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篇1

很榮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參加了工作室組織的“國小數學學科研討會”活動。這次活動由工作室的6位老師分別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進行了授課。而我作為其中的一名授課教師感覺更是榮幸。每次課後都能聽到吳正憲老師的精準的點評。只有兩天的培訓生活,但給我的教育教學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兩天的學習,給我的衝擊力很大,下面就將我的心得體會和一些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教師要關注課堂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教學工作是一項細之又細的工作,作為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每一項細小的工作,只有細微之處做好了,課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師的課堂中,她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時,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樣但是她把兩個三角形的顏色設計成不一樣的,這樣通過拼一拼,學生很直觀的就能看出這個新的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這一個細心的設計,有助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師要關注兒童。正如吳老師所説:“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一定要想着兒童,把兒童放在第一位。”我們也知道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可我們在具體的操作時真正的想過兒童嗎?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課堂中怎麼講解學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學生會怎麼想。而且在課堂中也設法保護兒童的心靈。但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學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課堂中很隨意的對學生的統計圖評價:“你這樣做不科學”,真的也許就這麼一句話,會讓這個學生不再願意積極的參與學習。所以我想在我以後的課堂中要更加細心的去呵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快樂積極的參與學習。

第三教師要學會放手。課堂是學生的陣地,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中出現了問題,教師不要再積極主動的去做裁判員。而要學會把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平等的對話和辯論,讓出錯的孩子心服口服,讓他們在辯論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課堂中要變換角色,要做到:變師説為生説,變課堂為學堂,要多問學生為什麼?老師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提,老師只要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足夠了。

第四教師要讀懂教材。曾有人這樣説過:“開車怕路不熟,教書怕教材不熟”,我們只有讀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設計意圖,我們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駕馭教材。比如説我執教的《條形統計圖》這節課,我就沒讀懂教材,看着例題就覺得只是給學生教會一格表示兩個單位和半格的處理就可以了。當吳老師在評價時,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領悟到的這個意圖之外,還有德育思想的滲透:教育學生從小要做一個細心的人,讓學生體驗做統計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見我們的數學課中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能力還有思想教育。所以我們一定要研讀教材,讀懂它藴含的意義,只有我們讀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

最後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以前我每節課都很認真的準備,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從來也沒想過:這節課學生的困惑在哪裏?我上這節課的困惑是什麼?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這次活動中的説課環節,讓我對自己的備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看到我之前的備課工作做的還是不夠到位,在接下來的備課中一定要首先想學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決困惑的方法是什麼?這樣我的備課工作就更完善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也能提高一點點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我會不斷的前進的,只要不停下腳步,總有一天會走到別人的前面的。

總之兩天的學習,讓我收穫了很多很多,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爭取我的課堂高效。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篇2

在學校王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十一人前往銀川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在為期一天半的學習中,除了路途所見所聞讓人感慨之外,學習所獲也是一種讓人終身受用的財富。

一、學習歷程

(1)在學習期間聽了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勤教授《怎樣提高課堂效率》的報告,其中的五大方略,給我留的印象最深:一個設想,兩個支點,三個途徑,四個回答,五個環節。王教授在講解時以鮮活的實例加以佐證,啟發很大。

王教授認為高效課堂不僅來自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持,還來自於通過教師自身素質來逐步使學生建立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高效體現在教師對知識的調整與定位,體現在培養學生自主構建形成方法的過程。

王教授用“知識樹”的模式來幫助教師建立知識網絡,並以此打通知識與知識、能力與能力、情感價值觀之間的聯繫。通讀教材,要求教師“走進課本”、“説教材”,把這種“知識樹”根植於頭腦之中,形成自我知識的網絡,不僅要求教師對本冊、本單元教材整體地位及編排意圖的理解,更需要教師對所教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相互性有一個整體把握。教師只有對整個學段的教材、對整個學期的教材、對單元教材有系統的把握,從整體到部分的解讀教材,構建知識樹,對教材的胸有成竹,才能在課堂遊刃有餘有的放矢,引導學生交織一張良性的、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網。

高效的課堂真正落腳點還是課堂,如何讓師生輕鬆、快樂的教與學,並讓學生在40分鐘內掌握知識並轉化為能力。王教授為我們作了方法的指導:每個學段的開始把一門學科的知識樹

