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關閉活禽交易的幾點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W

政府為有效防控H7N9病毒對公共衞生安全的威脅、改善禽類交易市場清潔衞生條件、降低一年一度H7N9疫情對廣大禽業從業者生產經營的影響,擬關閉活禽交易,推行冰鮮白條雞入市。現結合近年在土雞養殖、活禽銷售、宰殺加工、冷鏈運輸及冰鮮上市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就完善關閉活禽交易相關配套措施作幾點思考建議:

關於關閉活禽交易的幾點思考

一、關於“規模養殖”的思考及建議

1、“小、零、散”養殖模式的弱點

對應“規模養殖”的就是“小、零、散”的養殖模式,“小、零、散”養殖模式存在兩大致命弱點。

①.環境污染問題

“小、零、散”養殖模式主要利用養殖地面直接消納養殖糞污,不會建設生產污物、污水回收利用配套設施,這直接造成大面積地表污染,當“小、零、散”的養殖量一旦超過養殖地面消納能力,就會造成嚴重的地表污染及地下水污染,造成大的環境污染問題。

②.經營風險

“小、零、散”養殖模式的經營者在流通環節沒有任何話語權、沒有任何市場調節能力,一壓貨就心慌,一心慌就主動或被動殺價。根據筆者這幾年的經驗,“小、零、散”養殖户在行情好時賣不了好價錢,在行情不好時價格又被壓得最多;在買方市場情況下,“小、零、散”養殖户單個的養殖量太小,對禽類經銷商來説是可有可無,沒有出貨主動權;因此,“小、零、散”養殖户在價格、出貨量兩方面都沒有優勢,其經營風險巨大。

2、對“規模養殖”的思考及建議

1)不同養殖形式及養殖農户的風險

養殖行業從業主體現在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形式:

A.農户自養:養殖方式為農户家庭自己養殖;養殖目的為自己家庭食用或零賣補貼家用;

B.小型的專業合作社:養殖方式為合作社小規模集中養殖或合作社社員家庭養殖,自行銷售;養殖目的為經營牟利;這種方式屬於典型的“小、零、散”模式,養户經營風險較大。

C.賣苗、賣飼料為主的“公司+農户”或“合作社+農户”:養殖方式為公司或合作社只管賣雞苗、雞飼料給合作農户,公司或合作社不管養户的養殖過程、成品銷售以及經營結果;養殖目的為經營牟利;這種方式由於養殖農户自己承擔全部養殖風險和市場風險,其經營風險巨大。

D.放苗回收型的“公司+農户”或“合作社+農户”:養殖方式為公司或合作社賣雞苗、雞飼料、雞藥給養户,但會以一定標準回收成雞;養殖目的為經營牟利;這種方式由於養殖農户自己只承擔養殖風險,養户經營風險相對較小。

E.公司自養型:養殖方式為公司以工廠方式自己養殖、自己銷售,原有養殖農户變為養殖工人拿工資,這種方式一般養殖量較大;養殖目的為經營牟利;這種方式由於全部養殖風險和市場風險由公司承擔,養殖工人(養殖農户)沒有風險。

2)對推行“規模養殖”的建議

要推行“規模養殖”必須提高養殖從業門檻,加強對從業者准入時的風險提示,並對上述從業主體每種形式作出相應的明確的數量指標規定,否則“小、零、散”養殖户不知或者心存僥倖無視養殖風險盲目進入,一入行就虧,由於家禽養殖行業門檻較低,盲目入行者又多,虧死掉一批又會來另一批敢死隊員,這會使這個行業變相成為坑農行業,為避免這種情況,筆者特作如下建議:

①對以經營牟利為主的經營主體必須要過環評,環保配套設施必須完備,對以“公司+農户”形式養殖的,其養殖主體實際是農户,對這種養殖户也必須要求環評達標、設施完備。

②對以自己家庭食用為目的自養農户,應規定其養殖上限,比如不超過50只。

③對自產自銷為主的合作社或“公司+農户”中的農户,應規定其養殖下限,比如合作社存欄量不得低於30000只,單户農户存欄量不得低於5000只。

④對放苗回收型的“公司+農户”或“合作社+農户”,應規定公司或合作社存欄量下限,比如不得低於100000只,且單户農户存欄不得低於5000只。

⑤對自養型的公司應規定其存欄量下限,比如不得低於100000只。

⑥在從業准入時強制性風險提示告知,並可以要求擬從業者提供行業風險調研報告,以達到讓擬入行者自行認知風險的目的。

二、關於“集中屠宰”的思考和建議

要關閉活禽交易,推行冰鮮上市,則必須推行“集中屠宰”,否則到處都可宰雞,則必然到處都存在活禽交易,零散屠宰又會造成嚴重的環境衞生和公共衞生安全問題。結合現在市場實際情況,就“集中屠宰”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及建議:

1.關於市場每天活禽銷量問題

市場流通的禽肉(包括超市分割肉、冰鮮白條雞及活禽)大致可以作如下分類統計:

A白羽肉雞類:主要是分割肉,包括淘汰蛋雞分割肉及部分白條雞,白羽肉雞飼養日齡38天,本文不討論。

B青腳麻雞類:飼養日齡58天,貨源主要為XX温氏,其銷量1-7月每天大約40000只左右,經銷商從温氏或者批發市場拿貨後在市場上宰殺,然後送超市或餐館酒店。

C肉雜雞:飼養日齡70-90天,包括三黃雞、黑雞、品牌黃雞等,貨源主要為奇墾、特驅、中亞等,根據筆者對認識的批發商的統計,日均銷量約15000-20000只。

D生態土雞:飼養日齡150天左右,以瑤雞為主,貨源主要為廣西、四川、重慶等,日均銷量約8000-10000只。

E土雞:飼養日齡300天以上,以河南雞、貴州雞為主,日均銷量約5000只。

根據上述相關統計,每天活禽應有70000只左右。

2、關於屠宰後流通體系的思考及建議

把活禽宰掉不是目的,宰了後賣出去才是目的。在本土大型養殖企業中,温氏、特驅、中亞等都以活禽銷售為主,由於現有凍貨批發市場以批發價格最低的白羽肉雞為主,“禁活”後如果不利用原有的銷售渠道,則宰後的銷售問題將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企業來説將是一個災難,為此,筆者建議:

每一個集中屠宰點建一個活禽交易市場配套,利用屠宰點的環保設施解決環保問題,可以吸引周邊一定區域的活禽產品入場交易,可以吸引原有的經銷商進場購買活禽然後屠宰。

3.關於集中屠宰佈局的問題

屠宰點佈局關係活禽宰殺運輸成本、交易集中度、冰鮮雞配送成本、以及配送時效等問題,因此,筆者就此提兩點建議:

A必須儘量靠近主產地

B必須要能輻射配送一個合理的區域

三、關於“冷鏈運輸”的思考和建議

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一點,主要是設備投資的問題,但為保證產品質量,在產品進入“冷鏈運輸”前就應進入一個低温生產流程,這應該列入定點屠宰的一個條件,主要指三方面:

A從宰殺脱毛後浸泡清洗用水最好是冰水

B加工環境温度應不超過25℃

C宰殺完後有一個脱酸冷處理過程,不然不叫冰鮮肉

四、關於“冰鮮上市”的思考和建議

這個問題對養殖企業很麻煩,如果不依靠原有銷售渠道,“冰鮮上市”可能通道有如下幾種:

A自建冷鮮門市:這個方式一是成本太高,一般養殖企業都承受不了;二是養殖企業都去建冷鮮門市,其銷售效果也不敢保證。温氏公司現在在做這種嘗試

B進超市:筆者公司在2015年曾進過近30家超市門店銷售冰鮮雞,但在超市現行的條件下基本無法盈利(主要是鋪貨量與銷量的矛盾、其他低端產品冒充優質產品等),最後只好撤場,筆者當時的結論是真正的高品質雞不能宰了過後進超市。

C網上銷售、會員定製:這個方式應該有一定的量,但效果如何不敢肯定。

以上3種方式都是企業在當前環境下為謀自救所做的自身努力,最好還是由政府引導建立活禽屠宰後流通體系,這樣引導“冰鮮上市”的效果會更好。

五、關於對養殖企業進行適當補貼的建議

養殖企業承擔着“保民生”的社會責任,為保證公共衞生安全又承擔了大量的社會成本,為更好地執行領導的指示,幫助現在還存活起的大型養殖企業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確保優質禽肉供應,筆者建議對市域內重點養殖企業和承擔“集中屠宰”任務的相關企業進行一定的政策及資金支持,以保住行業中堅,惠澤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