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脱貧攻堅近五年工作總結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8W

鄉鎮脱貧攻堅近五年工作總結

鄉鎮脱貧攻堅近五年工作總結

近年來,我鎮始終堅持以脱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謀篇佈局、以黨的建設統領各項工作落實,緊扣市委脱貧攻堅“133”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村出列、户脱貧目標,上下齊心、壓實責任、打牢基礎、細化措施、強化保障、全面發動,切實在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上狠下功夫,全力推進脱貧攻堅工作。

一、基本情況

(一)鎮情

豆沙位於鹽津縣境西南部、關河南北兩岸,轄6村1社區,16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46.74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7598户24218人,2019年農村常住人口4683户20961人,有漢、回、苗、白等民族。境內山巒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縱橫,因關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條狀侵蝕山地,多呈"V"字地形。最高海拔萬古黎山1984米,最低海拔黑眼溪溝口460米。昆水公路、內昆鐵路和水麻高速公路東西沿江橫穿而過。自秦開五尺道以來,豆沙關就是中原與邊疆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樞紐、南方絲綢之路的要衝,素有“咽喉巴蜀,鎖鑰南滇”之稱,並享有云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旅遊小集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鎮”六大殊榮。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4.51億元,同比增長6%,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343.31萬元,同比增長38.01%。農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8560元、32636元。目前,全部自然村已通水、通電,有村級衞生室7個,行政村標準化衞生室全覆蓋,小組活動室19個,達到需求全覆蓋。有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省、縣6個掛包單位共派駐6個駐村扶貧工作隊20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

(二)貧情

全鎮有貧困村6個(深度貧困村1個),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21户7946人,貧困發生率為37.9%。致貧原因方面:交通條件落後3280人,佔比41.3%;缺技術2811人,佔比35.3%;自身發展動力不足643人,佔比8%;因病、因殘588人,佔比7.4%;因學致貧212人,佔比2.6%;缺勞力352人,佔比4.4,缺資金、因災60人,佔比1%。通過近年來的脱貧攻堅,累計脱貧1758户7740人,剩餘未脱貧人口63户20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

二、主要做法

緊緊圍繞責任、政策、工作“三個落實”要求,緊扣“571”脱貧標準,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抓手,實踐幹部“一竿子插到底”解決責任落實問題,問題“一簍子帶出來”解決政策落實問題,工作“一攬子向前推”解決工作落實問題的“三個一”工作法,以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措施,全力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脱貧出列“百日攻堅大會戰”,全力以赴把初心使命鐫刻在決戰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推動豆沙農村大發展。

(一)壓實三級責任。堅持指揮靠前、力量下沉、層層壓實責任要求。一是鎮設領導組。成立由掛鈎縣處級領導任組長,其他縣處級領導和鎮黨政主要領導任專職副組長,鎮黨政班子成員和各村指揮長為副組長,相關職能站所負責人和各村支書、主任、第一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綜合研判、項目資金、住房安全、教育扶貧、飲水安全、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勞動就業等11個工作組。鎮黨委政府先後制定《關於調整充實豆沙鎮脱貧攻堅指揮部的通知》《豆沙鎮2019年脱貧攻堅總體工作方案》《豆沙鎮脱貧攻堅“春季攻勢”工作方案》《豆沙鎮脱貧攻堅“夏季攻勢”作戰令》《豆沙鎮脱貧出列“百日攻堅大會戰”工作方案》等文件,強化工作統籌,擔起主體責任。二是村設指揮部。各村對脱貧攻堅指揮部進行改組重建,指揮長由掛包單位主要負責人擔任,全面統籌工作力量,結合實際成立專項工作組,合理確定和安排各專項組組長和組員,確保縣、鎮、村三級幹部全部參與、不漏一人。三是組有小助理。由掛聯幹部擔任社長助理,建立“733”責任清單,即掛聯幹部對所掛聯的農户實行“7包3幫3清”(“7包”:一包人口精準無誤,二包收入穩定達標,三包義務教育無輟學失學,四包健康扶貧政策知曉,五包家居環境衞生整潔,六包信息資料完整,七包進退時序羣眾認可。“3幫”:一幫解決住房安全,二幫解決飲水安全,三幫解決實際困難。“3清”:一是掛聯農户一口清,二是掛聯家庭户户清,三是掛聯變化及時清),落實“523”工作機制(所有幹部每月下鄉不少於5天,其中2天入户走訪、3天集中攻堅),進一步壓實掛聯幹部工作責任,全力推動脱貧攻堅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

