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K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一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説理性文章,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體會“我”得到的啟示,從而把這個啟示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懂得用道理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釣魚、放魚得到啟示”這條主線,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學生研究父親的言行

當我們捕撈到大鱸魚時,父親雖然很高興,可是他此時看了看錶,離開放捕撈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面對道理難題,父親沒有商量餘地讓作者放魚,此時父親的心裏會怎麼想呢?研究父親的言行,感悟課文要揭示的主題。

二、讀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變化。

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在感受鱸魚大而美和難釣的過程中,我通過默讀、自由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釣到的大鱸魚之難,同時在讀中揣摩文中“我”的心理時,把握課文的寫作目的:道理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在朗讀中過程中,怎樣才能讀出效果?老師在朗讀技術上應給與指點,如體會作者不捨得放魚時,可以把“慢慢地”、“依依不捨”讀得慢一點。有了這樣的指導,學生就知道該怎麼做。老師還應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這樣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顯現朗讀效果,增強朗讀效果。這樣也才能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

三、聯繫生活,教育學生做人

引導聯繫課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説説自己遇到道理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看電視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當時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要求學生暢所欲言,師生共同給予評價,使學生既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認識生活中的是與非。這樣使課文貼近學生生活,也讓老師更瞭解學生。

對學生的回答老師要仔細聆聽,發現其優點,同時也不能放過錯誤,對他們的回答做出準確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有所啟示。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二

《小貓釣魚》是長江藝術版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敍述性的童話歌曲,曲調詼諧幽默,情緒活潑歡快,童趣盎然。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講述了一個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們在音樂聲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歌曲為大調式,混合拍子,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的節奏輕快,採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繪出一個活潑可愛的小貓形象。第二樂段將節奏拉開,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結束音的下滑音更為歌曲畫龍點睛,唱後身臨其境、耐人尋味。

在設計時,我抓住音樂形象和音樂情緒作為教學的突破點,由主人公“小貓貓”和“貓媽媽”、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來引導學生想象、模仿音樂情緒,從而創造音樂形象。因此,我這樣來設計了本課:首先,創設情景,播放學生熟悉的《小貓釣魚》的故事,用簡短的話語引出本課課題,再由“想知道用音樂演、唱的《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快速地引入音樂的聆聽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幾種情緒的變化?在什麼地方?(或在哪個樂句)”一問,帶學生一步步學習歌曲、理解歌曲,為表現歌曲(音樂情緒和形象)打好基礎;在表演時,同樣利用角色,來想象、表演,展現音樂形象和情緒。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在設計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班級,以及根據教學的先後,進行了不同的調整和新的嘗試。在最初的(8)班,我從開始就急着引導學生聆聽學習歌曲,有些忽視了主人公“小貓貓”的情緒、表演,在初次合作表演時,主人公“小貓貓”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或是動作單一,或者是結合歌詞內容做得簡單、機械,缺乏想象。在第二次課上,我將成功的地方保留下來,在初步熟悉歌曲時,引導學生從觀看主人公“小貓貓”的不同角度想象和表現、甚至創新,再結合音樂形象來挖掘語言、運用語言和創設情景“小河邊”。等再到合作表演時,學生的反應有了明顯的好轉,甚至有的同學的表現得很突出,引起了大家的讚揚。最後,提高表演技能上,我在激勵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並給以準確簡短的指導。這樣,在之後的幾個班的這一課教學上,同學們表現得越來越好。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三

我之所以選取>這篇課文,是因為在文章中藴含的道理很契合現在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導向。雖然這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其中的涵義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是這篇課文所彰顯的道德指向,是學生在成長道路中不可缺少的,我覺得用這節課來參加賽課是很有意義的。

