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44K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1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程校長聽了我講的《雪地裏的小畫家》一課,課後並給我們進行了有效評課。

程校長首先肯定了我這節課的優點,也指出了不足。這節課,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課時目標是:

1、讓學生認識文中小動物畫的畫是他們的腳印。

2、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4、進行有效拓展訓練。

這節課得到程校長肯定的地方也是這節課的優點之處:

1、整堂課教師能夠時刻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對課堂上跑神的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提醒,讓他們時刻跟着老師的指令去做,這也是我們平時常説的訓練學生課堂上善於傾聽的能力。

2、整節課我做到了微笑教學,對學生能夠耐心、細心、親切的講解,營造出了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體現了教師講的輕鬆、學生學得也輕鬆、愉悦的課堂。

3、本節課我在板書的時候把小動物在雪地上畫的畫,用簡筆畫的形式板書了出來,形象、生動,學生看到後也感到很新奇,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在課堂上,我們在板書的時候,時不時的能用簡筆畫代替文字,一定會贏得學生喜愛。

4、這節課能夠有效的拓展訓練,做到了再讓學生積累語言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本節課我在兩個地方進行了有效的拓展,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本節課我運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課文,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和朗讀的基礎上,背誦環節就會顯得很容易,水到渠成。

於永正老師説,讓學生會讀,教師一定要先會讀。所以我們教師備課時就要先備“讀”。反覆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妙處。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心皆出吾心”為止。那麼課堂上第一件事就是指導學生能把課文讀正確、流程。這是“保底工程”,如果讓全班學生都做到這一點是要下一番苦功的。第一課時,我就要訓練學生讀課文,通過教師範讀、教師領讀等方式讓學生能達到這個“保底工程”。

課堂是遺憾的,只有遺憾才能讓自己進步,才能讓自己前進。本課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這節課,缺少了我對學生的朗讀的有效指導。檢查時個別學生做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在學生一起讀課文的環節上,還是出現了拖音現象,這時我沒能及時進行指導。這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的方向,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在講讀課文的時候,處理第一個問題時,我提出的問題有些瑣碎,如果能把兩個問題合二為一,變成一個問題,這樣教學環節就會顯得更緊湊,再看着板書進行句子訓練,這也是指導學生有效背誦的一種方式。

通過程校長給我們詳細的評課,更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指明瞭方向,讓我能更加有效的去教學,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2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以韻文的形式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子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活潑,富有童趣。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讓學生都能主動愉悦地去獲取新知識。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下面談談教這一課後的一些感想。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觀察到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麗的雪景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童話世界,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我及時啟發學生,讓學生談談最想在雪地裏幹什麼?因此引出了第一句話,我再次引導,有一羣小動物也來到雪地裏,他們還是小畫家呢?都有誰呢?學生都能從課文插圖、課件感受到,很自然地説出答案。

二、靈活多樣地識字

一年級的識字是重頭戲,教學中主要讓學生掌握生字的音、形。我採用多種有效的識字方法,如:摘蘋果、做遊戲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識字效果。我還鼓勵、啟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記憶生字。他們説出了“加一加、減一減”好的識字方法。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最佳的識字方式,更加激發了他們識字的興趣。

三、讀懂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就是讓學生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四種動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先讓學生通過情境感受下雪這樣的環境,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找到誰是“雪地裏的小畫家”?在這基礎上我出示了這四種小動物及它們的腳印,讓學生進行連線,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就能不知不覺中突破這一難點。認識了四位小畫家之後,同時進一步引出青蛙為什麼沒參加?讓學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動物,所以它沒有參加雪地裏畫畫。並向學生介紹還有哪些動物是冬眠的?學生的知識面一下子擴展了許多,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效果。

以上談的是幾點成功之處,但沒有把握好生字教學,學生對拼讀認字還是不過關。在講解課文時,學生説得少老師講得多,還是走不出老一套的教法。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需要什麼,喜歡怎樣學的角度,採用恰當的教法,來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課堂教學。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3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

《雪地裏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如何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啟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想做什麼?由次激發學生朗讀時的喜悦。然後讓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因為課文裏有冬天,又有小動物,所以學生學起來非常有興趣。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來讓學生積極參與,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如演示法,在解決"瞭解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這一教學難點時,則用實物進行演示,這樣就使難點迎刃而解。再如讀中悟情,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朗讀又貴在一個"悟"字,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但在讀中,並不是一味地告訴他們該怎樣朗讀,而是通過自己的範讀,請不同學生的個別朗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

