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一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讀”佔鰲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通過讀、思、畫、議、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深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和藹、慚愧”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積累了語言。在教學的結束時,我設計了一個拓展,讓學生説説讀了課文,你想對誰説點什麼?通過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時,他們盡情潑灑情感。有的説:“我想對戴嵩説,你畫畫得那麼好,還那麼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説:“我想對小牧童説,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還有的説:“我想對圍觀的人説,不要以為大畫家就沒有錯,以後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筋想想。”此時,學生的思維在靈動,情感在昇華,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再如,課末贈言,“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真實的話永遠是最好的。”我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意思。這既是對文本的拓展,也是對語言文字的積累。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敍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説一説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着情學生説一説我為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説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説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説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後,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蒐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課堂上學生的興趣一直很高,各抒己見,學得也很快樂,效果較好。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畫家與牧童》這篇文章短小、易懂,備課時我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熟讀課文,識字寫字,感受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的《鬥牛圖》畫得特別好。教參上的教學目標也就是這麼多。但是,我覺得不夠。這樣上完課文,學生除了多認了幾個字之外,沒有更多的收穫。

在陪浩然學英語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社會力量辦學的語數英課程都很有實效?只要在外面學習的同學的成績就會有很大提高,甚至出現質的飛躍呢?浩然的新概念英語老師上課思路非常簡單:講一個單詞,帶出相應的語法,然後進行句子練習,最後進行測驗。在這一系列環節中學生將語法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語文課可不可以這樣上呢?我在腦海裏勾勒這樣一幅畫面:我在上課時先出示一個生字,讓學生擴詞、造句子,進行相應的字詞句練習,讓學生在識字中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想到這裏我不由得笑起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我還不具備這樣勇於創新的精神。

雖然我無法複製這種應試教學模式,但是可以借鑑這樣教學的思路,讓學生紮實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提大學聯考試成績。於是,備課時,我反覆閲讀課文,從中尋找知識點以便課堂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一個問題“從哪裏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引領全篇,讓學生默讀課文勾畫語句。在交流答案中,重點理解“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完了。”並在理解朗讀之後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説句子。最後在理解過圍觀的人紛紛讚賞的話之後,請同學們設想: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中的一員,你會怎樣稱讚戴嵩的《鬥牛圖》?因為擔心學生詞彙少不會誇,我準備了一些好詞出示給大家,供大家使用。(絕妙之作  上乘之作  神來之筆  神乎其神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活靈活現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美好的設想往往幻滅在實踐面前。實際上課中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朗讀訓練不到位。課堂中只重視句子練習,朗讀訓練草草收場。問題之二,預計到學生對於“戴嵩”的“嵩”字易讀錯,“濃墨塗抹”這個詞不好讀,上課中發現“教書先生”的“教”總讀成四聲。對這些學生出現的字詞問題只做糾正,未作分析,估計學生上過課後該錯的還會錯。問題之三,沒有在理解課文中進行如何理解句子的訓練。其餘林林總總的小問題還有很多。

反思之後,確定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項:

1.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朗讀的指導訓練。詞句練習可以放在書寫生字之後進行,保證理解課文的完整性。

2.要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方法。

3.預計到或臨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困難,要利用有效方法幫助學生解決,而不是單純糾正糾正再糾正。

4.板書設計要體現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5.只讀不寫的字要有檢查環節,保證全班每個人都掌握。

6.重點詞語要引導學生理解意思。

7.整個課堂教學還算成功。在備課時我查閲了幾篇教學實錄,翻看了十幾個課件,對教學重點做到心中有數。這個方法以後還要使用。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二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課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組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讚揚了大畫家畫畫本領大,而且虛心,知錯就改,小牧童勇敢,善於觀察。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情感豐富,具有深刻內涵,而且非常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學完《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我側重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語言、通過動手改畫來感受語言、通過動筆標畫詞句來學習語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綜合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以老師講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能更好的體會大畫家戴嵩在畫畫時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導學生在看圖時主動展開想象,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麼人在誇讚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誇讚”的意思。另外,教師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説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述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3、在《畫家和牧童》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三

1、自讀課文,交流體會:

學生先自己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裏説説自己的朗讀體會。這時教師抓住學生初次感悟的要點,順勢點撥,引導學生進入到下面的課文學習,展開有目的的深層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讀:

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解決疑問,根據學習的發現和理解,找到對應的段落,讀一讀相關語句。通過指名讀,夥伴評價,再嘗試模仿讀、合作分角色讀、比賽讀等形式,體會人物語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質,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3、表演創造,朗讀感悟:

學生在小組裏或是找夥伴自由組合,發揮創造想像,根據課文內容合作演一演,把自己朗讀中的獨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過展示評議,加深感悟。當學生用自己不同的理解再現人物的語言時,他們也流露出了自己對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觀點,這樣既發展了語言,又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

4、聯繫生活,體驗評價:

在課上,學生學完課文後會有很多的話想要表白,為使學生將朗讀中獲得的獨特感受和認識昇華為內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啟迪和教育,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環節。如:你想對誰説些什麼?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會怎樣做呢?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表達各自朗讀後的不同感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將課上所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篇四

本課初始我設計的是字、詞的鞏固,出示爬山和摘蘋果的情景,課件新穎、

動感。既達到了複習的目的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後直入課題,板書“畫家”和“牧童”一大、一小,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這麼寫?”從生活、地位、年齡等感知“畫家”與“牧童”的差距,為下文體會人物美好品質做鋪墊。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五

一、閲讀識字,理解語言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識字。比如,“拱手”一詞,我讓學生通過模仿動作理解它的意思。又如學習“輕筆細描”和“濃墨塗抹”這兩個詞語時,我用畫家作畫的錄象片段創設了直觀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瞭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通過朗讀指導加強理解。

二、想象説話,發展語言

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結合文字進行大膽地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如在教學中一個鏡頭: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誇讚大畫家的畫呢?這時,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打開了語言的閘門。有的説:“哎呀,你真不愧為大畫家啊,實在是畫得太像了!”有的説:“畫得太神了,這兩頭牛就像要從畫裏跳出來了一樣。”這樣,學生在想象中入情入境,同時,也發展了語言。

三、多讀感悟,積累語言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通過讀、思、畫、議、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深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和藹、慚愧”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積累了語言。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六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中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

一、以簡介齊白石、徐悲鴻來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我提問:我們國家畫蝦最出名的畫家是誰?畫馬最出名的畫家是誰?學生答不上來,我就簡單介紹了一下齊白石和徐悲鴻。接着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瞭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然後我再引言:可是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畫家卻聽取了一個放牛娃的意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我就板書課題,引出課文,讓學生十分好奇的把課文讀了一遍,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初步感知了一下課文內容。

二、理解“著名”一詞的含義。

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説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做上記號,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義了。

三、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人們在讚不絕口的時候,我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戴嵩連連拱手説:“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着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然後啟發學生:你想對這個牧童説什麼呢?學生都一一稱讚牧童,很自然就感悟到了牧童的品質了。

四、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質。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我通過讓學生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最後又讓請學生來誇一誇戴嵩,不需要老師來灌輸,學生就能夠感悟到就自然感悟到戴嵩的品質了。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靈享受。本節課的設計我力求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1、自主探究求發展。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首先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兩位新朋友”為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慾望。識字中以遊戲和活動為主,注意聯繫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開展“你指我認、當小老師領讀、猜猜找找、參加智慧樂園”等活動,充分激發孩子主動參與識字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另外在朗讀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引導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讓他們在讀、説、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用原生態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讀文,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對比感悟促深化。

上這節課的初衷緣於讀文時的一種感動,不僅為戴嵩向牧童請教的虛心和從善如流感動,更為牧童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誠勇敢、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價值取向上我稍稍傾向了後者。

之一:一大一小書寫課題,突出大畫家和小牧童,後來在文本解讀時我和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又重新書寫課題,讓學生感悟到牧童雖小但精神可佳,教師有在學生的建議下改寫課題。

之二:我結合插圖讓學生大膽想象人們的紛紛稱讚和“呆住了”的空白處,使學生在對比評價中更深體會到牧童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多麼難能可貴!