(二)做實“六個精準”。認真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方略,確保脱貧成效經得起檢驗。一是精準鎖定對象。在常規動態管理的基礎上,嚴格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識別標準,按照“三評四定”“兩公示一公告”識別程序,相繼開展了“大遍訪”“回頭看”行動,2017年5月至7月開展了一輪全鎮總動員、農户全覆蓋的精準識別,選派80名幹部深入166個村民小組用一個月時間户户上門、直接調查所有5140户農户,全面篩查農户、甄別卡户,評議、審核和公示率100%。2018年通過村村清、户户清行動,持續開展不精準對象清理、檔外對象普查等重點工作,及時進行動態調整,綜合研判,有力確保了對象精準。2019年新識別6户23人,補錄1户5人,正常退出158户617人。二是精準規劃項目。全面開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動,採取自下而上的精準和自上而下的統籌相結合,層層規劃、級級把關,建立了鎮級路線圖和村級施工圖。2018年至2020年規劃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交通扶貧、飲水安全、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生態扶貧、公共服務、轉移就業、產業扶貧11大類358個項目,規劃總投資23842萬元,其中:2018年15805萬元,2019年5364萬元,2020年2673萬元。三是精準安排資金。2014年以來,共計投入資金46970.75萬元。其中:易地搬遷13769.36萬元、交通扶貧9959.96萬元、產業扶貧4330.19萬元、生態扶貧4044.83萬元、教育扶貧3668.91萬元、兜底保障3457.38萬元、危房改造3296萬元、電力基礎設施2532.89萬元、健康扶貧853萬元、飲水安全468.4萬元、文化公共服務275.5萬元、金融扶貧221.22萬元、勞動力就業159.29萬元。同時,全面加強了資金使用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安全運行、精準高效。四是精準因村派人。全面建立“領導聯鄉、部門包村、幹部幫户”的掛鈎幫扶長效機制,統籌各級幹部職工252名(其中縣級176名),因村因户與貧困户結成“一幫一、一幫多”精準幫扶對子,實現貧困户幫扶全覆蓋。各級掛包單位選派20名幹部組建6支駐村扶貧工作隊,下派隊員與原單位工作脱鈎,嚴格執行駐村隊員每月22天工作制度,加強駐村工作督查考核,工作紮實、成效顯著的優先評優提幹,工作散漫、責任履行不到位的,一律召回並嚴肅問責。五是措施到户精準。堅持因地制宜、因户而異、因人而異、因貧施策,細化完善鎮級路線圖、村級施工圖,為脱貧攻堅構建了系統、完整、健全的政策措施體系。六是脱貧成效精準。嚴格按照户脱貧、村出列標準,建立健全貧困村、貧困户有序退出機制,達標一個出列一個,脱貧一户銷號一户,實現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制定鞏固提升實施方案,貧困村出列後需要培育和鞏固自我發展能力,留出緩衝期,在一定時間內摘帽不摘政策,確保真脱貧、不返貧。全鎮6個貧困村1821户7946人貧困人口中,2014年脱貧291户1464人,2015年脱貧127户632人,2017年脱貧956户4317人、黑喜村出列,2018年脱貧222户691人、長勝村出列,2019年脱貧158户617人、其餘4個村出列,2020年脱貧63户200人,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動態清零。

(三)落實“10項”政策。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制定幫扶措施,一户一策,對症下藥,全面落實飲水安全、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金融扶貧、綜合保障脱貧10個方面的項目政策。

1. 飲水安全:近年來,累計實施人飲工程39件,水窖30個,投入資金468.4萬元,覆蓋2251户1.2萬餘人,水質檢測合格率100%,實現全鎮人口飲水問題全部“銷號”清零。

2. 教育扶貧:一是落實政策保障。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2346名學生“兩免一補一計劃”、普通高中“一助一免一補”、職業教育資助“一免一助一計劃”、大專及以上“一助二獎一貸”等教育補助政策。目前卡户中本科92人(在讀60人)、大專91人(在讀42人)、高中250人(在讀146人)、中職在校69人。二是實施薄改計劃。中學,中心校,長勝、萬古、石門國小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建設完成,投入使用。三是全力控輟保學。堅持“查户籍對學籍、查學籍對學生、以實際對系統、以系統對責任”“兩查四對”要求,按照“摸清家底、依法處置、規範責任、動態管理”的“四步走”模式,認真組織開展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全覆蓋大排查,經摸排,全鎮共有6-16週歲適齡兒童2386人,輟失學1名已上訴法院勸返(唐貴兵),1人無法聯繫(銀廠邵海珍),有效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有保障。

3. 健康扶貧:全面落實“四重保障”“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等健康扶貧30條措施,定額補助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80元/人·年。鎮衞生院面積達標,牀位30張,人員配備、醫療設備基本滿足臨牀需要,配套建設中醫館,6個貧困村標準化衞生室全部達標。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享受基本醫療保險政策2197人次報賬451.69萬元;享受大病保險政策354人次報賬53.58萬元;落實醫療救助政策1735人次支付資金58.12萬元,落實兜底保障政策1269人次支付資金46.54萬元。完成32種大病篩查137人、25種慢特病篩查755人、4種慢病篩查47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點人羣(四類慢病)患者已簽約履約3035人,實現重點人羣、重點疾病簽約全覆蓋人;因病致貧91户344人。

