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童如何學數學》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24W

目錄

《兒童如何學數學》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兒童如何學數學》讀書筆記第二篇:兒童書籍讀書筆記第三篇:《兒童心理學》讀書筆記第四篇:兒童文學的讀書筆記第五篇:-《理解兒童的行為》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兒童如何學數學》讀書筆記

這段時間閲讀了《兒童如何學數學》這本書,這本書給所有的新、老教師及時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該得到的幫助和培訓:為“教”和 “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促進新教師和教師指導者之間更多的探討和互動;為老教師提供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這本書,對於當前的數學教育者來説,確實有一定的幫助。數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國小甚至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又有多少教師真正思考過:我們的數學教學到底應該追求什麼?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

整本書提到的最多是問題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上課要從“生活情境”引入並展開。 讀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新的概念——“街頭數學”。國外研究把大眾生活中的數學稱為“街頭數學”,事實上,數學不僅僅是教室中的活動,而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家庭、公園、商店裏都可以是數學課堂。校外無論是買賣活動、建造房子活動,都有數學活動和數學知識。數學不僅僅是在學校中的書本知識。因此國小數學既是一種知識形式,又是一種思考方式。英國學者納茨在研究中發現,一些學生對學校中的數學問題感到困難,許多教師認為是智力上一問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能很好的作出街頭數學問題。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有一些孩子在計算加減乘除時存在很大問題,錯誤率極高,老師往往認為這樣的孩子智力存在問題,而正是這樣的學生在生活中卻能正確並速度的進行貨物的買賣,這種現象好像很難解釋。納茨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兒童在解決街頭數學問題時使用的符號是不同的。他們在解決街頭問題時用的是自己口頭語言甚至直覺方式,而學校所教的是書面和符號方法。這兩種符號系統之間的差異是街頭數學與學校數學之間的本質差異,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所在。這一研究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學生的數學學習並不是獨立於他們所生活的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一個體系。國小數學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結合。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因努力去適應國小生特點,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這些內容利於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與解決問題等活動。促進孩子們在認知投入的同時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課堂的組織中,要儘量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但是也不能只讓學生進行街頭數學的學習,必竟街頭數學相對於學校數學來説很不規範,也不成體系,且有許多“街頭數學問題”不是孩子們能解決的。正是因為這樣,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把街頭數學問題進行改造後運用到國小數學教學的課堂裏,使之既保留街頭數學的現實性、有趣性和挑戰性,也具備學校數學的規範性和抽象性。這樣的數學才是師生共同感興趣的數學。

總之, 我讀了《兒童如何學數學》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努力,使自己在教學中更成熟。

第二篇:兒童書籍讀書筆記

兒童書籍讀書筆記

週二,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兒童書籍讀書筆記。我也做了師傅,有一項內容,師徒共讀一本教學書籍,並寫讀書筆記。這兩天,我瀏覽了學校圖書室和自己的書櫃,發現了前蘇聯的《學齡前兒童教育》。瀏覽了引言和目錄,覺得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瞭解兒童行為和心理,還有一些教育實例。就讀這一本吧!

翻開第一章,名人的言論讓我大吃一驚,我隱約知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知道托爾斯泰也説:現在的我距五歲的我不過一步之差,而從新生兒到五歲的我卻是萬里之遙。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它佔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以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經綻放了!

如此説來,我們幼兒教育何等重要!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極微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洛克)。得謹慎我們的每一個教育行為埃

本書的主編是北京師範大學龐麗娟老師,龐老師是學前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基於龐老師本人和國內外的大量研究成果,圍繞教師與兒童發展的內在關係及其作用機制,深入探討、分析了教師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教師角色的內涵及其功能,師生雙向影響與互動,及教師教育素質的促進和兒童發展指導能力的提高等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讀書筆記大全《兒童書籍讀書筆記》。

在求學時,學前教育的書籍學習了很多很多,從事幼兒教育快半年了,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有了自己不完善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現在來拜讀此著作,讓我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來完善教師自身,提高業務水平的方向指導和可靠依據。

