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説課稿國中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6W

數學説課稿國中精品多篇

國中數學説課稿範文 篇一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10.2立方根第一課時。對於新教材,我將以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我的教學,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評價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可以看成是以後學習代數內容的起始章,是學習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礎,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對數的認識就由有理數擴大到實數,而無理數的概念正是由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數的平方根,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深入的瞭解無理數,為後面學習實數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質,能用根號表示一個數的平方根,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個性活潑,思維比較活躍,對一些數學問題已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但班上的這些學生結構參差不齊,個體差異比較明顯,部分學生的思維已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地位。

(三)根據教材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瞭解立方根和開立方的概念;

②掌握立方根的性質;

③會用根號表示一個數的立方根;

④會求一個數的立方根。

⑤通過用類比的方法探尋出立方根的運算及表示方法,並能自我總結出平方根與立方根的異同。

⑥通過學習立方根,培養學生理解概念並用定義 解題的能力。

⑦發展學生的求同存異思維,使他們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明辨是非,並做出正確的處理。

⑧通過探究活動,鍛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教材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認為教學的重點是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質;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求一個數的立方根。

二、教法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髮展水平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在教學的'方法上,我以探究式體驗教學為主,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瞭解知識,加深理解。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各個環節進行幫輔式教學。

(二)學法分析

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認識能力出發,用類比及引導探索法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義,將定義的應用融入到探究活動中。使學生由學會,變得會學、樂學。通過啟發、疏導、點拔、評價的方法讓學生很輕鬆的接受新知識。

(三)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展示立方根的表示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 望,增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流程:創設情境復舊引新;啟發誘導,探索新知;引導探究,延伸新知;歸納小結,深化新知;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1、首先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複習舊知識引導新知識。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該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享受學習數學的美,情景創設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所以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兩個問題,問題一的設計我改變了傳統的固定問題方式,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把學習知識的事情當作自己問題的發現,從而找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消除學習新知識的畏懼心態。

讓學生做一個容積為125立方厘米方體,此題對學生有一個計算過程,學生容易得出答案,根據計算結果做出稜長為5釐米的正方體,老師對學生的製作給予肯定,給予鼓勵,從熟悉的立體圖形引入立方根,提高學生學習的激情,激起他們的求知慾;然後提出下一個問題:做一個容積為50立方分米,高是底面直徑的4倍的圓柱體容器,那它的底面直徑是多少?怎麼求?學生容易列出式子,出現了15.92,學生在製作上出現了難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師根據學生的焦急心情給予學生一個台階,只要我們學習了這節課的內容你們就會解決了。在此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這個等式中的值,就是已知冪是15.92,指數是3時求底數的值,讓學生明白它是立方運算的一種逆運算。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説明學習立方根的意義,立方根可以用來解決我們身邊的很多實際問題。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 望,強勁的學習動力。接着出示一個小練習,為概念的引入作準備並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規律。

2、然後啟發誘導,探索新知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根據剛才列式以及平方根的定義試着給數的立方根下定義。在給立方根下定義時,利用立方根與平方根的類比的方法,既有利於加深學生對立方根概念的理解,並讓學生了解開立方與立方互為逆運算,弄清兩者的區別與聯繫,讓學生把知識學得更好,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益,節損教學時間。再出示練一練,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求數的立方根,認識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與立方的聯繫與區別,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注意訓練學生用“∵”、“∴”的推理格式書寫,培養學生用概念進行思維的訓練,着眼於弄清立方根的概念和符號表示,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採用語言敍述和符號表示互相補充的方法書寫過程。

強調指出根指數3,不能省略;接着根據立方根的意義填空,目的在於讓學生鞏固熟悉立方根的概念,讓學生在練習中發揮小組的集體力量討論完成表格,從而得出立方根的性質。(在學生得出立方根的性質有難度時,教師可以從正數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負數的立方根三個方面給予提示);通過提示中偏下的學生也能完成表格,結合平方根讓學生對立方根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再通過做一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此題目相對複雜點,題(2)中同時出現立方根和平方根,突出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對比,以利於弄清兩者的區別和聯繫)。然後用一個挑戰自我的題目深化所學內容,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馬上用體驗一刻通過練習,使學生熟悉並掌握剛才的兩條公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下一步,引導探究,延伸知識,讓學生通過練習、觀察、探究,總結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a與—a的立方根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自我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通過他們的合作學習,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學的願望,信心。

4、現在進入到小結歸納,深化新知,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是對知識的簡單羅列,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上,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因此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體驗是什麼?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那些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在明確掌握了重難點的同時消化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總結出平方根與立方根的異同。

