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脱貧攻堅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概述】

五年脱貧攻堅工作總結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嫻熹韻w”為你整理了這篇五年脱貧攻堅工作總結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五年脱貧攻堅工作總結 六盤水位於貴州西部烏蒙山腹地,地處川滇黔桂結合部,國土面積9965平方公里,轄六枝特區、盤州市、水城縣、鐘山區4個縣級行政區和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2個鄉(鎮、街道),1145個村居。六盤水的特點,可以用5句話來概括:六盤水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因“三線建設”而生,與“改革開放”同歲,於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當日,經國務院批准建市,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重點佈局和發展起來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年輕而富有活力。六盤水是一座沸騰的城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煤炭資源遠景儲量844億噸,探明儲量221.37億噸,至今僅開採13億噸,素有“江南煤都”之稱,為國務院確定的全國20個成長型資源城市之一。六盤水是一座鋼鐵的城市,佔地14.7平方公里的首鋼水鋼集團,賦予了六盤水“十里鋼城”的美譽,成就了六盤水作為西南重要鋼鐵基地的戰略地位,鑄就了一代又一代六盤水人戰天鬥地的鋼鐵般意志和品質。六盤水是一座涼爽的城市,氣候涼爽舒適、滋潤清新,紫外線輻射適中,夏季平均氣温19.7℃,森林覆蓋率61.5%,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榮膺全國避暑旅遊十佳城市、中國康養城市50強。六盤水是一座甜蜜的城市,以獼猴桃、刺梨、櫻桃、軟籽石榴等為代表的特色“山珍”果品近400萬畝,被譽為世界古銀杏之鄉、中國紅豆杉之鄉、中國野生獼猴桃之鄉、中國野生刺梨之鄉。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265.97億元,增長7.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048元、11043元,分別增長8.8%和10.8%,均高於GDP增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1%,步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同進步的新時代。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4%,排全省第3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排全省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排全省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排全省第2位,全市呈現出脱貧攻堅勝利在望、經濟發展厚積成勢、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幹部羣眾感恩奮進、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的良好局面,成為貴州改革發展的一個精彩縮影。先後獲批創建第二批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全國掃黑除惡重點培育市、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市、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等,成功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國家衞生城市等國字號殊榮。11月10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名單重磅公佈,我市又獲得了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最具有價值的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六盤水是典型的山地喀斯特地形,地處雲貴高原一、二級台地斜坡上,境內巖溶地貌類型發育齊全,山巒眾多、延綿起伏,溝壑縱橫、深履險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耕地破碎、自然條件惡劣,加之基礎弱、底子薄、歷史性欠賬多。2014年建檔立卡時,全市4個縣(市、特區、區)中有3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其中水城縣為深度貧困縣)、1個省定重點縣(鐘山區),有68個貧困鄉鎮(其中省定極貧鄉鎮2個)、615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村162個),貧困人口60.37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3.3%,高於全國14.8個百分點、全省2個百分點,是貴州脱貧攻堅主陣地和烏蒙山片區脱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同步小康,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我們的“使命之考”,是全市廣大人民羣眾給予我們的“初心之問”,也是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答好的“時代之卷”。建市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貴州工作、六盤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系列決策部署,堅持以脱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盡鋭出戰、務求精準,強力攻克貧困堡壘。尤其是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災情汛情兩道“加試題”,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貧攻堅,做到思想不能滑坡、力量不能削弱、工作不能鬆勁、標準不能降低,既“戰疫”又“戰貧”“戰災”,全力打贏兩場戰役。經過這些年的艱苦鏖戰,全市脱貧攻堅同步小康取得歷史性成就,62.66萬貧困人口(含自然增減)全部脱貧,5年來平均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萬人以上,61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六枝特區、盤州市、水城縣3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脱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3.3%下降至0,以地級市為單位提前一年率先在烏蒙山片區實現全域整體脱貧、在貴州率先實現市域整體擺脱絕對貧困,脱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5年名列全省前三、2019年位列全省第一,東西部扶貧協作國家成效考核連續兩年為“好”,是全省唯一連續兩年“好”的市州,書寫了貴州脱貧攻堅的六盤水精彩篇章。