在第六章中第三節提到了師生互動的內容,文章中説“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強調兒童行為表現積極,但並不鼓勵兒童表達出來,常常發現幼兒向教師發出以表白為內容的互動,教師往往給予兒童的是中性甚至是消極的反潰”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記得有一次組織一個有關於“水”的活動,一個小朋友在“玩水”的時候不小心把水潑到了桌子上,他就用手去擦,擦着擦着他高興的喊:“我畫了一條魚了。”他這一喊,迎來了幾位小朋友,並使這一舉動迅速擴散一一別的小朋友用手指蘸上水在桌上畫起了花、雲等圖案。雖然這樣的舉動已經脱離於教師預設目標之外,但是對兒童發展的指導可以從各個方面、各種途徑落實。我沒有糾正,也沒有熟視無睹,而是用贊同的目光觀察着他們,重新調整預設目標,並提供材料,積極跟進,以迎合孩子的需要。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有很強的隨機教育、指導能力,以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關於“水”的那個活動,在師生互動中孩子成為了主體。其實通常會出現上述情況的大多是遊戲時間,教師對於兒童的互動,多半止於表面膚淺的一層,但“安慰、撫慰或表示關心、與兒童共同遊戲或交流、解決矛盾和讓兒童幫助做事情出現得很少”,多數情況下教師所站的位置都過高於兒童,太強調兒童在班上“靜”了。

第三篇:《兒童心理學》讀書筆記

《兒童心理學》讀書筆記

對於“兒童”一詞的理解,在以前是沒有的,兒童是以成人為中心到以兒童為中心發展的。古代,兒童被看着成人的縮影,沒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徵,也很少有人認為兒童需要被保護和特殊對待。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國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家對兒童的理解不一樣,使得在與兒童交談、遊戲和擁抱兒童的方式和行為也很不相同。有人強調兒童自身潛力的影響,還有人強調成年人撫養和教育的作用。

兒童的發展受到基因和環境的共同影響。在早期,許多情況都是基因稟賦的影響,越往後的發育,受環境的影響更多。在兒童出生前,分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兒期,每個事情都有特定的發育開始,同時也受到不同的危害的威脅。

兒童出生後,視覺發育上,會先辨別輪廓,在發展到細節部位;同時,嬰兒的可視最佳距離為30cm左右,即媽媽和孩子相視的距離,而且他們最感興趣的是人臉。聽覺的發育具有延續性,即出生前後的延續,嬰兒在孕期7個月時,聽覺系統開始發育,出生後對在子宮生活時聽到的聲音有特殊偏好,出生後嬰兒的聲音辨別能力已經很強,尤其偏好出生前經常聽到的聲音(音色、旋律)

幼兒心理成長過程中,關係的建立非常重要。他們的第一次關係通常是發生在家裏,幼兒與父母的關係是雙向的,父母可以影響幼兒,幼兒同樣可以影響家庭(父母)。幼兒的第一個關係(通常是母親),對他們的健康更重要,它顯示了保護、愛和安全,並影響到兒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約翰鮑爾比的依戀理論可以知道研究兒童親密關係的形成。依戀是對特定的人的持久的關係。依戀的形成分為4個階段,一般在3個月-4歲形成,分為安全依戀、迴避型不安全依戀、矛盾型不安全依戀和混亂型依戀。幼兒的第二個關係是夥伴關係,是一種水平的關係,與和父母的垂直型不同,夥伴關係更難維持,同時也同樣意義非凡,尤其是社會性和智力的發展,社會性就是兒童自己找到一種認同感,回答“我是誰”,而兒童間的協作和探索,讓兒童的智力得到大發展,並且比父母的傳輸,智力提升更大。在同伴中的地位,主要有受歡迎的、被忽略的和被排斥的,被排斥的兒童尤其有以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

兒童通過各種關係情境中學習情緒,它不只是起到破壞作用,還具有積極的功能。1歲半開始,能用高興、傷心、憤怒和害怕來指稱內在的情緒,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兒童出現內疚、驕傲、羞愧和難堪,情緒的發展和認知的發展是相互

聯繫的。兒童的情緒表現規則分為最小化、最大化、面具規則和替代規則,2歲左右可以掌握最大化的規則,比如為了得到同情而誇張的哭,而只有到了6歲,才能理解替代規則。和智力能力一樣,兒童的情緒能力也不同,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情緒能力的發展由看護人的外在控制轉移為孩子的自我控制,並持續整個兒童期。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是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就是在兒童期獲取知識的發展,強調兒童自己的探索,其認為智力發展是兒童於環境的動態和持續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單方面強調兒童的天性或單方面強調環境的影響是無意義的。

認知發展階段包括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感覺運動階段依靠感官和動作來學習和理解他們的環境,認知建立在動作上,之後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協調。前運算階段中兒童使用符號(詞、頭腦中的形象)來理解世界,思維是自我中心的,直到這個階段結束,兒童才能換位思考。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獲得了大量的心理操作能力,如多重分類、逆序、排序以及守恆。形式運算階段,能夠進行包括抽象和邏輯推理在內的智力活動,思考越來越建立在頭腦理解,而非具體事物形象上。

