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51W

第一篇:《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摘錄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讀書的目的可以分為娛樂和提高自己。這裏針對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閲讀,因此最關鍵的精神因素是讀者的:

主動性,也即主動閲讀。

1、粗度,略讀,讀書的標題,副標題,書的索引,書的最後幾頁,書的致謝等,大致瞭解書的主題

2、閲讀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最要緊的是適應不同內容不同目標的閲讀速度

3、放置眼珠的停頓和回跳(方法就是用引導物,引導物流暢的在行間行走)

4、閲讀時嘗試提出問題,你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下列出4主要的問題:

* 這本書主要在講什麼?作者的主題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展開這個主題的

* 作者在細部説了什麼?如何説的?找出主要的想法主要的論點

* 在讀了這本書大部分後思考:這本書有道理麼?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 這本書與讀者自己有何關係?如果這本書只是提供了一些資訊,那麼這些資訊於你是有意義的麼?為什麼作者認為這些資訊是重要的?

如果這本書不近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那麼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者建議

5、在閲讀的過程中你要記得去提出4中的這些問題,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追求的閲讀者

6、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措施:要去寫下來----在書上做筆記。做筆記時可以採用的方法有:

* 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者重要力量的句子下劃線

* 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條線

*在空白處做星號

* 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順序做編號

* 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有過同樣的論點或者相關的要點。可以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者參照的意思

* 在空白處做筆記---可以記下你自己的問題和思考出來的答案,或者對複雜的論點進行簡化過後的所得;或者全書所有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的最後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記下來

* 讀完一本書以後,可以在此書的第一頁的空白頁寫下你自己的思想,寫下全書的大綱

7、培養閲讀的習慣。

所謂藝術或者技巧,只屬於那個能養成習慣,而且能夠一招規則運作的人,這也是藝術家和任何領域的工匠的不同之處。

要養成習慣除了不斷運作練習之外別無他法。

第二篇:讀書筆記:如何閲讀一本書

閲讀

閲讀應該是主動的閲讀。其目標有兩種:

第一種是獲得資訊,通常是閲讀讀得懂的東西(比如報紙,雜誌等)。

第二種是求得理解,讀一些開始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比如學術著作),從中獲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閲讀其實就是學習:輔助型學習(老師教)與非輔助型學習(閲讀)的差異。

閲讀的層次

共四層

1、基礎閲讀:這個句子在説什麼?擺脱文盲

2、檢視閲讀:系統化的略讀,在有限的時間裏瞭解一本書。這本書在談什麼?值不值得深入讀下去?

3、分析閲讀:追求閲讀,讀到這本書成為自己的為止。

4、主題閲讀:就某一主題,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並列舉出書中的關鍵之處,挖掘出主題,有可能所有書都沒提到,但是通過總結能夠挖掘出來。

基礎閲讀

有四個階段:

一、閲讀準備階段:出生至國小前。聽力、視力、心智(保持注意力)

二、看圖識字、基本詞彙量:國小,能閲讀簡單的書,並喜歡閲讀

三、快速建立字彙:從上下文中“揭發”並猜測不熟悉的字眼

四、精煉與增進:從一本書提出的一個觀點轉移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對比不同作者的觀點

檢視閲讀

有兩種

a有系統的略讀:在有限的時間裏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繼續讀,或找出與目標相關的東西。目標是對書有個整體認識,從而可以決定是否還要繼續在這本書上花時間,也可以將此書分類以備日後查找。

具體實現:1、看書名、副標題、序;研究目錄;檢視索引;看書的開頭和結尾;找幾個看來和書的主題息息相關的章節嘟嘟;連續讀幾頁

b粗淺的閲讀:頭一次遇到一本難讀的書,從頭到尾讀完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從頭到尾讀一遍的瞭解,即使只有50%不到也能幫你在重讀時增進理解。

閲讀的速度並非只有一種,重點在於讀出不同的速度感,略讀可以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對一本書有全面的瞭解,從而決定下一步行動。

===============================================================================

分析閲讀

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掌握結構),解決一個基本問題:這本書談的是什麼?

