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W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一

《棉鞋裏的陽光》這一課,透過對小峯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的描述,讚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就應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後,讓孩子們説説“自己為家裏人做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新課改開始後,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説,大膽地問,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於應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後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裏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哪裏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麼”?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為人師表,應率先垂範,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資料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就應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明白了下節課該怎樣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樣去做……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二

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大人的舉動影響着幼小的心靈,小峯也學着他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着陽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一年級下冊課文偏長,學生對理解文章的內容沒有興趣。學生們還停留在獅子的興頭上。而第七課《棉鞋裏的陽光》由八個自然段之多。面對着這一現狀,我認為在對學生授課時應該先提起學生們讀文的興趣才是最主要的。

在學習這課前,我先畫了兩雙鞋子。在展台上展出來,問孩子們這兩雙鞋子哪雙好看?並問他們為什麼?玉溪課文的孩子就説因為那雙漂亮的鞋子充滿陽光所以會閃閃發光。我又問孩子們為什麼曬了的鞋子就會發光?學生似乎有些答不出來了,這時我就開始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説:“想知道答案嗎?”學生説:“想!”我説:“答案就在文章裏”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一問題學習第七課《棉鞋裏的陽光》。

在學文過程中,孩子們仍然對學文的興致不是很高。過了沒多久辦理又有些死氣沉沉的了。再讓孩子們初讀了兩遍文章之後,開始分析課文了。可是孩子這個狀態,讓他們的讀文分析肯定是無濟於事的。於是我拿出了最後一招——出示了掛圖,讓孩子根據掛圖中的幾幅圖,分別讀文中的段落,看誰能夠用自己的話説出每一幅圖的意思。俗話説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學生一聽我等會兒要讓他們看圖複述課文,一個個興致又來了。就這樣,我把要問的問題放在學生複述每幅圖的後面,學生不僅讀文的興致變高了,而且對文的理解也深入了。

雖然這堂課的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學文的積極性變高了。但我也存在着不足,本文主要講的是:體現小朋友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關心長輩,體現了小孩子對家長的愛。但我在教授本課時,對這一主旨點得不夠透徹。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應該把文章點到,講明白。對於三四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自悟,但對一年級的孩子確實要把該點的地方點透,這樣也有助於孩子的理解。

總之,通過本科的教授讓我明白了要根據孩子的心理來授課。抓住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並且要點透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這樣才是一堂有時、有效、有率的課!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三

我把枯燥的識字教學和同學們喜愛的遊戲相結合,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激情高漲。比如在讓學生畫生字時,我讓學生和生字寶寶做捉迷藏的遊戲,因為這個遊戲是他們最愛玩的,所以他們在畫生字時,臉上還帶着笑容,甚至有一個小朋友還邊畫邊用手指指着生字説:“我捉到你了。”把畫生字當成一件有趣和幸福的事去做。在檢查生字時,我又讓學生和生字交朋友,正是這樣的角色轉換,學生不再把識字當成一種強加給他的任務。而是真正放鬆的去叫它們的名字,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之,識字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會認字,會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會獨立識字。識字是寫作和閲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路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四

《失去的一天》是一篇閲讀課文,主要講佩佳明白自己失去了一天。

上課了,我説:"這節課我們來學習20課《失去的一天》。”齊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想知道誰失去了一天。”“我想知道什麼是失去的一天。”我想知道作者怎樣來寫這篇文章。”那麼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在文中找找這些答案,找到答案後與學習夥伴交流交流。還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地多朗讀幾遍,並把自己的閲讀感受寫在旁邊。只見有的同學默讀;有的同學小聲讀;有的同學大聲讀;有的同學做着動作在讀。10分鐘左右,只見部分同學已找到了答案,樂滋滋地跑去與學習夥伴交流。有的有分歧的還在講着各自的理由,看到課堂氣氛這麼活躍,我走到他們身旁問:“有收穫嗎?”他們大聲地説:“有。”那麼你們可要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好。只見他們又開心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讀着自己喜歡的段落……

離下課只有15分鐘了,我説:”同學們,現在請你把自己的學習收穫跟大家分享一下。”只見舉手的同學很多,我點名來説哦。“老師,我知道課文是講佩佳失去了一天。”“我知道佩佳沒有完成媽媽佈置的任務,他失去了一天。”“我知道一天中沒有做該做的事,就是失去的一天。”“我還知道了佩佳的媽媽是要教育佩佳珍惜時間。”“我知道了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重點寫了媽媽讓佩佳知道什麼是失去的一天。”……同學們體會真深刻、到位。這些知識是他們自己學習得來的,個個樂滋滋的。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哪些珍惜時間的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我生待明日,歲月成蹉跎。””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最後,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有沒有失去過一天?珍惜時間吧同學們,時間一去不復返。讓我們的每一天都過得精彩、充實。

這節課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收穫不錯。

棉鞋裏的陽光教學反思 篇五

《棉鞋裏的陽光》這篇課文講了小峯關愛老人的故事。一年級的學生雖然識字量有限,但每課文都有拼音,所以讀一篇課文對他們來説困難並不是特別大。但如果要把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讀下來,那就有點困難了,前提必須是能解決文中的生字,詞語。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認字、識字、寫字。每次都感覺上課時思路很清晰,但真正要落實下去時,卻總有點力不從心。

比如上《棉鞋裏的陽光》這一課,結合孩子的認知能力,如果聽或看一樣東西不迅速自己加以複述或重現的話,學生很快就會忘記,於是我就讓學生試着自己讀課文,有了示範,他們再讀書是就不會緊張或害怕或抗拒了。當然,一味的讀課文,學生很快就會趣味索然。那就不能讓他們的手閒下來,邊讀邊畫出生字,這樣就能調控好學生,不至於讓學生去做別的事情。從而也會讓教學環節顯得更緊湊。

這一課的生字有許多是動詞,都是我們常説不常見的,所以學生認知時會有一定的難度。當學生在認讀時,老師應相應的出示拼音,讓學生有一個正音過程。可我卻忽略可這一點,沒有關注那些識記能力差的同學。只是翻轉一下卡片上的拼音的動作沒做到,就讓這個環節顯得不夠緊湊,不完整。從而我知道了,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讓自己的所有感官都動起來,儘量讓自己所有的信息都傳達給學生。

我們經常都説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該如何遵循呢?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用到這節課時,我卻沒有很好的去體會。帶拼音認讀的時間不充分,導致在去掉拼音時有一部分同還不太熟練,尤其是“躺、蓋“兩個字。所以以後在帶拼音認讀時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不能因小失大。

有時候老師總是希望在一節課上把所有的知識都授給學生,卻忽略了教學要有重難點,分層次,有些常見常用的字點到為止,這樣既突現了重點,也讓學生對難點掌握的更詳細。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效率。如生字教寫中的“奶、放“作為重點,其它學生既可觸類旁通。

這節課的內容很多,所以要求環節緊湊,在聽課學習和自己執教對比中能有新的收穫,有了自己的套路,以後上課就不會再鬆垮無重點了。

棉鞋裏的陽光的教學反思 篇六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料峭”、“紛紛”、“一點不在乎”三個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經過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着豐厚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實現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如何讓學生不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體驗課文。我想方設法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小燕子,設身處地地自主閲讀,交流感受。這樣,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融入其中。

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摒棄了繁瑣的分析,將靜態的文字鏈接成動人的情境,在反覆品讀中豐富着語言的內涵,豐富着人物的精神,豐富着學生的人生體驗。引導學生於潛移默化中修身化性,於文字品味中弘揚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