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飲食禮儀的概念和功能【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5W

飲食禮儀的概念和功能【多篇】

飲食禮儀的概念和功能 篇一

一、“飲食”的定義

飲食,做名詞時指各種飲品和食物;做動詞時則指喝什麼、吃什麼,以及怎麼喝、怎麼吃。

飲食包括三個部分:一是飲食原料的加工生產;二是製成的產品;三是對飲食品的消費,即吃與喝。

二、“文化”的定義

關於文化的定義,100多年來各國學者從符號學、規範性等多種角度提出了260餘種不盡相同的看法,可謂眾説紛紜,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從字源上來看,英文與法文的“文化”一詞均為culture,原從拉丁文的cultura而來。

拉丁文cultura有耕種、居住、練習、注意、敬神幾種含義,可見它的含義比較廣泛。

英文中的“農業”一詞agriculture,“蠶絲業”一詞silkculture,“體育”一詞physicalculture,都由culture構成,顯然都有“文化”的含義在內。

對“文化”的理解,中外比較一致的傾向是寬泛論觀點,即“大文化”觀點。

誠然,在眾多的定義中,寬窄程度是不盡相同的,但它具有廣泛和側重精神方面兩個主要特點。

將“文化”的各種解釋歸納起來,則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意識形態(如思想、道德、風尚、宗教、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學術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和制度。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

三、“飲食文化”的定義

(一)飲食的潛意識

中國“吃”的觀念與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人對“吃”的理解非常簡單,肚子餓了就吃飯,有什麼吃什麼;而中國人對吃則非常講究。

1、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交等一切事情,都跟“吃”有關係。

2、“吃”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有着深刻的影響,“吃”(或文言文中的“食”)被賦予各種感情色彩。

人們把很多原來跟吃沒有什麼關係的事情,都跟吃聯繫在了一起。

例如:被冷落叫“吃閉門羹”,被人趨捧最棒叫“吃香”,一往無阻、非常走紅叫“吃得開”;幹工作不怕困難叫“吃苦”,受到損失叫“吃虧”,得到好處叫“吃到甜頭”,衣食有餘叫“吃着不盡”;承受祖宗餘蔭叫“食德”,把不講信用叫“食言而肥”等。

這説明了“吃”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深層意識的

影響,也反映了中國飲食心態與文化心態在其深層結構上是和諧一致的。

在傳統文化中,一句很重要的話叫“民以食為天”。

所以要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就必須介紹飲食文化。

(二)“飲食文化”的定義

“飲食文化”是一個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哲學的普泛的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者和知識界普遍認同的理解,“飲食文化”學術概念的涵義是指在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製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即由人們食生產和食生活的方式、過程、功能等結構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總和。

人類的食事活動包括這樣一些內容:

食生產:食物原料開發(發掘、研製、培育)、生產(種植、養殖),食品加工製作(家庭飲食、酒店飯館餐飲、工廠生產),食料與食品保鮮、安全貯藏,飲食器具製作,社會食生產管理與組織。

食生活:食料、食品獲取(如購買食料、食品),食料、食品流通,食品製作(如家庭飲食烹調),食物消費(進食),飲食社會活動與食事禮儀,社會食生活管理與組織。

食事象:人類食事或與之相關的各種行為、現象。

食思想:人們的食認識、知識、觀念、理論。

食慣制:習慣、風俗、傳統等。

食生產、食生活和食事象是人類食事活動的三個基本的物質性基點,正是這三個基本的物質基點決定了某一具體人羣或民族飲食文化的堅實架構;而食思想、食慣制是人類食事活動精神領域的習俗、傳統、心理、思想等範疇,組成它的血肉。

顯然,這是一種比較寬泛的理解。

它可以簡略成如下表述:什麼人,在什麼條件下吃,吃什麼,怎麼吃,吃了以後怎樣等事象、精神、規律的集合。

四、飲食文化的研究內容

飲食文化説起來似乎是無形的,實際是有形的,而且是有價的。

(一)飲食文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有研究者籠統地認為:人們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吃的目的,吃的效果,吃的觀念,吃的情趣,吃的禮儀,都屬於飲食文化範疇。