規則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開始閲讀之前就知道。

如何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可以利用書名、副標、目錄、序等內容對書的類別有個大體的判斷。另一方面,書可以分為小説類(虛構的)和論説類(傳達知識)。而論説類的書可以分為實用型(怎樣去做)和理論型(這是什麼,為什麼)。其中理論型的書可以分為歷史(以講故事的方式説過去的事)、科學(可能發生在任意時間地點的事。以科學家的特殊經驗的結果作為例證)、哲學(追求的是一般真理,以人類的共通做為例證)

規則二:使用一個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來敍述整本書的內容

規則三: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説明它們如何按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即列出各部分的綱要)。

不是一定要跟着書上的章節來歸納一本書的綱要,按自己的理解擬綱要就好。更發散的講,不是每本書都需要/值得擬綱要。

規則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你應該能説出整本書想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主要問題很複雜,分成很多部分,你應該能説出次要問題是什麼,能將這些問題整合出順序,哪個主要,哪個次要,各部分的邏輯關係。

第二階段(闡釋意圖),解決第二個基本問題:這本書的詳細內容是什麼,如何敍述的?

規則五:找出共通的語義。即找出重要的單字通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這條規則的目標不是列出書的架構綱要,而是全是內容與訊息。

實現起來有兩個步驟:1、處理語言。2、理解語言背後的含義。具體的説:1、找出關鍵字,比如專門詞彙及特殊字彙,比如作者反覆強調的字彙;斜體、粗體的字彙;作者與其他作者爭執的某個用語等2、找出字義,用上下文來推敲不能理解的字的含義。

首先要判斷這個字是有一個還是多個意義。有多個意義的要看意義之間的關係如何,再輔以上下文線索,可以明白不同的意義,以及意義交換的理由。

這裏作者用拼圖來比喻讀書:拼圖時,已經確定位置的碎塊越多,越容易判斷未確定位置的碎塊的位置。當然這個過程中可能有錯誤需要反覆,但這是必須經過的過程。讀書也是如此。

規則六:找出書中重要的句子,並找出它們的主旨。

找句子:從作者的觀點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個論述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分,是他所下的肯定與否定的判斷,以及他為什麼這麼做的理由。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人們閲讀時會為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暫停而不是為了感到困惑的句子暫停。而實際上,重要的是理解整本書而不是滿足自己新鮮、獵奇的感覺。

找主旨:判斷是夠已經找出主旨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主旨描述出來。如果不能,那麼表示作者傳遞給你的,只是他使用的“字彙”,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

規則七: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如果可以,找出書中説明重要論述的段落,但如果沒有,那就需要讀者自己架構出來,從這一段那一段中挑選句子出來,然後整理前後順序,組成概述。

規則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我們已經找出了作者關注的問題,那麼在讀完一本書後,我們需要得出作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他已經回答了哪些部分,沒回答的還有哪些部分。

第三階段(像溝通,辯論一樣評判一本書)解決閲讀時的第三個和第四個基本問題:這是真實的嗎?有意義嗎?

受教或能學習是一種主動地沒得。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動自發地運用獨立的判斷力,他根本不可能學到任何東西。或許他可以受到訓練,但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

最能批評的讀者。

要記住,閲讀的目標是學到東西,而不是抬槓

a 評價禮節

規則九:一定要對全書內容有充分了解之後在進行評論。評論有三種“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暫緩評論”。

規則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無理地爭論

規則十一:區分並尊重客觀知識與作者個人觀點的不同。在評斷之前要找出理論基礎。

b 批評觀點的標準

規則十二:證明作者知識不足

規則十三:證明作者知識錯誤

規則十四: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規則十五: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以上十五條規則,是閲讀論説性書籍時非常有價值的建議,而並不適合閲讀小説、詩集類作品

===============================================================================

如何閲讀實用型書籍

論説性作品通常可以分為實用型與理論型兩種。實用型的書講的是有關行動的問題。

關於實用型的書最重要的一點是,任何實用型的書都不能解決概述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因為實際問題只有靠行動解決。實用型的書可以提供給一些可以應用在同類型特殊狀況中的通用規則,但實際行動時,還需要人加入自己的想法才能運用。

任何包含了規則(原理、準則或任何一種一般的指導)的書都是實用型的書。實用型的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説明規則,比如烹飪指南;另一種是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比如很多經濟、政治作品。一本談使用原理的書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理論性的書,它所討論的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理論,但無論如何它還是一本實用型的書,它所談論的總是人類行為領域中,怎樣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一個經驗豐富的讀者可以看出那些雖然沒有明説,但卻總可以由原理衍生出來的規則,並進一步找出這些規則應該如何實際應用。

實用型書籍的特點在於作者多少都是個雄辯家。一個人必須要被説服以採取特定的思想與行動。實際的思考與行動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沒有人可以沒有受到感動,卻認真採取實際評論或行動。因為所有實用型書籍都混雜了雄辯,作者的“性格”在實用型書籍中就比理論書中還要來的重要。

當閲讀實用型書時,要問的四個基本問題與理論型書籍稍稍有些變化:一、作者的目的是什麼,他想要做什麼?二、他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三、作者的最終目標加上實現方法你能接受麼?四、你能否採取實際的行動,對你的行動是否有影響?