在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進程中,五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強烈鬥爭精神堅決扛起重大政治責任。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始終把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同步小康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檢驗,切實堅定決戰決勝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提供堅強保障。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貴州工作、對六盤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堅持以脱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調整充實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組建4個市駐縣區前線指揮部進和深度貧困地區脱貧攻堅工作辦公室,構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領銜出戰、有關市領導靠前指揮、“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部門合力攻堅的組織領導指揮體系。市委市政府每年與縣區、市直部門層層簽訂責任書,逐級立下軍令狀,形成了上下貫通、責任到底、合力攻堅的組織體系,形成了“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的工作格局,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同步小康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二是強化戰略謀劃,作出精準決策。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在科學分析研判各地實際情況基礎上,提出了“兩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決勝,確保如期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創新運用先謀後動、先遠後近、先難後易、先快後慢、先內後外“五先五後”攻堅戰法,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把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轉化成六盤水行動方案。“五先五後”攻堅法得到了省委孫志剛書記的精準指導和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其經驗信息被中辦採用呈報中央領導並刊發。先後出台了《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盡鋭出戰實施深度貧困村百村攻堅行動》《關於進一步鞏固脱貧攻堅成果的實施意見》等60餘個指導性文件。召開市委全會、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領導小組會共200餘次,對脱貧攻堅重大問題深入研究、系統解決。壓茬發起了“四場硬仗”“春風行動”“夏秋攻勢”“五個專項治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秋後喜算豐收賬”“冬季充電”“掛牌督戰”等一系列重大行動,確保脱貧攻堅沿着正確的方向不斷向前推進。

三是強化科學施策,落實嚴格責任。聚焦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注重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創新實施了“四個三”攻堅法(“三段”攻堅,將任務細化分解為“大戰、再戰、續戰”三大階段,大戰堅決拿下脱貧攻堅基本面、再戰着力補齊脱貧短板、續戰一鼓作氣確保奪取全勝;“三級”攻堅,落實市、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壓實縣、鄉、村三級攻堅責任;“三專”攻堅,一名領導專職負責、一個團隊專班攻堅、一套打法專業保障;“三嚴”攻堅,嚴明工作紀律、嚴格督導檢查、嚴厲追責問責),為各地各部門精準施策、壓實責任進行“量身定製”。全市368個市縣直機關單位結對幫扶547個貧困村,選取282個先進村結對幫扶290個後進貧困村,建立了“機關聯基層、強村聯弱村”攜手助力脱貧攻堅工作機制。5.8萬名各類幫扶幹部實現對15.8萬户62.66萬貧困人口結對幫扶全覆蓋。“四個三”攻堅法入選2018年《中國扶貧》脱貧攻堅100計中的第24計。

——我們緊盯堅中之堅、困中之困,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紮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脱貧攻堅”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堅持骨頭從最硬的啃起,攻堅從最難處突破,着力“四個聚焦”(扶貧資金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東西部扶貧協作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幫扶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優先佈局深度貧困地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猛攻深度貧困堡壘,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

一是集中優勢兵力盡鋭出戰。樹立“脱貧攻堅打不贏、一切工作等於零”的思想,全面實行市、縣領導領銜掛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親自掛帥包保貧困發生率高於50%的深度貧困村,示範帶動全市38名廳級領導和40名縣級領導,採取“1+1”模式在原掛幫貧困村基礎上再加掛1個深度貧困村,實現對96個深度貧困村掛幫全覆蓋。把能征善戰、敢打敢拼的同志派到最前線,在全省率先安排市縣機關單位領導班子1.2萬餘人次駐村輪戰,累計辦實事7000餘件。市縣兩級共選派了2752名駐村幹部、590餘名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對脱貧難度大、返貧風險高的貧困户,在原有幫扶力量基礎上,又專門安排副科級以上幹部捆綁包保,為決勝脱貧攻堅竭盡全力。