維果斯基的社會認知發展理論認為,認知發展從根本上來講是一個社會過程。其包括三個層次:文化方面、人際方面和個人方面。“最近發展區”指兒童自己能夠達到成就和在一個擁有更多知識人的幫助下能達到的成就之間的距離,由此包含三個階段:兒童得到能力更強的成人的幫助、兒童得到自己的幫助、自動化。該理論融入了環境因素,將兒童放到社會環境中去比把他們放到真空(與環境對立)中要有意義,但他也過於忽略兒童個體的貢獻和情感的影響。

分析信息處理模式是瞭解兒童認知發展的方法之一,兒童心理是重要的信息處理裝置,就像計算機運行的方式,心理是依靠特別的硬件和軟件,聯合運作而產生的結果。兒童的思考依賴於將物件符號化,主要包括語言、遊戲和繪畫。要將思考變得更容易,即能夠將經歷依次簡潔地整理好,使用的方法就是形成概念和建立腳本。

記憶系統有四個方面的因素:各種記憶結構能力的改變、兒童現有的知識基礎、記憶的策略和兒童的元記憶。

兒童是如何描述他人和如何解釋他人的行為,理解他人行動的基礎理念可能與兒童自己的理念不一樣,也很可能是錯誤的。因此理解他人是兒童思想解讀技

能向前發展的重要一步,使得他們能更準確預測他人行為。

大部分語言技能的獲得是在1-5歲之間出現,語言是一套任意的符號,用來思考、交流和自我約束,不限於口語,如手語。語言的獲得大部分取決於一般人類種族內在的生理機制。語音、語義、句法和語用,都有自己發展的時間表,幷包括一系列的特定技能。

個性化是兒童最重要的成長任務,成為一個個體有唯一的身份。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開始具備一定的個體氣質,和個性特徵。自我是個性化的焦點,尋找“我是誰”是兒童期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包含自我意識、自我觀念和自尊。進入青春期,因為身體外觀的變化和自我反省,兒童要解決自己的身份認同問題,以及獲得性別意識(性別特徵、性別穩定和性別一致性),才能步入成年。

第四篇:兒童文學的讀書筆記

1.綠山牆的安妮

主要內容:馬修與馬莉拉兄妹倆在綠山牆過着平淡從容的生活。為了給患有心臟病的馬修找個幫手,他們打算從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的竟是一個滿頭紅髮、喋喋不休的11歲女孩安妮。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十一歲時被人領養。小孤女個性鮮明,擅於幻想。她自尊自強,憑自己的刻苦勤奮不但得到領養人的喜愛,也贏得老師和同學的敬重和友誼。

小安妮天真熱情,滿腦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頑皮的小溪在冰雪覆蓋下歡笑;如果玫瑰會説話,一定會給我們講很多有趣的故事;她還把自己的影子和回聲想像成兩個知心朋友,向她們訴説心事……

然而,由於酷愛想象以及“愛美之心”,安妮給自己惹來了一連串的麻煩,她不斷地闖禍,也不斷改正錯誤。在朋友、家人和老師的關愛中,小孤女安妮漸漸變成了綠山牆裏快樂成長的小主人。

2.狼王夢

《狼王夢》給我的感觸很深,在這裏,我將從兩個角度來説説我讀後的感想。

(一)藍魂兒慘死母親嘴下

《狼王夢》中,藍魂兒的死,對紫嵐來説,是最慘的。他是在紫嵐的眼皮底下被獵人的夾子夾住的,後被無耐的母親紫嵐咬死的。

藍魂兒在母親紫嵐的教育下,養成了不畏不懼,一往無前的習慣。後來他也受到羣狼的尊敬,當之無愧地該成為來年的狼王了。然而給紫嵐當頭棒喝的是,就在這知進不知退的思想下,藍魂兒失去了應有的思維,輕而易舉地被夾住。為了狼兒不被獵人、獵狗侮辱,也為了狼兒少受一點苦楚,紫嵐咬死了自己的孩子。

對於處於弱勢的孩子,一定是下大力氣幫助他。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應該讓孩子經受風霜雪雨,得到鍛鍊,在挫折中成長。但是,如何把握住度,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做教師的引以為戒

《狼王夢》,的的確確是紫嵐想讓狼兒做王的一個夢。然而,我們讀後,卻沒有指責紫嵐的一顆作為母親的心。我們只為她的努力失敗而心情沉重,沉痛。

放下書本,卻放不下思考。育兒,不能像養別的物種一樣,人生的路只有一次選擇。試想,當初學生們進入校園時差不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後來,一類由於能夠遊刃有餘地周旋於佔據要路者中間而成功了,另一類或因頭腦的拙劣而進退失據,也或因家長、老師的失誤而成為弱勢羣體。這正所謂是本同而末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難,育好人難。教師應當難中求真,難中求好。

