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析學具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9W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學具操作是動手實踐中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在全面育人的素質教育過程中,巧用學具,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學具在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淺析學具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小數學學具作用

數學稱之為思維的體操。國小生思維是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隨着年齡的增長,並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而國小數學學具通過學生操作使用,實質上把特定的概念、命題等應有的智力活動方式“外化”為動手操作的程序,通過形象思維,從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操作使用學具。為此,筆者談談學具操作在國小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1、使用學具,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心理髮展的內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數學知識、能力的發展,又包括數學情感(興趣、自信心和數學觀等)的發展。這兩個方面的發展是同時進行、相互促進的,而後者我們過去對它卻不夠重視。我們必須把數學情感作為一個獨立的目標和數學知識、能力的培養平等看待。所以,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方法,其中為學生創設操作活動情境,利用學具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符合國小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國小生思維處於具體形象為主的發展階段,國小生具有愛玩、愛動的思維特點,創設合理的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動的機會,會使學習變得自然、輕鬆、高效。

2、通過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國小數學裏的很多概念,對他們來講是非常抽象的,學生理解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一些起始概念,往往很難找到與之適當聯繫的已知概念作為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學具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有效地解決概念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如教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把學具(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平均分成2,4,6,8……,用彩筆劃出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從而形成對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初步認識。

3、使用學具,有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對應、集合的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可有助於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教學“同樣多”時,讓學生先擺5朵紅花,然後讓學生在下面一個對一個地整齊地擺,就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通過學生剪、拼等操作活動,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就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學具的操作,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就滲透了等積變換的思想。

4、學具操作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學科,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在數學中相互滲透和轉化。因此在研究數學問題時要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而動手操作與國小生的思維發展有密切關係。研究證明“兒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國小生在操作時手指尖的觸覺引起的刺激能迅速傳遞給大腦,在大腦皮層興奮的前提下,產生積極思維的慾望。因此,在教學中不要錯過每一次可讓學生動手的機會。

5、運用學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教育理論界,人們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説和交往本質論,認為“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生相互作用和聯繫的基本方式,也是羣體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是在相互使用中得到發展”。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除了個人鑽研,還需要集體合作與協調,或者相互協作,大家共同處理一個系統工程。因此,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當充分體現這一特點,順應學生髮展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使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同時“學會合作”。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互相溝通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操作學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6、學具有助於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

國小生的“探究”主要是指在教師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的思維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再去揭示規律,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時,可利用用四根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啟發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知識,掌握技能。結果,大多數學生用手捏住木條釘成的長方形兩對角,先向相反方向推或拉,再復位,如此反覆。在動手的過程中觀察兩組對邊的變化,從而明白平行四邊形有不穩定性這一特徵。學生還能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重組,拓展延伸。如再將用木條釘成的三角形也來回拉動,在和平行四邊形的比較中,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學具的使用,激發了學生主動、自覺探索數學知識的願望和熱情,有利於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培養。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學具,抓住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的契機,及時誘導學生的學習慾望;善於利用學具調動全體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使學生邊動手邊思考,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興趣濃厚,創造意識得到鍛鍊,使數學課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奠定了有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