二是統籌城鄉一體協同作戰。立足“建設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先行市”目標定位,實施以區域發展、城鄉統籌帶動脱貧的戰略,創建了“216”開放式扶貧試驗區(即:將省定2個極貧鄉鎮、以及水城縣脱貧任務最重的北部5個鄉鎮組成的1個連片石漠化脱貧攻堅協同決戰區、全市脱貧難度最大的6個鄉鎮,組建扶貧試驗區作為重點攻堅區域),明確了決戰基礎設施、產業扶貧、教育文化等八個工作重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重點攻堅。成立了4個戰區指揮部和13個極貧鄉鎮決戰隊,派出幹部219名,整合資金13.7億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554個,累計覆蓋帶動貧困人口14萬餘人脱貧。打造了區域型、集約型、開放型、改革型和黨建型“五位一體”扶貧模式,探索出一條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融合、全面發展的內陸開放式扶貧新路徑,帶動全市特別是水城縣整體脱貧,打造內陸開放式扶貧新樣板。

三是實施“百村攻堅”全面決戰。緊盯136個貧困村(含96個深度貧困村),實施“百村攻堅”行動,把“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細化為可操作、可量化的“96字要求”(吃不愁要求:吃飽吃好、結構合理、儲備充裕,穿不愁要求:四季齊備、穿戴乾淨、擺放有序,教育保障要求:全部就讀、嚴格控輟、保證質量,醫療保障要求:全部參合、診療及時、兑現政策,住房保障要求:結構安全、門窗完備、內外整齊,飲水安全要求:符合標準、四季不缺、取用方便,產業扶貧要求: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增收有效,環境整治要求:內外掃除、垃圾清運、乾淨整潔),一村研究制定一個攻堅方案,以村保鄉、以鄉保縣,實現所有深度貧困村按時出列,0.89萬户3.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為深度貧困縣水城縣“脱貧摘帽”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堅持夯基固本、立柱架樑,主攻“四場硬仗”築牢脱貧攻堅基本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紮實做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等精準扶貧重點工作,先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堅持抓重點、解難點、把握着力點,以打贏“四場硬仗”全面提升扶貧綜合成效。

一是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户”,全面打好產業扶貧硬仗。按照“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發展方略,緊抓產業扶貧這個根本,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八要素”,抓實“五個三”工作,大力掀起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推動實現農業產業從種植低效玉米向種植高效作物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發展轉變、從自給自足向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轉變、從“提籃小賣”向現代商貿物流轉變、從“户自為戰”向形成發展共同體轉變、從單一種養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轉變,讓貧困羣眾對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參與和產業紅利的分享更加充實、更有保障。目前,累計種植獼猴桃、刺梨等特色產業399.06萬畝,調減低效作物183.78萬畝,建成省級以上農業園區32個,形成萬畝以上的基地15個,千畝以上的基地282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40家、全國500強合作社5個、國家級示範社15個、省級示範社18個;建成加工冷鏈物流園區、萬噸冷庫、萬噸獼猴桃精深加工中心、全省最先進的萬噸果品分級包裝生產線等,刺梨產品研發、加工規模、加工工藝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定製農業,建立起穩定直供直銷機制,促進農超、農校、農批、農企、農商對接。農業產業的“脱胎換骨”讓“山地劣勢”變成“山地優勢”,不斷轉化為貧困羣眾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帶動18.67萬貧困人口脱貧增收。“刺梨王”“彌你紅”“水城春”“盤縣火腿”“人民小酒”等一款款“山蔬珍品”“涼都珍好”走出國門、遠銷海外、風行天下。

二是堅持“交通水利、電網電訊、環境衞生”先行,全面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硬仗。針對偏遠山區出行難、用電難、飲水難、環境髒亂差等薄弱環節,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向村組延伸,打通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累計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65.56億元,建成農村公路10182公里(其中“組組通”硬化路6434公里),實現建制村通暢率100%和30户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累計投入農村安全飲水建設資金19.36億元,解決155.3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5%,所有貧困村都有安全飲用水,歷史性告別了“背水吃、挑水吃”的困境。對照農村電網國家“三大指標”,加大農村電網改造,改造率達100%,村村通動力電、户户通照明電。推動信息化向農村延伸覆蓋,實現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網絡全覆蓋,解決貧困村網絡信號弱難題。深入實施廁所革命和污水治理,全面開展新農屋、新庭院、新生活、鄉村清潔“三新一清潔”行動,羣眾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是堅持“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全面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堅持把易扶搬遷作為脱貧攻堅“當頭炮”,2016年以來,全市完成規劃建設安置點78個,建設住房近2.97萬套,搬遷羣眾2.72萬户11.6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7萬户9.09萬人)。為讓貧困羣眾“一步住進新房子、穩步過上好日子”,探索出了“十五項戰法”“三變+易扶搬遷+N”等特色做法,打造“青創匯”“錦繡坊”“工匠場”等一批就業創業平台。紮實推進易扶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把工作重心從以搬遷為主向後續扶貧轉變,從以搬得出為主向穩得住能發展轉變,在全省創造性開展“兩個社區”建設(“鄰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穩定、精神充實”的和諧社區與“入住充分、就業充足、生活便利、內外相融”的活力社區),做法寫入了《貴州省深入實施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在全省推廣實施。水城縣《以“兩個社區”為抓手構建易地扶貧搬遷羣眾公共服務體系》的做法,被列為全國首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安得廣廈千萬間,搬出幸福新生活、貧困羣眾俱歡顏”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在涼都大地實現。

