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多篇】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一

摘要:“入黨啟蒙教育”一般指入黨前的啟蒙教育階段,主要有集中教育和日常引導兩種形式。新媒體時代為入黨啟蒙教育提供了新機遇,新媒體在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育模式、增強教育針對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因此,我們必須注重新媒體的特點,轉變工作理念;積極介入新媒體,做到有力掌控;挖掘新媒體資源,增強入黨啟蒙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入黨啟蒙教育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入黨啟蒙教育的內涵

“新媒體”主要是指20世紀後期在世界科學技術發生巨大進步的背景下,在社會信息傳播領域出現的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能使傳播信息大大擴展、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傳播方式大大豐富的、與傳統媒體迥然相異的新型媒體。就其外延而言,主要有互聯網、手機電視、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博客、播客、即時通訊工具等。“入黨啟蒙教育”一般是指入黨前的啟蒙教育階段,其任務主要是使大學生在瞭解黨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認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黨的優良傳統,並開展對現實問題深入解讀和理解途徑的教育,教會大學生冷靜思考、學會辨別。

二、當前入黨啟蒙教育的內容概述

當前,入黨啟蒙教育主要有集中教育和日常引導兩個環節。在集中教育環節,一般安排講座、觀看影片、座談和參觀實踐等主題活動,以不同的形式感染和教育學生。入黨啟蒙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持續的、不斷深入的過程。集中教育之後,即是日常引導為主的持續教育階段。日常引導的形式主要有通過黨員大學生走訪宿舍,與入黨積極分子“結對子”,以朋輩教育的形式加強交流;以及通過入黨積極分子觀摩支部會議和黨員為入黨積極分子答疑等活動來帶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之間的交流互動,旨在帶動積極分子在交流和互動中學會思考和辨別,真正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三、新媒體時代入黨啟蒙教育的路徑探索

1、注重新媒體的特點,轉變工作理念。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入黨啟蒙教育更要樹立“研究問題,有的放矢”的理念,以期達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首先,要把握新媒體發展的方向。在新媒體的教育內容、方法、實踐環節、活動載體等措施的設計和實施方面,都要考慮是否真正解決教育的問題;第二,要科學把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輿論特點和發展趨勢;第三,新媒體時代,學生在選擇和使用媒體的目的性與主動性更強,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2、積極介入新媒體,做到有力掌控。第一,教育者要具備一定媒介素養。媒介素養不僅包括接受媒介產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獨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傳播媒介的內容和建設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作為黨務工作者,就是能夠引導黨員樹立正確地辨別事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培養黨員學會利用新媒體發佈、傳遞、篩選、整合信息的媒介意識和技能;第二,教育者要努力為入黨啟蒙教育搭建綜合服務平台。可利用新媒體的超媒體性建立入黨啟蒙教育綜合服務平台,使之操作簡便,更新便利,通過點擊,不僅可以獲得相關文本信息,還可以獲得相關音像信息,使黨員信息、黨史人物等信息立體化地呈現在用户面前;第三,教育者要積極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對新媒體信息進行分析、研判。新媒體對大學生來説也是一把“雙刃劍”,因此,要樹立一個正確的導向,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同時引導大學生抵禦負面消極信息的影響,防止大學生被新媒體中的負面、消極信息所影響。

3、挖掘新媒體資源,增強教育效果。第一,充分利用新媒體,推動教育內容創新。新媒體時代,入黨啟蒙教育的內容創新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宂雜的信息中進行甄別的能力,夯實內容的政治方向性,把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引入課堂。內容選擇要兼顧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和倡導他們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側重在複雜的網絡氛圍中傳遞正能量;第二,充分挖掘新媒體資源,拓展教育的途徑。新媒體越來越成為黨員教育的有效載體,高校開展入黨啟蒙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有效資源,如校報專欄、校園廣播、LED屏、主題網站和官方微博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形式,弘揚黨史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展宣傳動員。還可以利用網絡論壇,加強同入黨積極分子的聯繫,聽取意見與建議,推動工作。此外,還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交互功能,實現多向交流,利用隱性的情感因素加強溝通交流,增進距離;第三,整合傳統資源與新媒體,形成教育的合力。入黨啟蒙教育,一方面要總結傳統教育的做法與經驗,另一方面,要拓寬新媒體教育途徑,形成教育合力。例如,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融合,“實現新舊媒體之間的資源共享”;把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方式與新媒體互動相結合;把網上與網下活動相結合,力求達到教育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顧祥勝,韓剛。用好新媒體服務機關黨的建設[EL/OL]。,2013