4. 農村危房改造:近年來,按照“以房找人、以户找房,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因地制宜、應改盡改”要求,全鎮累計實施農危改1729户(四類對象1106户,非四類623户),投入資金3296萬元,實現危房清零;同步推進拆舊拆危,堅持“一户一宅”,全面排查拆除整治農村危房829户,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5. 易地扶貧搬遷:建成匯同溪和柏果坪兩個易地扶貧安置點。累計完成易地搬遷585户2696人(卡户511户2374人),其中搬遷匯同溪安置點144户651人(卡户109户501人),柏果坪安置點79户389人(卡户73户362人),水田新區327户1500人,進城安置2户11人,搬遷至昭通33户145人(靖安29户126人,卯家灣4户19人)。有易遷勞動力1336人,現已就業1179人,就業率達98%。易遷户“三塊地” 14679.91畝,其中林地 10226.7畝(流轉342.2畝,用於發展林下養雞342.2 畝),耕地 4395.21畝(退耕還林還草4053畝。流轉 2441.09.畝,用於種竹子1832畝、養雞6.89 畝、養牛33.6 畝、種草568.6畝),宅基地 58畝。建成村民小組活動場所19個,6個村行政村公共服務建設全達標。

6. 就業扶貧:累計開展引導性培訓1454人次,技能培訓60人次,投入資金94.68萬元,實現卡户中缺技術家庭培訓全覆蓋。全鎮勞動力人口總數12569人(其中公益公服崗309個),通過培訓引導外出就業、公共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集體公司開闢崗位等方式,已就業10549人,就業率為83%(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4313人,已就業3895人,就業率為90%);建立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報備制度,全鎮外出務工勞動力由村民小組長進行報備,現累計完成勞動力報備12569人,報備率為100%;穩崗補貼現兑現458人65.1萬元,交通補貼兑現19人0.58萬元。

7.產業扶貧:全鎮累計落實產業9.35萬畝,其中筍用竹7.6萬畝,有機果蔬基地0.65萬畝,花卉苗木0.3萬畝,石缸茶0.2萬畝,中藥材0.5萬畝,花椒0.1萬畝;竹銀華山、遠卓魔芋龍頭企業2個,黑喜農副產品加工廠1個,石缸茶、竹筍加工廠2扶貧車間建成投產。投入資金4330.19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户全覆蓋。2020年,圍繞縣委“烏雞、竹筍、肉牛”三大富民產業佈局,大力發展三大產業,持續鞏固脱貧成果。一是肉牛養殖。2020年計劃養牛2600頭,建設養牛場13個(其中政府代建2個),目前,已完成草山種植4064畝,養牛場建設完成,存欄1277頭,組建6個養牛專業合作社,覆蓋農户176户,推薦農户貸款128户貸款金額1867萬元,目前已放貸46户332萬,其餘正在審批中。二是竹筍產業。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按照“新植一批、改造一批、更換一批、選種一批”的“四個一批”要求,用三年時間,打造10萬畝竹園,套種100萬株槐花、養殖2萬箱蜜蜂,實現竹槐蜜旅融合發展格局。目前,全鎮已累計發展7.6萬畝,共覆蓋農户1904户7425人,其中卡户823户3209人,龍頭企業示範帶動,規範化管理,逐步實現高產穩產、同股同價、高度組織化的目標。。三是烏雞產業。計劃發展烏雞養殖120萬羽,目前建有養殖場三個,圈舍51間,放養場地295畝,年出欄達4.5萬羽。按照縣委“抓兩頭、節中間”的發展思路,主要通過“建示範、強帶動”抓養殖環節,2020年新建烏雞示範場13個、烏雞代養點133,年出欄達到18.4萬隻,覆蓋農户218户816人,其中卡户86户342人。

8. 生態扶貧:實施退耕還林39534.4畝,低效林改造19548畝,省級和國家級生態公益林107944畝,中央財政補貼造林2725.8畝,荒山造林(宜竹林地造林)6000畝,營林生產管護道建設19.1公里,累計聘用建檔立卡户為生態護林員128人,發放太陽能794台、節柴灶695台、沼氣池650口。