課前我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既得讓學生學得懂,又學得讓學生覺得有趣,根據班上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讀帶講,講中理解,理解上提升朗讀的教學策略。我認為,讀是學生理解文本、體驗文本的重要手段。古人常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從分説明了充分的讀文對於學習理解文章的重要意義。關校長的屢次指導也讓我認識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閲讀中受到感染,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眼、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本節課我的教學始終以“以讀為主”。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地讀,從剛開始的同桌合作讀課文,到自主瀏覽課文,再到默讀課文、自由讀文,讓學生不斷的在讀中感悟、體驗,並找到重點的句子,如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裏的語句,力求符合學生的理解來領悟文本特點,這樣的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能夠緊緊地被教材所吸引,自主而饒有興趣的投入在個個問題與環節之中。再加上小組合作的實施,讓學生樂於朗讀並樂於學習。學生把自己在朗讀中的理解加上自己的語言進行彙報,使得書中的知識潛移默化的進入孩子的頭腦,是學習變得輕鬆愉快。學生分明在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着對於文章主旨的理解,我從他們的語氣語調裏也清楚的聽到了,他們對於道德抉擇的正確選擇與思考,這就實現了我對於這節教學目標的落實與對於重難點的突破。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有一些不足,儘管讓學生對於父親的語言有了想象性的創作,但是我發現學生寫的句子,詞彙量匱乏,缺乏創新性的詞語,沒有充分發揮讀寫結合的優勢。極少數學生上課不發言,不思考,一小部分學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養成好的交流習慣,對於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還是理解的不透徹,聯繫生活實際來談有些浮於表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盡力避免學生的以上學習漏洞,更加完善我的語文課堂。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四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了突破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

一、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

對捕撈開放日前一個夜晚發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問題,如:1、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詞語 2、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句子等。 學生在找出這些句子之後,我讓學生反覆讀,體會到“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體會到父親對我要求嚴格,但不能體會到這種嚴格其實就是一種愛。直到我問學生:“父親難道不愛我嗎?他忍心奪走我的高興快樂和依依不捨嗎?”就勢把課文的引到了“啟示”部分。

二、對“啟示”部分的理解

在學生理解了生活中誘惑人的“魚”後,我讓學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生齊讀課文之後,我問學生:“結合課文,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我從課文到生活實際層層深入,這樣,“道德只是個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課文講完後,我認為還有兩點做的不好:

一、沒有學會等待

“對釣魚這件事的理解”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理解“鱸魚”這個誘惑,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艱難的做出了決定。我只顧自己教學進度,沒有等學生細思量,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學生不能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我輕描淡寫就過去了。

二、前後銜接不夠恰當

還是上邊所談的環節,如果我能及時總結引導出這個“誘惑”,讓學生知道在這個時候“鱸魚”就是一種誘惑,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之後,問學生:“假如父親沒管他,這次作者受不了誘惑會怎麼做?”“這樣做之後,他長大在遇到這樣的誘惑會選道德這方面嗎?”這樣再理解父親嚴厲就是一種愛就很容易了。

當然,教學就是一種遺憾的美,這篇課文還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問題,由於時間自己急於要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沒有處理好,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五

此次,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在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和以往的教學大比武活動有所不同的是,規定教師所授內容不僅要按進度上,不能挑選,而且是常態課,即現今説得較時髦的原生態的課。我的進度剛好上完了第三單元的內容,於是我打算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釣魚的啟示》。由於所申報的週二第一節和另一位數學老師所報的課時撞車,後來改成上第二節。於是第一節安排謄作文,以便孩子們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是不願在大比武上炒現飯。

第二節課開始,孩子們還真是蠻興奮的。我的開課從學習單元提示開始。讓他們對本單元的學習有個清楚地認識。通過課堂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我教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的開始,他們好像沒有進入狀態。對於預習的檢測,我特意叫了自覺性較差的陳疊智同學發言,果然他讀錯了一個詞“沮喪”,經過多次訓練,他才算會讀。針對同學們讀詞不太好的語氣,在齊讀之前我告訴他們,這些詞都是有生命的個體,不要怠慢其中任何一個,要字正腔圓地讀。再次讀詞語時,效果好了不少,看來他們已漸漸進入狀態了吧。於是,我播放課文錄音,他們帶着我提出的兩個小小的問題靜聽課文。剛讀完,他們就紛紛舉起了手。課外蒐集的鱸魚捕撈開放日的解釋還算不錯,較完整,可是蒐集的鱸魚資料就不夠好,想不到口齒伶俐的黃雅名還讀錯了句子,把“鰭”唸錯了。倒是較調皮的張文博預習得比較到位,幫黃雅明糾正了錯誤。孩子們一下就找到了文中的關鍵句,我們通過找和反覆的讀,讓他們對這句重點句有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為更深入地學習課文和理解這句話打下基礎。