[2]陳志勇。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3]於國妮。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設計與反思——以華東師範大學為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3

[4]張嶽君,陳錦,劉志偉。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路徑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

[5]李大棚,王太海。新媒體時代黨員教育研究[J]。長江論壇,2014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二

摘要:哲學的教育,是按照哲學的特性進行教育發展,使的受教育者可以掌握人類或者把握世界的一種獨特的基本方式。哲學史這門學科的研究方法與教育方法基本要求一致,而現在哲學教育理念或許已經不能滿足於社會與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們就要理性思考哲學教育的創新,要注重對哲學教育創新的理性思考。

關鍵詞:哲學的本質;德育教育;哲學指引

社會與時代的進步發展,對哲學的學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哲學教育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隨着教育科學的繼續發展,教育學又與哲學相結合,這才形成為教育哲學這一學科。所以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如何讓哲學變得更加“有用”,更加的為人們服務,也是廣大哲學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一、哲學教育的特定性

概括來説,哲學可以定義為對事物的思維的考察。如果説“人之所以易於禽獸在於他能思維”,則人之所以為人,這是全憑他的思維在其作用。在中國古代思想家孔丘等,都從各自的政治觀、道德觀、人性論、哲學觀、認識論等方面出發,討論過關於教育的問題。相應的,在歐洲,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也都用自己的哲學觀點論述過教育問題。

(一)哲學教育也是一種思想教育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往往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並且是老師越主導,學生就越被動,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們認為正確的教育思想應當即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即要“主導—主體相結合”。

(二)哲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的提出,是針對我國在長期教育中只是通過應試教育的分數來評價、選拔學生的這一情況提出來的,換句話説,它是試圖從教育目的上改變忽視學生素質發展的現狀,目的是在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自身思想素質的提高。而絕對的自由選擇是把上帝不存在的後果推演到地而得出的又一個結論。這對素質教育也有着極為深遠的意義。

(三)哲學教育是一種終身德育教育

終身德育,無論是對理論還是實踐而言,都是終身教育的合理構成要素和基本內容。我們可以從成人道德發展的未完成性來得出,終身的德育有其必要性的。維特根斯認為,語言是關於世界的圖式。他曾經告訴別人,他把語言看做是圖式的思想是由一個偶然的機會而萌發的。語言對於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語言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德育習慣和德育行為。

二、哲學教育現今所面臨的問題

隨着中國社會與經濟長期以來高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在精神方面上存在的問題必然將影響着整個全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速度。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也是最好方法就在於全民的教育。哲學本身就是要“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教育”在這裏不僅是一個“過程”,而且還是“目的”本身。

(一)哲學教育與哲學知識

我們記住和理解學習哲學知識,就只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也是學習哲學教育的基礎。而在現實中的哲學教育並沒有以哲學的本性為依託,反而出現了相反的趨勢。所以,我們在這個趨勢下,要認真思考哲學教育的問題,這對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着重大的意義。同樣的也要透徹的理解哲學知識,使之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因素,能更好的促進與發展哲學教育。

(二)哲學教育忽視德育教育

從目前來看,我們社會和國家對德育教育不是那麼重視,這就導致了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智商和成績往往很高,但思想道德素養比較低下,比如會因為一點小事大打出手或者偷竊等行為。我們可以瞭解教育是一種知識傳遞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接受體是人。與動物不同的是人是具有思維的,能自己獨立思考,是處於運動狀態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更要注意對德育方面的教育,加強對學生思想素質方面的加強與提高。

三、哲學教育創新的對策

通常來説,人們對哲學與現實的關聯都不是很直接,兩者之間似乎既相互需要又彼此分離,尤其是當哲學被一些哲學家獨特的生活方式表現出超現實的情況時,哲學與現實的聯繫也越發的明顯起來。哲學對於我們今天探討教育問題時最大的助益就是警醒作用,並由此來達到教育自身的認識,這其中也包括教育的施行者和接受者雙方對教育理想、目標和本質的體認的一致性。

