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82K

國小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一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以詩的形式描寫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們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卻正在冬眠呢!課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雪景圖,伴隨着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隨即,我問學生,看到這麼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想怎麼表達你的高興心情呢?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經過,無法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於是,我就出示了課文的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讓學生把自己的高興讀出來。學生在教師一次次的引導中,終於體會到了看到下大雪的高興心情了, “這美麗的雪景吸引了一羣小動物來作畫,他們是誰呢?他們在雪地上畫了些什麼呢?”帶着疑問,學生進入了一個如詩如畫般的雪地世界裏。

二、自主學習,合作識字。

在初讀環節中,我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在讀中初步識字。然後,把生字圈出來自己認讀。再同桌互助,互相檢查讀音。最後是大家交流識字的方法。在識字環節中滲透了多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筆、換一筆、換部首、形聲字規律識字等方法。我還設計“開小火車”、等多種遊戲活動鞏固識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要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留出了充分讀的時間,以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引讀、男女問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例如,在學習課文第四句時,我利用貼畫讓學生了解了動物作畫的成果。我問,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種小動物,你什麼都不用就畫出了這麼美的畫,你的心情怎樣?帶着你的心情來讀一讀。這樣不但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樹立開放意識”是課改所倡導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説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於是我讓學生仿編詩句,把課文最後兩句改成這些動物的名字。在一問一答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這課時設計的內容較多,雖然是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還可以,但總覺得教學過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夠實。

教學過程: 篇二

1、引出詩歌(課件--序)

秋天裏,楓樹爺爺畫了一幅很美的畫,染紅了大地,染紅了天空(課件展現出秋天楓樹景象,楓樹爺爺滿臉笑),冬來了,北風呼呼地吹,吹走了楓樹爺爺的畫,楓樹爺爺傷心極了(課件出現北風吹來,樹葉捲走,楓樹爺爺皺了眉頭),天越來越冷,你們看,天空裏下起了什麼(雪絨花音樂起,課件展現下雪場景,同時伴有風雪聲)。

2、學習詩歌

a、觀察: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一羣小動物(雪絨花音樂停,踏雪聲起),他們來幹什麼?他們在雪地裏留下了什麼呢?(課件逐一出現小雞、小貓、小鴨、小馬,分別在雪地裏留下的腳)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三

關於雪中小畫家教學的思考,其中不僅生動地描述了四種小動物爪子的形狀(蹄)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生動,充滿童趣。以下是我對本課程的總結和思考:

在本次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朗讀教學。我的個性是第三句話雞畫竹葉,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新月&;我以不同的方式閲讀,以加深學生對每種小動物不同形狀爪(蹄)印的印象,例如師生之間的閲讀,男女學生之間的閲讀,在同一張桌子上閲讀等。最後,我還以動畫的形式展示了每一個小動物的腳印,讓學生們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在不知不覺中突破困難。

指導閲讀時“無需油漆或鋼筆,只需幾步即可完成一幅畫”,首先讓學生在畫出如此美麗的圖畫時體驗小動物的情感,然後引導他們以自豪的語氣閲讀。然後老師為閲讀建模。學生進行行動閲讀,在活躍的氛圍中體驗閲讀的樂趣,並在不知不覺中鍛鍊學生的閲讀潛能。

教材採用逐句講解、學生逐句消化的教學方法,使教材易於學生理解。教材不僅限於書籍。在教學中,我適當補充了一些材料,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冬眠,什麼是動物冬眠,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在教學中,我也注重培養學生説完整單詞的潛能。然而,由於我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我沒有多練習,效果也不明顯。

在課外延伸活動中,由於動物爪(蹄)的形狀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動物會在雪上畫畫,它們會畫什麼?作為課外知識的拓展,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潛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但在整個課堂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在一些地方,閲讀指導不到位,對學生的`指導不夠詳細,學生的口語練習不多,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另外,在教學中,有時我的語言不夠精煉,重複太多,這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引起注意。我會盡力彌補我的不足,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四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程校長聽了我講的《雪地裏的小畫家》一課,課後並給我們進行了有效評課。

程校長首先肯定了我這節課的優點,也指出了不足。這節課,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課時目標是:

1、讓學生認識文中小動物畫的畫是他們的腳印。

2、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4、進行有效拓展訓練。

這節課得到程校長肯定的地方也是這節課的優點之處:

1、整堂課教師能夠時刻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對課堂上跑神的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提醒,讓他們時刻跟着老師的指令去做,這也是我們平時常説的訓練學生課堂上善於傾聽的能力。

2、整節課我做到了微笑教學,對學生能夠耐心、細心、親切的講解,營造出了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體現了教師講的輕鬆、學生學得也輕鬆、愉悦的課堂。

3、本節課我在板書的時候把小動物在雪地上畫的畫,用簡筆畫的形式板書了出來,形象、生動,學生看到後也感到很新奇,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在課堂上,我們在板書的時候,時不時的能用簡筆畫代替文字,一定會贏得學生喜愛。