四是堅持防止“因學致貧、因病致貧、因房致貧”,全面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教育扶貧方面,全面落實控輟保學“雙線”責任制和“七長”負責制,針對不同原因的輟學學生分類施策,確保輟學學生“勸得回、留得住、學得好”;全面推行送教上門“五有”措施(有教材、有教案、有教具、有作業、有記錄);全面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全力落實教育精準扶貧資助政策。2016年以來,全市新建改擴建農村學校415所,新建改擴建農村幼兒園282所,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46906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33706人),義務教育鞏固率由2016年的92.6%提升到2020年的98.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2016年88.04%提高到2020年95.1%。累計下達各類資助資金37.09億元,惠及和資助學生278.72萬人次,做到了應助盡助。醫療扶貧方面,全市貧困户和監測户100%參合,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全面落實;全面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報;全面落實慢性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全市875個行政村都有達標的衞生室,每個衞生室至少配備1名合格村醫並配齊常用藥品,極大方便羣眾就近就地看常見病、慢性病。2016年以來,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補償388.18萬人次,醫保補償22216.58萬元,住院32.37萬人次,政策範圍內補償138055.6萬元,實際補償比85.63%,政策範圍內補償比91.24%。住房保障方面,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農村危房改造、老舊住房治理和安全等級鑑定,2016年以來,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7918户,建檔立卡貧困户危房改造率由2016年的34.9%提高到2019年100%。完成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36060户,建檔立卡貧困户房屋安全性評定138585户,配套完成農村“三改三化”和人居環境整治40餘萬户,貧困家庭安全住房全部得到解決。

——我們抓實利益聯結、帶農富農,堅持以“三變”改革拓寬貧困羣眾增收渠道。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貧,有一點必須指出並加以強調,就是保持農業穩定和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大力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組織形式,着力優化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三變”把千家萬户的貧困羣眾與千山萬水的產業基地、千變萬化的社會市場緊密對接起來、有效組織起來,着力把“三變”改革打造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腰帶”。

一是穩步推進資源、資產、資金“三資入股”,着力打造“股份農民”。不斷豐富完善“三變”+特色產業、+鄉村旅遊、+易地置業等發展模式和土地股、資金股、技術技藝股等股權形式,持續推動各類資源活化入股、資產量化入股、資金整合入股、產權流動入股,將可以獲取收益的各種資源變為股份,“捆綁”在農民身上,提高進入市場的“身價”,讓每個農民都可以成為股東獲得股份收益。目前,全市共有200.13萬畝承包地、41.67萬畝集體土地入股,55.47萬户農户入股成為股東、入股受益農民達184.36萬人,整合14.68億元財政扶貧資金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户享有的股金、撬動105.72億元其他社會資金參與“三變”改革,累計發放“兩權”抵押貸款8.76億元,培育了234家企業、900家合作社、67個家庭農場參與“三變”改革。通過“三變”推動更多資源資產向農業農村聚焦,攪動農村發展的“一池春水”。

二是堅持採取保底收益+務工收益+分紅收益“三重收益”方式,着力做實利益聯結機制。堅持平等協商,分類指導股比設置,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保底、務工、分紅“三重收益”方式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成果。建立股份合作型分享機制,引導農户以各類資源入股獲得股份分紅;建立勞動就業型分享機制,鼓勵入股農户到園區、基地、企業務工獲得薪酬,着力解決“養懶漢”的問題;建立經營型分享機制,培養一批種養殖能手、家庭農場,解決小農户和現代農業如何結合的問題;建立集體經濟增收型分享機制,通過“三變”推動集體經營性資產管理規範、保值增值,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還採取二次分紅等經濟槓桿強化管理,豐富鄉村治理手段。2019年貧困户户均分紅2340元。全市村集體經濟積累達4.87億元,村均56.1萬元,全面消除了“空殼村”。

