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學探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45K

科學探究精品多篇

科學探究 篇一

【設計意圖】

班級美工區擺放了一些收集回來的紙盤、吸管等廢舊物品,我發現自由活動時間段幾個男孩子總是擠在一塊嘗試表演“雜技”,有的用筆頂紙盤,有的用吸管、有的用手指,忙的不亦樂乎……,我在思考:借用某些材料把紙盤頂起來,這中間涉及支撐面的位置是否在紙盤中心的問題,孩子們自發的遊戲不就是一個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嗎?而新《綱要》也提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應着眼於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積極的經驗。於是,頂紙盤的活動就生成了。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

2、嘗試用表格的形式記錄實踐操作的結果。

3、通過撐紙盤的活動,初步感知紙盤的中心點。

【活動準備】

圓形紙盤、紙巾筒、大頭筆、吸管、鉛筆、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

1、出示物品,提出問題:

今天我想考驗一下你們,敢接受挑戰嗎?看,這是什麼東西?

2、請小朋友們預測:如果把紙盤放在紙巾筒的上面,紙巾筒能不能像撐雨傘一樣把紙盤撐起來呢?大頭筆、鉛筆、吸管能不能把圓形紙盤撐起來?

二、預測

1、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示範記錄方法:這裏有張記錄表,請你根據自己的想法填上答案,如果你認為這些材料能把紙盤撐起來的請在相應的表格上打勾,不可以的請打叉。好現在開始行動吧。

2、幼兒獨自記錄預測情況。

3、集體統計幼兒預測情況:

二、感知探索一:多種材料操作撐紙盤

1、幼兒第1次操作,探索用紙巾筒、大頭筆、鉛筆、吸管究竟能不能把紙盤頂起來,並做記錄。(老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鼓勵:不着急,動作輕一點、慢慢的試一試,多試幾次)

2、請幼兒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探實驗結果。(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可以相互交流一下,等一等還沒完成的小朋友)

3、集體交流:集體統計實際操作情況:請你看着你的記錄表告訴我你的實驗結果,用紙巾筒可以把能紙盤撐起來的請舉手,不可以的請舉手,……(教師強調預測和實驗的結果有些不一樣)

4、請幼兒示範用四種材料撐紙盤:現在請大家一起來示範用這四種材料撐紙盤。

三、感知探索二:重點操作用吸管撐紙盤

1、提出問題:情況有所不同了,為什麼同樣是用鉛筆(吸管),有的小朋友可以把紙盤撐起來,有的不行呢?下面將要請小朋友進行第二次實驗,請聽清楚要求:剛才已經成功撐起紙盤的小朋友要想想你是怎麼做到的?還不能把紙盤撐起來的小朋友想想辦法,看看這一次能不能成功?請你們把第2次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上,明白了嗎?

2、再次統計實驗結果。幼兒再次操作後分享自己的操作過程,重點關注怎樣操作,吸管才能把紙盤頂起來。師:看看你們的記錄表,剛才第2次實驗結果是……請舉手;紙盤都撐起來了,你是怎麼做到的?開始怎麼樣,接着怎麼樣,最後又怎麼樣?(提問幾個小朋友)

四、感知探索三:感知物體的中心點

1、幼兒分兩組分別示範用吸管撐紙盤,兩組幼兒相互觀察,提出問題:看看紙盤現在都站在吸管的上面了,有發現什麼問題嗎?紙盤站在吸管上都一樣嗎?怎麼不一樣?哎,為什麼有的紙盤搖搖晃晃?究竟紙盤撐在什麼位置才會最平穩?

2、幼兒操作,找出撐紙盤的位置,並做上記號。(教師提示:如果找到了撐紙盤最平穩的位置請用手按住紙盤和吸管,然後到過來,在上面畫個圓點。)

3、幼兒分享交流尋找撐紙盤位置的操作方法:師:找好了嗎?大家一起來試試,看看現在紙盤是不是都站的又平又穩?你是怎麼找到這個小圓點的?這個位置是紙盤的什麼地方?