4、這節課能夠有效的拓展訓練,做到了再讓學生積累語言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本節課我在兩個地方進行了有效的拓展,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本節課我運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課文,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和朗讀的基礎上,背誦環節就會顯得很容易,水到渠成。

於永正老師説,讓學生會讀,教師一定要先會讀。所以我們教師備課時就要先備“讀”。反覆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感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妙處。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心皆出吾心”為止。那麼課堂上第一件事就是指導學生能把課文讀正確、流程。這是“保底工程”,如果讓全班學生都做到這一點是要下一番苦功的。第一課時,我就要訓練學生讀課文,通過教師範讀、教師領讀等方式讓學生能達到這個“保底工程”。

課堂是遺憾的,只有遺憾才能讓自己進步,才能讓自己前進。本課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朗讀不到位,這節課,缺少了我對學生的朗讀的有效指導。檢查時個別學生做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在學生一起讀課文的環節上,還是出現了拖音現象,這時我沒能及時進行指導。這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的方向,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在講讀課文的時候,處理第一個問題時,我提出的問題有些瑣碎,如果能把兩個問題合二為一,變成一個問題,這樣教學環節就會顯得更緊湊,再看着板書進行句子訓練,這也是指導學生有效背誦的一種方式。

通過程校長給我們詳細的評課,更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指明瞭方向,讓我能更加有效的去教學,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五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以韻文的形式出現的,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理解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以我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遊戲鋪墊巧設伏筆。上課前我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手印,並引導觀察這手印像什麼。這一設計,一方面為理解“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帶給思維借鑑,使這一教學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而且遊戲的形式,暢所欲言的氛圍又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用心性,奠定了整堂課的感情基調。一下子就把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了過來。

二、電化激趣導入新課。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齊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着錄像播放,我説:“下雪了,下雪了!大樹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個白雪的世界!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着你,你最想做什麼呢?”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明白小動物們會在雪地裏做什麼嗎?”進而導入新課。

三、講授重點,巧用電教。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於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裏留下的腳印卻不怎樣清楚。同時,瞭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但是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簡單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在孩子深深地被小畫家們的作品感染的時候,我巧妙設問:“他們能輕簡單鬆的畫出這樣美麗的畫,這是誰的功勞呀?”之後我回頭來學第一句,不用多加指導孩子就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高興、欣喜、若狂之情。

最後,透過青蛙“他在洞裏睡着啦。”創設情境採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樣回事。讓學生找找冬眠的動物,並用他們來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明白哪些動物會在雪地裏畫畫?他們的腳印又像什麼呢?”“你能仿照課文也來編首《雪地裏的小畫家》兒歌嗎?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潛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六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於童趣的課文,全文只有六句話,講的是一羣小畫家在雪地裏畫畫的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導入時,我出示了幾片雪白的雪花,創設了下雪的情境,然後及時啟發學生:看到雪花你能想到什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後,我就及時引導,有一羣小動物也來到了雪地裏,他們還都是小畫家呢?都有誰呢?由於課前讓學生準備了頭飾,學生很自然地説出了答案,這樣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二、鼓勵質疑,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在教學中我鼓勵、啟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學習、記憶生字。”你認為哪些字難記,給大家提個醒好嗎?“,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坳識字的願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悦,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

三、合作學習,解釋疑難

教學中對學生的認字情況,我組織學生以同桌為單位進行互考,使同桌合作具有實效性,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在小組裏合作,有求知的好奇心,能自主學習,發揮了羣體的智慧。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認識了四位小畫家之後,我引出了“每一個小動物都是一位小畫家,你觀察過哪些小動物的腳印,他們都會畫什麼?“。同學們暢所欲言,通過看電視、生活中得到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這一步也引出了青蛙,讓學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動物,所以它沒有參加雪地裏的畫畫。並要求學生課下尋找材料還有哪些動物是冬眠的習性。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

五、存在問題,有待改進。

1、沒有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擴展練習用時較長,致使課堂説的多,讀的少,沒有達到預期的朗讀效果。

2、教師語言欠缺精練,有時好重複學生的回答。

以上是我上了這節課後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還沒有認識到。有待於我學習更多的新課標理念,有待於我進行更多的實踐和思索。