通過實踐證明,這樣做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一、學生們互相評價時往往是站在同一個高度來看問題,這樣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二、學生們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甚至是對問題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三、這樣做更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四、在學生進行評價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當然,在教學中學生之間的評價只能是評價的一種,而且有時學生的評價會比較費時,或者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説不到“點”上,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但是,仍然有遺憾的地方,開始想為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為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具體表現以下兩方面: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出發點,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把自己當作他們學習中的一員,去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那麼和藹可親,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開始想為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為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

2、在教學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體驗和閲讀感受,強化感受性、體驗性,絢麗多彩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學生創設了表達的慾望,從學生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訓練。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4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以詩的形式描寫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卻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雪景圖,伴隨着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隨即,我問學生,看到這麼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怎麼表達你的高興心情呢?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經過,無法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於是,我就出示了課文的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讓學生把自己的高興讀出來。學生在教師一次次的引導中,終於體會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興心情了, “這美麗的雪景吸引了一羣小動物來作畫,他們是誰呢?他們在雪地上畫了些什麼呢?”帶着疑問,學生進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雪地世界裏。

二、自主學習,合作識字。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在讀中初步識字。然後,把生字圈出來自己認讀。再同桌互助,互相檢查讀音。最後是大家交流識字的方法。在識字環節中滲透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筆、換一筆、換部首、形聲字規律識字等方法。我還設計“開小火車”、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要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讀的時間,以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引讀、男女問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例如,在學習課文第四句時,我利用貼畫讓學生了解了動物作畫的成果。我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種小動物,你什麼都不用就畫出了這麼美的畫,你的心情怎樣?帶着你的心情來讀一讀。這樣不但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樹立開放意識”是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説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於是我讓學生仿編詩句,把課文最後兩句改成這些動物的名字。在一問一答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這課時設計的內容較多,雖然是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還可以,但總覺得教學過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夠實。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5

雪純潔晶瑩它是冬天的精靈,也是大自然送給萬物精靈的一分厚禮。雪後的大地多像一張潔白的畫布。瞧!一羣“小畫家”走來了。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雪地裏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何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啟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想做什麼?由次激發學生朗讀時的喜悦。然後讓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如在讀最後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出“噓”的一聲後輕輕讀,並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着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彷彿就是一羣可愛的小精靈。在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的時候,我給學生做了範讀,有的學生説:“老師,你讀得真好,很有感情,聲音也很大,還做了動作,我很佩服你。我也想學你的樣子讀一讀。”説完,性質昂揚得讀起來。這時,全班同學都在學老師的樣子邊讀邊做動作,讀得繪聲繪色,將朗讀推向了一個高潮。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很多遺憾之處。例如: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生字教學佔用的時間過多,致使閲讀教學沒有完成,朗讀有些地方指導的還不到位,學生的説話練習少,文章的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這都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6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本教案開課環節創設了如下情境,用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然後問:小朋友們,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你想説些什麼呢?請小朋友們認真看,看完後,跟同學們講講自己的想法。為讓學生看後都能説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從引導學生想像小動物在雪地裏的活動開始,結合圖説出小動物的腳印像些什麼,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聯想後,再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想像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課文的慾望。

本堂課的每一個環節都注重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比如: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拼音娃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字組詞等等,都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課堂的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二、堅持以讀為本,珍視獨特感悟

閲讀教學以讀為本,是由閲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所決定的。閲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而培養獨立的閲讀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的基本途徑是學生自己的讀書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本課教學設計,改變過去以“講”為主,通過初讀,細讀,美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熟,讀懂,讀得入情入境。第一步:初讀課文。課堂開始情境的導入,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讀書慾望,為下一環節的讀作了鋪墊。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遇到不認識的字,有的句子讀不通,怎麼辦?我並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方法,由老師一字一句地教,而接着設計了小組合作讀書,讓學生相互正音,相互學習,再在全班集體交流,這樣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達到把課文讀通、讀熟的目的。第二步:細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同桌之間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以及沒有讀懂的地方,再集體交流讀書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情況,有意識地指導重點句子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體驗感情,達到讀懂課文的目的。在學生讀通、讀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設計了讀的第三步:美讀。讓學生聽着美妙的音樂,配着美的動作、表情,讀着美的兒歌,學生會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可愛,生活的美好,此時,也達到了讀的最高境界。在這堂課中,讀已經不是一種陪襯,一種擺設,一種形式,而是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的全部教學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