3.哈克貝恩歷險記

孩子有自己的聲音,需要表達自己的聲音,哈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哈克內心的聲音就是兒童本身面對社會的一個理解態度和對於社會的渴望。哈克習慣在自然中睡覺,在寡婦收養了他後,雖然他開始接受正常生活的一些方式,但是他接受的很勉強,那種處處講規矩的生活,對於他而言就是一種受罪,在哈克的眼裏“一舉一動都要講規矩,那日子叫人沒發過。”等他實在受不了那份罪的時候,他就溜走,換上原先的那件破

衣服,又鑽回到那個盛糖用的大木桶去住了。哈克嚮往自然的生活方式,喜歡探險。在哈克設置了自己被殺的假象之後,他開始尋找自己的空間,在路途間遇見黑人傑姆,在當時的法律和正統教育下發現逃跑的黑人不舉報主人家是一種罪過,哈克在不斷的受着內心的煎熬的過程中,幾次幾乎舉報傑姆逃跑的事,但是在歷險的過程中他發現傑姆的善良和友好,同時發現所謂文明世界和上流世界的骯髒、虛偽、罪惡。在這個過程中,哈克逐漸走向成熟。

當然,哈克在最後用行動成功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在成人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4.我爸爸

《我爸爸》是表達最具感染力的一本圖畫書。用極盡誇張的超現實主義手法,描述了一個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爸爸形象,從裝幀頁的大花格子到烤麪包機上跳出的烤麪包,處處都有“我爸爸”的影子。原來,“爸爸”的睡衣就是這樣的花式啊!

“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麼都不怕,

連壞蛋大野狼也不怕。

他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

還會走高空繩索。

他敢跟大力士比賽摔跤,

在運動會的比賽中輕輕鬆鬆就跑了第一名!

我爸爸真的很棒!

........”

“我爸爸”真的真的是很棒!因為他是大家和“我”心目中的太陽(畫面中處處隱藏着太陽),還因為他永遠地愛“我”!!!!

安東尼·布朗的圖畫向來喜歡暗藏玄機,例如,藏在樹林裏的小紅帽和三隻小豬、椅子露出的馬腳、稀疏得像梳子的頭髮、球形的雲和樹、三大男高音中的帕瓦羅蒂和多明戈……其中描寫爸爸跳過月亮的跨頁,更結合了一首《鵝媽媽童謠》的情節,圖畫裏爸爸跳過了月亮,童謠裏的母牛沒有出現,母牛的斑紋倒是跑到狗身上去了,長了腿的盤子盛着湯匙跑出畫面。除了單頁圖畫上出現的趣味外,兩兩相對的頁面,也呼應着爸爸性格中的剛強與柔軟、聰明與笨拙……種種相對的特質,把爸爸刻畫得極富人性、可愛又逗趣。

5.長襪子皮皮

《長襪子皮皮》是我今年6月初才買回來的童書,也是我閲讀的第一本林格倫的作品。翻開《長襪子皮皮》,我從第一章第一眼讀起,就愛不釋手。 《長襪子皮皮》為什麼讓那麼多讀者喜歡?因為皮皮是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皮皮每天都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在地板上和麪,像個大力士一樣可以舉起大鯊魚,可以教訓小偷,可以在山洞裏過夜,可以爬樹、上房,可以做一切他們喜歡的事,皮皮玩得開心的時候沒人會叫她上牀睡覺;想上學就上學;想冒險就冒險;想野餐就野餐;想吃糖就吃糖??而不必害怕大人的批評。她具有了與眾不同的性格:膽大的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動手能力強什麼都會做;獨立能力強,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當然與好朋友托米、阿尼卡相比,長襪子皮皮是太淘氣、太沒有教養了,不上學,滿嘴的瞎話,與警察玩拍人遊戲,打人??,有着滿腦子的異想天開、稀奇古怪的想法。

讀了《長襪子皮皮》後,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作為教師,不能

將太多成人世界教條的禮儀過早地去安放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子會少很多自由生活的快樂。孩子的童年應該有更多的快樂,這樣才是真正的童年,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去堅持的一種理念。

6.獾的禮物

《獾的禮物》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講述了獾與朋友間的美好友誼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學會接受死亡。