我用了這句話過渡到學習課文前面部分: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撥回34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那晚發生了什麼事?孩子們通過瀏覽課文很快找到了文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詞語,我們邊分析邊讀課文,比較順利地理清了我的心情變化,接着,我們過渡到學習父親在我釣魚過程中的反應。此時孩子已經完全進入了狀態,他們饒有興致地找到了父親的語言和表情,從人物的表情深入到理解人物的內心,我於是順勢指導寫作,這種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我們作文時值得借鑑,透過人物的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也是閲讀的方法之一。在深入體會父親面臨考驗卻做出了理智的決定後,孩子們已不難體會後面幾句含義深刻的話。在我再次出示這幾句話時,孩子們就紛紛説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理解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讓你的“魚”時,孩子們説出了許多他們理解的東西,令我頗感意外,看來,一方面,他們確實已經讀懂了文章的那個故事,而且孩子們的潛力是巨大的。我安排他們討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會有哪些誘惑人的“魚”,他們充分調動了積極性,有個孩子説出了“在超市裏購物時阿姨多找了錢,是還還是不還?”還有個孩子説:“老師給我們改聽寫時,有個錯詞沒有看出來時,我是説還是不説?”等等,再次讓我感到意外,看來他們確實已經深入地理解到課文了。

看來,文中的父親也給孩子們上了一課,一堂如何做人的課。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六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而對於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着墨雖然不多,但對於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説?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一:釣到大鱸魚,“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

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聯繫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讓學生説説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時;營業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麼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大量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啟示”的揭示不夠深。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七

教材簡介:《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敍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本設計是第一課時,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的心情變化過程,為第二課時深入領悟啟示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相關的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爸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對我的期望。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由釣你想到了哪個字?引導區分釣和鈎,再書空寫。)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情的語言,點出主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課件顯示)

分別指名讀,糾正音。再齊讀。

識記字形。

注意觀察屏幕中的詞語,粗體字都是本節課要學會的字,認真觀察字形,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詳細概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簡練概括,並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預習基礎,讓學生憑對課文的印象及語言的直覺感知,自由地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詞析句,深入體驗。

感受我的依依不捨。

1、品詞。師:同學們,我願意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裏去嗎?(不願意)文中寫到放魚的細節中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依依不捨)誰能讀出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啟發學生想其意,讀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導學生帶着依依不捨之情,讀這個句子。

過渡:這種依依不捨之情還表現在哪些句子中,請迅速找出來。

在學生彙報時相應出示相關句子,並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在説出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嗎?(捨不得,傷心)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導:你覺得這句話告訴你什麼樣的心情?(乞求,還是依依不捨)再啟發學生讀出情感。

句三:

引導: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帶着這種感情讀。

師: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這就是讀書的境界。全班同學一起再讀這句。

引導品讀這三句。感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中所包含的依依不捨。

過渡:一句句,一聲聲,都是難捨之情。我為什麼這樣依依不捨?我的依依不捨有理由嗎?從哪裏找到我的依依不捨是有理由的?速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二)感受我為什麼依依不捨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這條魚大,且漂亮。深入讀,體會作者那種驚喜自豪之情。再啟發讀出情感。

理由二: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從來到湖邊到釣到這條大魚共花了多長時間。再去體會,去感悟這條魚來之不易。

理由三:

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分析理由三: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曉。

過渡。剛才同學們這麼一説,這條魚這麼大,這條魚那麼來之不易,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道。難怪我會這樣依依不捨。但縱有百般理由依依不捨,卻又不得不捨,而且不得不捨的理由還只有一個,是為什麼呢?