(一)教學方法需要哲學的指導

哲學是一門使人變的聰明的學科,學習哲學可以促進我們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的提高,在現實的教育中,教學方法也需要積極哲學的指引。赫爾巴特認為人無固定心能,人類的心靈活動,是發源於外界輸入的種種觀念,教法上便注重教材的灌輸,以注入法教學。在知識論方面各派別上,理性主義以理性活動的結果便可構成知識,教法上重啟發與思考。

(二)教育目的需要哲學的指引

生命哲學家賦予生命的本質以本體論的意義,個人主義哲學認為個人為實在的,其教育目的以發展個人特性,培養個人人格為主旨;社會主義哲學則認為社會為實在的,其教育目的,在造就個人為社會服務,以謀社會羣體的福利。由於當代社會不斷的進步與發展,哲學教育和教育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的進步,不斷面對和解決社會和人們普遍關注的各式各樣的現實問題,從而促進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所以我們應當將哲學原理與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結合起來,以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這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見,我們在對哲學教育進行思考與發展時,不能從片面出發,要理性對待。

【參考文獻】

[1]黑格爾。小邏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何菊玲。教師教育範式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三

一、引言

眾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教育觀的精髓就是創新,他的創新理念為的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了無比寶貴的經驗。在國家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職業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日趨上升,在社會各領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趨凸顯,這無疑給職業院校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職業院校在抓住這一發展契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理念教育和管理機制上有創新,在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上有突破。

二、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要“用腦”

職業院校發展首要任務是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解放思想首先要從領導班子開始,明確發展思路,確定長遠目標,高瞻遠矚方能把握全局。其次,從更新教職員工的思想觀念入手,進一步理順思路,創新管理機制,緊緊把握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脈搏,把學校的發展與“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1],以提升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第一;新思路源自新認識。學校領導班子應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是個大團隊,針對教職員工中不良思想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積極尋找對策。積極開展各類主題大討論進行頭腦風暴,引導大家認清形勢,解放思想,破除安於現狀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觀念;引導教職工學會在職教領域的制高點來關心學校發展,把學校的前途與教師的個人發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教育管理的核心價值觀來引導教職工正確對待學校發展問題,自覺將學校的整體利益、學生個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唯有思想認識在新的制高點上統一了,創新思路才會打開,工作才會一路順暢。第二,新動力源自新舉措。根據社會形勢的變化,結合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按照現有的制度要求,進一步完善、深化學校人事、用工以及分配等制度改革,推進學校的體制、機制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聘請資深專家指導和協助進行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積極應用工程信息化軟件,不斷提高學校規範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力開展勞動競賽等活動,吸納後勤職工加入工會,增強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工作積極性。第三,新行動源自新願景。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人的因素,注重發揮黨團組織的政治優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應通過會議、文件和刊物等途徑宣傳職業教育的偉大使命、共同願景和發展戰略,把大道理講實,把遠規劃拉近。學校的校刊就是一個宣傳政策、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夠起到“傳達信息、反饋動態、促進工作”的作用。另外,將學校的長遠發展目標層層分解,一一傳遞,形成各層級的目標體系,把實現教職工的個人價值與實現學校發展目標願景融為一體。教職工的個性特長在學校平台上方能充分展示,個人價值得到更好的實現。

三、加強教育,提升素質要“用愛”

職業院校應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以抓好教職工教育與培訓為出發點,嚴把教師資質審核關,全面提升教師素質,精心打造一支擁有高尚的師德、精湛的業務、合理的結構且充滿活力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把對教職工的關愛通過能力培養的方式傳播,促使教職員工的素質全面、協調地發展。第一,在學習中提升素質。學校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工作,切實抓好政治學習。在全校深入紮實地開展好學習型校園創建活動。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創業精神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適時邀請專家講課、輔導,經常開展知識競賽、文體活動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根據上級統一部署,認真紮實地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及黨員創先爭優活動,提高了黨員素質,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通過教育,把黨員幹部和教職工的思想進一步統一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學校的目標任務上來,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第二,在培訓中提高技能。學校高度重視教職工培訓工作,有計劃地選送骨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把學知識和學業務融會貫通。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交通分院舉例,學校積極鼓勵和選送骨幹教師培訓的同時,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甚至國家級的各類技能大賽,不斷提高教師的崗位技能和專業水平,着力培養創新型能手。對於一般職工,如後勤員工,學校應積極尋找途徑安排他們進行相關崗位的培訓,努力使職工擁有“一技之長”,多方位提高職工的素養。第三,在規劃中提供機會。職業生涯規劃關係到教職工的心理需求層次中社會需求的滿足情況,在企業裏實施的居多,可在事業單位中卻相對較少,然而職業生涯規劃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職業院校在把加強教育管理工作與制度建設相結合的同時,應積極開展教職工的職業生涯講座,注重引導和幫助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並將其與學校的發展目標有機結合,努力尋求人力資源需求與個人社會需求之間的平衡點,讓教職工感受到自己身處的育人工作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可貴价值。