在文字上作者將死亡喻為“走向長長的隧道的另一頭,”這種解釋對於一個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與未知的孩子來説再形象不過了,獾的信也只有一句話:“我去下面的長隧道了,再見!。”其他的小動物面對獾的死亡當然是很難過、傷心、失落、孤獨,這是我們大家都能產生共鳴和能體會到的情緒,書中獾給動物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教會了動物們那麼多技藝,這就是獾的禮物嗎?不止如此,獾教會了動物們生命的意義,教會了它們坦然面對和接受死亡,這才是獾的希望,最後春天來到了,小動物們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也接受了獾的死亡,他們的悲傷隨着積雪的融化而融化,每當提到獾的名字,説起獾的又一個故事,大家都露出了微笑。

這本書不但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還是一本關於生命的書。整本書中迷人的插圖將傷心的文字襯托得十分完美,是一本無論對於孩子還是成人都有美好啟示的書。它讓我們不再懼怕死亡,能夠學會接受死亡。讓我們體會了生命的意義和美好。

7.愛心樹

閒來無事,再次翻看了《愛心樹》,感觸依然很多,一言難盡,就讓我來用筆告訴你們吧。《愛心樹》是美國當代作家謝爾希爾沸斯坦的一篇文章。看到故事的最後,我想, 如果,我是大樹,我會無私的奉獻一切嗎?這種無私的付出值得嗎?當男孩長大以後,他似乎就有太多的需求,是這些需求讓他不再快樂。此時,大樹除了奉獻自己的一切,似乎就無能為力了。如果説大樹是一位母親,男孩就是她的孩子。她呵護着孩子長大,卻要無奈的面對孩子的離去。她想用自己的一切幫助孩子,可是面對孩子複雜的生活,她的付出是有限的。因為對孩子的愛,她必須幫助孩子,只有在無私的奉獻一切的時候,她才能感受到久違的快樂。

大樹不是媽媽,大樹是媽媽的愛,大樹的樹葉果實樹枝樹幹是愛的延伸,是尊重,是理解,是接納,是信任,是能量。現在,你再看到男孩回來拿走大樹的樹葉果實樹枝樹幹的時候,你就不會為男孩的索取而憤怒了,因為他要的正是大樹能夠且願意給的。他得到的也不是用金錢衡量的物質,而是從愛裏獲得的能量;你也不會為大樹縱容孩子給孩子太多而生氣,因為大樹給的,只是她能夠且願意給的,是全部,但是不多也不少。

母愛——人生車途上的加油站!

8.男生賈裏

賈裏是一個初(推薦訪問範文網:)一學生,書中講述了他在學校和家中發生的事。在家裏,他原是一個令爸爸頭疼、常被妹妹笑話的男孩;在學校裏,他也曾是一個讓同學小看、冷落,常令老師難堪的學生。但是他聰穎機智、熱情俠義,他給爸爸的作品提建議;幫助妹妹解決困難;為同學

打抱不平……最終,他贏得了爸爸的信任、同學的喜愛和老師的表揚,甚至連常常取笑他的妹妹也對他刮目相看,敬佩有加。從這些事中,我們不難看出:賈裏是一個助人為樂、活潑可愛而又淘氣的男孩。

作者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畫面,情節引人,語言幽默,人物特徵描寫很細緻,富有時代氣息和藝術魅力。譬如描寫魯智勝時的一段話:魯智勝是o型血,常常自稱是英雄的料子。確實,他講義氣,有些值得誇耀的地方,但這傢伙特別愛賣弄,譬如騎自行車時搖搖晃晃,半閉着眼,像個醉漢,其實他很清醒,只是裝瀟灑,覺得這樣美罷了。通過這樣的描述,讀者眼前馬上就出現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小男孩形象。

9.祕密花園

這是一部關於大自然的神奇魔法和美好心靈的作品,作者用清新筆觸生動地描寫了一個驕縱任性的小女孩瑪麗在遭遇家庭變故、失去雙親後,寄居於舅舅家的故事。然而,種種的不幸並沒有擊倒她,她堅強地生活着,並結識了熱愛大自然的小夥伴迪肯。她們善良、純真、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了莊園中的另一個人——性格怪僻的柯林,她們在一天天地改變着,正如塵封的祕密花園在慢慢地變化着……

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中,才能健康地成長。愛心,會讓我們更愉快,更健康。愛心加團結,具有無窮的力量。樂觀,積極,微笑,才有精神,才會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們心裏。心裏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

10.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裏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

《愛的教育》裏沒有乏味的説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敍,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裏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11.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這是一個關於小鼴鼠尋找是誰嗯嗯在它頭上的故事。繪本的封面是一隻頂着便便的生氣的小鼴鼠,翻開來,還有一個小封面,在它的書名下面還寫着“這本書獻給會自己到廁所‘嗯嗯’的小朋友”。接着一段可愛又有趣的故事開始了——小鼴鼠剛從地裏鑽出來就碰上了倒黴的事情,不知道誰把便便嗯嗯在它上了,小鼴鼠火冒三丈,卻不知道是誰的“傑作”,於