它貫穿於餐飲企業經營和食事活動的全過程,體現在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之中。

菜文化,這是飲食文化的基礎。

人們享受飲食文化,要通過食物這個載體去實現。

小吃文化,這是最具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最有食文化韻味的一種民族文化。

人們通過小吃可以領略民間飲食的古樸淳厚的文化底藴。

筵席宴會文化,這是一種社交文化,是飲食文化的綜合體現。

它的文化品位最高,文化

含量最大,最能反映企業的文化檔次。

餐廳文化,這是一種環境文化。

餐廳的裝飾、佈置、風格、情調,都會給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是第一印象。

服務文化,這是一種形象文化--人的形象文化。

服務員是代表企業為客人服務的“大使”,她們的裝束打扮、服務動作、神態氣質,都反映企業的形象。

營銷文化,這是一種企業文化。

它體現企業的經營理念、宗旨、特點以及營銷策略、方式等,是企業包裝和推銷自己、贏得市場的重要手段。

(二)也有的認為:飲食文化學孕育出烹調學、食品製造學、食療學、飲食民俗學、飲食用具學等科學。

(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學泰認為:飲食文化主要指飲食與人、人羣的關係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

(四)飲食文化是關於人類(或一個民族)在什麼條件下吃、吃什麼、怎麼吃、吃了以後怎樣等等的學問。

因而它便由食物原料(生產、開發、選擇、分類等)、加工技術和製作工藝、保藏、保鮮、飲食商業和服務、加工工具和飲食器具,以及有關習俗、制度、心理、思想等,構成了特定的學科領域。

賓主禮儀 篇二

主人的禮儀

應該説,宴會的成功有賴於主人的熱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細緻周到的組織安排。然後從禮節上講,主人的職責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主人舉辦宴請,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和目的,主人都應提前對客人發出口頭或書面邀請,並依照客人的習慣、特點安排好請客時間、地點等事宜。禮儀性宴請禮節更隆重講究。在宴會開始前,主人應該站立門前笑迎賓客,晚輩在前,長輩居後。對每一位來賓,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齊之後,再回到宴會場所中來,分頭跟客人招呼、應酬(家庭便宴比較隨便,主人不一定在門口迎客,可在客人到達時趨前握手招呼)。主人對賓客必須熱誠懇切,一視同仁,不可只注意應酬一兩個忽略了別的客人。入席前,煙、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務員代勞遞送,主人應儘可能地親自遞煙倒茶。上菜後,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説一些感謝光臨的客氣話。此後每一道菜上來,都要先舉杯邀飲,然後請客人“起筷”。要照顧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時調換菜點或轉動餐枱。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時調換菜點。席散後,主人要到門口,恭送客人離去。對那些在宴請中照顧不多的客人,應説幾句抱歉和感謝之類的話。對走在後面的客人,可略為寒暄幾句。

做客禮儀

作為應邀參加宴會的客人,如時赴約,舉止得當,講究禮節是對主人的尊重。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服飾。客人赴宴前應根據宴會的目的、規格、對象、風俗習慣或主人的要求考慮自己的着裝,着裝不得體會影響賓主的情緒,影響宴會的氣氛。(2)點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然後客人就不要再點菜了。如果你參加一個尚未安排好菜的宴會,就要注意點菜的禮節。點菜時,不要選擇太貴的菜,同時也不宜點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興,認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歡的菜,那就要想點辦法,儘量説得委婉一些。(3)進餐。進餐時舉止要文明禮貌,“不馬食,不牛飲,不虎咽,不鯨吞,嚼食物,不出聲,嘴脣邊,不留痕,骨與穢,莫亂扔。”面對一桌子美味佳餚,不要急於動筷子,須等主人動筷説“請”之後你才能動筷。然後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還能夠承受,對主人敬的第一杯酒應喝乾。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勸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強迫對方喝酒,否則是失禮。自己不願或不能喝酒時,可以謝絕。夾菜時,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夾菜適量,不要取得過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長胳膊去夠遠處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隨意翻動盤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可很少地夾一點,放在盤中,不要吃掉,當這道菜再傳到你面前時,你就可以藉口盤中的菜還沒有吃完,而不再夾這道菜,最後你應將盤中的菜全部吃淨。進食時儘可能不咳嗽、打噴嚏、打呵欠、擤鼻涕,萬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紙遮擋口鼻,轉身,臉側向一方,低頭儘量壓低聲音。(5)參加宴會最好不中途離去。萬不得已時應向同桌的人説聲對不起,同時還要鄭重地向主人道歉,説明原委。吃完之後,應該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離座。宴會完畢,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並説聲“謝謝”,向主人告辭,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説話,以免妨礙主人送其他客人。