如何閲讀想象文學

論説性作品要傳達的是知識——在讀者經驗中曾經有過或沒有過的知識。而想象文學是在闡述一個經驗本身——那是讀者只有藉助閲讀才能擁有或分享的經驗。

閲讀想象文學時的三個不要: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閲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驗為目標。這些規則應該儘可能去除我們體驗這種深刻感受的阻礙。

2、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

3、不要用適用於傳遞知識的,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説。

閲讀想象文學的一般規則:

閲讀想象文學也有架構性、詮釋性和評論性三組規則,但與論説性作品不同。

架構性規則

1、將想象文學作品分類。小説、戲劇、抒情詩等。

2、抓住整本書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總是在情節之中。

3、不僅能將整本書簡化為大意,還要能發現整本書各個部分是如何架構起來的。

詮釋性規則

1、小説的要素是插曲、時間、角色與他們的思想、言語、感覺以及行動。

2、共識與主旨有關。

3、要融入作者創造的世界。

批評性規則

在你衷心感謝作者試着為你創造的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象文學作品。一個好讀者不會質疑作者所創造出來,然後在他自己心中又重新再構造一遍的世界。

閲讀故事書:1、全心全意地快讀,儘量一口氣讀完

閲讀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埃涅阿斯紀》《神曲》《失樂園》

閲讀戲劇:1、假裝看得見實景演出。2、把劇本大聲的讀出來

閲讀抒情詩:1、不管懂不懂,都要一口氣讀完。2、重讀一遍——大聲地讀出來。3、背景知識確實對理解抒情詩有幫助但不是必需的。要理解一首詩,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地去讀它。

如何閲讀歷史書

歷史學家一定要編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許多事件中找出一個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個模式。他一定要假設他知道為什麼這些歷史上的人物會做出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論或哲學,從而編纂出適合他理論的歷史。或者,他會放棄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強調他知識在如實報導所發生過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總不免要指出事件發生的原因及行為的動機。

因為關於歷史的理論不同,而歷史學家的理論會影響到他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所以如果真的要了解一個事件或時期的歷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關的論著。

我們閲讀一個歷史學家的書,不是因為他多麼精準地描述出他寫書之前的那個世界,而是因為他對後代發生的事有一定影響力。總之,閲讀歷史的兩個要點是:

1、對你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儘可能要閲讀一種以上的歷史書

2、閲讀歷史時,不只要關心真正發生了什麼事,還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中,尤其是現在,

人們為什麼會有這般行動的原因。

讀歷史書時要提出的問題:

1、這本書關心的主題是什麼

2、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説故事的

3、這與我何干。歷史會建議一些可行性,因為那是以前人們做過的事

如何閲讀關於當前的事件

歷史是描述過去事件的,很多現代新聞作品則是關於當前事件的。在閲讀這一類作品時,應該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想要證明什麼

2、他想要説服誰

3、他具有的特殊知識是什麼

4、他使用的特殊語言是什麼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説些什麼

總之,就是要明白,作者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讀者要擦亮眼睛,小心翼翼。

現象與觀點一:一些演説家或宣傳家最常做的詭計是留下一些未説的話,這些話與他的論述極為相關,但説清楚又容易受到挑戰。

現象與觀點二:除非已經讀完全書,不要去讀這本書的導讀或摘要類書籍。

現象與觀點三:兩種不同的哲學領域。第一組,關於存在與變化的問題,與這個世界上存在與發生的事有關。這類問題在哲學領域中屬於理論或思辨型問題。第二組,關於善與惡,好與壞的問題,和我們應該做或探尋的事有關,我們稱這是隸屬於哲學中的使用部分,更正確的來説是規範的哲學。

第三篇: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報告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書報告

