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加快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中值得借鑑的幾個新思路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87W

加快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中值得借鑑的幾個新思路

加快推動縣域醫共體建設中值得借鑑的幾個新思路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後,各地就已開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自2019年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以來,不少地區都積極參與,但各地試點參差不齊。以浙江為例:近幾年縣域醫共體建設中成果較為顯著,按照五“十四”時期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定位、結構,結合地方政府在推進本地醫共體建設、更新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明確參與主體權責邊界。醫共體在建設過程中,各參與主體需要明確定位,理清相關權限。縣域醫共體在建立過程中,無疑需要依靠上級政府高位推動法人制度、財政補償、人事績效及收付費等機制改革。但政府在組建醫共體時,也不能忽略其專業機構這一關鍵屬性,需要避免把職能部門與醫共體相混淆。縣市衞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需與醫共體明確管理邊界與權責清單,落實經營管理自主權,把人才招聘、職稱評聘、幹部任免等交給醫共體。同時,在權限設置方面,由於縣域醫共體的改革單元與行政管轄單元、醫保籌資單元高度匹配,改革的核心政策落實和機制安排均在縣域職權範圍內,需要保證醫共體在建設後,有協調調動相關部門的能力,才能夠真正實現醫共體作為縣域綜合醫改“系統中台”的作用。

二、科學制定縣域醫共體的建設目標。縣域醫共體的建設更多在於提升縣域醫療水平,保障醫保資金使用效率。目前,按項目收付費仍然佔主體,而在未來的支付模式改革創新上,主要需要關注市場機制導入、醫患利益衝突破解以及政策擴散難三大問題。市場機制導入問題上,目前來看依舊需要以醫保支付改革為軸心和槓桿,才能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模式,促進市場機制在醫療衞生健康領域資源配置優化的作用,進而實現價值醫療。醫患利益衝突問題上,目前的項目付費模式,比較容易導致過度醫療。在目前政務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的情況下,其實可以考慮以總額預算為基礎,輔以針對性的多元複合式支付改革,基於對患者就醫病種情況大數據的分析,通過構建“定額自助餐”的方式降低醫療成本,同時藉助數字醫療系統,將醫療收入轉為成本支出,推進服務一體化水平,引導醫生實現與患者、醫保的利益同向。

政策擴散問題上,則可以考慮在總額預算管理前提下,政府出政策,授權醫療服務提供方即醫療機構管控藥品耗材,這樣一來,在減少物耗成本的同時也能換回高水準的醫療服務項目提價空間,從而打破醫保醫療博弈格局,提升存量紅利。

三、着力推動縣域醫共體在鄉鎮地區落地落細。縣域醫共體建設最終的落腳點是服務廣大基層羣眾,可以考慮以下措施:一是組建由1名村醫、1名鄉醫、1名縣級醫院專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師簽約服務團隊,進村入户與家庭簽約結對,走網格式管理道路;二是在吸引羣眾參與方面,可在藥品銷售價格零差率基礎上,實施差別化醫保報銷政策,簽約參保人員在符合規定的基層醫療機構普通門診就醫並實時報結的,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比例提高20%;三是堅持對基層全科醫生等衞技人員的針對性培育,提升首診匹配度,減少居民轉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