三是全面推行合同書、股權證、分紅單“三個到户”監管措施,着力保護農民權益。狠抓“三個到户”監管措施的規範落實,持續強化特色農業保險,推進“防貧保”等試點,每年建立風險準備金500萬元。繼續發揮“三變”法庭、“三變”檢察室、“三變”信訪接待室和律師團隊等作用,加強法律指導服務。全面推進“片區協作、統籌監督、指定辦案、聯合審理”工作模式,將全市92個鄉(鎮、街道)劃分為18個片區協作組,統籌縣、鄉、村三級監督力量,加強扶貧民生監督檢查,從嚴懲治羣眾身邊的腐敗。經過這幾年的不斷實踐和深化拓展,“三變”先後8次寫入中央文件,2017、2018、2019年連續三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榮獲2016年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2018中國三農“十大創新典型”,入選2017年全國精準扶貧10佳典型經驗、2018年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三變”改革成為六盤水脱貧攻堅的一張靚麗名片。

——我們全面深化協作、增量擴面,構建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重點的全社會扶貧強大合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佈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必須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按照“創新、擴量、提質、增效”的思路,把“做足內功”和“借勢借力”有機結合,抓牢戰略機遇,豐富平台載體,用足用好資源,持續推進東西合作、定點扶貧和社會扶貧向縱深發展,呈現出工作更實、措施更準、效果更好、感情更親的良好局面,為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注入強大動力。

一是聚力高位推動,促兩地互訪結對升級。堅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機構和工作小組,統籌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建立對口協作聯席會議機制,全面加強與大連市的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2016年以來,兩地互訪高達34次,其中,兩省省部級領導21人次,廳局級領導282人次。市縣兩級部門之間互訪交流溝通350餘次,大連市7個區市縣(先導區)、60餘家市直部門、16個街道(社區)、110家企業、11個社會組織,對六盤水市4個縣(市、特區、區)、3個開發區,24個貧困鄉鎮、13個極貧鄉鎮、162個深度貧困村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尤其是2018年以來,遼、黔兩省黨政主要領導帶隊開展互訪4次,兩地協作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時爭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鞍鋼集團、中國科學院定點幫扶六枝特區、盤州市、水城縣,累計派出67名幹部參與我市脱貧攻堅,投入幫扶資金6349.75萬元;開展教育、醫療、黨務和幹部等培訓20050餘人次,實施村級衞生室標準化建設等項目14個,購買優質農副產品6819萬元。

二是聚力合作共贏,促產業合作互補升級。用大連資金、市場、技術、管理等“發展性資源”激活六盤水礦產、特色農產品、生態等“基礎性資源”,實現產業互補升級。2016年以來,兩地共同推動企業落地36家,到位資金68.9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和帶動增收10144人。六枝萬畝大櫻桃研發基地、大連草莓高原育苗、大連(六盤水)農業技術產業園、力威鋁業、輕鋼別墅、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採礦採煤掘地機項目等集中落地六盤水。六盤水玄武巖新材料項目落户大連,開創東西部扶貧協作“反向飛地經濟”新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肯定。國家開發銀行貴州分行、大連分行聯手為盤州儲備林發放29億元貸款,從立項到貸款發放創造了國開行項目審批紀錄,推出了儲備林項目“盤州經驗”。

三是聚力智力幫扶,促人才交流互派升級。兩地堅持把人才交流作為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支撐,通過雙向掛職、兩地培訓、組團幫扶等多種方式,為決勝脱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2016年以來,大連市選派71名幹部到我市掛職,選派560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我市開展結對幫扶,我市選派97名幹部赴大連市掛職,選派1070名專業技術人才到大連市進修學習;幫助建成學校41所、衞生院37個、扶貧車間57個;率先實現大連市213所中國小“一對一”結對幫扶我市213所農村中國小全覆蓋,採取“5+1”組團幫扶模式,開展“組團式”幫扶的市實驗一中,打造的“大連班”2020年大學聯考一本上線率93%、二本上線率100%。