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本書,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笑意:這年頭,有教人考公務員的,有教人用電腦的,有教人為人處世的,但是教人讀書的,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不過,對我這種偽書蟲來説,這本書還是有莫大的吸引力的。於是,從網上訂購這本書。細細閲讀起來。 初時一位這本書會和其他教學類書籍一樣,先來論述一下讀書對人是多麼多麼重要,我們要好好讀書,要如何讀書。。。。。。重複這種千篇一律的論調。但真正拿起這本書細細品味之後,卻發現這本書的水深的很,作者對於讀書確實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與技巧。

書中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閲讀,顧名思義,就是最簡單最基本的閲讀,包括識字斷句等。檢視閲讀--快速瞭解全書,知道全書在講些什麼。分析閲讀--對書本進行細讀,理清作者的觀點,邏輯以及作者想要解決或尚未解決的問題。主題閲讀--對比幾本同類的書籍,從中更加全面的瞭解事實或對某事物的看法等。其中低等級的閲讀包含在高等級的閲讀之中,為我們瞭解以及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提供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標準。

而且,在每個閲讀的層次裏,作者還不厭其煩的添加了一個個行之有效的建議,為我們提高閲讀水平鋪好了道路。

我是一個愛書的人,對書,我有一種莫名的喜歡,每次看到自己心儀的書籍,平時比較節儉的我都會毫不猶豫的掏腰包(當然,前提是腰包裏有錢。)但是,我又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真正愛書的人,因為每次當我將書買到手後,便很少有將它看完的一天,彷彿自己只是迷戀於那種買書的滿足感罷了。此實乃餘平生一大憾事也。沒法看完全本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看了一部分之後便覺得無趣,對此書失去了興趣;比如才看了開頭的一小部分,便覺得該書實在是艱澀難懂,於是將其束之高閣;比如看了一半便由於忙碌某事而不得不擱置,以至於後來完全遺忘。。。。。。這些都是我自己讀書時的壞習慣,也許當年五柳先生的話可以形容我對讀書的看法“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而每次看到書架上沒有仔細研讀過的書,心中便會有一絲説不出的遺憾。

看了如何閲讀一本書之後,聽從了作者的建議,漸漸地,我開始懂得如何篩選出好書以及不值得一看的書,如何從浩如煙海的書堆中找尋對自己最有價值的鉅著,我對自己書架上的書籍進行了掃蕩,以檢視閲讀的方式剔除掉許多徒有其表的書籍。大概幾天的時間,便將自己的書架重新整理了一遍。看着重新編排過的書架,心中有一股説不清的暢快與滿足。我相信,從現在開始我可以更加靈敏的在書海里遨遊成長。

第四篇:讀書筆記- 怎麼讀一本書

怎麼讀一本書 – 艾德勒

艾德勒相信讀書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它,這和瀏覽信息不一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

艾德勒將閲讀比作棒球中的投球手和接球手。投球手像某些作家一樣,任性不受約束,這要求接球手(讀者)更加賣力. 雖然有些理論是精確的,有規律的。但掌握其他思想卻難得多。因此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讀者,你就必須花費額外的心血去掌握那些看起來不連貫的思想。

所有主動的讀書人應該在心裏牢記四個基本問題:

1. 這本書只要講什麼

2. 其細節是什麼

3. 這本書全部還是部分是正確的

4. 這本書怎麼樣

無論這篇讀物多長,是什麼形式,當時看它的目的(獲取信息,擴展知識面,或只是消遣)。如果你用腦子讀的話,就應該從這四個問題的角度來評價這個讀物。

艾德勒學習過程的核心涉及讀書的四個層次,基礎階段,審查階段,分析階段和共鳴階段。沒一個階段都是下一階段的必然基礎,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基礎階段是最基本的過程,就是我們所受的中國小教育。

在第二階段,重點是按時。假設不知道你是否願意把這本書讀完,並且你的時間有限。審查性閲讀的目的是儘可能快地確定這本書的基本內容。

審查閲讀也有兩個階段:預讀個快讀。預讀是很快的把書掃一遍,一確定這本書值不值的細讀。

第一步看前言。作者通常會在這裏對書進行一個主要的介紹,講解寫它的理由。也許還會告訴你書中內容的輪廓。

第二步仔細的看目錄:它會使你對內容有很好的瞭解。

第三步你翻到書後面看術語表,有多少你熟悉的,有多少你不熟悉的。這個術語表會讓你明白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你也可以從它的文獻目錄中發現不少情報。

