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餐飲接待禮儀(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5W

餐飲接待禮儀(通用多篇)

餐飲接待禮儀 篇一

1、毋摶飯:吃飯時不可摶飯成大團,大口大口地吃,這樣有爭飽之嫌。“摶飯”顯示了人性的貪婪。

2、毋固獲:不要喜歡吃某一味菜餚便獨取那一味,或者爭着去吃,有貪吃之嫌。“固獲”也顯示了人性的貪婪。

3、毋吒食:咀嚼時不要發出響聲,否則主人會覺得你是對他的飯食表現不滿意。

4、毋齧骨:不要專注去啃骨頭,這樣容易發出不中聽的聲響,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覺,所以在餐桌上不允許過度啃骨頭。

5、毋反魚肉:自己夾過的菜,不能再放回去,夾過了就必須夾走,不能留在盤子上。

6、毋投與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頭,也不能把骨頭扔給狗去啃。

7、毋刺齒:進食時不要隨意不加掩飾地大剔牙齒,如齒塞,一定要等到飯後再剔,而且剔牙不能在餐桌上剔,能不剔牙則不剔牙。另一方面,在餐桌上補粧也是不允許的。

點菜禮儀與禁忌

(一)主隨客便,客隨主便

當主人第一次將菜單推到你面前時,如果不確定主人的意圖,可以將菜單推回去給主人。若主人第二次將菜單推給你時,這時就不要拒絕了。

(二)成全別人也是一種善良

當主人誠心誠意地請你點菜的時候,就不要推脱了,成全別人點菜就可以了。點太貴的菜不好,點太便宜的菜也不行,點一個價格中檔的菜即可。

● 結賬禮儀

注意點一:西餐就餐在結賬的時候可在餐桌旁結賬;而中餐不能在餐桌旁結賬,應該到前台去結賬。若彼此的關係很熟,可以在餐桌旁結賬,但是不允許用現金結賬,儘量用卡結賬。

注意點二:當與關係很好的朋友們一起吃飯的時候,結賬的時候更要到前台去結賬,如果真的不想自己結賬,那就不要裝很大方,真心想結賬的就悄悄地去前台結賬。

注意點三:男女約會吃飯的時候,若之間的關係還不是很熟。快到買單的時候,女士就先離開餐桌一下,留些時間給男士買單結賬用。

請客方餐前須知 篇二

1、宴請的準備

確定宴請目的、名義、範圍和形式

確定宴請時間和地點

發出邀請

定菜單

現場佈置

××女士:

為×××,謹訂於××年×月×日

(星期×)晚×時在××賓館舉行宴會。

敬請光臨!

請答覆 ×××(蓋章)

電話×××××××年×月×日

2、確定擬請的人士、就餐的人數、開支計劃

3、確定擬設宴的餐館衞生情況和烹飪質量

4、預先知道客人民族、信仰,是否有禁忌或排斥某種食物

5、提前與餐館聯繫,預定座位,並瞭解停車的難易情況

7、宴請當日再次和宴請的客人聯繫,提醒並確定出席與否

8、可提前訂好菜單,待客人入座徵求意見後交給服務員

9、請客方應提前15-20分鐘到達餐廳,迎接陸續到達的賓客

10、擬訂菜單的數目不宜過少或過多,應量力而行。

中國飲食的禮儀 篇三

現代飲食禮儀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

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自助餐禮儀 篇四

自助餐的特點是不設固定席位,可以任選座位,站着也行,形式活潑,然後很便於彼此的交流。菜餚、食品連同餐具都擺設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歡什麼,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這種場合也要注意禮儀。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夠可以再添,以免讓別人笑話自己沒吃過東西,沒見過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禮了。另外,要把骨頭、魚刺等撥到盤子一邊。吃完自助餐,不能將食物帶出餐廳。

入座禮儀 篇五

正式宴會,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參加宴會者入席時井然有序,同時也是對客人的一種禮貌;非正式的宴會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