四是聚力就業穩崗,促勞務協作互利升級。始終把勞務協作作為深化兩地幫扶的突破口和重頭戲,堅持以崗定訓、訂單培訓,實現勞動力與就業崗位合理匹配,凸顯政策上“留住人”、情感上“温暖人”、制度上“呵護人”、待遇上“激勵人”。5年來,累計組織建檔立卡人口400人到大連市就業,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公共服務布產業、穩就業。累計建成57個扶貧車間(工廠),在深度貧困村、安置點開發公益性崗位3300餘個,圍繞大連援建的扶貧車間用工需求和開發的扶貧專崗工作需要,舉辦就業培訓班111期,培訓貧困人口4992人。大連市2019、2020年均從市直部門拿出10個事業單位編制,專門面向六盤水貧困地區家庭大學畢業生招聘,把人才培養工作提升到政治層面,這在全國獨一無二。

五是聚力消費扶貧,促發展成果互享升級。藉助大連市東部沿海窗口城市優勢,通過“七進”(進政府、進媒體、進飯店、進商場、進企業、進會議、進多媒體)模式,豐富提升“三進”(進機關、進超市便利店、進社區)載體,搭建拓展“三店”(農產品展示店、品牌經銷店、黔味連鎖店)平台,大力推進涼都農特產品走出去戰略。兩地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線上、線下齊心發力,加快推進“三專一平台”建設,其中布放專櫃589台、設立專館42個、專區325個。涼都獼猴桃、刺梨汁、“人民小酒”端上了大連市民的餐桌。“人民小酒”作為2019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文化晚宴的官方指定招待用酒,搭起了聯繫世界的橋樑。5年來,累計銷往大連扶貧產品4.772億元。

——我們全面補短強弱、動態監測,多措並舉鞏固脱貧攻堅成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牢固樹立“脱貧成果不鞏固,一切功夫全白付”意識,始終緊盯貧困户收入、教育醫療和住房、安全飲水等方面短板問題,實行動態清零,確保羣眾有穩定收入、有水喝,上得好學、看得好病,全力以赴鞏固脱貧攻堅成果。

一是把促進就業貫穿始終。精準摸排貧困家庭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脱貧不穩定户、邊緣户的勞動力狀況及就業情況,對標“八個一批”,建立勞務就業扶貧“四個一”台賬,通過組織外出務工、就近就地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推動人崗精準對接,確保貧困羣眾工資性收入不降低和穩定脱貧不反彈。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已就業31.79萬人,户均就業2.38人;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已就業5.22萬人,户均就業2.07人,實現“一户一人”以上就業。

二是把問題整改貫穿始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持點上的問題就是面上的問題、暴露的問題就是隱藏的問題、今天的問題就是明天的問題、別人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點面結合全力推動各類問題整改,緊盯“七查”(查貧困勞動力就業、產業利益聯結、易地扶貧搬遷“兩頭住”、“建新房住危房”、民政兜底保障、防貧返貧監測、建檔立卡數據質量),全面鞏固提升脱貧攻堅質量。2018、2019年連續開展兩輪“五個專項治理”行動,整改銷號問題776個。2020年按照“雙台賬、雙責任、雙追責”工作要求,通過掛牌督戰、扶貧專線、調查研究、明察暗訪、督促檢查等各種方式查找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抓好整改落實,逐一對賬銷號。在“掛牌督戰”窗口期,全市收到上級各渠道反饋問題953個,全部完成整改和銷號,整改率達到100%。對扶貧系統問題數據清洗8次,梳理整改問題數據260萬餘條。採取“本地迴避,互相交叉”的原則完成脱貧攻堅大普查,完成15.41萬建檔立卡户、913個行政村、3個貧困縣普查表的登記工作,審核反饋錯誤清單32643條並全部整改,今年8月底順利通過了國家脱貧攻堅普查質量驗收。