(知識建構圖)教給學生;每個學期把一冊教材的知識樹教給學生;每個單元的開始也把這個單元的知識樹告訴學生,學完一節教材或一篇課文,還要及時迴歸上位系統。這樣知識在頭腦中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王教授還指出,每節課教師要將學習的目標呈現給學生,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學習的方向,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向着學習目標努力行動。為了更高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王教授還明確的指出了:課堂教學,上課教師先讓學生自學,教師不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為學生呈現自學指導。這個“自學指導”實際上是學習目標的具體化,要做到“四明確”——明確時間(用幾分鐘),明確內容(學習教材的第幾頁)明確方法(在自學時要運用什麼方法),明確要求(在自學時要思考哪些問題,準備教師檢查),只有做到了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的學習。學生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主動地思考學習方法。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能動性則大大提高。

王教授給我們搭建了一個攀登生命課堂、和諧課堂的階梯,而這個階梯也正是要教師用生命歷程來完成的兩個要素。

(2)參觀杜郎口中學,明晰杜郎口發展的歷程。

隨後,我們參觀了杜郎口中學,聽了杜郎口中學級部主任與教研室主任所講的關於學校辦學走過的路子與付出的艱辛,雖説都是實實在在的事,但從平凡中顯偉大,感覺到學校的成功確實來之不易。

(3)進入課堂學習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在這次學習中,我共聽取了三節語文課都屬於展示課的範疇,其中《寫作交流》與《隨筆交流》為同一人所上。是學生將自己創作的作品板書並展示,其他同學點評,兩節課共同的特點是學生的反應強烈,沒有閒置的人,都在積極地進行傾聽,點評,教師只是組織者,雖説時不時地點評一下,也將自己的創作讀給學生,但教師所説的內容很少。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節《春》也是展示課,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課文,然後就是學生的積極地,可以説是你爭我搶的展示,整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真正做到了“課堂活了,學生會了”的境界。

(4)聽取兗州一中原校長杜金山的《現代教育——讓教育迴歸生命本質》的報告。在報告中,杜校長着重講解了“循環大課堂”模式——“三步六

段”“35+10”教學模式。杜校長所説的三步即:課前、課中、課後。課前教師集體備課、編制導學案初稿,學生課前進行充分預習,在這一階段師生共同為實現“兩個前置”構建課前的探究文化:課中:(六段式教學)重申目標、學情調查;問題彙總、精講點撥;當堂檢測、課堂小結,本階段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對話、質疑文化;課後:教師做好課後反思,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學生通過完成堂堂清任務,落實全部學習目標。師生共同構建課後的反思文化。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受益匪淺。

二、本次學習的收穫與體會。

本次學習中共聽取報告五次,聽課三節。可以説這次學習,給我的教學與學習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我教改的前沿陣地。關於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就不再囉嗦,我就僅從我個人的體會角度談談我的認識。

1、鮮活的生命個體構建了活的課堂。在杜郎口中學學習的幾天,每一節課都是活的,教師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明確持久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關注學生的情感、心靈,讓學生學得主動,靈動,有真情真意,充滿生機與活力。例如在《寫作交流》這一節課中,在展示之前,教師就要求學生推薦自己或別人的原創作品,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有真情實感,在原創作者解説中尤其重視對情感的培養。這樣就會喚醒學生的情感內驅力,,杜金山校長也充分肯定了情感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2、教師角色的定位——把機會留給學生。在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裏,教師是組織者、策劃者,調控者、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在體驗探究,合作表演中之中主宰課堂。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參與中享受快樂。正如杜郎口中學提出的“給我一次機會,還您一份驚喜”“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真正做到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長。

3、合理分工,在學習中共同成長。在杜郎口中學中,學生以大組中有小組,小組中又有幫扶對子,在共同進步中分工學習,採用“兵練兵,兵教兵”的方式學習,這是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有一種方式,學生在平等互助中學習,尊重學生的情感,,同時評價又是以大組為單位進行的,所以各個成員都會為自己組的進步而努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4、不斷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與教學技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王*勤教授與杜金山校長共同的觀點,都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品就得不斷地學習,從知識樹到對每一學段教材的把握與領會,尤其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都離不開教師的專業學習。

5、心態是搞好工作的重要條件。杜金山校長説“心態是教師的功底”也就是説有怎麼樣的心態就會有怎麼樣的教學效果,只要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投身於教育教學工作中,就一定能搞好。