之三:在結課時我又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把更具挑戰性的問題拋給學生,並建議他們可以上網繼續查找相關資料。這樣,把學習的領域拓寬到課外,進一步提升了文本的社會價值,充分體現語文了學科的人文性。

3、自由寫話揚個性。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最大特點是識字量大,認寫分開。崔巒先生多次強調:到了二年級應該強化寫的訓練。本節課我用大量時間進行了寫字和寫話訓練。寫字上重點引導學生觀察體會,掌握字的構字規律和間架結構,教師根據學情相機指導,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展示學生作業,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寫話訓練我主要展示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尤其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然後結合自己的感受給畫配話。但是低年級寫話訓練要求不高,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能寫幾句就寫幾句,不會寫的字還可以用拼音代替。這樣逐步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為向中年級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課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組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讚揚了大畫家畫畫本領大,而且虛心,知錯就改,小牧童勇敢,善於觀察。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情感豐富,具有深刻內涵,而且非常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學完《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我側重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語言、通過動手改畫來感受語言、通過動筆標畫詞句來學習語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綜合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以老師講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能更好的體會大畫家戴嵩在畫畫時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導學生在看圖時主動展開想象,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麼人在誇讚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誇讚”的意思。另外,教師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説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述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ww 。

3、在《畫家和牧童》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七

本課教學結束了,學生和我都懷着愉悦的心情走出了課堂,靜心反思,本課中較好地體現了以下理念:

一、引導發現,促使學生自主閲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本課一開始,通過課題中字號的變化,引導學生髮現,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深入讀文,感悟發現的閲讀實踐中。同時,這樣不但回顧了課文內容,更引起學生對畫家與牧童“地位與年齡”等方面的懸殊差別的注意,為深入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以讀為主,重視讀的實踐過程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本課設計我十分重視讀的實踐過程,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

(一)讀中培養語感

語感,是對語言敏鋭的感受力。學生的語感需要在大量的閲讀實踐中才能形成。在教學第2、3、4自然段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同桌讀、師生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帶入了“紛紛誇讚”的情境,感悟到了短句式反覆出現及感歎號所表達的強烈情感。

(二)讀中積累語言

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積累。本課教學,我重視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語言積累。通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語境中反反覆覆地感悟、朗讀,實現語言的積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學時,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積累了“誇讚”“稱讚”“讚揚”一組同義詞;在課文教學結束時,學生體會到人物謙虛接受意見和敢於挑戰權威的好品質後,我將諺語贈送給他們,豐富了他們的語言。

(三)讀中促進運用

葉聖陶曾指出:閲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是傾吐,表達是否合乎法度,吸收很重要。本課教學我將讀寫結合,加強讀與寫的遷移,促使學生表達能力得到培養。

在教學“紛紛誇讚”部分時,我引導學生運用“短句反覆”的語言形式,説一説還有哪些人誇獎戴嵩的《鬥牛圖》;在教學第1自然段中,我引導學生模仿文本語言,練習用“一……就……”説話,這些都幫助學生運用了課文中典型的語言形式

在學生體會到人物品質後,進行寫話,表達感受,既提升了他們的情感認識,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三、激發想像,培養學生創造意識

葉聖陶先生説:“必須驅譴我們的想象,從文字看出一幅圖畫。”同時想像又是創造的源泉和基礎。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想像“濃墨塗抹、輕筆細描”,不但促進了學生感悟,更滲透了邊讀邊想像這樣一種重要的學法;在“紛紛誇讚”部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想像還會有誰誇讚、會怎樣誇讚,既促進了學生的理解,更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意識。

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篇八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敍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説一説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着情學生説一説我為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説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説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説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後,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蒐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九

新大綱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並特別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我根據低年級學生愛讀、愛演的天性和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演中品味。

教學的主要過程還是以讀貫穿始終的,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充分的讀。讀中感悟,演中品味,從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步驟:

1、讀出內容。

正確的讀出內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礎,在此環節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尊重了學生讀書的自由。

2、讀出理解。

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引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在自讀、評讀、再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內涵。

3、讀出情感。

朗讀是將無聲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有形有聲的語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着想象,充滿着不可言喻的獨特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讀、演、評的過程中去細細品味,如此一來,學生就更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演中品,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將課文中的語言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的達到了“我心入書,書入我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