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帝王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古代帝王故事(精品多篇)

皇帝故事 篇一

漢文帝劉恆是誰?劉恆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在這8子中,排行老四的劉恆可以説是最不受寵的一個了。

劉恆的母親薄姬,也不是什麼受寵的妃子,她本是魏王魏豹的姬妾,母親請來著名女相士許負為她看相,許負預言她將生下天子,魏豹聽了欣喜不已,但是最後他死了,劉邦抓住了他後宮的所有女眷,其中就有薄姬。

也許世上真有命運這種東西,薄姬長相出眾,劉邦巡視時,一眼挑中她以及其他姿色過人的女子,將她們安排進自己的後宮。

最初,與薄姬一同進宮的幾個女子都得到了劉邦的寵幸,只有薄姬沒有受幸。

昔日的落難姐妹一點不顧念情誼,竟然在一起嘲笑薄姬,還被劉邦聽了去。劉邦可憐薄姬,便召幸了薄姬。

召幸薄姬那天,薄姬對劉邦説,昨天晚上她夢見蒼龍盤踞在她的肚子上,今日就受到臨幸了。

劉邦寬慰她,這可是顯貴的徵兆啊。他與薄姬同房一次,不久薄姬便被診出身孕。

劉邦並不寵愛薄姬,薄姬懷孕的消息傳來,他沒有多高興;薄姬為他生下第四個兒子,他也沒有多高興。

薄姬和劉恆母子二人很難才能見到劉邦一次,在宮中的地位低微,過得很是艱難。

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在親征平定代地陳豨的叛亂後,將8歲的劉恆封為代王,都於晉陽。於是,年幼的劉恆便去了遙遠的代地就藩。

劉恆為人謹慎,性格沉靜,十五年間,他把代地經營得很是安樂太平,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歷練吧!

高後八年,臨朝稱制多年的呂后病逝了,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來繼承皇位,並派人去迎接。

劉恆聽到此消息,又喜又驚,喜的是他能當皇帝了,驚的卻是害怕這是一個圈套。

在出發前,劉恆請人給自己占卜,預測吉凶,占卜結果是:大橫,大橫所裂的紋路很是正當,表明卜卦人不久就要即位做天王了!

有着好預兆,劉恆心裏安定一些,這才出發去京城登基,是為漢文帝。

劉恆繼位的時候,西漢國家財力嚴重不足,人民生活相當困頓。劉恆繼位以後,頒佈一系列措施,在政治、軍事、經濟以及民族問題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劉恆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世人對劉恆的評價都相當高。

帝王故事 篇二

在清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19歲病逝的同治皇帝是死得最年輕的,和康熙、乾隆、嘉慶這些老祖宗比起來,他的人生真是短暫極了。

世人皆歎同治皇帝可悲可憐,短暫一生竟無所作為,還經常受到生母的訓斥,活得太憋屈。

同治皇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生母就是晚清著名的慈禧太后。

作為咸豐皇帝唯一一個存活下來的兒子,同治是幸運的。沒有兄弟與他爭奪皇位,順順利利榮登大寶。

但作為一個皇帝,同治卻是極其不幸的。沖齡繼位,剛親政就病重而死,留下了諸多遺憾。

同治六歲時繼位為帝,並尊嫡母鈕祜祿氏和生母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因他年幼,朝政大事便由兩宮太后決斷。

和只會女紅的鈕祜祿氏不同,慈禧在政治上極有天分,咸豐死後,慈禧勾結奕訢發動了北京政變,先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裏,之後就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垂簾聽政生涯。

同治在位時期,清朝內憂外患,先是有酉陽教案,後來又有外國銀行開始操縱中國金融市場,中亞細亞浩罕國阿古柏乘新疆回民起義之機入侵新疆,天津教案,陝回白彥虎糾結西寧的回族民眾襲擾河州等等事件。

同治一年年長大,可他的母親慈禧卻貪戀權勢,不肯放權,一直以他“典學未成”為由,拖延他的親政時間

一個不能親政的皇帝,還是真皇帝嗎?正因如此,母子倆的感情開始逐漸走向破裂。

同治十七歲時,兩宮太后準備替他主持婚姻大事,但她們意見不一,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支持以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后,但慈禧卻更喜歡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

娶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自然是以同治本人的喜好為先,偏偏同治不喜生母推薦的富察氏,喜歡慈安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氏,最後娶了阿魯特氏為皇后。

慈禧和同治因為皇后人選的事,又產生了分歧,母子關係更僵了。

慈禧心想,你是我的兒子,卻和慈安一個鼻孔出氣,還奪我的權,心中一點也沒有我這個親生母親!

而同治卻認為,慈禧明明是自己的母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女子就算了,反倒拿自己的婚事當做政治來玩弄。

慈禧怪同治不爭氣,動不動就訓斥同治,經常欺負阿魯特氏皇后,丁點小事也不放過。久而久之,同治也開始埋怨慈禧不是一個好母親,心中抑鬱不已。

心情不好,病痛就跟着來了,同治19歲就患上天花死了,一個子嗣也沒留下。

帝王故事大全5篇精選 篇三

漢景帝劉啟:給百姓人人封官的好皇帝

漢景帝劉啟從老爹手裏接過國家重任和家族遺產的時候,老爹曾囑咐他兩句話,大概意思是:你當政以後,務必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把國富民強的大好局面延續下去,切莫不要自己瞎折騰;萬一哪天國家發生**,一定要讓周亞夫統領軍隊去平息,他絕對能夠保證江山社稷的安全。

景帝這個人,自己雖然缺少治國韜略,拿不出更多好辦法,但最大特點是聽話,善於“蕭規曹隨”。對老爹的臨終遺言,他始終牢記在心,念念不忘。他還把“休養生息”作為座右銘放置案頭,作為他的工作方針。

景帝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這體現了他為人寬厚的美德,這美德估計是他老爹遺傳的。文帝當政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件能充分體現他寬大胸懷的故事。這個故事曾流傳天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緹縈。當人們談起這個故事的時候,總是稱讚緹縈救父的智慧和勇氣,把作出最終決定的文帝放在一邊,這顯然有失公允,如果沒有文帝的慈悲之心,怎麼會刀下留情,又怎會有後來的修改刑典呢?

