寫《溪邊》的`家庭作業,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種美的意境表達出來。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篇五

條約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因此,教學本課如果侷限在文字內容上,是很難實現教學目標的。

戰爭與**給人民帶來的傷害,對於身處和平年代的孩子們孩子們來説,感受是模糊的,要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必須適當以事例、圖片、影像資料來充實條約內容,幫助學生來感受戰爭、恐怖活動給人民尤其是是兒童帶來的痛苦,只有體會到戰爭的可怕,才能感受到和平的珍貴,才能激發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

本課教學,我有選擇性的利用了南京大屠殺和伊拉克戰爭兩個事例,讓學生來感受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尤其是戰爭中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感受到了戰爭給人們造成的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給孩子們帶來的恐怖和痛苦;戰爭所帶來的疾病、飢餓、死亡……對“消滅這一切”的渴望在孩子們心中升騰,對和平的呼喚從孩子們心中響起。在此基礎上體會朗讀,讓學生將美好願望與現實相結合,設想自己如果是隻和平鴿,我會飛到哪?做些什麼?這節課,課堂氛圍活躍,學生交流積極,在讀中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六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讓我們感受到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則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詩歌所描繪的生動畫面迎合了學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受到薰陶和啟迪。

課堂上,我是通過以下環節藉助詩歌啟迪、薰陶學生思維和情感的。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始,配樂朗誦詩歌《童一首歌》,讓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在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中,鼓勵學生暢談自己的願望。通過交流,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係;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學文的切入點,縮短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再讀詩歌,理解就不是問題了。

二、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詩歌的美不僅僅在於它的韻律,還在於它的意向美,精練的語言可以為我們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僅讀熟練、讀流暢,讀得朗朗上口還不行,還要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以文本為依託,讓學生創編詩歌,所以,想象讀、有感情的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對於兒童詩,通俗易懂,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領悟寫法,交流發現,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為學生的寫作做準備。

四、自學詩歌,鑑賞運用。

在學習了《我想》一詩之後,我讓學生自學了《童年的水墨畫》,對於自主權的下放學生還是很感興趣的。讓學生反反覆覆多種形式讀體味兒童詩得特點和童趣,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讀中體會。之後讓學生仿寫兒童詩片段,的孩子模仿《我想》一詩寫到: 我想把鼻子,裝在紫丁香下,讓老師聞着花香,享受甜美時光,聞啊,聞———讓花香消去您一天的疲勞。我大為讚美,也讓聽者心怦然一動。

讀寫聯合在高年級來説是相稱重要的,讀中悟到方法,讀中供得韻味,在心中內化,積澱,積藴。在給學生一個平台,給學生開一個心子,讓學生把自彼心中感觸,心中話語,所學到的應用抒發出來。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七

今天,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讓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説一説自己最喜歡哪個願望,最喜歡哪個畫面,並説一説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己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後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閲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閲讀,這才應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兒童詩》教學反思 篇八

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並儘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讀《我想》時,問:“那麼多願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説説理由。誦讀最神往的願望,想象畫面。”讀《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3.拓展延伸:你還有哪些美好的願望?仿照第一首詩續寫幾句。

遺憾:有些同學還是沒有讀出詩的意境來,還要加強朗讀。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篇九

這篇課文看似一篇簡單的兒歌,但細細讀過卻發現這是一個充滿抽象詞語和深刻含義的條約。怎麼教?抓住“讀書”這個中心,向外延伸,延伸到整個世界,調查、研究,然後回到課堂,再來體會理解這個條約,相信這個辦法能行。在課堂教學的整個環節上,從預習反饋開始,然後展開整個文章。由於文章中幾乎每句話都包含着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如果悉數研究,學生水平達不到,時間也不夠,因此我根據學生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所關注的焦點集中探討一至兩項內容,再體會朗讀,其他內容作為非重點,達到“讀之初體驗”就可以。最後,要激發學生強烈的要求和平的願望,對全世界發出呼喚。因此與以往不同的是,本節課重視了課前準備,使學生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對“戰爭”和“和平”有了一定的認識,對課文的外延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些準備對學好本課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新課程也賦予了老師和孩子們開放的課堂。課堂上,最精彩之處莫過於學生的交流發言了。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他們的思路開闊,見多識廣,敢想敢説,樂於合作。本節課以“默讀——交流——朗讀”為主線,以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為中心展開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瞭解到的知識談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學生知識的廣泛性、思維的開放性,與以往學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從他們樸素稚嫩的話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對戰爭的痛恨和對和平的嚮往。應該説這節課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兒童詩兩首教學反思 篇十

從剛拿到語文書,看到《問銀河》這篇課文就覺得應該很好上,它是一首文學性很強的兒童詩,全詩四個小節都以提問題的方式抒發小作者看銀河的感想,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他們應該會有很多話可以講。可是真正上到這節課,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按照課文中的樣子,也向銀河提一些問題,想讓孩子們進行想象思維的訓練。我料想中小朋友們會立刻冒出了一肚子的問題: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河裏的小魚是銀色的嗎?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那裏颳風嗎?你那裏下雨嗎?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的河邊有密密的大森林嗎?那裏風景美嗎?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上面有水嗎?有浪花、小船嗎?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月亮是你的朋友嗎?等許多有趣的問題。可是可是他們居然不會講!告訴他們答案?不!我們所看重的應該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維要得到最自由的發散。於是,我慢慢引導,提醒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見過小河嗎?小河裏有什麼啊?想象以下!同時對他們提出的所有的問題都給予讚揚。然後讓他們把把問題連起來説一説,再用讚許的語氣對他們説:“看,你們真了不起,也創作了一首新詩!”

哎,孩子啊,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多到外面去看看大世界。我想,如果多一點關於自然界的知識,今天課堂中就不會出現類似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