4、小結:紙盤最中心的地方,也就是中心點,找到中心點就可以把紙盤穩穩的撐住。

5、證實自己是否找對了中心點。

(究竟幼兒剛才的中心點找對了沒有?老師有一個辦法,將紙板對摺兩次,打開後會有一個十字“⊙”的交叉點,看!這就是中心點了!現在,請小朋友撐着紙盤迴教室吧!)

科學探究 篇二

第1章  第7節  科學探究

課  題

科學探究

類型

以主體合作式探索活動為主的實驗課

教學目標

知識發現目 標

1、 通過對生雞蛋還是熟雞蛋的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過對科學家對熱氣球的發明,能讓學生概括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實驗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可以利用腳印判斷身高,並找出腳印長和身高的比例關係。

能力培養目標

1、  瞭解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體驗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意義;知道收集數據的方法,瞭解收集與處理信息的相關技術;

2、  通過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  通過學生的動腦動手活動來培養學生完整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訓練學生科學實驗方法和思維能力。

德育滲透目標

1、  通過學生的各種活動,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學素養和對實驗結論求真、求實的科學品質。

2、  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民主作風和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教學

重點

引導學生主動地設計實驗方案。

教學

難點

實驗時的組織和調控。

教學

方法

和媒體

探究式實驗教學。主體合作式教學。

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想

5min

一、通過“是生雞蛋還是熟雞蛋”的遊戲引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1.分小組實驗

2.適時表揚能及時做記錄的小組

3.獎品:猜對的小組可以吃哪個雞蛋

引導學生利用摸、看、聞、轉等方法進行探究

能及時將實驗方法及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髮表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以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心,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探究,消除對科學探究的恐懼感,意識到身邊無處無科學,無處無探究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概括、分析以及表達的能力

通過分析、比較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8min

二、通過觀看“發明熱氣球”的動畫,引導學生分析科學家是如何探究的,並能比較我們的探究和科學家探究有什麼差異。

1.肯定學生在探究中好的地方,適時引出科學家的探究,引導學生仔細觀看,思考科學家是如何探究的,並能思考我們和科學家的探究各自優缺點

2.組織學生討論

仔細觀看,並能適時記錄

引導學生學會尋找一些關鍵的字眼,學會對問題的分析

學會用合適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習科學家善於發現問題以及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通過最新的新聞報道引發學生對

這個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min

三、通過“意大利南部發現30多萬年前的人類腳印”討論,推測腳印和身高之間存在着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思考,首先確定腳印和身高的一種模糊的正比例關係

10min

四、引導設計實驗方案

1.把學生分成5——6人一組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踐設計實驗方案

2.引導學生展示實驗方案,並幫助其進行完善

3.教師提示注意實驗的細節

學生分組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初步設計實驗方案,並在全班發言,其它學生幫助其方案的完善

學生討論得出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測量腳印和身高的方法,並注重測量精確度,在實驗中還應注意相互協作,合理安排,保證實驗能有序和高效率進行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鍛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2min

五、動手實驗

教師指導個別實驗能力較差的小組

為加快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將學生測量的數據迅速在電腦上予以公佈

學生按小組進行實驗,並進行初步的分析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體現相互尊重和協調的能力

5min

六、分析結果

1.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彙報本組計算腳印和身高的比值,並進行電腦統計,算出平均值

2.請每組同學舉例彙報本組的實驗結論

學生相互討論,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原因

經過討論得出以下分結論:

1.腳印和身高有着必然的關係,它們的比值為0.5左右

2.通過腳印我們可以推測身高;反之,如果我們知道身高,也可大概算出他穿多大的鞋碼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min

七、思考(啟示)

引導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啟示

學生獲得啟示:

科學實驗並不神祕,它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們勤思考,多動手,就一定會有收穫和創造

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思想

回家作業:

進一步探究女孩和男孩的腳印和身高比值是否相同?小孩、成人和老人之間有何不同?