大赦天下在景帝之前早已有之,做法並不稀奇。但到了景帝這裏,進一步發揚光大。景帝大赦天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使用頻率比較高,另一個是涉及對象比較寬。景帝在位總共16年,據不完全統計共7次大赦天下,接近平均兩年一次。元年四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同年六月,大赦參與“七國之亂”的罪犯;四年六月,大赦天下;中元元年,大赦天下;中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後元元年三月,大赦天下。他不僅大赦那些刑事犯罪,還大赦那些參與叛亂的政治犯,可以看出他的寬厚之心。景帝如此為之,小處看是為了給那些犯過錯誤的人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大處看是在加強法制建設的同時,積極推進以德治國,體現的是一種基本國策。

景帝上任之後的另一個雷人之舉是給天下老百姓人人封官,而且享受一定的級別待遇。景帝元年四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中元元年四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後元元年三月,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後元三年景帝臨終遺言,賜予諸侯王至百姓作為户主的每人爵位一級。景帝這一做法,看似並無實際意義,但實際作用不可低估。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雖然有了官位以後,也只能自己管自己,但是至少有了“爵位”身份,有了某種自豪感,幹起活來自然會幹勁倍增。

景帝實施德政的另一個舉措是經常給百姓減免 税收,有時還發救濟金和慰問金。元年五月,景帝下令,全國減免一半的田租。不要小看這個命令,減免一半,是個什麼概念?這可不是個小數,如此關注民生、惠及民生的政策,老百姓能不擁護嗎?

景帝臨終之時念念不忘百姓的疾苦,在他的遺言裏,有這麼一條,給天下老百姓每户發一百錢。全國每户一百錢,這也不是個小數目。

景帝“以德化民”最富有代表性的舉動,當屬親事躬耕。為了鼓勵農民努力耕作,勸勉各級領導幹部關心農業生產,每到春耕時節,景帝都帶領皇后和太子到最艱苦的地區親自種地。景帝親事躬耕不是為了做樣子,而是親自上陣,來真的,幹實的,每次都累得滿頭大汗,真正做到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連皇帝都如此重視農業生產,其他朝中百官又怎麼敢忽視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呢?

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漢景帝劉啟是個有德行的人,是個關心民眾疾苦的人,總而言之一句話,是個好人。但是,好人有好人的弱點,那就是心地太善良,沒有防人之心。這樣的好人,做社會道德模範或慈善家可以,當皇帝有時難以駕馭大局。因為,一個稱職的皇帝,必須文武兼備,既要厚德載物,又要鐵腕治軍,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在這個問題上,景帝曾經有過一次深刻的教訓。

或許是由於景帝太善良了,致使有些諸侯國藉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圖謀不軌。這其中尤以吳王劉濞為甚。他不僅違反國家禁令,私自開採銅礦,還私自煮鹽,而且招兵買馬,日益驕橫。景帝在位期間,劉濞從不到京城參見,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裏。這顯然是欺負皇帝是老實人。

對於劉濞等人的行為,景帝一開始並沒有在意,但手下的大臣晁錯看出了問題。他認為,如果不及時削弱諸侯的勢力,這些人早晚有一天會起兵造反,要想有效預防他們造反,必須主動出擊,想辦法削弱他們的實力。對於晁錯的建議,只顧以德行治天下的景帝,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敏鋭性,總是擔心一旦削地,會引起諸侯造反。殊不知,如果他們背後長着反骨,早有造反之心,削地會造反,不削地也會造反。造反只是遲早的事兒。

後來,在晁錯等人的強力建議下,景帝勉強同意削地。沒想到這次行動,讓吳王劉濞找到了起兵造反的藉口,他趁機串通楚、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六國的諸侯王,發動了聯合叛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劉濞發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為主力向皇帝發難。同時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用“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進發。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一時沒了主張,聽説叛軍不是反自己,而是反晁錯,只要殺了晁錯就天下太平,平安無事了,這位天真的皇帝大人居然真的把一代忠臣晁錯給殺了。

景帝主動殺掉晁錯後,並沒有解除叛亂危機,叛軍依然不退,公開聲言要奪皇位。到了這時候,景帝才知道,吳王為了謀反,已經準備了十幾年,與晁錯削地毫無關係,只是他們找到了一個藉口而已。景帝意識到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考驗,如何保住皇位,如何保住家產,讓他確實犯了難。

危難之際,景帝想起了老爹的臨終遺言,想起了文帝死前曾經提到的那個人。於是,他命令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及大軍全力鎮壓“七國之亂”,絕不能讓他們謀取天下財富的野心得逞。周亞夫果然不負眾望,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十天的時間,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甌,被人所殺。其餘參與造反的六王全都畏罪自殺,天下重新迴歸。

由於景帝“富國有方”,文帝時期的繁榮景象得以進一步發展,歷史上第一個盛世達到了巔峯時代。據史書記載,那時候的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最富裕的國家。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新穀子壓着陳穀子,一直堆到了倉外,那是“相當地壯觀”;府庫裏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了,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