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多篇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1

很榮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參加了工作室組織的“國小數學學科研討會”活動。這次活動由工作室的6位老師分別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進行了授課。而我作為其中的一名授課教師感覺更是榮幸。每次課後都能聽到吳正憲老師的精準的點評。只有兩天的培訓生活,但給我的教育教學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兩天的學習,給我的衝擊力很大,下面就將我的心得體會和一些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教師要關注課堂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教學工作是一項細之又細的工作,作為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每一項細小的工作,只有細微之處做好了,課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師的課堂中,她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時,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樣但是她把兩個三角形的顏色設計成不一樣的,這樣通過拼一拼,學生很直觀的就能看出這個新的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這一個細心的設計,有助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師要關注兒童。正如吳老師所説:“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一定要想着兒童,把兒童放在第一位。”我們也知道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可我們在具體的操作時真正的想過兒童嗎?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課堂中怎麼講解學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學生會怎麼想。而且在課堂中也設法保護兒童的心靈。但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着學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課堂中很隨意的對學生的統計圖評價:“你這樣做不科學”,真的也許就這麼一句話,會讓這個學生不再願意積極的參與學習。所以我想在我以後的課堂中要更加細心的去呵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快樂積極的參與學習。

第三教師要學會放手。課堂是學生的陣地,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中出現了問題,教師不要再積極主動的去做裁判員。而要學會把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平等的對話和辯論,讓出錯的孩子心服口服,讓他們在辯論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課堂中要變換角色,要做到:變師説為生説,變課堂為學堂,要多問學生為什麼?老師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提,老師只要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足夠了。

第四教師要讀懂教材。曾有人這樣説過:“開車怕路不熟,教書怕教材不熟”,我們只有讀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設計意圖,我們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駕馭教材。比如説我執教的《條形統計圖》這節課,我就沒讀懂教材,看着例題就覺得只是給學生教會一格表示兩個單位和半格的處理就可以了。當吳老師在評價時,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領悟到的這個意圖之外,還有德育思想的滲透:教育學生從小要做一個細心的人,讓學生體驗做統計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見我們的數學課中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能力還有思想教育。所以我們一定要研讀教材,讀懂它藴含的意義,只有我們讀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

最後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以前我每節課都很認真的準備,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從來也沒想過:這節課學生的困惑在哪裏?我上這節課的困惑是什麼?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這次活動中的説課環節,讓我對自己的備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看到我之前的備課工作做的還是不夠到位,在接下來的備課中一定要首先想學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決困惑的方法是什麼?這樣我的備課工作就更完善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也能提高一點點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我會不斷的前進的,只要不停下腳步,總有一天會走到別人的前面的。

總之兩天的學習,讓我收穫了很多很多,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爭取我的課堂高效。

我有幸參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組織的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一天的時間先後聆聽了2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和精彩的講座,讓我頗多感悟,受益匪淺,每節課都有着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下午羅明亮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羅老師讓我看到了這是一節非常有深度的課;還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沉着,機智,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我想給聽課的每位教師留下的不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還是反思,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交流。

兩位教師都非常重視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通過課前交流拉近師生關係,在課前的談話中就讓學生被老師吸引,對老師非常感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課堂常規。

兩位教師都勇於創新,將學生完全放開,去允許學生出錯誤,不怕學生出錯誤,並能在學生出錯誤時及時引導,重視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我想這點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如潘小明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一個(x,x),這足以説明課堂中重視了生成的資源。

三、教師巧用教育機智。

在每節的課堂教學中,發現每位教師都能夠及時的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和傾聽學生的發言,最後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課教學必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對新知識的引入或鞏固都要注意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上課教師們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五、探究活動充分。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例如,潘小明老師在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時,讓每個學生盡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每個人描述的方法和順序不一樣,所以不能使人明確同一事物的準確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確什麼是列,什麼是行,再從具體的列和行中確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學習紮實有效。