第1章  第7節  《科學探究》  前測及分析

杭州鐵路中學   姚國鷹

一、前測

班級

姓名

我們在學過的這些課中哪些是和科學探究有關的

我熟知的生活中的科學探究的例子有哪些

關於科學探究,我還想知道……

二、分析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對科學探究都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本站★)概念,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能有意識的用科學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觀察能力明顯有所提高,已經能有目的的思考一些問題。

比如第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有:(1)魚為什麼會上浮下沉;(2)收集、分析每個人的指紋特徵;(3)身高與體重之間有什麼關係;(4)往水裏加鹽,雞蛋會浮起來;(5)把鵪鶉蛋放在醋裏,蛋會上浮,還會翻跟斗,同時產生很多泡泡,最後還會蜕皮;(6)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7)將三隻不同的啤酒瓶放入不同量的水,並用鉛筆敲看有什麼不同……甚至有的同學寫了如:體育中的“極點”;音樂課中發現的為什麼人能唱歌等。

從第二、第三個問題的回答中,能夠發現學生的興趣很廣,僅靠課堂教學是絕對不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我們老師更重要的可能還是對學生的一種能力培養,比如學生的回答有:(1)雞下蛋後為什麼會叫;(2)龜在空調房裏為什麼一動不動;(3)一杯滿滿的水放一塊冰塊下去為什麼水不會滿出來呢;(4)水在什麼情況下密度最大;(5)為什麼隔着一面牆,不能看見電視機的熒幕,卻能聽見聲音;(6)夏天,在皮膚上點一點自來水,用風扇扇會覺得很涼,這是為什麼;(7)空調為什麼要清塵網;(8)為什麼液體的雞蛋會生出小雞;(9)為什麼石灰遇水温度會突然加高;(10)為什麼鬧鐘會在規定的時間裏叫;(11)為什麼温度計受熱會上升,遇冷會下降;(12)為什麼錄音機放入磁帶後會放出美妙的歌聲……

我無法一一列舉學生的回答,但看到學生的回答我確實有些目瞪口呆的感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真的有些超出我的想象,如何最終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呢,同時保持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慾呢,我想這也是我這堂《科學探究》課最終希望達到的目的。

第1章第7節  《科學探究》    教學後記

杭州鐵路中學   姚國鷹

1、教師的教學理念的轉變

我在接受這節課的任務時,其實想得蠻簡單的,也沒覺得難上,因此在和建蘭討論時,爽快的接受了這節課的任務,我想新課標不就是強調“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那不就是讓學生多講一點,多動動手嗎,那還不簡單,因此我在暑假備課時很單純的想,我弄一個競賽,學生不是都參與進來了嗎,不是説要把教學延伸到課外嗎,我讓他們回家自己探究,不是讓學生都動起來了嗎,不是説要交流、合作、探究嗎,我全班一講,大家不是都在交流了嗎,再讓他們提提意見,簡直太妙了!可是開學後,我就發現同學們觀察的能力很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別提了,他們基本就是提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接着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感覺就是照着我給他們的模式進行了拼湊,看上去呆板而枯糙,因此開學第一天我就否決了自己的暑期備課思路,而且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越覺得我原來思維的錯誤,其實我剛開始就設計好了要讓學生按着我的思維走,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已這樣的上法,學生是不會有自己真正地想法的。第二次備課時其實我是非常想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在自己的討論中受到啟發,從而自己領悟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可是週一、週二兩次試講下來,我發現看看那麼簡單的一句話“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傳遞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做做卻那麼難,我無論在備課的過程中還是上課的時候,始終有意無意的希望學生按我的設計的程序進行思維和學習,因此我就發現我有太多的引導,也有太多毫無新意、甚至是呆板的歸納總結,學生根本無法自由發揮。學生完全順着我的思路一步一步下來,雖然很順利,但感覺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和學,並沒有和學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所以雖然我前面已經準備了大量的資料,週二這天我還是決定推翻前面的,全部重新備課,我認為要真正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可能真的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反思這段時間的教學,特別是我感覺特別好的幾節課,我為什麼會感覺特別好,最終我發現那幾節課裏,我始終在考慮學生,非常重視他們的反映,不怕課堂出現任何問題,也不怕完不成課堂教學計劃,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完全可以暢所欲言,所以學生學得好,我感覺也不錯,而這次備課,由於是公開課,潛意識當中總是以自己為主,希望學生能按照我的意思上課,害怕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問題找清楚後,思路感覺一下子順暢多了。所以我認為教師的理念要轉變,必須拋開自己,完全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問題,同時應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我敢不試教就在這個班上課,主要是我對這個班是有着充分的信心,比如我事先進行了課前調查,而且已經有了前面那麼多節課的教學,我對這個班的學生已經非常的瞭解了,問題就在於如何設計一個現象明顯、操作容易、又能引出問題的實驗,讓學生能夠討論起來,從而自己發現一些問題。