5、接下來就是佈置作業,鞏固新知,為了鞏固新知識,作業設計分為必作題和選作題,必作題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反饋,選作題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延伸、拓展,注重知識的連貫性,設計題目學以制用,鞏固提高。

6、板書設計,用來再現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本節課的知識形成整體框架。

國中數學説課稿 篇二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有理數的加法,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7年級上冊第一章第3課時,對於本節課我想做以下彙報: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要求學生經歷有理數加法法則和運算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和掌握有理數加法運算法則,並能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學習基礎較薄弱,學習能力還不夠強。通過國小四則運算的學習,頭腦中已形成相關計算規律,知道數都是指正整數、正分數和零等具體的數,因此學生可能會用國小的思維定勢去認知、理解有理數的加法。但是學生已經知道數已經擴大到有理數,出現了負數,並且學習了數軸和絕對值,這些基礎是學習新課的必備條件。為了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特別設計了反饋練習;對於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將作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掌握有理數加法的法則,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2)並能進行有理數加法的運算。 能力目標

①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深刻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

②學生通過動手、發現、分類、比較類方法的學習,提高了對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又是變化發展的辯證觀點的再認識。

情感目標

通過聯繫實際自主探究、自主觀察、分類歸納有理數加法法則,能夠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合作學習中增強與他人的合作。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中符號的確定。

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符號。

二、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

1、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滲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七年級學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開展教學。學生通過熟悉的現實生活情景,發現有些計算方式是不夠的,引發認知衝突,提出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引導學生類比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形成師生互動,體現了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2、學法引導

學法突出自主探索、研討發現。知識是通過學生自己動口、動腦,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獲得。學生在討論、交流、合作、探究活動中總結有理數加法法則。在活動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用類比和數形結合的方法擴展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設計理念

《大綱》要求,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法知識基礎上,創設情景,產生認知衝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特點、類比歸納、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類比數形結合的思想、特殊與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

前提診測,複習提問: 複習舊知識的目的是對學生新課應具備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徵進行檢測判斷",所診測的絕對值意義和數軸與新的內容有關。

提出問題,創設情景: 從實際問題引入,提出表示數量關係僅用正數表示是不夠的,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提出研究有理數加法的問題。

嘗試指導,實施目標: 從實例出發,利用輸贏球得分原理和在數軸上運動方向符號的特點,通過小組探究得出加法法則。

變式訓練,鞏固目標: 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按照分層遞進的教學原則,設計安排了4個由淺入深的例題。

(1)是整數的異號兩數相加;

(2)是整數的同號兩數相加;

(3)是小數和分數的異號兩數相加。同時配有兩個由低到高、層次不同的鞏固性練習,體現漸進性原則,希望學生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形成性測試,檢測目標:把"反饋---調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結束,應針對教學目標的層次水平,進行測試,對尚未達標的學生進行補救,以消除錯誤的積累,從而有效的控制學生學習上的兩極分化。

歸納總結,納入知識系統: 由學生總結、歸納、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且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國中數學説課稿 篇三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八年級數學下冊《分式方程》的第二課時,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介紹。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從以前所學過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發,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跟這部分內容有關聯的是後面列方程解應用題,學好這一節課,將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瞭解解分式方程時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並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驗根方法。

4、在學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驗根方法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熟練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過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學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轉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問題轉化成已知問題,從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三、重、難點的分析

本節重點是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求解中的轉化。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設法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這是分式方程求解的關鍵,因此轉化過程中主要是找方程兩邊的最簡公分母。難點分析:解分式方程學生容易出錯,關鍵不能理解在方程變形的過程中產生增根的原因,對於八年級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可以結合實例讓學生了解方程兩邊同乘的是整式,整式可能為零不能滿足方程同解變換的原則,因此求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四、教學方法:

本節內容從以前所學過的分式方程的概念出發,介紹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數學學科的特點,所以本節課採用了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法。特別注重"精講多練",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上新課時採用了啟發、引導式的同時,針對學生的回答所出現的一些問題給出及時的糾正,在上課做練習時,除了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上黑板以外,自己還在下面及時的發現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則全班講評,個別小問題,個別解決。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什麼叫分式方程?

設計意圖:主要讓學生繼續區分整式方程與分式方程的區別,為新授做鋪墊,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下面環節的學習。

(二)新授:

(1)學生學習例題交流討論,找兩組同學到黑板上嘗試解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例題的合作研究,使每個學生對分式方程的解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環節,鼓勵同學大膽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聆聽。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教師在此時對學生的問題要做出適當的評價,給同學以鼓勵和引導。

(2)講解例題:7/x-2=5/x

解:方程兩邊同乘x(x-2),約去分母,得

5(x-2)=7x解這個整式方程,得

x=5.