合作學習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條捷徑,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造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感,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每一節課都非常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們把合作學習都放在知識的難點和疑點上,在學生解決有困難時採取,老師在有難度的問題處理中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再通過合作互相交流意見,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達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確,以個人優勢的發揮來促成整體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是老師的突出特點,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觀點;老師有充足的耐心,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後應對比優質課,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2

我很慶幸能夠參加這次盛會,“東南大學”的環境是那麼的幽雅,那古樹梧桐給人以古典優雅之感,整個校園清新、寧靜,古樸而安詳,給人以心靈上的洗滌。

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匯聚在“東南大學的禮堂”,聆聽名師和專家的教誨,吸取教育的營養,我每天總是感覺我的手耳不夠用,總是想把大師們所講每一個觀點,所上的每一節課,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上。還好整整二天半的學習,我也把筆記本記得滿滿的,收穫頗多。

現在回到學校看着自己的學生,回想着這二天半的學習內容,我的心得體會記下來,與同行們交流。

數學課堂應該主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數學知識而純粹教數學知識,還是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數學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從鄭毓信教授的報告《走進數學思維》和張齊華老師的觀摩課《交換律》中,讓我感悟到一節好的數學課讓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現就張齊華老師的一節《交換律》來看名師是怎樣上數學課的,首先張老師從語句中的詞語不能交換談起,比如説“我騎馬”不能説成“馬騎我”等,此時話題一轉,引入數學方面有些情況是能夠交換的,從而引入了課題。

呈現兩數相加,交換兩加數的位置和還是相等的。接下來就開始讓學生進行驗證,想辦法證明“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按理説當學生舉出很多例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下結論了,可張老師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出示了兩位學生所舉例子的情況。

可這時張老師並沒有停止學生的探索,而由此引發學生思考:“是不是隻有加法有這樣的交換律呢?”,於是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説“在乘法中,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有的説“在除法中,交換除數與被除數的位置,商不變”,有的説“在減法中,交換被減數與減數的位置,差不變”,這時張老師説:“同伴們,你們現在有這麼多的猜想,那就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吧!”。學生就開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尋找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證明的過程中學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錯誤的猜想,就只需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了。最後學生獲得的結論是乘法有交換律,加法有交換律。這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學生的心裏留下的不僅僅是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而是對策略的認識,對不完全歸納法的認識,雖然學生不明白這是什麼方法,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是很有幫助的。在這節課中學生體驗到的是探索的樂趣。正如鄭毓信教授所説的那樣,通過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最終達到會用數學進行數學思維。

週末我有幸參加了第四屆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數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名師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以及教科研成果彙報等,通過此次活動我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悦,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同時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平均數》時,老師用到了中國男籃的身高,《探索完全圖》時利用超級畫板的動畫技術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走近名師,感受名師,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3

夯實基礎是關鍵,現在的會考,實際是學業水平考試,考查基礎知識為主。什麼是基礎?如何夯實呢?怎樣的備考才是科學的?會考考什麼?怎麼考?“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在3月18日上午八點到十一點半,我有幸去太原參加了蘇老師主持的會考數學研討會,收穫頗豐。

一、感受

對於九年級教師,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參加會考研討會議,因為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指導作用,怎樣上好複習課,如何選題才有針對性,對於佔分值比較大的函數部分內容如何複習更有成效都給我們進行了講解。課改背景下的教學好課應該讓學生有一個歸納和概括的過程。課堂上,讓學生按照經歷、感受→思考→歸納、概括→演繹的過程去學習,讓學生們也説學數學越來越有意思。

二、對會考信息認識的提高

隨着義務教育新課程的全面實施。會考試題更突出體現新課程的評價理念。一是試題考查的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二是以能力考查立意的題目在試卷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以探究式、開放性題目增多;三是題目內容的呈現形式靈活多樣,不僅給學生理解和解答題目提供了方便,還給人以和諧美的享受和薰陶;四是偏、難、怪等題目,計算量大的題目基本消失,試卷的考查功能和考查目的得到了更好的實現。

