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淺談國小科學有效探究

欄目: 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45W

動手 動腦 動嘴 動筆

淺談國小科學有效探究

——淺談國小科學有效探究

【摘要】國小生的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注重科學課上的“動手、動腦、動嘴、動筆”,讓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關鍵詞】探究 動手 動腦 動嘴 動筆

國小生的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注重科學課上的“動手、動腦、動嘴、動筆”,讓孩子們像科學家那樣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1、善於實驗,樂於實驗,讓學生動手親歷探究全程

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感知體驗,內化形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進來,親身體驗科學發現、科學探究、科學創造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於兒童來説,態度的形成需要實踐的過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覆的模仿練習,而知識的獲取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他們常常依靠動手操作來認識和理解世界。我們要注重科學課的實驗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親自實踐,主動探索,獲取知識,增長能力。

大多數學生喜歡上科學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科學課上可以做許多有趣的實驗,有許多有意思的探究活動,這對於我們的科學教學顯然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存在着不少的問題。有些實驗由於器材的缺乏沒法做,只能讓學生看看書上的實驗介紹,想象會出現的實驗現象,或是老師告知實驗結果,學生根本沒有機會親身經歷。有些學生分組實驗改成了教師演示實驗,大多學生只能遠遠地觀看,得到一些模糊的印象,效果遠沒有親自動手來得好。有些探究性實驗由於缺乏實驗方法的指導,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實驗現象不明顯,效果不好。有些實驗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草草收場。還有一些實驗學生雖然人人蔘與,但學生根本不明白實驗為什麼要這樣做,做這個實驗是要解決什麼問題。種種現象表明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因為做實驗很有趣、很好玩上,如此一來,學生玩得高興但收穫卻很少。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要求分清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儘可能準備齊實驗需要的器材,給學生創造探究的條件。

我們要加強科學課探究實驗的教學指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科學學習的主人。在探究實驗前,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實驗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怎樣操作才能讓實驗更準確等,有些難度較大的實驗還需要學生或老師示範操作。如《斜面的作用》一課中,研究斜面有什麼作用的實驗時,制定好研究計劃後出示温馨提示:“在斜面上測量時,測力計儘量與斜面平行。拉動時要勻速、緩慢。在拉動過程中讀數。”接着請一名學生演示沿斜面提升物體並讀出用力的大小。然後請同學們進行評價,在討論中掌握操作的方法。

我們還要讓學生了解做科學實驗是很有趣,但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不能馬虎,我們的實驗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是一項嚴謹的科學研究活動。鼓勵學生能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規範化的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觀察、實驗活動時,還要注意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讓學生通過一系列自主合作探究獲得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

2、善於思考,樂於思考,讓學生動腦關注實驗前後

探究強調動手,但更強調動腦。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實驗計劃,觀察中的思考,對探究結果的分析,資料的蒐集整理,同學間交流中相互質疑和評價,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考慮可能的其他解釋,最終得出結論,並向其他人展示或表述等。這一切都是要動腦才能完成的。在科學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關注動手前的動腦,動手時的動腦,動手後的動腦。

注重“動手”前的“動腦”。“磨刀不誤砍柴功”,讓學生“想好了再做”,是讓學生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能力的關鍵。圍繞學生提出的想要研究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逐步制定實驗研究計劃。“想好了再做”會使學生的實驗目的更明確,觀察更到位,實驗更有效。如《我們的小纜車》一課,安裝小纜車前先讓學生考慮:細繩拴在哪裏合適?拉小車的繩子多長才合適?怎樣不讓小車掉下桌子去?讓學生想好了再動手往往事半功倍。

關注實驗過程中的“動腦”。實驗過程是既動手又動腦的過程,在實驗進行中要邊觀察邊思考實驗出現的情況説明了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只有關注實驗過程中的思考,才能使學生有所發現,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求實的精神,讓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如《晝夜交替現象》一課,提示學生在實驗中認真觀察:小紅星處晝夜會不會變化?觀察到了什麼,才能説明“地球”上確實發生了晝夜交替現象?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思考、發現。