檢驗:把x=-5代入最簡公分母

x(x-2)=35≠0,

∴x=-5是原方程的解。

www本站uawen.本站cn設計意圖;在此環節,教師鼓勵同學們親自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鞏固解分式方程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歸納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3)議一議

在解方程1-x/x-2 = -1/x-2 - 2時,小亮的解法如下:

方程兩邊都乘以X -2,得

1 - X = -1 -2(X -2)

解這個方程,得

X = 2

你認為X = 2是原方程的根嗎?與同伴交流。

教師小結:

在方程變形時,有時可能產生不適合原方程的根,這種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驗根的方法有:代入原方程檢驗法和代入最簡公分母檢驗法。 (1)代入原方程檢驗,看方程左,右兩邊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相等,則未知數的值是原方程的解,否則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2)代入最簡公分母檢驗時,看最簡公分母的值是否為零,若值為零,則未知數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否則就是原方程的根。

前一種方法雖然計算量大,但能檢查解方程的過程中有無計算錯誤,後一種方法,雖然計算簡單,但不能檢查解方程的過程中有無計算錯誤,所以在使用後一種檢驗方法時,應以解方程的過程沒有錯誤為前提。

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經過哪幾個步驟?由學生回答。

(4)教師歸納小結:

解分式方程的步驟:

1 。在方程的兩邊都乘以最簡公分母,約去分母,化為整式方程

2、解這個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零,使最簡公分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捨去。

(5)輕鬆完成:課堂練習:29頁1練習

(6)歸納總結、整理反思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引導學生不但總結知識上的收穫,也要總結合作交流上,反思整堂課的學習體驗。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本節課歸納總結,感悟知識上的點滴收穫,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反思自己。

(7)課後作業:32頁習題16.3的1大題的8個小題

教學設計説明:

整個教學活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探索、交流等手段,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在教學活動中,我積極地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衝動,自願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讓學生在言詞實踐活動中真正"動"起來。變"聽"數學為"做"數學。使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中得到張揚、能力得到發展。最終實現以下理念追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國中數學説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十章第1節《全等三角形》。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學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這一章的主線,在知識結構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的平分線等內容都要通過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來加以解決;在能力培養上,無論是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中得以培養和提高。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學對全章乃至以後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全面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充分的掌握該知識點,同時儘量擴充他們的知識範疇。在教學中,採用的是“設疑——實驗——發現——總結”的教學方法,並採用“變式練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1、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3)能熟練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2、能力目標:

(1)通過全等三角形有關概念的學習,提高學生數學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過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對應美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2)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培養學生勇於創新,多方位審視問題的創造技巧。

三、教學重點:

1、能準確地在圖形中識別出對應邊,對應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利用其基本性質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和計算。

(解決方法:利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直觀的識別抽象的圖形和知識點從而突出和掌握重點。)

四、教學難點:

能在全等變換中準確找到對應邊,對應角。(在對應邊,對應角的識別,查找中運用動畫的展示,使學生能直觀認識該知識點,化難為易,從而突破該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

採用直觀,類比的方法,以多媒體為手段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預習教材內容,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啟發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設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肯定成績,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剪刀,直尺,硬紙,三角板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方面

從複習全等圖形方面入手,展示一些直觀的圖形,接着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何翻新一箇舊的三角形的紙樣 讓學生動手畫圖,實驗嘗試,從而發現其實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畫一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引出課題。通過以上的環節主要是提高學生數學概念的辨析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此環節約用時5分鐘)

(二)新課講解方面

1、全等三角形的定義

通過動畫的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先展示動畫)。目的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此環節學生約用2分鐘進行討論分析)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以動畫的形式,介紹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並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之間分別有怎樣的關係,從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圖形識別能力和直觀判斷能力。(此環節約用時7分鐘)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

介紹全等符號,説明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時,通常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此環節用時約2分鐘)

4、議一議

方法:

(1)小組活動,展示部分小組的解決方案

(2)動畫展示解決方案

(3)知識點的擴充:動畫展示全等三角形的變換識別中對應邊,對應角的查找。

以上環節主要趨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認識團隊的力量和開拓學生的思維,擴充學生的知識範疇。(此環節約用時8分鐘)

(三)課堂練習(此環節約用時18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練習題目,讓學生一一解答。主要是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並學會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堂小結(此環節約用時2分鐘)

經過以上的教學環節,為了幫助學生系統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一步驟中,我準備利用提問的形式,師生共同進行小結和歸納。

(五)作業佈置(約用時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