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七

在本學期的教學開放日中,我執教了《雪地裏的小畫家》。本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理解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談談教這一課後的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趣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能有所得。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然小,但他們的心中藴藏了無數的小問題,頭腦中積蓄了無數的小問號。因此,在學習中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激活他們的小問號,無疑是落實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產生“我要學”這一心理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教學初,我就藉助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下雪的場面:雪花紛紛揚揚,大地一片銀白,使學生進入情境,之後又精心設計了動畫片。“同學們,這天是小白兔樂樂的生日,小夥伴們答應他一大早要到他家做客,但是天下起了大雪,小夥伴們還能來嗎?小樂樂可着急了,風停了,雪住了,他推開門一看,高興極了,原先小動物已經來了,他們還為樂樂畫了一幅美麗的畫呢1(課件演示由各種動物的腳印組成的畫。)頓時,學生情緒高漲,議論紛紛。“這畫真漂亮1“看,還有梅花呢1聽着學生的議論,看着學生飽滿的熱情,我立刻抓住時機問學生:“看到這麼美麗的畫,你都想明白什麼呢?”1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有了充分想象的空間,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學生立刻就提出了“這漂亮的畫是誰畫的?”“它們為什麼要畫這幅畫?”“它們為什麼能畫得那麼好?”“它們是怎樣畫的?”等等問題。因為活生生的畫就擺在眼前,他們有疑可問。之後,板書課題,讓學生再依課題來質疑,由眼前的形象思維轉移到抽象思維。“誰是雪地裏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麼?”“它們是怎樣畫的?”三個問題的提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的強制措施,也沒有任何的點撥引導,他們怎樣提就怎樣板書,一切都是學生的主觀願望,主觀要求。這就使他們產生了強烈的成功感,從而使他們處於一種高度的自我滿足,用心愉快的情緒狀態之中,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二、自主釋疑,討論交流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針對這種觀點,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後,我就大膽放手,一句不講,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帶給思考、討論的時間,活動的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能夠選取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想回答哪個就回答哪個?想怎樣解決就怎樣解決?能夠自己讀書思考,能夠離開座位找小朋友商量,也能夠四人一組、三人一夥共同討論總之,只要能把問題回答出來,怎樣學都行,頓時,教室裏人聲鼎沸,討論聲、爭辯聲、讀書聲以及回答出問題愉快的笑聲組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對力所能及又開動腦筋的問題,一旦獨立思考,有了正確的結論時,就會產生一種難以名狀的愉悦。所以,我趕緊抓住時機,讓他們登台彙報學習狀況,使他們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方式之多,讓我瞠目結舌,有的是自己説,有的是朋友一塊演,有的是小組分工合作,一人説一個個性是朱奕潔把三個問題的答案別出心裁地編成了兒歌唱了出來。

“小馬、小狗、小雞和小鴨,它們都是小畫家。

它們畫了竹葉、楓葉、月牙和梅花。

它們的腳呀,真神奇!

走走蹦蹦就能把畫畫。”

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準確到位,潛力之大,潛力之強,令人難以想象。

三、大膽想象,開拓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沒有它,創新的鳥兒就不會飛翔。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詩歌中的空白,讓他們盡情暢遊在想象的空間。

在教學本課時,一改往日語言訓練的基本模式,而且利用動畫演示小雞、小狗、小馬、小鴨在雪地上繪畫的過程,一個個美麗活潑的小動物在潔白的雪地裏盡情地蹦阿跳啊的場面一出現,學生立刻就沸騰起來了。於是,我立刻請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給這些小動物配音,才能使它們更加可愛?配音時要注意想象:小動物們情緒如何、他們會説些什麼等等,學生個個興趣高昂,一片譁然。“紅領巾廣播站”開始播音了,“小雞”程紫顏出現了“嘰嘰嘰,嘰嘰嘰”,我是一隻美麗的小黃雞,我這天高興極了,因為這天個性漂亮,到處都是白雪,我必須要在這上面畫畫,你們瞧,我畫了什麼?告訴你們吧!是竹葉,這是因為呀,我的爪子像竹葉。”“小鴨子”付梓樂雙手放在

背後,屁股高高翹起,一搖一擺地過來了,他一邊笑,一邊説:“小朋友們,見到你們真高興。”然後在地上一邊蹦一邊唱:“我是小鴨子,嘎嘎嘎,嘎嘎嘎,我這天要來把畫畫,猜猜我會畫什麼?大楓葉,嘎嘎嘎。”

班內又是唱,又是跳,氣氛熱鬧極了。在本首兒歌中的結尾,説到“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1那裏面涉及到的是一種搞笑的自然現象——冬眠,那麼多的動物都在雪地裏盡情作畫,那小青蛙躺在洞裏會想些什麼呢?學生們頭腦中的想象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説:“小青蛙會想,別急,明年春天我再去和你們玩1有的説:“小青蛙會想,我要好好休息,明年吃更多的害蟲1有的説:“小青蛙會想,它們畫的多好啊!真想去看看1還有的説:“小青蛙會想,外面的景色真美!但我不能出去,要不會被凍死的”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兒歌資料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一舉兩得。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充分説明了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比給予知識本身更重要。然而,我卻覺得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這天,僅授之“漁”,已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因為此刻的社會需要的是“會求知,會做事,會相處,會做人”的高素質的人才。所以,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潮,即為學生帶給一個能夠具體實踐的環境,讓他們自己能夠充分地、主動地、自由地、愉快地在其中思考、琢磨、討論交流到底如何“捕魚”?這樣,才能使他們有“魚”可得,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他們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