(三)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

啟發學生找書中的句子説出原因。

1、句一:

引導分析原因之一:時間沒到,不能違背規則。

師:與捕撈開放相對的是禁漁期。老師這裏收集到中國的部分禁漁期。大屏幕出示資料:

分別找三名學生讀資料,並算算禁漁期有多長。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課外資料,進行拓展閲讀使學生更深一步體會什麼是禁漁期,感受資料中禁漁期之長,與文中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只差兩小時的時間對比,體會這兩小時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師:剛才的資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麼長,這深更半夜,最後短短兩個小時,就有那麼重要嗎?和你的同學討論討論。

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兩個小時意味着誠實,守信,意味着良好的道德。

師評價: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説: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這兩個小時代表的就是同學們説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鐘,也應該生説(把魚放回去。)

過渡:為了讓我做到這點,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不容爭辯)父親不容爭辯的態度表現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導:句子中哪個字表達出了這種不容爭辯的態度?(得)

父親態度這樣堅決,不容許我討價還價,這條大鱸魚是我好不容易才釣起來的,父親這樣做,是不是不講理,不愛我的表現?

啟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父親這樣做恰恰是愛我的表現,他想讓兒子從小就養成自學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品詞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加深認識。】

情感昇華,自學探究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八

小貓釣魚,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語言活動,我們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歡這個故事,也很喜歡這個活動,更重要的是,小貓釣魚是一個很好的教材,內容簡單,主題突出,形象生動,可以讓孩子們從小貓的經歷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並激發幼兒提高自控能力的意識。

在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我把事先準備好的ppt讓孩子觀看,顏色鮮豔,生動的小貓形象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先讓幼兒討論從圖片中看到了些什麼,再讓幼兒用簡單連貫的語句來説説。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舉手回答,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使幼兒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來。接下來我完整的講述故事,讓幼兒具體瞭解故事內容,從自己所聽到來回答故事中所講的內容。讓幼兒從看到聽再到講,更能使幼兒深刻的理解故事內容。

在這次教學中,孩子們的閲讀習慣很好,能夠安靜的聽完故事,並能用較為豐富的語言看圖講故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激發了幼兒提高自控能力的意識。我還特意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強調了“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成語,幫助幼兒在聽故事懂道理的同時,也學習了這兩個成語。並鼓勵幼兒多將學到的詞語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九

聽了賀成金老師的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適時恰當的點撥和與學生達成的那份默契,能夠讓學生輕鬆愉快的讀書中完成學習任務。賀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巧妙,從課題入手,抓住文中人物的心理,置身其中,感悟文章內容,教學過程非常流暢。

齊讀課題。

師:啟示怎麼理解?

生:啟發

師:有什麼問題?

生:釣魚有什麼啟示?

點評:教師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去學習。

師:帶着問題大聲朗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複。

生大聲讀。

師:我被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陶醉啦。拿起筆來把釣魚的啟示畫出來。

生畫,師指名讀畫的句子。

師讀釣魚的啟示有什麼問題呢?

生:釣魚怎麼樣得到啟示的?

點評:再次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並帶着問題去學習。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月光如水的夜晚。

生讀文。

師:有什麼不理解的詞語?

點評:掃清學習的障礙

生:漣漪?

師:讀句子

生讀:波紋

師:一圈圈什麼意思?

生:很小很小的波紋

師:還是彩色的感覺怎麼樣?

生:很美

師:誰來讀讀

點評:教師把理解詞語和指導感情朗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出了教師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師:釣過魚嗎?心情怎樣?

生:高興

練讀課文,指名讀。(想讀哪句讀哪句)

點評:給學生選擇的權力,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生讀,師:我聽他有幾句讀的很好。啊――――鱸魚。你讀時是什麼心情?

生:驚奇,高興。

師:驚喜,連起來,你再讀讀。

點評: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以生教生,有説服力。

生讀第二處,師:我發現了一處錯誤(!和。)可以這麼讀嗎?