2、紮實自己的基本功

我就發現我剛剛不知道該怎麼備課,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對這節課的模糊不清,可能在探究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我一點都不清楚,再説了難聽一點該怎麼探究我一點都不清楚,自己不會的東西,怎麼引導學生呢?所以後來我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查找大量的相關知識,比如天花和牛痘有關資料,jenner的個人資料,腳印和身高的資料,科學探究到底是怎麼回事等等,心裏逐漸才有些底。現在我越來越發現《科學》這門課的綜合性、開放性,在進行教學時,學生知識的廣博性和思維的發散性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越來越發現我的基本功不紮實,有時底氣不足,無法將學生往更高層次引導,幫助其更深層次的探究,可能再累還是得抽出時間學習,否則可能就無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3、本節課得意的地方:

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發散性強,比如上課前我在網上查了,也問了很多人“如何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我們只有轉、搖兩種方法,學生卻有摸、聞、舔、看、聽、轉、搖七種方法,還有一個人的腳有大有小的説法,腳會熱脹冷縮等,都是我們不曾想到的。另外學生自己能夠説出利用現在的網絡信息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以及進行交流,非常的不錯。

4、本節課失敗的地方:

由於害怕老師的引導過多,更主要的怕不知道如何描述才不顯得教條主義,回過頭來想一想,教師適當的引導還是有必要的,很可能我從一個極端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不敢説,不敢教,以為一説一教了,就又變成了不是科學探究了,因此在比較我們的探究和科學家的探究時,輕易地放過去了,沒有引導學生説出探究的基本過程,所以後面的探究感覺有些無序,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再想,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真的很重要,可看樣子又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真的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做到。

5、本節課需要改進的的地方

可以事先讓學生測好身高,腳印的長由於涉及到究竟該如何測,學生會提出很多問題,通過討論解答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科學的嚴謹性。因此,仍放在課堂內測。但身高測沒有必要。教學中發現這可防止課堂的混亂,有效地利用課堂45分鐘,並且還應着重分析學生是如何對數據進行處理,這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非常重要。

小班科學探索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想想中,理解小水滴變化單中形態(水汽、雨、雪)去旅行的有關情節。

2、激發幼兒對水進一步探索的興趣。環境創設大圖書、小圖書、多媒體課件

重點與難點

理解小水滴變化單中形態(水汽、雨、雪)去旅行的有關情節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趣

播放多媒體課件

1、這是誰?

2、水滴寶寶會變魔術,你們猜猜他們會怎麼變?

3、高數你們,這次小水滴就要去旅行了,看看小水滴在旅行的時候會遇到什麼事情呢?

二、自由閲讀

1、先請小朋友看,等會請你們來介紹你們看到些什麼?

2、引導幼兒與同伴輕聲討論閲讀的內容

三、共同閲讀

1、小水滴變成了什麼?怎麼會變成水汽呢?

2、小水滴跟着雲媽 媽飄到了哪裏?他們又變成了什麼?

3、這是在哪裏?小水滴落到了北極後,它們又變成了什麼?從哪裏看出來的?

四、完整欣賞

1、小水滴在旅行的過程中,變了幾次,分別變了什麼?

2、小水滴真的會變魔術,會變成水汽、變成雨,還樂意變成雪。價值分析:

第一環節是猜測導入,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地猜測小水滴會變什麼魔術,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第二環節是幼兒自由閲讀,教師引導幼兒仔細的觀察圖片上的內容,並引導幼兒輕聲第與同伴討論。培養幼兒安靜有序地閲讀習慣。

第三環節集體閲讀,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理解圖書中故事的內容。

第四環節是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知道水滴的變化。反思與調整:

小班科學探索教案 篇四

科學意圖:

在引導幼兒探究科學知識,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理念,增強活動的開放性、民主性,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引導幼兒抓住磁場的基本性質,通過實驗操作的方法去研究理解。

材料準備:

一個小盤子,一個塑料袋;一張手工紙,一些鐵屑;一根條形磁鐵。

實驗操作:

1.將磁鐵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裏攪拌,然後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盤子裏,取出磁鐵,鐵屑就會掉下來,多次以後就能取得很多鐵屑。

2.將磁鐵放到手工紙上,在周圍均勻地撒上收集到的鐵屑,輕輕敲打手工紙,由於磁場的作用,紙上就會出現磁力線的圖案了。

指導要點:

教育幼兒不要將磁鐵接近手機和手錶、電視機等電子產品,以免損壞這些電子產品。

活動反思:

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科學探究 篇五

第四節 科學探究:串聯和並聯電路的電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電流的概念,知道電流的單位。知道電流表的用途和符號。

2、 會將電流表正確接入電路,會正確選擇電流表的量程和正確讀數。

3、 學會電流表測串聯電路,及其在並聯電路中的連接。

4、 理解串聯電路各處電流和並聯電路的幹路和支路中電流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交流與合作的探究能力。知道類比理解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電流的方法;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係。

【教學難點】

串、並聯電路電流特點的實驗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用器材:“pz220—40”電燈一隻,插座一個,教學用電流表一隻,電源一個,開關一個,實驗室用電流表一隻,小燈泡兩隻,1號電池3節,導線若干、學生用電流表,各種電流表掛圖

學生實驗:小燈泡兩隻,1號電池3節,導線若干、學生用電流表、開關一個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講授

【教學過程】

一、電流

[複習提問] (1)電流是如何形成的?電流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引入新課]電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電流的大小。

[進行新課]

[提出問題]電流看不見、摸不着,怎樣判斷導體中電流的大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做下面的實驗。

[演示實驗]將“pz220—40”的白熾燈接入照明電路中,閉合和斷開開關時,可以看到什麼現象?(燈泡發光),讓學生摸一摸燈泡壁,有什麼感覺?(感到發熱)。

[講述]當燈泡中有電流通過的時候,燈絲髮熱,且熱得發光。這種現象就是電流的熱效應和光效應。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可以判定電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電流的大小呢?

[演示實驗]將額定電壓是2.5伏的小燈泡先後接到一節和兩節乾電池上,觀察燈的亮度有什麼不同,説明原因。

由以上兩個實驗可見:電流越大,相同時間內電流產生的熱越多,燈也越亮。

怎樣表示電流的大小呢?

我們知道,水管中的水流有大小,水流大,單位時間內流出的水多;水流小,單位時間內流出的水少。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導體中有電流時,就有電荷在導線中移動。

[總結]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越多,即電量越多,電流就越大。

[學生自學]加油站,瞭解電荷量

[教師講述](2)物理學中用電流強度( i )表示電流的強弱(大小)。把1秒內通過導體某橫截面的電量(q),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

引導學生類比以前學過的速度、密度等物理量得出電流強度的定義式

定義式:電流強度=電量/時間        ※  i=q/t

在國際單位制裏,電流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a)。1a =1c/s。

1a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如果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是1c,那麼導體中的電流就是1a。

電流的常用單位還有:毫安(ma),微安(μa)。

1安=1000ma,1ma=1000μa。

【指導學生閲讀】“信息窗”,瞭解常見電器的電流大小,並選擇其中幾個進行單位換算。

[反饋練習]

(1)變換單位:300ma=____a=____μa。

(2)電流的國際單位是    ;0.5a的物理意義是            。

(3)關於電流的大小,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導體橫截面積越大,電流越大

b、通過導體的電荷越多,電流越大

c、在相同的時間裏,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越多,電流越大

d、通電時間越短,電流越大

(4)有甲、乙兩條導線。10s內通過甲導線某橫截面的電量是40c,20s內通過乙導線某橫截面的電量是60c。哪條導線中的電流大?

二、怎樣使用電流表

[提出問題]不同的電路和用電器中的電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樣測量電路中電流的大小?