四、創建平台,營造氛圍要“用手”

職業院校應突破常規來創新教育管理的新途徑,將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由空洞變生動,由抽象變具體,多途徑多渠道增添教育管理工作的感染力,在和諧的校園文化氣息中培養教職工的歸屬感和使命感,營造“學習型”育人新氛圍。第一,以黨建工作為抓手。職業院校的黨組織應轉變工作作風,重心下移,由領導型向服務型轉變,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激發了教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熱情,為學校中心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輿論支持、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撐。深入開展羣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和發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以讀書活動、技能競賽、知識競賽等活動為平台,深入開展學習型校園創建活動,形成“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良性互動。第二,以工會工作為抓手。職業院校應重視工會組織在學校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體系,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教職工的思想動態,解決一些苗頭性的問題,做好個別教職工的心理疏導工作。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及教職工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有創新有突破。同時工會藉助用人機制、分配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的變革,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的和諧氛圍,為人才培養搭建更廣闊的平台、創造更多的機會並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教職工在發揮才能和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得到應有的肯定和尊重。第三,以校園文化為抓手。目前,較多的職業院校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專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及教學改革等方面,而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定位不準確,導致對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各方面投入自然也是嚴重不足。因此,職業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要在物質文化上創品牌,要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資源和優勢,不能盲目跟風,將校園文化表象化;二要在行為文化上有創新,開展各類活動的同時,要在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及校風建設上下工夫,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結為社團活動,將校園文化活動化;三是制度文化上重優化,要重視校園環境、圖書館及網絡文化建設,不能除了標語上牆就是制度進櫥窗的,將校園文化口號化、形式化。在和諧的校園文化平台上,努力構築新型人際關係,營造一種尊重人、關心人、教育人和激勵人的嶄新文化氛圍,不斷增強學校師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愛生如子,營造和諧要“用心”

在職業院校要樹立品牌意識,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學校的一切活動均為了將“產品”品牌化,併為社會所接納和認可,如此學校方能長遠發展。學校把思想政治工作寓於為學生辦實事、辦好事,以及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之中,使學生在校園裏能安心學習,快樂生活。第一,真心誠意接納學生。學校堅持以生為本的辦學方針,注重加強民主建設,不斷調動和發揮廣大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行了合理化建議制度,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收集合理化建議,對被採納的建議實施重獎。同時堅持每年召開各類座談會,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通過會議、文件或公示欄及校園網等方式對學校的重大決議、方案和政策進行公示,接受全校師生的共同監督。第二,無微不至關心學生。很多職業院校學生的家庭境況並不富裕,而且如離異、單親等特殊家庭的學生也比例較高,因此,學校應時刻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真建立困難學生檔案,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資助和幫扶困難學生。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細緻周到,如督促食堂豐富伙食品種,關心飲食衞生防止食物中毒等;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體檢;每逢節假日,及時給家在外地的特困學生髮放慰問品……關愛在點滴,學生方能安心學習,愛校如家,學校培養出來便是有主人翁意識和高度責任感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到社會上必定是供不應求的。

六、結束語

職業院校應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在教育管理上的創新和突破,就是要做到與時俱進,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態度審時度勢,要多用懷疑的眼光、問題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唯有自我剖析意識和懷疑意識方能產生創新意識。在教育管理上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學校上下同心,內和外暢,才能為社會及各行各業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四

摘要:在國家的重視下,中國的遠程教育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推動社會進步和公眾文化素質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遠程教育服務系統面臨一些新的問題。針對遠程教育服務系統的現狀,結合服務系統創新,就如何解決其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遠程教育;創新;服務系統

