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多篇)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四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四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四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踴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為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説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説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説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説,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四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説説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杜威説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説一説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脱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為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二

7月3號,我給市級骨幹上了一節數學課。這節課是四年級上冊教材(北師大版)第七單第一節課的內容《温度》。下面,我就這節課,我想説一説自已的感想。這節課我共分為四個環節。

一、感知温度。

讓學生感受到温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聯繫。在這個環節上,我創設了“兩瓶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冷和熱——感知温度,從而導入本題。

二、瞭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會找温度。

這個環節,我也是從生活中的温度出發,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數據”引入,讓學生會讀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寫法。進而介紹温度計、0度的教學。在這環節上,我第一次上課時,並不是這樣設計的。經過教研員們的指導,讓我體會到,温度來自於生活,應該從學生的生活中出發,去尋找温度。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其實温度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處處存在。

三、比較温度,感受學習負數的必要性

這個環節,是最讓我頭疼的。嘗試了多種方法,效果不是特別的好。由於是三年級的孩子,我們對他們的要求還不要過高。必競還差半年多呢?所以,我就先出示兩組温度,一組零上,一組零下,通過標温度,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怎樣比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在這個環節上,教研員們都給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這樣的教學環節,學生學會了怎樣比較温度。能夠掌握了比較温度的一些規律。其實,在這個環節上,教研員還給了我一些建議。出示:兩個零上的温度,兩個零下的温度,0度,大膽放開,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去發現温度之間存在的規律。但是我發現三年級的孩子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這一點。所以,沒有大膽的去嘗試。最後我選擇了放棄。有機會真想嘗試一下。

四、觀察地圖,總結南北、東西的温度存在着什麼樣的規律。

在這一環節上,讓學生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瞭解我國的天氣情況,滲透了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體會,希望大家能夠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促進我成長。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三

教材説明

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與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數的尾數省略,求它的近似數。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則要先分別求出被除數、除數的近似數。而且除數是省略十位後面的尾數,被除數從哪位起省略尾數,可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及運算的方便程度來決定,使求出的兩個近似數可歸結為表內除法口算。由於被除數、除數都要先求出近似數,比第六冊裏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要難。

例6,通過運醬油的情境引出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估算。

教材給出了兩種估算方法: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後,用除法口算;另一種是把被除數、除數取近似數後,用乘法口算,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教學。教學例6,完成練習十四中的習題。

2.教學例6時,可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取538和62的近似數進行估算比較合適?可以用什麼方法估算?使學生明確:取近似數時首先要考慮所取的近似數與原數不能相差很大,然後要考慮運算的方便,可以歸結為表內除法的口算。

讓學生做“做一做”的題目時,要讓學生先想一想怎樣取近似數後再計算。

3.關於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3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提示學生怎樣取近似數後再進行計算。

第51頁最下面的思考題。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據題意可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從圖中看出:①只參加數學小組的人數是28-10=18(人);②只參加語文小組的人數是14-10=4(人);③兩個小組都沒有參加的人數是42-18-10-4=10(人)。

教材説明

用整百數除的口算過程,實質上是先除以幾,再除以100的連除過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這個過程中,用一位數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則是用十除的類推。因此,教材首先複習了用一位數除、用整十數除,為新知識的教學做好準備。

例4教學用100除一個數。教材從除法的意義入手,明確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後出例5教學用整百數除。所出的兩道口算題,一道是商一位數的,另一道是商兩位數的,都通過方框中的話突出用幾百除的口算方法。兩道例題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用整百數除的口算規律。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四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知識的新課教學。回顧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實施整個過程,自己收穫很多。

幾點收穫:

1.計算教學中的知識遷移可以將整個計算知識體系中相關連的知識融會貫通。本節課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做一個知識遷移,迅速的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算理和方法兩個重難點突破,學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大量的計算練習是學生掌握計算知識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在教學中我共設置了四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習鞏固練習提高練習應用練習拓展練習。

