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83K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1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

改變閲讀的窘境,是我在《如何閲讀一本書》的扉頁上寫下的一句話,這句話是我讀這本書的出發點也是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收穫。我讀過很多書,但很少向別人推薦一本書,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你認為好的書,在別人看來可能並不值得一看。但是看完《如何閲讀一本書》後,我卻要極力地推薦一下這本書,因為這是一本幾乎適合所有人的書。這本書的序言裏有這樣一句話:“不懂閲讀的人,初探閲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閲讀有所體驗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加深刻的印證和領悟。”這不是我説的,但我卻深信不疑。

為什麼説是改變閲讀的窘境呢?個人認為我本人還是比較喜歡讀書的,也讀過不少書,但是大量的閲讀後我發現了我在閲讀方面存在兩個很大的問題。一個是效率的問題,一個是效果的問題。首先是效率,我讀書慢,至少不能算快。一本書,在保證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閲讀時間的前提下,可能要三週到四周才能看完。這樣的速度對於一個經常讀書的人來説不能算快。效率低的另一個表現是在進行有目的的閲讀的時候,不能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曾經在大學裏為了完成一篇論文,在圖書館泡了整整一天卻僅僅找到不到三頁的有效信息。而一位師兄僅用半天就完成了論文資料的收集整理。更讓我驚訝的是,我們看的書是同樣的那幾本。我和師兄的差距就在於,他能用較短的時間找到自己想要的,而我在無關的信息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然後是效果問題。我讀過的書很快就會忘記,像歷史故事,三天之後就已不記得時間人物了;還有小説,讀到中段前期的人物經歷可能就忘記了。曾經有人問我,讀那麼多書,學不到屬於自己的知識,讀了又有什麼用?這兩個問題使我的閲讀一直都是處於窘境之中的。我想,有這樣困擾的,不會只有我自己,所以我向大家推薦這本《如何閲讀一本書》。

本書將閲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和主題閲讀。基礎閲讀是關注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的意思,就像是小孩子剛剛學習閲讀那樣,還會有不認識的字,要花很長時間去弄懂每個詞的含義。檢視閲讀是通過有目的的快速閲讀找出書中談論的重點以及書的基本組織框架。分析閲讀是帶着問題進行全盤的閲讀、完整的閲讀,目的是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後是主題閲讀,又叫比較閲讀,就是讀相關的主體相同的不同書籍,從而分析比較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解決我閲讀窘境的第一個問題的就是書中關於檢視閲讀的論述。檢視閲讀,在開始閲讀一本書之前,應當先對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瞭解書的類型,在講些什麼,作者的目的或者意圖,對讀者有什麼幫助等問題,並且要很仔細看書的前言,索引,特別是目錄。這樣才能夠在花時間看這本書之前,對此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避免沒有幫助的書浪費時間。以快速的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然後再進行仔細的閲讀,而不是將所有內容都通讀一遍再挑揀對自己有用的,這僅僅是一個順序的差別,但實際用起來效果卻是非常的好。當然書中並不僅僅告訴你該怎麼樣做,更重要的是教你怎樣做的同時會引導你在實際的閲讀去運用。關鍵就在於這個引導。前段時間有句流行的話——明白很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自己的人生。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你知不知道,而是在於在具體的實踐中,能不能運用,會不會去用。

閲讀的效果取決於所花的努力和掌握的技巧。書中還有一部分主要講到在面對不同類型讀物時,有不同的閲讀方法。作者告訴我們,面對論説式讀物時主要運用前面所講的分析閲讀的方法,但在面對想象文學時,卻不同採用這種方法。因為想象文學並不是靠分析和列列等方法可以掌握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的。作者告訴我們在閲讀想象文學時一定要接受作者的主題和想法,這樣才能夠進入到作品當中。同時在閲讀想象文學時,一定要儘量快的把全書看完,不要將故事情節分割的太厲害,不然就掌握不到連續性的故事情節,也就掌握不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想法了。同時這一部分也介紹了閲讀歷史,哲學和其他類別學科的閲讀方法。閲讀歷史的兩個要點:第一,對你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儘可能閲讀一種以上的歷史書。第二,閲讀歷史時,不能只關心在過去某個事件、地點真正發生了什麼事,還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是現在,人們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行動的原因。這一部分讓我明白了,為什麼我讀書的效果不好,不能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那是因為一方面我在消耗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之後試圖去記憶所有細枝末節的東西,而忽略了對大的主題的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對不同讀物的閲讀方法運用不正確,事倍功半。

最後引用豆瓣上對這本書的評價,“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閲讀的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一本書出現在你面前時,肌肉包着骨頭,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説是盛裝而來。你用不着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瞭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如何讓閲讀一本書》就是給你安上“透視眼”,並教會你怎樣使用這雙“透視眼”。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2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報紙上香港大學推薦的書單中,畢業後的那個暑假,閒來無事,就在網上下載了其中幾本書的電子版來讀,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閲讀一本書》。初讀此書,感覺講得非常好,至於好在哪裏,也説不大清楚,只是書裏面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以往從來都是被忽視的閲讀指導原則,讓我如獲至寶,並在以後的閲讀中有意識地去這樣做,如拿到一本書,先瀏覽書名,前言,目錄,後記,粗略的從整體把握本書的構架,知道講了什麼,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分析閲讀。