1、以主人的位置為中心,如有女主人蔘加,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為上,依次排列;離門最遠的、面對着門的位置是上座,離門最近的、背對着門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邊是第二號位,左邊是第三號位,依次類推。

2、在遵從禮賓次序的前提下,儘可能使相鄰者便於交談;

3、主人的陪客儘可能插在客人之間,以便與客人交談;

4、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座;

5、客人應等主人邀請才可坐下;

6、主人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

7、需要中途離席時,跟同桌的人招呼一聲是絕對必要的;

8、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9、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它賓客方可離席。

酒店餐飲服務禮儀 篇六

“心繫顧客,服務至上”作為酒店的服務宗旨,它充分地反映了酒店對每位員工的期望。作為一名酒店的員工,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業的形象,對賓客能否進行優質服務直接影響到酒店的名譽。總之,講究禮儀是酒店對每一位員工的基本要求,同時也體現了酒店的服務宗旨。

客人赴宴前須知 篇七

1、及時告知設宴主人是否赴宴,如赴宴是否能準時

2、赴宴前應保持身體清潔

3、赴宴的服裝應與宴請的人士相符

4、如果身體突然感到不適,應及時和主人聯繫取消赴宴

5、切忌攜帶未受到邀請的其他友人和子女及配偶出席宴會。

6、應攜帶一定數目的現金,已備救急之需。

7、應事先告知家人自己赴宴的地址和大致時間

8、如果是參加家宴,一定要事先購買禮品,不能空手赴宴

9、儘量避免攜帶多餘的物品,否則宴客方可能誤認為所攜帶的物品為禮物而造成尷尬局面。

喝酒禮儀 篇八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

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昇華。

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説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和有失面子。

飲食禮儀 篇九

一、宴請活動的性質

1、禮儀性

如為迎接重要的來賓或政界要員的公務性來訪;為慶祝重大的節日等舉行的宴會,屬於禮儀上的需要,這種宴會要有一定的禮賓規格和程序。

2、交誼性

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表示友好、發展友誼,如:接風、送行、告別、聚會等。

3、工作性

主人為解決某項工作而舉行的宴請,以便在餐桌上商談工作。

飲食禮儀的概念和功能 篇十

一、“飲食”的定義

飲食,做名詞時指各種飲品和食物;做動詞時則指喝什麼、吃什麼,以及怎麼喝、怎麼吃。

飲食包括三個部分:一是飲食原料的加工生產;二是製成的產品;三是對飲食品的消費,即吃與喝。

二、“文化”的定義

關於文化的定義,100多年來各國學者從符號學、規範性等多種角度提出了260餘種不盡相同的看法,可謂眾説紛紜,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從字源上來看,英文與法文的“文化”一詞均為culture,原從拉丁文的cultura而來。

拉丁文cultura有耕種、居住、練習、注意、敬神幾種含義,可見它的含義比較廣泛。

英文中的“農業”一詞agriculture,“蠶絲業”一詞silkculture,“體育”一詞physicalculture,都由culture構成,顯然都有“文化”的含義在內。

對“文化”的理解,中外比較一致的傾向是寬泛論觀點,即“大文化”觀點。

誠然,在眾多的定義中,寬窄程度是不盡相同的,但它具有廣泛和側重精神方面兩個主要特點。

將“文化”的各種解釋歸納起來,則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意識形態(如思想、道德、風尚、宗教、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學術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和制度。

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

三、“飲食文化”的定義

(一)飲食的潛意識

中國“吃”的觀念與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人對“吃”的理解非常簡單,肚子餓了就吃飯,有什麼吃什麼;而中國人對吃則非常講究。

1、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交等一切事情,都跟“吃”有關係。

2、“吃”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有着深刻的影響,“吃”(或文言文中的“食”)被賦予各種感情色彩。