遠程教育是伴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網絡學習環境中,提供遠程教育的教學單位通過信息平台彙集了大量的數據、檔案資料等教學資源,組建了面向所有人開放的、有高度集合性的資源庫,可以供給成千上萬的學習者使用,並且在推動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以及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然而,隨着接受遠程教育學生主體的多元化及學習需求的多元化,遠程教育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現代遠程教育服務體系建構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課堂設置缺乏針對性。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目標和根本都是要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公眾的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其主要的教育對象是參加工作的成人。但是,許多學校的遠程教育課程安排和設計都忽視了教育對象的特點,沿襲全日制高校的教學形式,導致課程安排時間不合理,內容缺乏實際效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學內容質量不高。遠程教育所選用的網絡課件多是從高校教科書轉換過來的,許多隻是將紙質版變成了電子版。被視為現代遠程教育教學之源的網絡資源庫,內容上看似比較豐富,但是在質量上卻乏善可陳。遠程教育在師資力量方面也面臨着比較艱難的困境,一方面是師資力量明顯不足,難以應對遠程教育龐大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是遠程教育培訓難以招收到有經驗、水平高的教師,也因此導致教學過程中網絡課件的製作水平較低,教學手段單一。

第三,設備陳舊落後。就目前來看,我國現代遠程教育事業在資金上獲得的收入嚴重不足,辦學條件較差。遠程教育設備無法及時更新換代,一些關鍵的設備還存在缺失的情況,這些都不利於現代遠程教育優勢的發揮。

二、構建完善中國遠程教育服務系統

(一)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自主化學習教育模式

學生是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系統中的主體因素,因此,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模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工作因素、時間因素和學習狀況等。在設計學習教育模式時要引入創新創造性元素,打破傳統的現代遠程教育依附於普通高校教學設計的狀況,依循遠程教育的特點,科學設計自主化學習教育模式。在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方面,鼓勵學生利用線上線下的聯繫建立學習小組。它既可以滿足在職學生社交的需求,同時也具有推動學生之間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的作用。

(二)發揮教師作用,完善現代遠程教育服務體系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否認教師在遠程教育中的作用,相反,優秀的教師資源是現代遠程教育服務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遠程教育開展的教學活動中還是應當堅持以教師為中心,並且根據所設定的教育目標改進教師作用。應當嘗試打破傳統的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對學生個體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建立教學雙方之間良性的信息互動。在教學輔導方面,教師應當將關注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使其能夠抓緊業餘時間進行學習,比單純地給他們灌輸課堂知識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加強軟、硬件建設,建立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系統資源庫

開展現代遠程教育離不開必要的硬件設備。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應當結合在一起考慮,內容豐富,具有全天候特徵的遠程教育資源庫應當是現代遠程教育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軟件資源建設方面要注重籌措儲存課業相關資料,不斷完備遠程教育資源庫。

三、結語

從現代遠程教育目前發展的狀況來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公眾的慣性思維,還是信賴全日制教育,對遠程教育存在疑惑,這既同遠程教育網絡信息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有關,也同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系統在創造性和創新性方面存在不足有很大關聯。因此,在今後繼續深入探討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系統的創新性改進措施應當成為我們孜孜不倦持續進行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華。肥西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52-53.

[2]石麗。關於加強現代遠程教育質量監控的思考[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41.

[3]苟煥軍。我國遠程教育發展狀況與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11(20):85.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五

一、現階段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美術教育是比較嚴謹以及科學的,但是也有一定枯燥性,就是照本宣科的形式,非常容易使同學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不願意學習美術知識。假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又沒有進行相應的生動講解,同學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反感。美術教育是一種滲透式的學習知識,更多的是表現在畫外的工夫,其屬性是隱性的,是一個長時間的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積極引導,讓同學們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在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相應的美術知識。在學校教育中,美術老師不僅只是扮演着老師的角色,更多的時候還要扮演為一名美工,在學校各方面的建設中體現美學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通過實物的展現,全面的瞭解美術作品背後的意義。例如:組織一些美術作品展覽的活動,或者組織同學們去參觀美術館。