是頂着“物證”開始尋找“作案者”,它拜訪了鴿子、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和豬先生,可是他們都説這不是他們的嗯嗯,並且一一出示了自己的證據,的確是和小鼴鼠頭上頂着的嗯嗯不同。正當小鼴鼠左右為難的時候,兩位“專家”出現了——兩隻蒼蠅,在他們的幫助下,小鼴鼠終於弄清楚究竟是誰在它頭上嗯嗯了,並且小鼴鼠在最後還使了一下壞,在作案者頭上嗯嗯了一下,然後趕緊鑽回它的洞裏去了。每個看到最後的人應該都會為小鼴鼠這個小小的報復行為會心一笑,因為這實在是隻很可愛的小鼴鼠。

這個繪本的故事很有意思,插圖也很可愛。讀完全本,你會發現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裏涵蓋了很多有趣的知識點。平時我們對“嗯嗯”不會過多的對幼兒進行什麼教育,可是這本繪本卻從另一個角度帶我們認識了許多“嗯嗯”,看完你會發現原來很多“嗯嗯”你原來還真的不知道它是什麼樣的。

我想這就是讓孩子閲讀的重點,快樂的享受閲讀,在短小有趣的故事中得到一點小知識、小啟發。

12. 美麗的巴拿馬

這是一個關於小熊和小老虎的故事,小熊和小老虎住在河邊的一棵大樹旁。他們的房子很小,但是有一個煙囱。一天,從河上漂來一個箱子,從裏面散發出好聞的香蕉的味道,箱子上還寫着“巴拿馬”三個字。小熊和小老虎都被吸引了,於是一起去尋找巴拿馬。他們問了很多人,終於來到了美麗的巴拿馬。有小河,有大樹,還有一幢帶煙囱的小房子。不過,小熊和小老虎暫時還不知道,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家。

這本繪本用簡潔的語言和可愛的插圖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我們總認為哪裏飄着“香蕉味”,哪裏就是自己心中美麗的“巴拿馬”,卻常常忽視了眼前的風景。不能只從一個角度看自己所處的地方,還要走遠一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好好欣賞身邊的風景吧。也許有一天離開故鄉,你會發現,你居住的地方竟是那麼美。

13.根鳥

寒假剛剛開始,我就拜讀了曹文軒老師所著的《根鳥》,這是一本迷人的,夢幻般的小説,看完之後,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小説主要描寫了一個少女到懸崖上採花,不慎掉進了峽谷裏。她出現在一個叫根鳥的少年的夢裏。根鳥出發了,一飛沖天,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夢……在菊坡,他不顧父親的阻攔要去救人;在鬼谷,他機智勇敢逃了出來;在米溪,他沒有因為美好的生活而放棄救人……這雖然只是一個夢,而根鳥卻因為這個夢,依靠自己頑強的毅力,最終找到了那個少女…… 根鳥成長在現實與夢幻之間,他決定以夢為馬,度過他的成長階段。恍惚、迷亂、搖擺、清醒、一往無前,他在痛苦中品嚐着快樂。

當一個人對一個處於逆境的人產生扶持、援助之慾望,並實施了自己的高尚行為之後,他的心裏一定會有一種温熱的暖流富有快感地流過,從而使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淨化。

14.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作者是董宏猷,在書中,他在孩子們心中探索他們夢的祕密…… 五歲的夢是可愛的:她偶然見到一棵神奇的大鳥給她的雪花種子。雪花開了,有流片花瓣兒,散發出一陣陣涼爽清甜的香味兒,就像……就像冰淇淋的味道,不一會兒,就掉在地上融化了,風吹來了,雪花飛到千家萬户,小區裏的居民驚異地看着他們家的陽台,她準備把雪籽

送給幼兒園裏的小朋友,讓他們也看看雪花,嚐嚐雪果。

這個小女孩是多麼的善良、純潔啊,不自私自立,把自己家擁有的獨一無二的東西——雪籽,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共享這美麗的雪花,共享美味的雪果,這不是善良,是什麼?這本書讓我看透了他們心中的祕密,還有一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道理。

15.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當我一見到《勇敢的心》這書名時就不免有點疑問,勇敢的心是在説一個男孩因勇敢而取得了榮譽呢?還是別的什麼呢?於是我帶着這種疑問走進書中。