讀,需要老師的指導,如果只有學生的閲讀活動,沒有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那隻能是叫閲讀,不能叫閲讀教學。本教案的設計,重視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學生細讀課文後彙報交流時,相機指導學生讀出感情,並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了解小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和腳印的美麗可愛,而且能感受到生活的無限情趣。

在指導朗讀過程中。我並沒有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一定要按照老師的理解去讀,而是問學生“你認為該怎麼讀”,這樣,學生的感受、理解不同,讀出的語氣、流露的感情也就不一樣。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觀點: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促進交往互動,培養合作精神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通過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交往,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

本課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課堂開始,課件展示美麗的雪景圖,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初讀課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書,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正音,會讀的給不會讀的當小老師;檢查學習生字情況時,圍繞“你是怎樣認識這些生字的”交流識字方法;細讀課文時,先讓同桌之間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再全班交流……這些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在交流中讀懂了課文,掌握了生字,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讀書、識字的興趣及團結合作精神。

四、大膽擴展延伸,促進學生髮展

本堂課,在總結全文後,設計了隨讀練筆,讓學生畫出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並根據自己畫的畫,編一首兒歌。

這種小練筆,讓學生實施知識遷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僅使學生逐漸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也增添了學生熱愛生活,學習語文的樂趣。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7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於童趣的課文,全文只有六句話,講的是一羣小畫家在雪地裏畫畫的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資料和學生的認識特點,我再黑板上再現了情境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質疑,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教學中我鼓勵、啟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學習、記憶生字。你認為哪些字難記,難讀,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好嗎?請小老師帶讀。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識字的願望。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悦,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説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潛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以讀代講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就應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潛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十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但是,仍然有遺憾的地方,開始想為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為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夠解決的。具體表現以下兩方面: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出發點,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把自己當作他們學習中的一員,去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那麼和藹可親,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開始想為孩子們準備頭飾,調動他們的模仿欲,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後因為準備不充分作罷了。所以,再次感覺到,備課需要花的時間精力之多,決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夠解決的。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8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以韻文的形式出現的,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以我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為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提供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二、電化激趣導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起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着錄像播放,我説:“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着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卻不怎麼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鬆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輕鬆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接着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 “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最後,通過青蛙“他在洞裏睡着啦。”創設情境採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麼回事。讓學生找找冬眠的動物,並用他們來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在雪地裏畫畫?他們的腳印又像什麼呢?”“你能仿照課文也來編首《雪地裏的小畫家》兒歌嗎?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材只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素材,在課前需要備的內容很多,但是那畢竟是一個人的思維,往往有疏忽。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許多課前所設想未及的事情發生。學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着老師的思路去走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學生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去仔細揣摩和反思的。從孩子們課堂表現來看,這堂課的目標基本達成。自我感覺特別不足的是,課(實際完成容量)的結構不夠圓滿。本來是想把它設計成”總—分—總“的樣式,(從文本出發——發散——再回到文本)可結果第四環節”朗讀、背誦全文“因時間不足而有點倉促,總感覺這被放出去的羊羣還沒收回。另外應再多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表達的空間。讓他們想其所想,談其所感受。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9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以韻文的形式出現的,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理解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以我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為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帶給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用心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二、電化激趣導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齊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着錄像播放,我説:“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着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明白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卻不怎樣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但是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簡單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簡單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之後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最後,透過青蛙“他在洞裏睡着啦。”創設情境採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樣回事。讓學生找找冬眠的動物,並用他們來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明白哪些動物會在雪地裏畫畫?他們的腳印又像什麼呢?”“你能仿照課文也來編首《雪地裏的小畫家》兒歌嗎?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潛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10

雪純潔、晶瑩,它是冬天的小精靈,也是大自然送給萬物生靈的一份厚禮。雪後的大地,多像一張潔白的畫布。瞧,一羣“小畫家”走來了。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裏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麼沒有青蛙?他正在睡覺呢?這就是《雪地裏的小畫家》給我們描述的畫面。