三、今後的打算與做法。

課堂教學以及學校管理都聽了好多,也看了好多,也讓我的腦海裏充滿幻想。但一切都得在實踐中摸索,因為看別人的東西始終是在看熱鬧,沒有真正進入到人家的核心,再加上校情不同,學生不同,我不能在照搬中鸚鵡學舌,否則是對自己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只有在摸索中得到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1、積極投身於三三六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學習中,以自己的貼身體驗領會三三六教學模式的真諦。以後的課堂就以“預習、展示、反饋”為自主學習的三大模塊,以“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為課堂展示六環節,讓學生在“聽、説、讀、寫、質疑中”在“兵教兵,兵練兵”中做到“立體化、大容量、快節奏”三大特點,真正實現三三六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

2、轉變教師角色定位,在平等和諧中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以後我將改變自己不相信學生的這種弊病,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做好教學的策劃者組織者,將課堂還給學生,沒有經過預習的,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我絕對不講,減少教師的話語權,換回學生的自信,在參與中成長,並幸福。

3、紮實備課,設計好預習方案,做好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充分預習。

4、加強業務學習,不斷充實頭腦,為學生思維的拓展鋪路架橋。

5、做好小組長培訓,指導他們能真正領導本組同學在平等互助中快樂的學習。

最後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儘快的走進杜郎口教學模式的探索之中,也希望能夠真正領悟杜郎口教學模式的實質,在探索中奮進,在奮進中享受快樂。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篇3

十月底,我跟隨校領導前往北京學習, 觀摩了俞xx、劉xx等幾位國內名師的精彩展示課,以及吳xx等幾位大師的點評和袁xx等幾位專家的報告,使我受益匪淺。令我感觸較深的是俞xx老師的《平均數》和強xx老師的《圓的認識》。

第一天先聽的是俞xx老師的《平均數》。首先,俞老師先了解了一下學生對於平均數的掌握程度,同時活躍氣氛。出示導入題目

二年級的學生測60米跑,並且要把測的成績填表。小明跑了5次,分別是15秒、10秒、14秒、14秒、12秒,小明跑60米需要幾秒?老師説出情景:小明一開始填了一個15秒,他考慮了一下,擦掉了。又填了一個10秒,後來又擦掉了。他應該填多少合適呢?

師:為什麼把15秒擦掉?

生:太慢了。師:為什麼把10秒擦掉了?

生:太快了。

師:最快最慢都擦掉了,那填多少合適呢?

生:在10秒~15秒之間。之後學生討論,最後得出13秒是合適的。

師:小明沒有跑過13秒啊,怎麼能是13秒呢?有的學生就説,平均數不見得是跑過的數。老師説説5次都跑過哪些秒,然後問:第六次可能是幾秒?第七次呢?……

師:每次都會離13較近,(小磁鐵展示,把五次的成績平均為13秒的過程)

師:13秒在最中間,雖然沒跑出來過,但是接下來的跑步可能會出現13了,13反映了他的真實水平。

師:正好反映真實水平的數為平均數。接下來老師又問了幾個問題:

(1)舉例説明什麼地方用到了平均數。

(2)為什麼要學平均數?這些題目有助於學生拓展關於平均數的用處以及加深歸於平均數的理解。最後,老師又出了一個課堂練習,內容是這樣的:男生女生投籃,男生有5人,分數分別為:4、7、5、4、5。女生有4人,分數分別為:7、3、5、9?問題是哪一組的水平高?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老師又問了三個小問題

(1)怎麼來比?

(2)如果男生組去掉最後一個,會比較嗎?這個問題意在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既可以比較總分,也可以比較平均數。

(3)兩組人數不一樣時,可以比總數嗎?應該比什麼數?怎樣比?此時,需要比較的就是平均數了。通過這個題目,培養了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最後,老師總結:平均數是一個什麼數?生:真正水平的數,中間數。通過聽俞老師的這節課,首先感受到的是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更有利於孩子的思維活躍與學習。然後是教師教學首先要自己對於教材深挖,吃透教材,努力做到每一個字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聽的第二節課是強老師的《圓的認識》,強老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很大的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這種教學風格。課的開始首先用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後導入對畫圓的探究。老師是用一個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的,主要由以下幾個問題:

1、怎麼畫圓呢?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畫圓的方法,開拓思維。之後,請學生在紙上嘗試畫圓。讓學生實際的體驗,從實際體驗中發現問題。