二、美術教育的創新思考

1、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老師給同學們講解的都是繪畫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技巧,而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進與創新。在傳統的課堂教育中,為同學們提供的都是固定性的思維模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而一味的延續固定思維也就阻礙了創新意識的開發。因此,就目前的教學而言,一定要改進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例如:在畫蘋果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所有顏色的顏料都交給同學們,讓他們自己根據想象來描繪蘋果,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負責出題目,進行操作的時候,一定要讓同學們自己進行思考,將自己得到的答案畫出來。除此之外,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引進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以此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老師可以邊講解邊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就問題進行思考,並在多媒體中進行相應的操作,進而完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這種方法的實施可以促進同學們進行積極的思考,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並且也體現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

2、建立培養創新意識的情境

對教育模式開展創新改革已經成為整個教育界的共識,每門學科都在探討怎樣提高同學們的創新意識。美術學科的活躍性非常強,這也就決定了其在創新教學方面有着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就先要讓同學們關注美術,以及喜歡美術。例如: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多媒體的編輯內容轉變為與本課堂內容有關的一些情境,如,學習山水畫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山水瀑布的圖片以及相應的視頻,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其中的情境,然後關閉畫面,再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畫自己的山水畫。利用這樣的方式,為同學們創建了一個更好理解的情境,進而身臨其境,並且進行充分的想象,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

三、結合教育環境,進行創新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於美術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斷的轉變,並且越來越重視美術教育。美是社會的一種價值體現,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人類對於美的追求就象徵着人類文明的不斷髮展與進步。要想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就一定要為同學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才有可能喜歡美術,進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壓力。在每一位同學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想象的世界,老師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思維,使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進而完成美術教學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於美術教育教學而言,只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才可以更好的開展創新活動。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所以,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也就成為了每位教育工作人員的職責與願望,與此同時,也是科教興國的重要戰略目標。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六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傳統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如何使高等教育管理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成為每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當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代高等教育在我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華麗轉身。然而,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改革的逐漸深化,傳統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其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不容忽視。

1、教育管理觀念陳舊

一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當成行政管理,當成單純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高等教育管理的目的、任務理解膚淺,對管理和教學的密切關係認識模糊。二是重管理輕服務,以行政意志支配教學工作的運行,漠視教師和學生的要求。三是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與教師、學生的溝通交流不足,不利於激發師生的教學熱情和內在潛能。四是把高等教育管理簡單地看做執行、傳達、歸納、整理的技術性工作,對其管理育人職能重視不夠。

2、教育管理體制僵化

一是高等教育管理機構大多比照政府的行政模式設置,運行機制也類似於政府部門,按照政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規劃人才培養目標。二是辦學目標上沒有擺脱精英教育的思想束縛,無論是研究型大學、教研型大學還是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都追求規模大、專業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設計沒有考慮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人才培養模式千校一面。三是管理制度過於剛性,對教師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方式、考核要求等管理統一性、指令性有餘,個性化、自主化不足。四是教學管理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陳舊,缺乏對教師教學創新和學生學習創新的激勵,教育教學效率低。

3、教育管理方法落後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法上,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形式和手段單一落後。習慣憑傳統經驗發佈各種指令,管理中見物不見人,機械地依靠各種所謂規範化、標準化的規章制度實施管理,忽視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專家和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

二、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

高等教育管理相對於其他教育和社會管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核心是促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的內涵發展。在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實施策略上應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教育管理理念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以教育思想的突破和革新作為先導,創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的關鍵所在。一是要明確高等教育管理與政府行政管理的根本區別,理解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有內涵,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一般規律,將高校教育功能重新定位,使高等教育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需要。二是要樹立服務意識,關心師生員工在情感與物質上的合理要求,全心全意為教學、科研做好“保障性”工作,實現高校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和諧發展。三是要貫徹“人本主義”教育管理思想,堅持以人為尊、以人為重的人文主義價值取向,體現平等民主精神,尊重師生員工的個性差異、思想認識差異、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差異。四是正確領悟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質屬性,營造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環境,把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作為每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2、創新教育管理體制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創新是高校制度性改革的落腳點,是由傳統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向現代新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轉變的根本性標誌。一是要擺脱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設置模式和運行方式的束縛。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設置教育管理機構,確定運行方式。二是切實推動“黨委領導、校長行政、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高校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專家學者在相關學術事務中的決策參與。三是結合本校辦學實力和學生情況,定位學校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按社會的人才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總體規劃,設計專業和課程,突出人才的培養特色。四是建立更為高效、充滿活力的教育管理機制,適當降低教育管理重心,發揮院系的管理主動性,實現學校教育管理體制創新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機融合。五是建立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富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在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和考核方式等環節給教師以充分的自主權,以科學而靈活的教學評價指標檢驗教育教學工作,激勵教師的教學創新和學生的學習創新。