這一課以韻文的形式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子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教學本課時,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下面談談教學這一課後的一些感想。

一、聯繫實際,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問學生:早晨我們從睡夢中醒來,當我們拉開窗簾,你發現了什麼?聽到這個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被激活起來,同學們露出興奮的神情,驚喜地告訴我:下雪啦。因為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場雪。

然後我又問道:你們最喜歡在雪地裏玩些什麼遊戲?學生們的思緒立刻被拉到雪地裏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那熱鬧非凡的世界裏。接着我説:雪地裏這麼好玩,也引來了一羣小畫家,適切的引入了課題。

二、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

在低年級國小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教學本課時我主要讓學生掌握生字的音、形。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在讀中初步識字。然後,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自己認讀,再逐字教學。教學中我採用個別認讀、集體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多種識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識字效果。

我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記憶生字。他們説出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生活中識字”等好的識字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朗讀指導

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朗讀的最高境界即為感情朗讀。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符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説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

課堂上我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悟中促讀,並通過老師示範讀,學生個別朗讀,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在指導讀“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時,讓學生結合早晨起牀後,看到天空飄起雪花時,那種激動、興奮的心情,來讀此句。

在指導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時,先讓學生體會小動物們畫出這麼美麗的畫時的心情,再指導他們用自豪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體會朗讀的快樂,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課堂上學生們認識了四位小畫家之後,我問道: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一些知識豐富的學生立刻回答道:青蛙是冬眠的動物,所以它沒有參加雪地裏畫畫。隨即我又問道: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説出了“烏龜、蛇、狗熊”等動物。

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得到延伸效果。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我上完這節課反思時,總覺得有些不足和遺憾:這課時設計的內容較多,雖然是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總覺得教學過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夠實。課堂上只有紮紮實實的教學,學生們才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11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一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又因為這篇課文和小動物們息息相關,所以孩子們學習起來興趣特別高。

課的開始,我先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動態雪景圖,引入了課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使孩子們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的願望。接下來我緊緊抓住課題中的"畫家"一詞,讓學生談談畫家,談談畫畫,再讓學生説説畫畫都需要哪些工具,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在講授課文第二段時,我結合直觀形象的pp課件,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鬆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最後,通過青蛙“他在洞裏睡着啦。”創設情境採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麼回事。

由於在課前需要備的內容很多,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許多課前所設想未及的事情發生。學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着老師的思路去走,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學生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去仔細揣摩和反思的。從孩子們課堂表現來看,這堂課的目標基本達成。自我感覺特別不足的是,課(實際完成容量)的結構不夠圓滿。本來是想把它設計成“總—分—總”的樣式,(從文本出發——發散——再回到文本)可結果在朗讀、背誦環節,因時間不足而有點倉促,總感覺這被放出去的羊羣還沒收回。另外應再多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表達的空間,讓他們想其所想,談其所談。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12

雪地裏的小畫家本課是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從整節課下來,好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1、學生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比較集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合作認識雪娃娃。2、學生對雪娃娃非常感興趣,所以很高興去認識它們,沒有感覺這是在認讀生字,非常累,可以説學生學得輕鬆。3、從最後的課堂檢測來看,80%的學生在這節課上對生字的掌握還是比較可以的。但是在這堂課的識字方面也暴露出了很多的不足,仔細分析一下,主要是這麼幾個方面:1、在開火車以及個別認讀的過程中,由於把識字放在了這堂課的後半節課,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學生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別人在讀的時候,他們沒有好好地聽。2、沒有充分考慮中下學生,這節課下來,還有部分學生對這節課的生字沒掌握,在課上缺少了讓這部分學生讀並能夠比較有效掌握的環節。3、在識字中,缺少了,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沒有讓學生對學生的識字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4、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了對學生的及時表揚與鼓勵。

另外,在這節課的最後設計了一個課外的延伸,讓學生學唱《雪地裏的小畫家》這首歌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更好的朗讀和記憶課文,為第二課時,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做鋪墊。

以上是我上了這節課後的一些反思,可能一些不足已經是我認識到的,但更多的可能還是我沒有認識到的。有待於我學習更多的新課標理念,有待於我進行更多的實踐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