2、用圓規畫圓要注意什麼?請學生大膽的發言,由於學生已經有了實際的體驗,基本上學生自己就能總結出來畫圓要注意的地方。這時老師再出示正規的畫圓視頻,看完後學生再一次嘗試畫圓,加深對畫圓應注意的點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是對圓的各部分的探究。由在操場上畫圓引入對畫圓工具的探討,進而引入用繩子畫圓。由老師(用普通繩子)和學生(用鬆緊帶)在黑板上進行畫圓比賽,引入對畫圓時相同點的探究。此時學生很容易總結出來相同點有:定點、定長、旋轉一週。又問圓與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不同?學生説一説。接着順理成章的引入對圓的各部分的介紹。為了加深對各部分的理解,老師出了兩個小問題:

(1)在畫出的圓裏找出圓心與半徑,並畫上。

(2)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半徑是怎樣的線段?然後由半徑引入直徑的學習,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是否是半徑,不是半徑而是直徑。老師出示判斷題請學生判斷是否為直徑,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直徑是怎樣的線段,加深對直徑的理解。最後就是課堂練習了。

1、舉例説一説生活中能清楚看到圓心和半徑的圓。

2、選輻條安裝車輪。安裝一個半徑為3分米的自行車車輪,選什麼樣的輻條合適?有2分米、3分米、5分米、6分米的,請學生説一説選3分米的輻條的原因。得出半徑長度都相等。由這個問題引入對半徑的數量的探究,圓的半徑有無數條。請學生説一説選6分米的輻條的原因,進而得出直徑=2半徑,又問在不同的圓上也可以嗎?進而得出結論,在大小一樣的圓上,直徑=2半徑。

聽完這兩個老師的講課,我明白了以下幾點:首先,輕鬆的課堂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接受,學生的思維能迸射出更多的火花。其次,就是講課時對於知識傳授的梯度一定要把握好,一環扣一環,引導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課本,對學生有足夠的瞭解了。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篇4

5月22日—24日為期三天的作文教學研討會結束了,觀摩和聆聽了於永正、賈志敏和管建剛等名師和專家的精彩課例和報告後,我得到了以下啟發:

1、語文課要有三個原則:

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語文是一種技能,所以教學中老師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紮實訓練,指導孩子的聽説讀寫,學會欣賞他人文章,修改作文,做好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作文訓練就不費勁了。能讓學生不認為是作文課時才是最有效的。

回顧自己的教學,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我除了堅持讓孩子每天讀課外書外,還堅持寫週記和每篇課後的小練筆,比如續寫、讀後感或者與自己喜歡的人物^對`話等。明天早讀時間開始讀自己的文章,讀之前先自己修改,然後同桌互批,最後讀一讀,師生互批。最後證明這樣做效果很好。這些做法與名師的講座不謀而合,應該繼續發揚。

2、語文教師要有素材意識,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會思考,要有好奇心和童心。

老師能想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所以老師要多看書,多積累,養成勤動筆的習慣。

如果教師沒有素材意識,學生就更不知道寫什麼了。反思我們的教學,教學中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從教師自身看,要養成多看書、多積累、勤於動筆的習慣還需要持之以恆;從學生方面看,很多孩子寫的非常空洞,內容簡短,沒啥可寫,詞語也不豐富,乾巴巴的。教師應該把素材意識傳導給學生,讓他們學會選材,學會把環境、場面、心理、動作、^對`話、神態描寫具體。

3、老師要學會運用三種鏡子。

一會用放大鏡放大孩子的優點;二是用顯微鏡放大自己課堂的不足;三是用廣角鏡觀察大千世界,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

我在教學中比較注意時刻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這是值得發揚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張會表達的嘴,還要有一對能診斷語言的耳朵。教學中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個有心人,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力求讓每一位學生會聽、會説、會讀、會寫、讓每一節課更生動、更有趣。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篇5

20xx年4月13日4月15日,我有幸參與“全國國小品德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有幸聽取了一些名師、專家的經典課堂及精彩講座,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現將我參加這一次觀摩的心得總結如下:

首先,品德課不是可上可不上的副科,他是學生髮展的必須要素,不過這也不是説一定要把品德課太強化,而需要老師們能給他一個正確的定位,把握品德課的特點,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是一個階梯式的過程:讓孩子瞭解社會、接觸社會然後適應社會的過程。

其次,現代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孩子也是一個比一個聰明,一句話:今天的學生非常難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否則,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情況,將會讓你措手不及。品德教學非常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因為,一個好的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的幸福,反之,一個不好的習慣毀了一個人的一生。另外,我們要知道:我們在搞教育,我們應該知道教育的核心,那就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其實,學生的健康人格非常重要,可以説有時候學生的交往能力比成績更重要,因為,健康的人格可以讓一個學生正常地發展,而成績只能是文化水平的體現,它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