近幾年的會考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複習時必須深鑽教材,在做題中應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做到舉一反三,有些會考題就在書上的例題和習題的基礎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方法的學習。基礎知識就是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礎知識之間的聯繫,要做到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知識,並能綜合運用。例如:會考涉及的動點問題,既是方程、不等式與函數問題的結合,同時也常涉及到幾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導等等。

第二輪,針對熱點,抓住弱點,開展難點知識專題複習。根據歷年會考試卷命題的特點,精心選擇一些新穎的、有代表性的題型進行專題訓練,就會考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收集一些資料,進行專項訓練:

①實際應用型問題;

②突出科技發展、信息資源的轉化的圖表信息題;

③體現自學能力考查的閲讀理解題;

④考查學生應變能力的圖形變化題、開放性試題;

⑤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的歸納猜想、操作探究性試題;

⑥幾何代數綜合型試題等。

第三輪,綜合訓練(模擬練習)。這一階段,重點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訓練學生的解題策略,加強解題指導,提高應試能力。具體做法是:從往年會考卷、自編模擬試卷中精選十份進行訓練,每份的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及時批改,重點講評。

最後,在會考的前一週,對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按題型分塊回味練習,掃清盲點,或者找出以前的試卷重點對以前做錯和容易錯的題目進行最後一遍清掃。同時,適時給予學生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興趣。教師要從講課複習、做練習、改正試卷、小結等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時間,發揮學習效能。使學生學習得法,增強自信,培養興趣,做到事半功倍。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4

xx月15、16日,全縣三十名國小數學教師參加了陝西省教育學會課程研究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相約名師、聚焦課堂”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技能提升培訓會,和全省近千名教師共聚xx文理學院,觀了八節觀摩課,聆聽了三場專家講座。觀摩課授課教師既有全國特級教師、知名專家,也有教學思想、教學藝術已經比較成熟的青年骨幹,還有年輕的教學新秀,他們的課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樸實而韻味悠長,或者匠心獨運、點撥巧妙,或者活潑生動、新穎明快。三位專家報告也深入淺出、引人深思:徐老師的“解決問題教學研究”用大量生動案例為老師們答了疑解了惑,孫老師的“提高教學質量從研究學生開始”獲得老師們的認同。

培訓期間,我縣參訓教師都能按時參加,特別是xx國小、xx中小等教師還能積極交流討論,認真學習的精神可貴。

培訓會後,xx中小、xx中小等學校參訓教師按要求上交了心得體會或教學設計,共計16篇,部分學校還組織參訓教師上了彙報課。這些學校及參訓教師重視二次培訓,重視反思與總結的做法值得提倡與表揚。

總之,本次培訓會,我感到老師們不論是在觀課、聽講座過程中,還是回校反思實踐過程中,總有一點、兩點被打動、被點亮的地方。培訓會對老師們的影響正如徐斌老師追求的“無痕教育”那樣,“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在不露痕跡中理解”,相信老師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風化雨中提升”。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5

今天有幸到蒲汪中心國小聽課學習。我們一共聽了四節課,三節低年級的,一節高年級的。四節課可以説節節精彩,並且各有各的個性和優點,讓初涉國小數學的我眼界大開,收益匪淺,感受到了國小數學的精妙與魅力。

我個人從小數學不好,感覺數學,特別是國小數學無非就是數字之間的加減乘除,沒有什麼樂趣,枯燥無味;而現在教了十幾年中學則感覺國小數學內容簡單,沒什麼教頭。可是,今天這四位老師的課,卻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目瞪口呆。原來國小數學可以這樣教,它的課堂是如此有樂趣,如此讓人着迷。

今天這四位老師,不愧是各片中選出的優秀教師。四節課展現了他們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自身的教學素質。對教材深刻的挖掘,讓他們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深入淺出;對孩子天性的瞭解,讓她們把課堂變成了孩子們的學習的遊戲樂園,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輕鬆愉快;對孩子們多樣化的評價、鼓勵,讓她們提升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對孩子們嚴格地要求,習慣養成的培養,讓她們為孩子們以後的成長提供了保障。