9. 金融扶貧:發放貼息小額貸款616户2552.9萬元,養牛貸46户332萬元,用於貧困羣眾發展生產,累計貼息221.22萬元。

10. 綜合保障脱貧:近年來,累計發放農村低保8329户16389人,發放低保金2919萬元。2019年實施農村低保1026户2177人(兜底保障167户252人),其中卡户665户1660人;城鎮低保411户625人,其中卡户56户156人;特困供養209户228人(五保户43人),其中卡户103户115人;殘疾人兩項補貼480人,其中卡户295人;孤兒補助41人,其中卡户25人。共發放臨時救助103.24萬元,切實解決殘疾、孤寡、特困户等740户弱勢羣體的生產生活困難。

三、主要成效

通過連續幾年真金白銀的投入、真心實意的幫扶,全鎮農村發生了真真切切的變化,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1.基礎變好。道路交通極大改善,累計硬化通村公路、產業路133公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實現全覆蓋,行政村、村民小組全部通動力電。電視廣播信號全覆蓋,寬帶網絡覆蓋村委會、學校和衞生室,並延伸到部分村民小組。6個貧困村標準化衞生室、19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6個村行政村公共服務建設完成,公共服務極大提升。

2.村莊變美。幾年前,破舊房屋隨處可見,現如今,傳統民居改造一新,樓房平房比比皆是,有的還貫通了入户路,行道樹遍佈村莊,文化廣場設施齊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改善,廁所改造成效明顯,髒亂差現象明顯改觀,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3.產業變優。三大富民產業穩步推進,2019年新植竹筍3.1萬畝,累計達7.6萬畝,龍頭企業示範帶動,規範化管理,竹筍產業不斷髮展壯大,逐步實現高產穩產、同股同價,達到高度組織化目標。烏雞產業通過“建示範、強帶動”,建設示範園,帶動羣眾養殖,實現新增存欄13.3萬隻,年出欄達到18.4萬隻的目標。3973畝草山種植完成,24個養牛場逐步啟動建設,肉牛產業平穩起步,徹底改變了羣眾只會種玉米的傳統觀念。

4.作風變實。廣大羣眾真實感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到幹部,作風越來越實,已由走馬觀花式扶貧、蜻蜓點水式扶貧向精準式扶貧轉變,幹部下沉,深入羣眾,走村入户體民情、聽民聲,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基層幾乎喪失生存土壤。

5.民心向黨。通過廣大黨員幹部的真幫實扶,經常召開羣眾會、家庭會等宣傳脱貧攻堅政策、惠民政策,積極幫助羣眾解決問題,熱情周到服務羣眾,目前,羣眾的感恩意識明顯提高,滿意度和認可度大有提升,特別是疫情爆發以後,民心向黨、人心歸黨,基層堡壘越來越牢。

四、存在的困難問題

1. 困在交通,道路通則一通百通。近年來,全鎮累計投資9900餘萬元,完成片區公路硬化148公里,建成林家渡、紅沙大橋,交通條件大為好轉,但大部分村組聚居地山高坡陡,道路大多為泥土路,目前尚有100餘公里村組道路未硬化,晴通雨阻,羣眾對村組道路項目建設充滿期待,還需上級在村組道路建設上給予一定傾斜和考慮。

2. 難在產業,產業強則羣眾富。全鎮產業發展起步晚、起點低,土地貧瘠、基礎薄弱,已有產業規模小、分佈散、效益差,只有竹筍產業較為穩定,但標準化、規模化和市場半徑都有較大差距。

3. 缺在人才,人才興則城鎮興。由於區域偏僻,發展滯後,教育落後,全鎮高中學生447人,大專以上265人,呈現出無專業人才、難留住人才的局面,村社幹部學歷水平普遍較低,經營集體經濟和助推產業發展的作用發揮有限。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三個落實”,做到四個不摘。脱貧退出後,始終堅持“脱貧不脱政策”要求,嚴格目標標準,繼續實施精準幫扶各項政策舉措,壓緊壓實幫扶幹部的責任,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鐵律,進一步鞏固提升脱貧成果,實現高質量、可持續脱貧。

(二)做強“三大產業”,確保高質量脱貧。圍繞縣委“烏雞、竹筍、肉牛”三大富民產業佈局,結合豆沙鎮實際,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壯大肉牛產業,確保到2025年,肉牛養殖達10000頭。繼續鞏固提升鹽津烏雞品牌效應,出欄100萬羽,轉化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市場轉化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青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擴大竹筍面積,到2025年可達10萬畝,同時套種槐樹100萬株、養殖2萬箱蜜蜂,實現竹、林、蜜、旅融合發展,持續鞏固脱貧質量。

(三)抓好“三大環境”,接續鄉村振興。一是生態環境,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爭取村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二是旅遊環境,加快遊客接待中心、旅遊環線、影視城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旅遊接待能力,同時做實豆沙全國文明鄉鎮、石門獲全國文明村、長勝省級文明村榮譽,提升旅遊形象。三是營商環境,要着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培育壯大新動能,推進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