下一步,艾德勒推薦的是系統性快讀。隨便翻幾頁讀上兩段,興許會看到討論你有點熟悉的話題。然後翻到最後看看作者自己做的總結。

從讀前言,目錄,術語表,參考文獻到系統快讀的整個過程最多花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最後你應該知道這本書中的講什麼(艾德勒的第一個問題)然後決定是否願意花寶貴的時間去讀這本書。

如果答案是願意,艾德勒建議接下來有快讀方法,即審查閲讀的第二階段。現在要準備回答第二個基本問題:這本書細節寫了點什麼?其目的是在快速閲讀時不要被不認識的字這種小問題絆住。留意你能理解的,跳過去那些你不懂的,否則這個審查閲讀就不得不擱淺。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值得用分析法去讀。(我們下面會學到的

這個方法)。那就有充分的時間慢慢讀,學學新名詞,消化不熟悉的內容。但直到你決定這本書配的上你花的精力和時間,你不要盲目去做分析性閲讀。

現在讓我們來看分析性閲讀-讀書的第三個階段。它是吸收書本知識最透徹和最完整的方法。艾德勒説:“如果審查性閲讀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好,最完整的閲讀方法,那麼分析性閲讀就是充裕時間中閲讀的最好和最完善的方法。”

通過分析性閲讀你能推斷(或鞏固)艾德勒提出的頭兩個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整體講什麼,細節又講什麼。它也會給你一個第三個問題的最完整答案:這本書正確嗎?

分析性閲讀有三個目標:1 (知曉書的詳細內容:2 通過觀察作者這個主題上闡述的獨特觀點理解內容 3 分析作者如何令人信服地表達自己觀點的成功之處。

第五篇:重新閲讀西方讀書筆記

《重新閲讀西方》讀書筆記

首先,我認同作者不能在西方著作中尋找中國問題現成答案的觀點。歷史已經多次證實,無論是照搬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在中國都是行不通的。

同時,作者認為健康的閲讀方式首先在於關注西方本身的問題,我也十分贊同,這種看法十分有利於改善現在在網上瀰漫的只會喊口號的淺薄之風。

但是作者將“到西方去尋找真理來批判中國”的心態稱為病態心理的觀點我不能完全贊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各方面社會問題積重難返,一些學者,革命者試圖以西方的理論挽救民族於危亡,無論是試圖以民主自由的觀念啟蒙大眾還是舉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號召革命,他們的理念都給陳腐的舊中國帶來了生氣,在此把他們貶為病態,有失公允也忽視了歷史事實。

作者還認為“這種病態閲讀西方的習性,方是現代中國種種問題的真正病灶之

一。”作者認為當下中國社會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本原因之一是學習西方。表面上看,確實如此,無論是我們的政治制度還是左右之爭,都是受到西方理論的影響。但實際上在我個人看來,現在中國社會的這麼多問題更多的是還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利的一面產生的。如果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能尋求到解決當下中國問題的辦法當然極好,如果沒有能夠辦到,學習一下在人權保障,法治建設上明顯比我們做的更好的西方社會有何不可呢?

作者之所以反對到西方尋找醫治中國的藥方還因為他認為西方的理論只適用於西方。固然,每一個理論都有它特定針對的歷史和問題,然而各民族之間有其共性,西方的理論當然不能直接解決當下中國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其精神內涵我們是否可以借鑑一二呢?也許反對者可以輕易舉出學習西方給中國人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然而如果沒有學習我們現在可能還處在清朝的專制統治之下。

我的觀點是在西方著作中尋求解決中國問題的辦法並沒有錯。也許作者的觀點是我們應該首先保持我們的文化自覺,立足於自己的文化去閲讀西方,這當然很好,把中國儒家的傳統文化融入當下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的努力也十分可敬,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只能遠觀西方的理論而不可以在實踐中學習,保持文化的獨立性並不一定要排斥不同的文化。作者流露出的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非對真理的追尋,樹立文化上的自信心是好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不去尋求改進。作為當代已經與表面的中國傳統聯繫不甚緊密的中國人,作為生活在一個這樣一個高度現代化社會中的中國人,也許我們都有在文化上尋根的需求,但是更急迫的社會需求在於對正義的守望,對自由的追尋,對公民權利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