三是把動態監測貫穿始終。收官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六盤水率先提出羣防羣控“十條措施”30條舉措,選派1046名醫務人員入駐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幫助復工復產。面對災情汛情,組織廣大幹部拉網式對全市建檔立卡户和邊緣易致貧户受災情況開展動態摸排,時時與衞生健康、民政、人資社保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並錄入災情登記平台上報,爭取598萬元救災資金及時進行幫扶和救助。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做好預警監測,對存在返貧風險的1885户7199人和存在致貧風險的2361户8862人實施針對性幫扶措施,堅決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緊盯弱能失能困難羣眾,落實民政兜底綜合性保障政策,2016年以來,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22.07億元,惠及農村低保對象7.29萬户15.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13.7萬人。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殘疾人等,落實政府代繳養老保險、納入臨時救助、納入特困供養政策,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創新實施“防貧保險”,織牢保障網底,防止貧困户出現“一邊脱貧,一邊又返貧致貧”的情況。比如,盤州市2019年6月開始啟動實施“防貧保”工作,由縣級財政籌資1000萬元,委託太平洋保險開展入户調查、核實理賠工作,對因病因災可能會導致返貧的農户按照100元/人的標準參保,進行“防貧保”救助,按照“宣傳發動、農户申報、入户核查、聯合審核、保險公司調查後確認賠付”的工作流程,聚焦邊緣人口,做到符合條件的一户不漏、應賠付户一户不落,從源頭上防止返貧致貧。這一做法,在全省退出縣鞏固提升脱貧成果現場推進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四是把成果鞏固貫穿始終。市委出台了《關於進一步鞏固提升脱貧攻堅成果的實施意見》(六盤水黨發〔2020〕28號),聚焦“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人居環境整治、易地扶貧搬遷和產業發展等重點,從10個方面細化實化量化鞏固提升工作措施,此做法得到省委副書記藍紹敏的充分肯定並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全省學習借鑑。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道法自然,按照“四個一”(一個棚架、一壟菜園、一組果樹、一排柵欄)和“四個有”(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標準,實施“千家萬户小康菜園”工程,全面提升農民生活品質、鄉村環境顏值、鄉風文明氣質、庭院經濟價值,着力塑造接續推進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六盤水樣板。目前,全市打造“千家萬户小康菜園”13.43萬户,搭建棚架3.07萬個,栽種棚架附作物59.43萬株,種植蔬菜6329畝,栽種果樹9.54萬株,編制柵欄1046千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6950噸,清理塘溝6404千米。全市漫山遍野大產業次第花開,房前屋後小經濟綠意葱蘢,昔日房前屋後“雞窩地”正在變成“金窩窩”,“房前屋後不留渣,庭院內外果蔬花,講究衞生精神爽,農村不比城裏差”的靚麗鄉村新畫卷正在涼都大地上徐徐鋪展。央視新聞頻道、農業頻道、農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充分報道,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專題到我市進行調研。

——我們強化黨建引領、組織保障,大力營造奪取脱貧攻堅全勝的濃厚氛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好黨建促脱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重要經驗;越是進行脱貧攻堅,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始終堅持脱貧攻堅打到哪裏,黨的組織保障就跟到那裏,在全社會積極營造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齊心協力抓扶貧的工作格局和強大氛圍。

一是強化戰時紀律,督查問效到位。按照嚴明紀律、嚴格督查、嚴厲問責“三嚴”攻堅要求,強化幹部作風檢查,圍繞“5個100%”(各級幹部到崗到位率100%、幫扶幹部入户到位率100%、扶貧政策宣傳知曉率100%、政策措施實現率100%、村級糾紛排處率100%)等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幹部主要精力集中在脱貧攻堅一線。2016年以來,問責脱貧攻堅履職不力幹部574名,黨紀政務處分4574人,羣眾認可度逐年提升。

二是強化正向激勵,關心關愛到位。我們為全市2754名駐村幹部配送一本書、一牀電熱毯、一個取暖爐、一個小藥箱越冬“四件套”,這一做法得到省委孫志剛書記的高度肯定並在全省推廣。建立談心談話機制,與駐村幫扶幹部開展談心談話3200餘人次,走訪慰問駐村幹部家庭900餘户,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40餘個。全面兑現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浮動工資、生活補助、交通補助、意外保險、免費體檢、工作經費。2016年以來,全市有412名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得到職務提拔或職級晉升,市委表彰全市各行各業特別是脱貧攻堅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800人,先進黨組織400個。同時,積極向省委推薦表彰對象,共有273名同志和119個黨組織獲得省委表彰。