[教師講授]在剛才的實驗中,燈的亮度隨着電池的增多而增加,電流也隨之增大,但是,根據燈的亮度並不能確定流過燈的電流的具體數值。而測量電流有專門的儀表——電流表。

(出示幾種電流表掛圖:教學電流表、學生電流表、毫安表、微安表及靈敏電流表)電流表的種類很多。如有學生實驗用的電流表和教學演示用的電流表。從電流表的測量範圍和使用的單位來分:有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和靈敏電流表(介紹它們在電路圖中的符號)。

使用電流表之前,先要了解電流表。

讓學生觀察學生用電流表,提醒學生先回憶刻度尺、彈簧秤等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進行分組討論,然後回答教材圖p55——探究電流表的使用方法(1)——(5)條。

[教師小結]電流表的示數

(1)使用前,先要觀察:確認是否是電流表;零刻線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

(2)讀數時,應由量程確認最小刻度值後再從指針位置讀出結果。

(3)學生電流表有兩個量程:量程3a時最小刻度0.1a,量程0.6a時,最小刻度是0.02a。

[提出問題]怎樣將電流表接入電路中?

(採用邊講授、邊演示的教學方法,並利用書上的圖p55 圖13—37加以説明。)

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被測電路中。

(利用幻燈,將一隻燈泡、開關、電源和電流表的模擬元件放在投影幻燈的平台上,用粗線代表導線,邊講邊連接)

②必須使電流從電流表的“+”接線柱進入,從“” ”接線柱流出。(説明不這樣做的後果,引起同學注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説明超過電流表量程的後果)

首先估計被測電路中的電流,選擇合適的量程;在不能預先估計被測電流的大小時,要先用大量程,並且試觸(強調試觸時動作要快)。同時觀察電流表指針偏轉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其原因:

(1) 指針不偏轉:可能電路有斷開的地方;

(2) 指針偏轉過激,超過滿刻度又被彈回:説明量程選小了;

(3) 指針偏轉很小:説明量程選大了;

(4) 指針反方向偏轉:接線柱接反了。

應根據情況給予改正後,才能正式接通電源。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説明後果)

[反饋練習]

1、 p58作業1。

2、 在1題基礎上變形:若接“+”、“0.6”兩接線柱,電流表的讀數為0.5a時,指針位置不變,接“+”、“3”兩接線柱,電流表的讀數為       。

3、 關於電流表的使用,下列敍述中錯誤的是(  )

a、電流表要並聯在電路中

b、要使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電流表,負接線柱流出

c、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

d、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上

4、 p58作業2。

三、串聯、並聯電路中電流的關係

1、情景設置、激智啟疑

[教師演示]把任意兩個燈泡串聯起來接到電源上,閉合開關,燈泡就會發光。

閉合開關,燈泡發光,説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學生回答]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來,經過燈泡,流回電源的負極。

[提出問題]大家猜想,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並聯電路電流值之間什麼關係呢?

2、開放思想、大膽猜想

[分組討論]發表自己的猜想:

小組1: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因為我們的串聯電路中燈泡一樣亮。

小組2:我們猜想串聯電路中電流從正極出發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燈泡靠近正極的比較亮。

小組3: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從負極往正極越來越小。因為我們的燈泡靠近負極的比較亮。

小組4:我們猜想串聯電路電流靠近電源兩極比較大,中間比較小。因為我們的兩隻燈泡一開始靠近負極的比較亮,把它們互換位置後,靠近正極的又比較亮。

同學們一下子提出這麼多的猜想,哪種猜想正確呢?實驗是檢驗對否的最好方法。

3、設計方案、合作交流

[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

有的組提出測兩個點的電流:①電源正極和甲燈之間的電流;②電燈乙和電源負極之間的電流。

有的組提出測三個點的電流:①電源正極和電燈甲之間的電流;②電燈甲和電燈乙之間的電流;③電燈乙和電源負極之間的電流。

通過討論,大多數組認為測三個點的電流較好。(下面電路圖中的a、b、c點)

對於用幾個電流表去測量選定的三個點,有的組認為同時用三個較好,測一次就能同時看出各點的電流是否相同;有的組認為用一個較好,理由是:不同的電流表測量時可能有誤差,同一處的電流用不同的電流表測量結果也可能稍有不同。

[師生討論交流]結論就用一個電流表分別測a、b、c三點的電流。

4、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教師提醒學生實驗時要注意正確使用電流表,把實驗結果如實地記錄下來,填寫在下面的實驗記錄中,並把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也記下來。