再次,通過聽了賈峯老師的《新科技,新生活》的教學,加上《凝注品德教學細節》的講座,讓我明白:品德教學要注重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教學細節反映課程理念;教學細節能彰顯文化內涵;還能啟發學生的智慧並引領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可以傳播師者形象等等,所以,品德教學注重細節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教師要發揮品德教學的導向作用及反饋功能,利用教學評價來促進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促使新課程不斷完善,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的重新建構,從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促進國小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

學四是研討會心得體會篇6

第十屆全國幼兒園音樂教育觀摩研討會於10月初在太原舉行,全國幼兒園音樂教育研討會學習心得體會。我們翹首以盼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這是我們幼兒園教師心中最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音樂研討。讓我們充滿期待,充滿想象,更是迫不及待。三天的課程、工作坊以及講座果然是不負期望。

一、音樂殿堂中享受高雅藝術的魅力

徐卓婭教授的開場講話過後哦我們千人同唱會歌《田野之歌》。

舞劇《鄂爾多斯的婚禮》又把我們帶到了那廣袤的大草原上,與新郎新娘歡聚在奶茶的香味中,共享那草原上甜蜜的月光。徐教授的講話讓我突然驚醒, 不覺驚歎,專業舞蹈演員的蒙族舞就是有感覺。但是許教授用她那特有的風格這麼説的:“他們可都是幼兒園老師哦,我們幼兒園老師也可以高大上的!”頓時,台下一片噓唏。

多個版本童話劇《三隻小豬》(三個由幼兒園老師和大學生現場表演的版本;一個由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的視頻版本;三個由台下老師現場編排的版本)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兒童戲劇的魅力,初步懂得了兒童戲劇創編的注意事項及問題診斷,體驗了兒童戲劇帶來的快樂並感受到兒童戲劇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更懂得要想做好兒童戲劇的創編,教師必定要有深厚的經驗積澱與較高的音樂素養及各方面融會貫通的能力等等。

要不是許教授的一個簡短報告和幾個中場幽默講話,鬧得大家笑的前仰後合,我定會錯以為身在某大劇院享受高雅藝術呢!

二、課例觀摩中體驗百鍊成鋼的艱辛

兩天的音樂課例那是經過全國性地層層篩選,度過重重關卡才得以展現在我們眼前。課例的選材無不貼近幼兒生活,為幼兒熟悉喜愛的;課例的設計無不獨具匠心,卻又來源於傳統或生活中的遊戲;課例的實施者無不是普普通通的一線幼兒教師,卻有着研究者的氣質,心得體會《全國幼兒園音樂教育研討會學習心得體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生動的課例、一個個活潑的孩子、一個個敬業的老師,更看到了一種鍥而不捨、百鍊成鋼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我們要帶回來的寶貴財富,要將這種精神像太陽光芒一樣灑向每一位嚮往成長的老師,讓大家同沐陽光,共成長!!

三、教師報告中感受音樂學習的自主

來自各地的工作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來自南京的兩名教師。報告中涉及到音樂區域的材料投放及活動組織,讓一直困頓於區域活動開展的教師們毛塞頓開,原來音樂區域的材料是可以這麼投放的。

最讓我們印象深刻是老師的新概念音樂節奏遊戲的示範。真是讓我們大開了眼界。在四色帽與紙杯的遊戲中,大家手忙腳亂的跟着教師的“指揮棒”動個不停,根本無需老師任何提醒,精神高度集中在遊戲中,緊張有趣又輕鬆活潑。在九宮格遊戲中,由老師現場在格子中畫出不同圖形,又由老師自己決定不同的圖形用嘴巴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時,學習的老師就聽着音樂,跟着在各個圖形中跳動的指揮棒,老師們快樂地發出各種聲音。

這兩個遊戲完全體現了《指南》中的自主精神,快樂更是無處不在,學習品質的培養也是隨處可見。

震撼心靈、拓寬眼界、改變思維、感悟人生等等在這次學習中都有深刻體現。讓我們有意識去思考音樂教育與學習品質的培養,讓我們認識到音樂教育與其它領域的關係,從而讓我們找到音樂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位置,為了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做出我們該有的努力與貢獻。這是一次新陳觀念更替的研討,這也是一次跳出音樂教育的研討,更充實了我們的心靈能量。讓我們每一次都懷着感恩心去學習,試着在學習中學會擔當,如此,才能體會自我成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