關注實驗後的“動腦”。觀察、實驗活動結束後,要對觀察到的現象和實驗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並作出合理的解釋,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的結果與假設相比較,得出最後的實驗結論。如《斜面的作用》一課中,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實驗,提示學生在實驗後分析獲得的數據説明了什麼?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和相同?讓學生在動腦中得出實驗結論,收穫發現。

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各種能力。

3、善於表達,樂於交流,讓學生動嘴彙報點滴收穫

科學課上要指導學生學會表達、學會交流。新課標中表達與交流方面的具體內容標準指出: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科學課上的實驗觀察活動往往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制訂實驗計劃,進行觀察活動,記錄觀察現象是學生觀察實驗活動的一部分,這些都需要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這些交流活動往往費時低效:小組內交流時,不少小組中,有幾位同學不停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同學則從頭到尾一句話也沒有。集體交流時學生髮言往往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經常是一連好幾個人重複相同的觀點;同學發言時,根本不聽人家講了什麼,急切地盯着老師希望能讓自己發言;甚至有的同學發出“我,我,我……”的聲音,打斷別人的發言。不少學生髮言時,往往不組織語言,經常性沒有條理,也不完整,想到什麼就説什麼。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生的表達、交流進行指導。

科學課堂上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別人,認真地傾聽別人發表見解,不插話,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在聽懂別人的意思的基礎上,認真地吸取別人的見解,調整自己的觀點,並能交流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的發言和他人相似就不用匯報了,如果對其他同學的見解有不同的意見或有補充的,要能彙報清楚並能説明理由;還要逐步學會對其他同學的發言進行簡單點評。

4、善於記錄,樂於記錄,讓學生動筆分析成功遺憾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有許多有關科學記錄方面的內容:“能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能用圖和文字表達(記錄)。”“能用簡單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並作實驗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繪製簡單圖表。”“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做出書面計劃(記錄)。”由此可見,科學記錄始終伴隨着孩子們整個科學探究過程。科學記錄既是國小生科學課學習的內容,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

現在我們的國小科學教學中,記錄的內容往往侷限在科學探究環節,記錄大多是以表單形式出現,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往往是為了彙報而記錄的,探究活動結束,彙報完畢,記錄表單也就往往被丟棄了。還有許多值得記錄的內容,如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相關資料的收集,課外活動的內容等往往都沒有很好地記錄下來。我們記錄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沒有系統性。記錄的內容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整理利用,記錄沒有成為學生們資料的積累,記錄的價值也就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對於記錄結果,我們往往缺乏對它們的評價。只重視記錄信息的利用,沒有對信息的價值,對內容的獲得、表現形式等進行相應的評價,這樣就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記錄水平。因此,我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科學記錄本”。

“科學記錄本”記錄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科學探究活動的各類觀察實驗記錄;每課的重要知識點、科學概念與結論等;課前預習所產生疑惑,探究活動後提出新的問題,課外活動的記錄;收集到的相關資料與信息等。

科學記錄本的記錄過程中需要教師教給學生記錄的方法,由扶到放,讓學生逐步學會記錄的方法。組織學生對科學記錄本開展交流評價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教師也要階段性對科學記錄本進行評價,促使學生記錄水平的提高,督促記錄持續進行。

“動手、動腦、動嘴、動筆”,科學課上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小草.“想好了再做”―關注科學課動手前的動腦[M].小草教學資源

[2]李玉蘭.科學課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J].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澄陽國小

[3]吳建偉.提高國小生科學觀察能力的策略[J].科學課,2012(9)

[4]孔祥娟.科學記錄本,讓學生準備了嗎?[M].阿城教師研修網

[5]郭建民.讓學生在科學課中“動”起來[J].教學月刊(國小版),2006(6)

[6]曹炳達.科學記錄的深思考[M] .中國教師站

[7]鄔玲清.讓學生動起來,讓科學課堂活起來[J].科學課,2013(4)

[8]胡志林.走進科學課[J].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