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2W

第一篇: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2014年9月27日,我校組織到一小參加縣國小數學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為“新課標下高效課堂的研討”。會前縣數學教研員介紹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和宏觀要求。上午觀摩了來自一小的盛文芹和二小的董相花兩位老師的六年級上學期《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公開課,下午觀摩了來自四小的馬桂蘭和五小的張慶珍兩位老師的二年級上學期《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公開課。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時效性、針對性。觀摩後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從中受益匪淺。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這兩節課,兩位老師都努力、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狀況,並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低年級課程,兩位老師都選擇了有趣的素材,來激起學生的興趣點,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並注重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引領。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研討會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第二篇: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3月9日,我參加了市教研室在第一實驗國小組織的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課、錄像課和專家報告,下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首先,第一實驗國小的xxx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觀摩課《小數的意義》,我認為,這節課的精彩之處有二:

一、小數的讀寫和分類,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大膽放手,教變為學。

這節課遊戲引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老師用棒棒糖做小數點組成不同的數字,從學生已有經驗和知識入手,引導學生試着讀0.2、1.56、1.798,然後適時讓學生總結讀法。小數的寫法也是讓學生自己完成,一點沒有教給學生的痕跡,知識自然生成,真正把學習教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個人認為,這時要是能讓學生指出哪是小數部分,哪是整數部分會更好,為學習小數的分類奠定基礎。

二、構建數學模型,學習小數的意義。

一位小數的意義是由問題引入的,老師出示三幅圖,直接問,那幅圖能表示0.4,圖 平均分 分數 小數0.4,初步建立了小數和分數的關係的表象;二位小數,學生先塗格子,認識0.06,0.25,並用分數表示,構建起分數與小數之間的數學模型: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二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教學則是利用課件,從0.1、0.01到讓學生找出0.001,突破難點,構建模型。

總結王老師的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由學生已有經驗入手,直接讀寫小數,而不是教師教,知識自然生成,把學習教給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突破難點。同時,王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自然,過程流暢,正如我在去年研修中寫的體會“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活動經驗基礎之上的,必須是為學生積累新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新知識服務的。數學活動應該是已有知識和新知識、已有經驗和新經驗之間的橋樑。好的數學活動應該能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悟。”“設計好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體會和反思,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新知識。這樣下來,數學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很流暢的線條,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習者應該是感覺舒暢的,或者説,數學學習應該是有情感的!”

緊接着,我們觀看了劉萬元老師的教學錄像《除法》,這節課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劉老師這節課先根據情境,提出問題,利用小棒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自主練習,課堂總結。正確處理了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係。在課件演示、學具操作、圖片等直觀條件下,對算理的理解可謂十分清晰,但是接下去的計算都是直接運用抽象的簡化算法進行計算。所以,在算理直觀與算法抽象之間應該架設一條橋樑,鋪設一條道路,讓學生在充分體驗中逐步完成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過程。 本節課劉老師就做好了算理和算法之間的溝通。

最後,泰安市教研室李萬江老師給我們做了《一節數學好課的思考》的報告,結合兩節課從十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讓我們受益匪淺。

一個上午的時間雖短,但我的感受卻頗深,我會認真學習這次研討會的精神,並應用於教學實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第三篇:國小數學研討會的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研討會的心得體會

城關二小惠寶霞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全縣組織的國小數學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教學能手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以及教科研成果彙報等,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通過此次活動我親眼領略了優秀教師的風采,聆聽他們的教研成果,感受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也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和人格魅力;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一、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二、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提升學生

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通過參與這次教研活動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第四篇: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2014年9月12日,我縣組織到潢川參加海峽兩岸國小數學名師好課堂系列教學研討觀摩會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為“名師好課堂課堂的研討”。會前潢川高中老師介紹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和宏觀要求。上午觀摩了來自首都的吳正憲老師的三年級下學期《面積的認識》的公開課,下午觀摩了來自江蘇省啟東市蔡宏聖老師的四年級下學期《乘法分配律》的公開課;次日上午我們聽取了江蘇省啟東市實驗國小副校長季國棟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五年級的示範課,他主張‘疑趣課堂,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時效性、針對性。觀摩後聽了專家的學術報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從中受益匪淺。

《面積的認識》這節課,吳正憲老師很努力、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狀況,並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級課程,兩位老師都選擇了有趣的素材,來激起學生的興趣點,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並注重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引領。

《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課季國棟老師循序漸進,從簡單的生活現象導入問題,一步步的把學生引入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取知識。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研討會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項鬆梅

蘇仙石鄉中心校

2014/9/15

第五篇:教師參加國小數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週末我有幸參加了第四屆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數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名師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以及教科研成果彙報等,通過此次活動我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悦,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同時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平均數》時,老師用到了中國男籃的身高,《探索完全圖》時利用超級畫板的動畫技術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走近名師,感受名師,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