生各抒己見,結合對課文的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後,達成共識,可以。

師:拿起筆來,改過來,改成感歎號。

點評:教師善於傾聽學生的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敢於向教材挑戰,是學生明白課本上的內容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利於學生的個性思維的培養。

師:過了好長時間,聯繫上下文,過了多長時間?等那麼長時間心情如何?

生:着急

生在讀,懷着釣魚的心情讀一下這一段。

師:釣上大鱸魚我們心情如何?當父親一定讓你放回湖中,你的心情發生了什麼變化?

默讀4-9自然段,體會孩子當時的心情。

師:孩子此時的心情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生:沮喪

生:難過

生:急切

生:傷心

生:

師:沮喪一詞準確的寫出了孩子的心情

點評:這樣處理既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體會到孩子當時的心情,有輕鬆地理解了沮喪這個詞的意思,一舉兩得。

同位合作,讀父親和孩子的對話。指名讀。

師:孩子的要讀得怎麼樣?

生:急切。讀着讀着好像要哭啦。

師:就在這時候,到處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我想對父親説些什麼?

生;沒人知道我們是什麼時候釣到的,我們把它帶回家吧,求求你啦。

師:乞求

生:

點評:與空白處展開想象,進一步體會孩子的心情。

師:等了那麼長時間,只差兩個小時,有沒人看到,有那麼多的理由,父親為什麼非要我把鱸魚放回去呢?拿起筆來,到課文中去找找,談談你的理由。

生讀,找。

生:還有兩個小時(違反規定)

生:父親為了讓我明白一個道理

師:孩子還可能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

生:金錢

點評: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誘惑人的魚,理解會更深刻。

指導讀父親的話。配樂讀父子對話。

齊讀父親的話,牢記。

師:我想對同學們説:在今後的生活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你們一定要抵得住誘惑,做個誠實的孩子。你們想説些什麼呢?

總評:整堂課給人一種渾然一體,水到渠成的感覺,顯得非常流暢。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十

本次課堂教學由於課前準備比較充分還算順利,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積極性高,讀書很投入,交流討論一般。不足之處是時間分配不很恰當,分角色朗讀課文沒能達到預定的效果,也許在教學方法中還有諸多不當之處,望各位教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對於歷史人物的教學,教師需要將高大的人物平凡化。比如在教學《賀龍釣魚》這篇文章,如何讓學生真切的體悟到賀龍的樂觀,並且將樂觀與學生的生活實現對接,畢竟樂觀向上每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元素,特別是當下自然災害頻發,傷害事故時有發生,青少年對愛視而不見,更需要樂觀的心態。為此,我把教學的重點關注到賀龍為何能夠如此的樂觀上,這樣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的就認識到樂觀向上的源頭活水源於賀龍的信念以及對戰友骨肉般的深情厚誼,在這個基礎上,我將這高尚的精神生活化,既我們若要擁有樂觀面對任何事情,最需要的就是一份美麗的堅持和愛。“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小小的挫折,就灰心喪氣,怨天尤人,這是為什麼呢?從賀龍的身上到底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呢?”這些同現實生活相通的啟發性問題,人物的品質就能真正成為光源。再如在教學《小兵張嘎》時,由於張嘎同學生的年級相仿,我將教學的切入點關注在了“我同張嘎相比上”。是的,一個12歲孩子,懂事孝順,在痛失惟一的親人後能夠磨鍊出一個戰士最可貴的機智與勇敢,我和張嘎相比到底差了什麼?為什麼會差這些東西呢?兩個與生活相通的問題,不僅縮短了人物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倍感親切,而且在換位思考後的對話中,又成為了燭照學生心靈的光源,帶着真實的敬意與羞慚深入到魂靈的深處。

教學就是要深入到師生魂靈的深處,才能觸摸到人性的光輝,繼而在温暖中喚醒自我,培植起直面生活的勇氣與睿智。當然,深入靈魂深處的前提需要教者尋找到文本與生活的臨界點,搭建一座橋文本與生活相通的橋,讓人物與讀者實現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