三是強化基層減負,作風整治到位。出台《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有關工作機制》等文件,完善了文件發文、會議活動、督查考核等計劃,切實減輕基層幹部負擔。2018年取消了市級對貧困鄉鎮的考核,2020年前三季度,市級累計發至縣級及以下文件共1912件、召開會議87次、開展涉及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督查檢查考核53項,同比分別減少40.1%、49.71%、59.8%。讓廣大基層幹部輕鬆上陣,勇於擔當作為。

四是強化動力激發,教育引導到位。堅持把思想和宣傳引領貫穿脱貧攻堅工作全過程,大力營造全民動員、人人蔘與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先後組織5.8萬名各級幫扶幹部對15.8萬户62.66萬貧困人口進行“大回訪”,完成16.54萬户“3+1”明白欄張貼,幫助羣眾細算“豐收賬”,把黨的惠民政策送到羣眾心中,引導羣眾發展產業、走出家門就業,走上增收致富路。制定《六盤水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宣傳報道方案》,六盤水各級各類媒體平台統一開設“打好脱貧攻堅收官戰”“我和我的扶貧故事”等特色專欄,刊播各類稿件300餘篇,推出各類脱貧攻堅先進典型人物90餘人。

五是強化典型選樹,示範引領到位。始終注重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培養,深入總結宣傳扶貧領域先進人物和典型案例,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湧現出了改革先鋒、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餘留芬;懷揣4.5億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羣眾脱貧的“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獲得者陶正學;“海嘎一天不脱貧,我就一天不下山”,黨的十九大代表、“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楊波等3名全國先進典型,湧現出省級脱貧攻堅先進集體88個,先進個人203人。第一書記林金秀等入選2019年“貴州脱貧攻堅羣英譜”。2016年以來,在脱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市痛失優秀第一書記倪裔豹、優秀教師潘玲玲、優秀共產黨員王文華等18名戰友,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初心使命,激發了全市幹部和廣大羣眾誓奪脱貧攻堅全面勝利的豪情壯志和信心決心。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有以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得益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科學指引,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於黨和國家脱貧攻堅重大戰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的強力推動,得益於全市幹部的辛勞付出和苦幹實幹,得益於廣大人民羣眾的團結一心和頑強奮鬥,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關心支持。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相對貧困必將客觀長期存在,部分羣眾脱貧成果還不夠穩固,產業發展帶貧機制還有待完善,脱貧羣眾內生動力還需進一步激發。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和六盤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脱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作為今後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落實“四個不摘”,強化“四個不能”,推進“十個全面”,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一是完善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和幫扶機制。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疫等引發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納入防止返貧監測範圍,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的監測對象,加強生產經營技能培訓,提供扶貧小額信貸支持。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幫助實現轉移就業創業。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應保盡保。對因病、因殘、因災等意外變故返貧致貧的家庭,及時落實健康扶貧和殘疾人、災害、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最大限度降低返貧風險,確保脱貧成果穩定、貧困增量可控。

二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體系。2020年以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基本擺脱貧困,對失去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和患病者等)提供社會保障。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銜接,把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一律納入低保範圍,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符合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不愁吃、不愁穿”,讓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成為農村扶貧的主要形式。

三是縱深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在“遼寧企業+貴州資源”“遼寧市場+貴州產品”“遼寧總部+貴州基地”“遼寧研發+貴州製造”合作新模式上狠下功夫,強化大連與六盤水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開展合作。聚焦紡織、農產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遊裝備、現代物流、物聯網等七大產業板塊,開展深度合作。推動長興島經濟區與紅果經濟開發區、花園口經濟區與水城經濟開發區、生態科技創新城與六盤水高新區持續深入開展園區共建,以園區共建鞏固區域扶貧成果。

四是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以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級特色產業和村集體經濟,引導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和農户聯合建立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推進經營主體與農户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分工合作,實現加工在城、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推進要素跨界配置、產業跨界重組、主體跨界聯合,培育龍頭企業、公司化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等融合主體,搭建原料生產、精深加工、體驗展示、物流銷售有機銜接的融合載體;深化“三變”改革,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户利益鏈”“合作共贏鏈”與“企業產業鏈”相融合,形成龍頭企業牽頭、新型企業主體跟進、廣大小農户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鏈條增值收益。

Tags:脱貧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