人們把很多原來跟吃沒有什麼關係的事情,都跟吃聯繫在了一起。

例如:被冷落叫“吃閉門羹”,被人趨捧最棒叫“吃香”,一往無阻、非常走紅叫“吃得開”;幹工作不怕困難叫“吃苦”,受到損失叫“吃虧”,得到好處叫“吃到甜頭”,衣食有餘叫“吃着不盡”;承受祖宗餘蔭叫“食德”,把不講信用叫“食言而肥”等。

這説明了“吃”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深層意識的

影響,也反映了中國飲食心態與文化心態在其深層結構上是和諧一致的。

在傳統文化中,一句很重要的話叫“民以食為天”。

所以要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就必須介紹飲食文化。

(二)“飲食文化”的定義

“飲食文化”是一個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哲學的普泛的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者和知識界普遍認同的理解,“飲食文化”學術概念的涵義是指在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製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即由人們食生產和食生活的方式、過程、功能等結構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總和。

人類的食事活動包括這樣一些內容:

食生產:食物原料開發(發掘、研製、培育)、生產(種植、養殖),食品加工製作(家庭飲食、酒店飯館餐飲、工廠生產),食料與食品保鮮、安全貯藏,飲食器具製作,社會食生產管理與組織。

食生活:食料、食品獲取(如購買食料、食品),食料、食品流通,食品製作(如家庭飲食烹調),食物消費(進食),飲食社會活動與食事禮儀,社會食生活管理與組織。

食事象:人類食事或與之相關的各種行為、現象。

食思想:人們的食認識、知識、觀念、理論。

食慣制:習慣、風俗、傳統等。

食生產、食生活和食事象是人類食事活動的三個基本的物質性基點,正是這三個基本的物質基點決定了某一具體人羣或民族飲食文化的堅實架構;而食思想、食慣制是人類食事活動精神領域的習俗、傳統、心理、思想等範疇,組成它的血肉。

顯然,這是一種比較寬泛的理解。

它可以簡略成如下表述:什麼人,在什麼條件下吃,吃什麼,怎麼吃,吃了以後怎樣等事象、精神、規律的集合。

四、飲食文化的研究內容

飲食文化説起來似乎是無形的,實際是有形的,而且是有價的。

(一)飲食文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有研究者籠統地認為:人們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吃的目的,吃的效果,吃的觀念,吃的情趣,吃的禮儀,都屬於飲食文化範疇。

它貫穿於餐飲企業經營和食事活動的全過程,體現在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之中。

菜文化,這是飲食文化的基礎。

人們享受飲食文化,要通過食物這個載體去實現。

小吃文化,這是最具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最有食文化韻味的一種民族文化。

人們通過小吃可以領略民間飲食的古樸淳厚的文化底藴。

筵席宴會文化,這是一種社交文化,是飲食文化的綜合體現。

它的文化品位最高,文化

含量最大,最能反映企業的文化檔次。

餐廳文化,這是一種環境文化。

餐廳的裝飾、佈置、風格、情調,都會給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是第一印象。

服務文化,這是一種形象文化--人的形象文化。

服務員是代表企業為客人服務的“大使”,她們的裝束打扮、服務動作、神態氣質,都反映企業的形象。

營銷文化,這是一種企業文化。

它體現企業的經營理念、宗旨、特點以及營銷策略、方式等,是企業包裝和推銷自己、贏得市場的重要手段。

(二)也有的認為:飲食文化學孕育出烹調學、食品製造學、食療學、飲食民俗學、飲食用具學等科學。

(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學泰認為:飲食文化主要指飲食與人、人羣的關係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意義。

(四)飲食文化是關於人類(或一個民族)在什麼條件下吃、吃什麼、怎麼吃、吃了以後怎樣等等的學問。

因而它便由食物原料(生產、開發、選擇、分類等)、加工技術和製作工藝、保藏、保鮮、飲食商業和服務、加工工具和飲食器具,以及有關習俗、制度、心理、思想等,構成了特定的學科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