試驗次數 a點的電流ia b點的電流ib c點的電流ic

5、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師:請大家分別分析一下實驗數據,然後作出結論。

生: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i = i1 = i2)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多數同學的實驗做得很準,向你們的大膽猜測和成功的驗證表示祝賀!其他同學的敢於猜想,敢於發表意見,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關係的猜測和實驗,我們來猜測和探究並聯電路電流之間的關係。(重複以上五個教學程序)

生: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i = i1 = i2)

師:同學們,我們再想一想我們的實驗中還有哪些問題存在?有哪些值得總結的經驗或要吸取的教訓,好不好?

師:換用不同的燈泡再做實驗或者把三個、四個燈泡串聯起來,多測幾個點的電流,看一看各點的電流是否都相等?

經過同學們的多次實驗,自己得出結論:

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i = i1 = i2 = i3 = …… = in))

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i = i1 + i2 +i3 +……+ in)

6、評估交流、總結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探究了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本節課,大家還存在什麼疑問和還想知道的問題呢?

7、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什麼是電流,學會了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

的電流值,並且知道了一個重要的規律──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學習用類比法研究物理問題:用水流作比喻:一條水管內,通過各處的水流

大小都相等;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跟管內的水流相似,處處相等。水管內通過幹流的水流大小等於各支流的水流大小之和;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係跟幹流、支流之間的水流關係相似,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練習題]:

1、有一種節日彩燈,是串聯着的20只小燈泡,已知通過第一隻燈的電流是

200ma,通過第20只燈的電流是多少?

2、p58作業3。

3、如p58圖13-43所示的電路中,已知只閉合開關s1時插頭中的電流是1.4a;若將s1、s2都閉合時插頭中的電流是3.4a。那麼通過電吹風和電熱絲的電流各是多少?

4、圖1是三隻燈泡組成的串聯電路的一部分,若用一隻電流表   測量通過b點的電流強度,則應該將b點處的電路______,把電流表的正接線柱與______燈相連接,負接線柱與______燈相連接。在5s內通過a點處的電量為6c,那麼通過b點的電流強度為______a,電流表的量程應選用______量程。

5、如圖2所示,用電流表測量l1中的電流,四幅圖中,哪一幅是正確的

6、在圖3所示電路中,如果電流表示數1.2a,通過l1的電流強度是0.7a,則流過    燈泡l2的電流強度是______a。

7、根據圖4(1)所示的電路圖,將圖1(2)中的實物用鉛筆線(或鋼筆線)連接起來。如果電流表a1的示數為0.2安,a2的示數為0.3安,那麼通過燈泡l1和l2的電流各是多大?幹路中的電流是多大?

8、如圖5所示,要使電流表的示數增大怎麼辦?

圖5

【板書設計】

一、電流強度

1、用電流強度( i )表示電流的大小。

2、定義:把1秒內通過導體某橫截面的電量(q),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

3、單位:國際單位:安培,簡稱安(a)。1a=1c/s。

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

換算關係:1a=1000ma,1ma=1000μa 。

二、怎樣使用電流表

1、測量電流大小的儀表。

2、電流表在電路圖中的符號:

3、使用方法:要領:“三要、一不、四清”

三、串聯、並聯電路中電流的關係

1、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i = i1 = i2)

2、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i = i1 + i2)

【教學反思】

小班科學探索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對觀察冰塊有興趣。

2、樂於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太陽的冬天,一處有冰塊的場地,粉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冰塊。

1、冰是什麼顏色的?

2、鼓勵幼兒用手摸摸冰塊,説説有什麼感覺?

3、怎樣才能有冰塊?

4、小結:冰是冷冷的、光滑的。很冷的田,水就會結冰。

二、尋找有冰的地方。

1、請幼兒和老師到外面去尋找有冰的地方。

2、請幼兒運冰。每人拿一塊冰放在陽光下的空地上。

3、請幼兒觀察陽光下的冰塊。冰變成了什麼?(水)

三、欣賞冰漬畫。

1、請幼兒看看場地上的冰化成了什麼?

2、用粉筆將冰漬勾出輪廓,請幼兒説説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