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78K

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的教學要教會學生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教學中應首先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順應時代的要求,被廣大教師廣泛地用於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中。它能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合作學習的主張並非始於今日,從古以來就有學者提出合作學習的觀點。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維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羣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重在提倡教師充當引導者,學生是主體,通過巧妙地運用師生、生生、組際間互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由“權威——服從”關係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係。根據中學生年齡及認知水平特點,教師通過自己的角色互換,可以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時刻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時而是合作者、激勵者。在開展課堂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隨時觀察小組交流動態,包括個人參與情況,與他人交流情況,小組長的作用等,及時發現小組中出現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潛能和主體地位,把大量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相互磋商,彼此分享,創造一種積極互動的關係,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個體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全體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實踐能力、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由學會共同學習向將來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廣闊的領域發展。

但長期以來,由於學校班容量大,學生個體差異大,合作學習仍存在着許多誤區:

1、將小組合作學習簡單地理解為小組討論。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價值的認識。當教師的教學進行到某一環節學生無人應答或無人反應時,教師便會提出小組討論,討論的目的是小組中只要有人能回答問題就可以了。教師只是為了使自己的教學順利地進行下去,其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教學,不具有開放性。而小組合作學習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的思考,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有計劃有目的有價值的合作,可以促進學生開放性和創造性思維,不但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更注重合作學習的過程。

2、課堂合作學習中教師對學生自由放任,缺乏監控。

無論傳統教學還是現代教學,都非常強調組織管理對教育效能的影響。相對於成年人,國中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教師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並實施監督和控制,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國中生好動、思維敏捷,在課堂的合作學習中,有的老師過分地相信學生、放任學生的交流,自己在一旁等待結果,時間長了學生就會無組織、無紀律、影響教學質量。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在關鍵處要適當點撥。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和規則。

3、在學習過程中少數人學習,多數人休閒,缺乏學習環境。由於教師在課堂合作學習中不及時調控,導致合作學習成了少數人的專利。學習好或性格外向的同學頻頻發言,其他同學傾聽,不利於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真正發揮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的作用。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不應該作為一種形式流於課堂中,更不應該作為一種點綴安排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開展積極有效地合作學習,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一、正確認識合作學習的價值。

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被視為孤立的、個體化的活動,座位是統一的“插秧式”,回答問題是統一的舉手式,甚至連坐姿也統一要求。每個學生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地去理解書本上、黑板上的知識並完成老師設置好的問題,這種教學把學生當作一個“容器”,扼殺了學生的思維。新課程標準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到一個重要地位,並被教師廣泛應用,充分肯定了合作學習能從多角度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

1、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一個現代人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師生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場所,在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這其中更多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能主動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展開討論和交流,敢於嘗試、學會傾聽以及進行自我反思。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構建符合學生特點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每位同學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時空裏積極參與,在互動中互幫互學,不僅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利用疑難問題,創設“憤”、“悱”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合作的慾望。在計算圓內兩平行線間的距離時,通過平移其中的一條弦的課件演示來創設問題情境,並利用小組合作交流,很快得到雙解的答案,在合作學習中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團結協作的精神。

2、合作學習中學生自身價值的體現——體驗。在課堂學習中,學生遇到問題是難免的,當單憑一個人的力量不能使問題得以解決時,就引發了學生的合作慾望,這時教師要趨勢抓住時機,順應學生合作的內在需求。如果教師一味地進行“淋漓盡致”地講解,那些令人興奮和富有挑戰的思想就會被扼制。如果讓學生帶着問題參與到公式、法則、性質等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進行交流、傾聽、解釋、思考、反思,在觀點分享與協商中,學生自己能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暢遊”科學家幾十年的經歷,會油然而生地產生“我也能行”的積極情感。如在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從特殊到一般地歸納形成性質,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積極勇躍,交流看法,歷經性質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在經歷過程中體驗到了合作的價值,學會了傾聽、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問題的變與不變的關係,也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和潛能。