3.為課堂教學中的和諧、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學設計經過反覆修改,知識的遷移和不同層次的反覆練習,每個教學環節的不斷調整隻為一個目的提高有限時間內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學開展過程中把老師與學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大量的激勵語言和適當的教師幽默為課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幾點不足的地方:

1.追求課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知識生成環節。在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做知識遷移過程中老師參與的程度太大,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説説自己的想法,並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2.教師的教學智慧沒有得到充分展現。教學環節預設太多老師放不開手,比如:如果將:“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這一提問換一種方式提問“你能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那麼最後的學生給我們所展示的結果將是百花齊放,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都將提升一個層次。老師放不開手,究其深層原因還是教師教學智慧的貧乏。

3.所學知識的深度拓展不夠。由於時間不夠,“思維訓練”環節在課堂上被臨時刪除,導致學生的思維訓練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沒有得到發揮。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注重整體性。回憶算理算法,熟練技能;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重新建構知識網絡;通過問題解決,訓練學生多向思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情感價值觀。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作為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加強口算、淡定筆算、重視估算、注重算法多樣化”這是計算教改的方向。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乘與除的互逆關係。”因此本課在設計過程中沒有把筆算的方法、技能作為複習的重點,而是讓學生“體會、運用”乘除法的關係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貫穿在全課之中。通過小紅、小亮、小明不同的計算結果的批改及根據小亮的正確算式1998÷54=37口算1999÷54=()……()等,讓學生自覺運用乘除法之間的關係進行估算、驗算、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得到了良好培養。

數學思想方法是指在認識或處理各種數學或者非數學現象的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數學觀念及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使學科學習變得容易,而且對於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有機滲透了分類思想(把8個算式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函數思想(除數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商的大小),極限思想(有沒有最大、最小值,如有分別是多少)估計思想(誰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哪一個商最大等)等。通過對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使學生真正學會數學的思考。如藉助分類思想,使學生很好地把試商方法、估商方法、計算方法、乘除互逆關係有機地整合起來。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我在課堂上努力使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生活、感悟數學。

國小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篇六

1. 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要理解計數單位與數位兩個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計數就是“數數”,學生並不清楚。而要理解計數單位,就必須從計數談起;要理解數位,計數單位又是基礎。

2. 學生在三年級學習認數時,已經初步認識了“萬”,並能正確地讀、寫10 000。這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同化新知識的基礎,也是本節課的教學起點。

3. 在寫數中感受,在讀數中應用。對學生而言,讀數的難度要比寫數要大,因為讀數首先要會將整萬數進行分級,而分級是建立在對萬級數意義的理解基礎之上的操作行為。所以學生寫數時,在教師提問的過程中,不斷地感受萬級數的意義,這種感受是學生理解分級的基礎。在瞭解分級知識之後,通過對整萬數讀法的學習,在讀數的過程中不斷地應用,進一步加深對萬級數的理解。

在認數這個單元裏,對數的讀、寫、改寫、判斷近似數、求近似數,學習起來都不算難,在課堂中,我利用還利用了許多機會,退老師在二線,讓學生們上一線來集體診斷錯誤,找出一些好的治療方法。同學們幫助一些學習習慣和能力較弱的同學,找到了一些好方法。比如説在寫數時,對照數位順序表寫;還可以在草稿紙上畫兩條豎的虛線,中間的代表萬級的數,左邊的代表億級的數,右邊的代表個級的數。在讀數時:一定要先分好級,方便讀數,還方便檢查。在看數的組成時,一定先要分一分,這樣就不容易錯。還編了一首兒歌:讀、寫、看數,每級四數,分一分。近似數四捨五入,找數位。有的同學還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幫助同學們如何既快又準的記住數位順序表。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來解決遇到的困難,師生反串角色,老師也學會傾聽,讓學生也來當一回老師,讓他們積累一些問題解決的經驗,體驗一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大家的討論,或是學習他人一些好的方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