其他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己面前再動筷,不要搶在鄰座前面。 篇三

一次夾菜不宜過多,而且不要專挑自己喜歡吃的菜。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更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正在夾的菜若不小心掉在桌上,不可把它重放於原碟,應放於盛置殘渣的碟中。用餐動作要文雅。進餐時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吃菜喝湯不要狼吞虎嚥,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果菜、湯太熱,可稍待涼後再吃,切勿用嘴吹。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剔牙時要用牙籤,而不要用手指,還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玩弄碗筷,令餐具發出任何聲響,尤其不要用筷子指向別人。女士注意口紅不要沾在杯、吸管或碗上,以免不雅。若中途需要離席一會兒的,可把餐巾放在座椅上,若放在桌邊上,會被人認為餐畢離去。用餐後,不要隨便帶走餐桌上的物品,除了主人特別示意作為紀念品的東西外,其餘的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煙等),都不要帶走。

自助餐禮儀 篇四

自助餐的特點是不設固定席位,可以任選座位,站着也行,形式活潑,然後很便於彼此的交流。菜餚、食品連同餐具都擺設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歡什麼,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這種場合也要注意禮儀。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夠可以再添,以免讓別人笑話自己沒吃過東西,沒見過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禮了。另外,要把骨頭、魚刺等撥到盤子一邊。吃完自助餐,不能將食物帶出餐廳。

飲食禮儀 篇五

一、宴請活動的性質

1、禮儀性

如為迎接重要的來賓或政界要員的公務性來訪;為慶祝重大的節日等舉行的宴會,屬於禮儀上的需要,這種宴會要有一定的禮賓規格和程序。

2、交誼性

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表示友好、發展友誼,如:接風、送行、告別、聚會等。

3、工作性

主人為解決某項工作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在餐桌上商談工作。

中餐禮儀 篇六

餐飲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中國餐飲文化很豐富,中國人熱情好客,很講究餐飲禮儀。中餐宴會是指具有中國傳統民族風格的宴會,遵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禮儀規範。宴請活動就其目的性質而言,大約分為三種:一種是禮儀性質的,如為迎接重要的來賓或政界要員的公務性來訪;為慶祝重大的節日或舉行一項重要的儀式等舉行的宴會,都屬於禮儀上的需要,這種宴會要有一定的禮賓規格和程序。另一種是交誼性的,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表示友好、發展友誼,如:接風、送行、告別、聚會等。再一種是工作性質的,主人或參加宴會的人為解決某項工作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在餐桌上商談工作。這三種情況又常交相為用兼而有之。宴會的目的形式性質不同,但賓主所遵循的基本禮儀是一致的。

其他禮儀 篇七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雖然用起來簡單、方便,但也有很多規矩。比如:不能舉着筷子和別人説話,説話時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將筷子並齊放在飯碗旁邊。然後不能用筷子去推飯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饅頭或別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諱還有: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舉着筷子卻不知道夾什麼,在菜碟間來回遊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裏的菜。忌淚筷——夾菜時滴滴噠噠流着菜汁。應該拿着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裏再端過來。忌移筷--剛夾了這盤裏的菜,又去夾那盤裏的菜,應該吃完之後再夾另一盤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然後筷子通常應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時如需臨時離開,應把筷子輕輕放在桌子上碗的旁邊,切不可插在飯碗裏。現在有些宴席實行公筷母匙,那麼,你就要記住不能用個人獨用的筷子湯匙給別人夾菜舀湯。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廳都為顧客準備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後,你才可以取出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不要像鬥牛似的在空中抖開。餐巾很大時可以疊起來使用,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來印一印嘴脣,不能拿整塊餐巾擦臉、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來擦餐具。如果你是暫時離開座位,請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將餐巾疊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萬別揉成一團“棄”在那兒,好像一朵被你摧殘過的花朵。③一般餐桌上會為每位用餐者準備茶水飲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飲料酒水在右側,飲用時儘量不要用錯。④作為主人(特別是陪同人員),宴會進行期間可能為客人斟酒上菜,應該從客人左側上菜,從客人右側斟酒。

請客方餐前須知 篇八

1、宴請的準備

確定宴請目的、名義、範圍和形式

確定宴請時間和地點

發出邀請

定菜單

現場佈置

××女士:

為×××,謹訂於××年×月×日

(星期×)晚×時在××賓館舉行宴會。

敬請光臨!

請答覆 ×××(蓋章)

電話×××××××年×月×日

2、確定擬請的人士、就餐的人數、開支計劃

3、確定擬設宴的餐館衞生情況和烹飪質量

4、預先知道客人民族、信仰,是否有禁忌或排斥某種食物

5、提前與餐館聯繫,預定座位,並瞭解停車的難易情況

7、宴請當日再次和宴請的客人聯繫,提醒並確定出席與否

8、可提前訂好菜單,待客人入座徵求意見後交給服務員

9、請客方應提前15-20分鐘到達餐廳,迎接陸續到達的賓客

10、擬訂菜單的數目不宜過少或過多,應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