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W

國小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數學二年級的教學反思 篇一

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已近結束,對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如何讓學生樂學、願學、學會,我覺得興趣是關鍵!可以説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

例如:教《平均分》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把24朵紅花,藍花,綠花,紫花分別放在四個盒子裏,然後分別請3個、4個、6個、8個同學上台,説:"我把把x花送給你們,們自己拿走,但你們拿的x花朵數要相等"然後引導學生討論怎麼樣拿才合理,並列出相應的算式。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平均分的意義,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

再如:在教學《三位數退位減法》時,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興趣的事物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過程

通過實踐操作,開放學生“全腦”,引導他們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動態生成,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節課我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中。

在引導學生體驗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到概念這認知規律,通過找找、看看、摸摸、折折、做做、比比、想想、説説,畫畫,學生活潑愉快地親自參與、親自體驗到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考。

從而進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品嚐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一、改變教學素材,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教學時準確的掌握教材要求,對教學原本素材進行改編。原本教材所創設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縷陽光”,教學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無法引起學生產生太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創設了新的情境——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發射,這樣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聯繫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時間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聯繫生活經驗,使學生深刻感受和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聯繫。因為在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到時間,學生們有着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的去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去講解,並設計一些關於本課所學的數學活動去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時、分的實際長短,明確時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三、動手操作,利用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課上,我設計了大量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做中學。我還準備了鐘錶模型,然後充分利用鐘錶模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們在撥一撥,認一認,想一想中主動探究和學習新知。

四、進行科普教育,滲透德育思想。

最後適時進行科普教育,滲透德育思想。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勝利發射及成功返回,這是中國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於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資料,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適時向學生介紹,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及珍惜時間的教育。

數學二年級的教學反思 篇三

除法有兩種意義,因此本課我分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將兩種意義分開教學。孩子們都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對自己動手操作得到的結論印象也更深刻些,所以為孩子們準備了小棒作為學具,第一課時是除法的第一種意義,等分除法。孩子們在學習習近平均分的時候,已經瞭解了平均分的多種方法,讓孩子們分組將12平均分成4份,孩子們在組內操作都很活躍,選擇了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式,達到平均分成4份的目的,緊接着就引入除法算式,將12平均分成4份可以寫成除法算式12÷4,這種除法的意義孩子們掌握的'很好,也知道了把一個總數平均分成幾份可以用除法來做。

但是引入第二課時除法第二種意義的教學時,難題出現了,孩子們對於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的結論能輕易得出,但是卻不甚理解這種包含除法的意義,可能受了第一意義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我要求説出包含除法的意義時,不少學生仍是用了第一種除法意義。因此我結合例題對例題所給的數學信息及得到的結論各個數字的意義都又做了詳細的解釋,並找很多孩子對數字代表的意義,20是竹筍的總數,4是每一份的個數即每份數,我們所求出來的就是可以分成的5份,並就把20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的意義讓孩子們反覆理解記憶,大部分的孩子有了思想的轉變,能夠分析出題目所給的信息每幾個為一份求份數的可以用除法計算。

我們學習除法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我發現運用實例更能讓孩子們加深理解,所以在實例中分析,融入知識的學習,並還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們自己説,是很好的方式,就部分孩子對這兩種除法意義的瞭解還是不夠清晰的問題,仍需要在生活實踐中給孩子們不斷滲透。

國小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本節課教學中,我就給學生創造了猜想的過程。首先,在新授課的教學中,設計了猜一猜環節。當學生明確了長方體的三個面之後,讓學生猜想,你站在一個位置上不動,最多隻能看到幾個面。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經驗,對要研究的問題做出逼近結論方向的猜想。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在這樣的猜想中,發散了學生思維,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本節課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一位同學在桌子一個角的位置觀察長方體時,讓學生説出:這三個面的名字。這裏忽略了學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學生無從説起。

2、通過課後測查我發現,學生們能夠正確區分歡歡的不同方向看到圖片的時候,在區分前後兩張圖片時,100%的同學判斷正確,但是在區分左右兩張圖片時,判斷正確的同學佔75.7%,也就是説,還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同學在區分左右的時候還有困難,在重新備課時,要在這個地方進行調整。

3、觀察祝福箱、講台,放得再慢一點,先想象一下,站在什麼位置你能看到一個面?兩個面?三個面?讓學生先猜測,再驗證。

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法,更加深入領會編者意圖,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設計出學生喜聞樂見的課。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踐、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的貫穿於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再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説一説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的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縱觀這節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1.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節課我注意了讓學生

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彙報交流,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認識角;在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在不同觀點、創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2.儘量做到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教師就要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恰當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對自己發現的結論進一步反思、澄清認識,找到正確的方法和答案。

3、給每個學生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

在這節課上我儘量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對於難度較小的問題,我先讓學習較差的學生回答,給多數學生以發言的機會。所以,這節課上平時不舉手的孩子也能積極地表現自己。

雖然,這節課有以上成功之處,但也有很多不足,現就自己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如下:

1、在教學設計上還存在問題,這一節課雖在我預設的過程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由於學生在找角、摸角、折角、做角和畫角這一動手操作過程中用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在驗評教學效果時,時間倉促,還拖堂了。今後,我必須在設計教學環節上好好下功夫,深鑽課本,認真學習,整理重難點,再根據主次備課,安排好時間。

2、在教學時,教師講解稍多,學生的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學任務,害怕學生弄不懂,理解不了,導致我在課堂上學生

在動手操作,而我在旁邊不停地講。今後,我儘量做到放手去鍛鍊學生,相信學生,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評價語言相對單調、機械。對於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或操作練習,我的評價相對而言比較單調,缺乏教學藝術,有些評價語言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需要學習。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夠理想。“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我想因為有遺憾,才會不斷反思,才會有所發現,才會逐漸進步,所以,我會一直努力。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長度單位》:

本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學習認識長度單位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學生髮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都是量的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值上一樣,但由於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接着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於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由此引出釐米尺,為後面學習釐米和米作了鋪墊。最後通過“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