一個叫“勇敢的心”的少年在三歲那年,一場風暴讓大海吞噬了他媽媽的生命。從此,他對大海有着一種恐懼。在一次出海,他的膽怯讓同伴恥笑。於是,他決定獨自出海戰勝恐懼,然而那次的大海航行,卻意外闖進了孤島,他憑着勇敢和本領與野人,野獸搏擊,最終真正擁有“勇敢的心”。

恐懼,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會戰勝恐懼。有時為了自己,有時為了他人,我們的恐懼將會在一瞬間消失。“勇敢的心”懷着對大海的種種恐懼,自尊的心理讓他最終選擇挑戰,海上的風暴捲起了他所有的依靠——小刀,長矛,食物甚至連衣服都不留下地捲去遠方,並把他帶到了禁島——吃人生番的祭祀島!然而,他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自己,並沒有放棄,靠着經驗和滿腔熱血,他從一無所有到樣樣俱全,而且有個避風的小屋。並且,拿到了最有權威的象徵——野豬牙項鍊!這就是勇敢的力量!

的確,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恐懼。但是,恐懼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勇於展開雙臂,去迎接挑戰。我相信,勇敢的心會給予你最偉大的力量,那是來自最深層的力量,它的光芒能讓任何恐懼不戰而退!

勇敢的心並非平常無故地擁有,我們要挑戰!朋友們,駕駛人生的帆船,向大海的風濤,接受勇者的試練吧!

16.我的爸爸叫焦尼

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千奇百怪的場景,只有我們早就熟悉不過的地方,人物也是簡簡單單,一對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父子,將要在一起過一天。孩子叫狄姆,媽媽告訴他,爸爸來之前要站在站台上不許動,於是他心情忐忑不安的等待爸爸的到來。你看畫面上那個注視着遠方的孩子,他的眼神是多麼的專注!而這份專注就是因為他的爸爸焦尼坐的火車要來了!父子間的愛躍然紙上。

當火車終於來了,焦尼“奔”過來了,把狄姆舉過頭頂,我敢擔保――所有的,所有的爸爸都是這樣地愛着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會用有力的臂膀把心愛的孩子舉過頭頂,常常還會脱手扔上那麼兩下,孩子呱呱叫着,父親也笑着――用這樣親暱的動作表達對孩子源自生命深處的愛。一個“奔”字抵過千言萬語,父親對孩子的思念與愛在此刻的讀者的心頭如江水一樣奔流。

接着場景不斷地變換,不變的卻是狄姆向每一個遇到的人都説着同樣的話:這是我爸爸,我的爸爸叫焦尼!不由自主地就被感動了,那自豪的樣子彷彿那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而實際上那就只是他的爸爸,太多的人都不認得他。爸爸在他眼裏變得比什麼都重要,他簡直就是狄姆的驕傲。

最後回到了車站,還有兩三分鐘火車就要開動。火車裏已經坐了好多人,爸爸找到自己的座位,突然大聲叫道:"大家聽一下好嗎?"眾人都停了下來,回頭望着爸爸.爸爸大聲地繼續説:"這孩子,是我的兒子.最好的兒子.他叫狄姆!"。這段文字是如此的簡單,可是從中卻看出這位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父親對孩子的深情就是在這簡單樸素的語言中令人深深感動。

如果細心一些,還會從配圖中有所發現:灰色調是如此的憂傷,父親和兒子的相聚的色彩是燦爛的,沖淡了本應有的憂傷。你相信狄姆將來會怎麼樣?我相信即使狄姆爸爸媽媽離婚,他也能健康地成長。

願所有的孩子都有希望的力量!

第五篇:-《理解兒童的行為》讀書筆記

教育應是一種理解

-----《理解兒童的行為》讀書筆記

作為幼兒教師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各種各樣的行為表現深感無奈,會對孩子的行為問題束手無策,不知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能朝着預期的目標發展??於是,困惑、迷茫、煩躁、焦慮隨之而來。假期裏在園領導的“讀一本好書”活動倡議下,有幸閲讀了《理解兒童的行為》一書受到了很多的啟發,對幼兒的行為表現有了全新的認識。書中客觀地分析了了在兒童出現各種行為、特別是各種不適宜的行為時,作為早期教育工作者該如何以適宜的方式來指導和訓練兒童,作出反應,管理好兒童的行為。通過閲讀,對照自己的管理實踐,對如何實施兒童行為管理,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在理解兒童的基礎上,實施行為管理。

