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19K

如何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數學學習興趣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一

1、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感知數學

國小生都會充滿好奇心,但是他們的注意力維持時間不會太長。另外在國小時期學生的學習基礎積累少、學習能力還不足,他們在面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時候通常會顯得比較的吃力。為此,作為國小數學教師應把教材中的部分問題編成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創設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這樣更能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比如在引導國小生找規律時,我們就可以創設這樣的這樣的情境:一天老師到養雞場去參觀,發現第一隻籠子養了1只雞,第二隻籠子養了2只雞,第三隻籠子養了1只雞,第四隻籠子養了2只雞,那麼,第五隻籠子養了幾隻雞呢?第六隻籠子,第七隻籠子呢?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會激發他們的思考熱情,使他們更容易得到正確的答案,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初步感知、學會了有關找規律的知識。

再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他們都會高興地回答:“喜歡!”接着老師可以隨便問班級的幾位學生:“你今年幾歲了?你一共過了幾個生日了?”等他們依次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並繼續創設問題情境:“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幾歲了,他也就過了幾個生日了,可是小明今年已經年滿12歲了,他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學生們聽了,都非常新奇,他們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油然而生,這時老師再給他們介紹有關閏年的知識,他們的學習熱情將會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教學效率不言而喻。

2、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深化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性學科,它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結合統一。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親生經歷、自身體驗,來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該方法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善於質疑、努力思考、樂於探索、勤於動手、主動求知的積極態度。作為國小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就應當將所教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努力創造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巨大的運用價值。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使他們結合生活來學習數學,應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

如在學生初步接觸幾何圖形時,為了使學習掌握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老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像,觀察瞭解他們的特徵,並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出圖形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製作相應的幾何圖形,並鼓勵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將不同的幾何圖形組合拼接,努力把自己腦海中其他關於圖形應用的模型製作出來。

3、通過作業評語增強學生自信,激勵學習興趣

好的作業評語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自信心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勇於挑戰、敢於探索、不斷克服困難闊步向前的重要內因。可見,國小生在數學學習時必須要有足夠的自信心才能保證他們對國小數學學習的興趣。國小生心思單純、敏感,心智發育遠遠沒有成熟,教師對他們的認可、鼓勵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巧妙地利用作業評語來增加學生的自信。

在以往的國小數學作業批改時,教師習慣用單純的對和錯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批改方式不但影響了學生今後的學習情緒,而且也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思想交流,起不到引導學生髮現不足、努力彌補缺陷的效果。教師應將評語帶入到作業批改當中,通過評語肯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表達教師的思想,多采用肯定的方式,來調動他們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

班級中經常會出現小部分的學生常因粗心而出錯,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在進行作業批改時可以先肯定其長處,增強其自信,再逐步指出其不足,並提出殷勵希望。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老師希望你能和細心交個朋友”“同學,你進步了,繼續努力吧!”“老師為你的成績高興,老師也相信你可以把字寫得更加工整,加油吧!”這些帶有正能量感情色彩的評語可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對他們的希望,從而使他們逐漸對本科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篇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編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特點,採用實物演示、遊戲、多媒體等手段方法,創設課堂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課前準備好幾組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組鋭角三角形,一組直角三角形,一組鈍角三角形。上課後把學生分為三組,提出問題,你能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什麼圖形?這個新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三角形有什麼關係?在學生獨立操作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交流,初步概括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運用剪、拼等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並由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再次推導並驗證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而有效。這些情境教學,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動手操作,培養興趣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會。

例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和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對於動手操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説,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這樣經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3、直觀教學

國小生的思維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充分利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教學,呈現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具體,能使學生學得更加輕鬆、快樂。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讓每個學生把長方體火柴盒的六個麪糊上紙,每兩個相對的麪糊同樣顏色的紙,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然後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都是什麼形狀?面與面之間有什麼關係?由於學生親自動手糊過火柴盒,又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習,都能把自己觀察的説出來。這樣每個學生都積極參加了教學活動,興趣也就很高。

4、應用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新課標》要求:“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那麼,教師在教學時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學習數學知識,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慾望。當然,在平時數學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創造性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年、月、日教學;鐘錶教學;課堂購物教學;利率教學等。

5、恰當實施分層評價學生

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十分必要,能喚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增進師生情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對學困生採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促使他們積極上進;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不斷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