3、創新教育管理方法

高等教育管理方法必須與時俱進,以提高效率為主旨。一是在落實教育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更多地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尊重師生員工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和形式,調動學校全體成員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二是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構建基於互聯網的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實現教育管理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引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參照制定高等教育管理的各項目標要求,以高等教育管理的標準化更好地服務於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學生的成才創業,增強高校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四是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溝通與紐帶作用,及時瞭解高校教職工的願望和利益訴求,推動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4、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直接要素。

一要根據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從改善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入手,在學科設置綜合化、專業設置寬口徑、課程設置實用化三個層面開展創新聯動,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構建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平台。

二要制定較為靈活的、彈性化教學管理制度,落實學分制和選課制,使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在選擇專業、選修課程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三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教學弊端,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社會化角色的轉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四要完善涵蓋學生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身心素質、個人特長等方面的考核評價機制,為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社會的選人、用人提供科學的導向。

教育創新的幾點思考 篇七

【摘要】:

在發展飛速的中國,文明、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是教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學會了文明做人。但是在今天,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們需要做一次大的改變,對教育進行一次改革創新,為國家發展進一步作出努力。

【關鍵詞】:

教育觀念;創新;思考;

一、更新教育觀念

素質教育推行以來,教師們在實踐中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思想觀念也有了很大轉變,但仍與教育創新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師們要繼續更新教育觀念。

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一句老話,也是人們的共識,但現在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都在大肆炒作大學聯考“狀元”。一時間謝師宴酒肉飄香,祝賀者鳴炮送禮,使一些考場失利和雖非狀元但學有所長的學生及家長大有無地自容之感。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學校和教師不可能真正把精力用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創新上,只能圍繞考試大綱,與學生一起在“題海”沉浮,期盼考個狀元或名牌大學,為學校貼金,為父母爭光,難以真正邁出創新的腳步。筆者認為,要落實教育創新,必須改變這一觀念。學校一定要靜下心來為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努力,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而喝彩。職業學校的教師更要明確自己是在為各行各業培養實用型人才,使他們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裏手,因此更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用心思考如何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許多老師對學生不放心,總想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但實施教育創新,必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滿堂灌”、“題海戰術”等在實際教學中仍被普遍運用,教師的指令和安排幾乎佔據了學生課內外的所有時間,尤其是從國小到高中的輔導、補課更是剝奪了學生的休息時間,這樣的教學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呢?其次,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提倡探究性學習。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應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解惑者”。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或互相切磋能解決的問題應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則把功夫下在學生確實難以解決的疑難問題上,從而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思考、創造的能力和習慣。第三,重視和增加實驗、操作教學,鼓勵學生搞小製作、小發明。職業技術學校要有自己的實習基地和車間,要擺脱普通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修理、製作工具、器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

二、更新知識結構

教師如果僅憑自己原有的一點知識,抱着課本混日子,是無法承擔教育創新的重任的。在這個信息迅速更新的時代,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擴充知識,不但要具備本學科的基礎知識,瞭解本學科新的成果和理論,還應該廣泛涉獵最新的科學知識,如航天學説、仿生學説、遺傳基因學説、納米技術等前沿科學成果,並能在課內外與學生探討,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三、創新教學模式

我們的許多教學方法是從前人那裏學來的,而目前有一些教師不加區別地否定傳統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推陳才能出新。孔子的一些教學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光輝,凱洛夫的課堂五個環節設計雖不能機械套用,但在局部或某個階段的教學中仍然有采用價值……教師應當認真研究一下傳統教學和國內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使自己受到啟發,同時,根據創新教育的要求,選擇適合本地、本人實際的教學方法,實現教育創新。

四、運用新型教學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保證,為更新和構建科學、高效、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提供了條件。各個地區和學校紛紛以此為契機突破舊的教學模式,在更新教學思路和手段、設計教學結構和環節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設備、器材、場地等物質條件是運用新型教學手段的基礎,此外,教師也要不斷“充電”,不僅要會運用各類信息技術,還要能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