3、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求異。

數學問題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通過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法,同時又分享到別人的解題方法。在不同方法優缺點的交流中,學生的思路會越來越清晰,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地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現在很多問題僅憑個人能力很難解決,但通過集體的智慧常被同學們創造性地解決。如收集整理材料的問題,解決房屋裝修所用塗料問題等。統計問題中也經常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統計四年級各班參加興趣小組人數時,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用打勾的方式記寫,有的用畫豎線的方式記寫……,不一會兒就把老師讀的二百多名同學統計完了,參加各項興趣小組的人數被清楚地列在表上。這種合作驅使小組每個同學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共同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務,出現了打勾、畫豎線等創造性地記寫方式,不僅有效地調動了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投入,充分地發揮了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而且激發了每個同學的求異思維。

二、構建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而又不是合作化的環境。而“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中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雖然並非任何教學條件下都適合合作學習,但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共性。如何構建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呢?

1、建立每個同學都“順心”的合作學習小組。為了有效地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建立結構合理、互幫互助的合作小組是基礎,也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因中學生極富個性,分組時,要考慮到他們的基礎知識、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組長和組員之間可以相互選擇,保證分組後各組成員相對穩定,實行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時各成員才會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小組成員再分工細化,保證合作學習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給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小組交流環境。

2、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和知已,多一些理解、鼓勵和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好勝是中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徵之一。課堂教學中開展一些智力搶答、遊戲活動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還可以讓他們放鬆心情,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這種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心中有小組,心中有他人”。當教師提出用一根長為48釐米的細繩圍成一個什麼圖形時面積最大的小組搶答後,小組成員馬上分工合作積極動手操作,課堂氣氛活躍,不一會各小組成員就分別到講台展示了成果。彙報時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在這種輕鬆的合作氛圍中,每個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增強了自信心。

3、充裕的時空環境:在平時的課堂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沒有按照老師提前預設好的環節進行,教師怕節外生枝浪費時間,毫不顧忌的中斷學生的活動,自己再耐心地講解。這種“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學習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因此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要讓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言、補充、更正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得到盡情地發揮。

4、熱情地幫助環境,在全班十多個組中,免不了因組長組織能力低或小組成員整體實力差而影響小組合作學習,這時教師要學會察言觀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啟發幫助。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參與到困難小組中,當小組成員有一份發現時,教師要給予激勵,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讚許的目光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探索交流的信心更足。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給困難組多創造表現的機會,以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為他們的成功創造條件,讓他們體會教師對他們的關愛。

三、充分發揮合作學習中的評價功能

作為新課程標準中的評價體系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課堂學習數學的評價,既要關注他們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形成的過程及發展。通過評價分析自己,學會反思。這一評價標準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正相一致。國中生對學習數學的經驗尚未成熟,所以在課堂合作學習評價中,不能把成績和結果作為檢驗學生唯一的標準,而更多的重視過程評價,評價時教師要採取積極友好的態度,既不過多地干預小組交流,也不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教師要及時增強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互幫互助、交流勇躍、求新求異、合作愉快都是評價的項目。在小組間也可以採用A、B、C類評比:評價的項目為(1)主動與他人合作提供信息;(2)活動中積極參與敢於嘗試;(3)通過思考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4)會傾聽小組成員意見並反思;(5)任務完成效果好並得到同伴認可。在具體評價中,可採用學生自評,組員互評,教師參評相結合的辦法。以小組成員為評價依據,由個人優秀獎發展為小組合作獎,使更多的同學獲得成功的樂趣。小組合作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從而達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班級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改進。在民主、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中,越是班級規模大、人數多、個體差異大的班級越適合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揮集體的智慧,創造性地解決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從而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投入,培養學生之間合作交往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性地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我們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課堂合作學習的價值,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積極營造合作學習的環境,通過教師角色的互換和多元化的評價完成課堂合作學習。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創新,以達到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效果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