就像書名帶給我們的信息一樣,理解兒童的行為,是成功實施行為管理的基礎。兒童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如情感發展的階段、社會發展的階段、認知發展的階段等,可能一些成人認為的問題行為首先是來自於兒童生理上的不成熟,比如我們熟知的想象與現實的混淆現象。通過對兒童的發展的理解,我們可以明確兒童的哪些行為是正常的,哪些行為是在特定年齡段出現的,從而對兒童的行為進行很好的區別,選擇相應的行為管理策略。

二、與兒童溝通需要藝術。 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中,孩子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行為,有適宜的,也有不適宜的。成人有必要針對這些行為,特別是那些不適宜的行為和孩子進行溝通。大多數的成人主要通過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在談話中,瞭解孩子的思想、需要,瞭解孩子最近發展區。溝通需要藝術。特別是和孩子溝通時。書中説:首先,有必要和兒童建立並維持視線交流。其次,當和兒童説話時,成人要控制好聲音,並且要保持以穩定而又讓人愉快的語調和兒童進行交流。第三,成人在和兒童溝通時要使用正常的聲音,不要大喊大叫。第四,成人需要通過適宜的非語言溝通方式來加強與兒童的聯繫,最後,,有效的溝通更多的是聽而不僅是説。從這五點中,我發現了良好溝通所需要的必要條件:眼神的交流、愉快的聲音、適宜的肢體動作(如微笑、點頭等)以

及耐心的傾聽。在溝通的過程中,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聽了,知道孩子是怎麼想了,才能和孩子去“溝”並“通”。

三、獎勵也需要的策略。

獎勵能激發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多種潛能。教師要想讓每一個孩子內在的潛能都能夠得到充分而生動的發展,就必須善於用運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技巧,激發幼兒內在動力。對孩子的獎勵當然也要講求一定的策略:孩子對成人的關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他們認為這種關注會讓他們感覺到特別滿意和有益。當表現出適宜行為時,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觸摸、一句評論,例如“我注意到你畫完畫後,把筆收起來了,謝謝你”這些都充分的向幼兒告知他們的行為是成人期望的。得到成人的積極肯定後,孩子會更加樂意在下一活動中主動收拾畫筆。當然,對孩子的獎勵、表揚還需要有針對性,比如誇獎她是“好孩子”,那麼這就是對孩子作出的一種肯定,但是這只是表達了一半的信息,沒有對特定的行為進行特定表揚,而顯得有些空洞。如果説“謝謝你把積木收起來了”這樣孩子就會清楚的知道受到肯定的行為是什麼,而不會錯誤的將一個錯誤的行為歸結於此。這種細緻的、描述性的語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積極結論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從我們的話中對自己作出結論,事後還會默默地對自己重申。會使他們對自己及周圍的世界抱有積極看法。

四、要培養兒童的自尊心。

“自尊是自我評價的一部分,是一個關於自身價值的主觀的和個人的判斷。”自尊包括三個部分:勝任、控制和價值。在幼兒園中,我們老師接觸的都是4—6歲的孩子,但自尊不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存在。自尊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孩子自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那些在他們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成人(即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每當孩子犯了錯,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笨,幹這點小事情都幹不好?”、“這道題目做了5遍,你怎麼還不會?”、“你怎麼又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了,再這樣要打你了”……這樣的話語很普遍,也許父母、老師説這些話很無心。但在這樣的話語中,孩子會逐漸對自己作出一個不利又消極的判斷:如自己很笨,不如別人;孩子就會形成自卑感:做事不積極、不主動、對自己總是產生懷疑態度等等,孩子的發展可想而知。假如我們這樣説:“你能幫我完成這件事情嗎?不能!沒關係,我們一起做吧!”、“你做了5遍了,一遍比一遍做得好,

相信你再做一遍就完全學會了!”??相信孩子們聽了這樣的話語,不僅會很快改正錯誤,且有了更加明確的努力方向!書中還為我們介紹了8條很實際有用的策略,全面而又具體地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樣去小心地呵護孩子稚嫩的心靈,讓他們在成人溝通的、接受的、關注的、支持的、鼓勵的和肯定的態度中,形成高水平的自尊。 都説教育是一種理解,理解是教育的靈魂。作為教師,要有理解孩子的意識、有理解孩子的能力、有理解孩子的智慧。一個孩子是一本難讀的書,一個孩子有一千種行為。作為父母、作為教師,我們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尤其要理解引起孩子不適宜行為的原因,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待他們,在與孩子有效的溝通中,逐步發展孩子的道德和自信心,從而讓孩子獲得全面又健康的發展!

請閲讀以下相關範文:

《兒童紀律教育》讀書筆記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讀書筆記

兒童發展心理學讀書筆記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讀書筆記

兒童發展心理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