和她們比比,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同是老師,真是慚愧。還好我現在已經意識到並開始學習。我要靜下心來仔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向其他老師學習請教。相信只要我努力,就會有收穫。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6

11月2-3日,我們在沂南雙語實驗學校有幸聆聽了參加省級講課比賽的六節課,感覺收穫頗多。上課的六位老師不愧是臨沂市乃至山東省的`名師,他們紮實的基本功,精練的教學語言,成熟睿智的教學風格,讓我深感佩服。他們的每一節課,不但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註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尤其是臨沭附小呂鍵老師執教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自然、流暢,讓人感覺回味無窮。

1、課前談話巧妙,不但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給了學生很好的啟示:“説話不光要簡潔,還要講究準確,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這樣,我們數學也是這樣。”

2、選用素材好,情境設計有創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呂老師巧妙創設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數學問題“班長的位置在哪裏?用學過的幾行幾列説説”,以舊引新,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學生推上了主體地位,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活動安排科學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紹班長的位置,到創造數對,再到應用數對以及利用數對確定方格圖上的位置,每一個活動的引出都是那麼自然流暢,恰到好處。

4、教師語言嚴密,啟發引導及時到位。“怎樣既準確又簡明的表示班長的位置呢?”“既然每個小組都不約而同地保留了這兩個數,説明-這兩個數很重要。”像這樣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在呂老師的課中舉不勝舉,這足以看出呂老師紮實、精煉、簡潔的教學風格。

5、自然滲透了數學的思想方法。課上呂老師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從剛開始用的方法,到第幾行第幾列,再到用數對錶示班長的位置,咱們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6、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呂老師讓學生應用數對生活中的例子“電影院、瓷磚圖、地球儀”,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緊張而又短暫的一天半過去了,給人帶來疲勞的同時更讓人感覺無比的充實,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我會努力將我所學應用於教學實踐,提搞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研討課心得體會篇7

20xx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山東省國小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研討會。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青年教師,這次的學習機會對我來説非常難得,我很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這次學習的內容是聽取各市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及他們的專業成長故事,短短三天,讓我收穫頗豐,受益匪淺,也讓我在學習之餘有了更多的反思。下面是我在學習中的一些收穫和體會: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十八節課,課課精彩,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優秀的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信任,完全相信學生有探索、學習的能力。課堂中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而教師僅起引導作用。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自信和探索能力讓我讚歎不已。

二、數學課堂也可以“好玩”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如何設計一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學生覺得數學很有趣。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節是由鄭生志老師執教的《用分數大小表示可能性》。鄭老師這節課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用一句“我有超能力”,深深地吸引着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以遊戲貫穿整堂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最後的練習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採用的是商場抽獎和砸金蛋的遊戲,請學生説一説可能性是多少,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三、構建高效課堂。

數學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任務,所謂的高效課堂,以我的理解就是學生基本能掌握當堂所學知識,完成教學目標。這十八節課,讓我學習到了教師要學習、要思考、要創新。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會引導,讓他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

聽了這些老師的專業成長故事,我深深地佩服。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光芒,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名優秀的教師,正是從不斷學習和思考中磨練出的。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呂健老師。她在學習上的堅持刻苦精神讓我折服。堅持讀書,堅持寫隨筆,短短几年,積累了大量的讀書日記,除此之外,還把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平時的教學實踐之中,並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發現,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以外,還需要積累大量的知識,增加內涵。

最後,我還學習到了一些老師在教學中的寶貴經驗,如:鄭生志老師提到的心願卡、整合練習本和課堂本、滕雲老師的創編課外讀物、成玉麗老師的數學故事、數學論文等等,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斷學習,聆聽專家講座,向優秀教師學習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讓我的學生愛上我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