第二次拿到本書,是在雙11網上購書的快遞裏。因為好書是值得收藏和反覆閲讀的,所以有不少書都是我之前在網上閲讀或借閲之後,再次買來讀的。為了提高自己的閲讀效率,對於本書的閲讀又提上了日程,並且此次閲讀我也做了筆記,但這一筆記不成體系,比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關感興趣的語句記錄了下來。所以閲讀了幾章後覺得還是沒有掌握本書,讀後收穫的還是第一次閲讀的體驗,再加上比較忙沒讀完,此書便被再次擱置。(而通過這些年閲讀經驗的積累,我發現兩個問題:1、很多書讀第一遍的時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後每次再讀,當時會感覺形成了對本書的更細緻的認識,可沒過多久,便又忘得一乾二淨,體驗仍舊是最初的,讓人很困擾。2、對於一本需要認真閲讀思考的書,一個是用時非常長,再一個就是一定要有規律的持續不斷的閲讀,如每天一章,否則一旦擱置,便前功盡棄,再拿起時,對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難再形成前後知識的整體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從頭來過。)

第三次拿到新書閲讀,便是學校的同讀一本書活動指定下發的閲讀書目。這樣一來既有外在的壓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閲讀的內在動力。於是認真閲讀每一個部分,結合自身的閲讀體驗來做好理解與批註,並且在閲讀過程中一邊閲讀一邊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話的意思,分析整個段落的主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並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概括。進而形成對整個章節知識點的把握,在分析閲讀完本章後,列出本章的知識框架。讀後感·這一過程讓我覺得本書成為了我自己,我獲得了比初讀本書時更多且更加透徹的體驗。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獲得了一些具體技巧,如在讀一本水平高於自己的書時,不要邊查字典邊閲讀,這樣不利於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檢驗辦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説出來,這一點對於分析歷史試題尤為重要;逗留與倒退的不良習慣極大地降低了閲讀速度等等。

正如翻譯者所言讀完這本書的兩種強烈的感覺,先是羞恥,開始懷疑自己第一遍讀時是否確定把書讀完,如果讀完的話,為什麼後邊的那麼多細節沒一點印象呢,雖然早早就讀過本書,但並未讓本書真正為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書名《如何閲讀一本書》所言,這本書幫我就讀書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許多印證和總結。如在講歷史習題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選擇與材料主旨無關的選項,是因為中學生閲讀水平到達基礎閲讀階段後便停滯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這一能力並不是背會歷史就能提升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內沒有相關課程來進行基礎閲讀之上的閲讀層次的訓練,而本書為我們提供瞭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績的希望。感謝本書的存在,讓我的閲讀更加有效。作者:賀倩倩

《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3

第一次閲讀這本書,對我來説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但還是通讀下來了,就像作者説的:“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因為有時候查着查着為難情緒就上來了,然後放棄閲讀的概率就會增加,從而錯過後面更精彩的內容。

閲讀分主動閲讀和被動閲讀,越是主動閲讀收穫就越多。要明白自己閲讀是為了什麼:是為獲得資訊,求得理解而讀還是純粹消磨時間娛樂自己而讀。明確目標!

在閲讀的四個層次:1.基礎閲讀 2.檢視閲讀  3.分析閲讀  4.主題閲讀中讓我收益最大的還是檢視閲讀:一.檢視閲讀中教會我們如何有系統的略讀:1.先看書名頁,然後有序就先看序;2.研究目錄頁;3.檢視索引;4讀出版者介紹;5.挑選主題篇章來看;6.可以對整本書東翻翻西翻翻,留意主題動脈。我以前沒有注意那麼多細節,基本都是翻開書直接閲讀,以後應該按這樣的流程在閲讀前。二.在粗淺的閲讀時: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我以前閲讀就是碰到不懂的都要去查資料,有時候查着查着就放棄的這本書的閲讀,以至於錯過後面的精彩的有用的內容。這次就嘗試了通讀難度高於我理解力整本書,對我來説,好有成就感。對於閲讀的速度,以前不太關注,讀了這章後,刻意關注速度,發現用書中教我們的方法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的移動,速度要比眼睛感覺要快一點,這樣專注度增加了,速度也上去了。也不要一味求快,有時需要快慢結合着閲讀。

在分析閲讀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閲讀一本書所提的四個問題:1.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談什麼?2.內容的細節是什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3.這本書説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4.這本書與我何關?帶着問題去閲讀,閲讀的質量會更高。對於這章的分析閲讀我還需要繼續細讀它,因為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指導,沒有消化這部分內容。對於第三章的閲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因為自己原先的閲讀都比較單一,對於戲劇,歷史,科學和數學可以説基本沒有接觸,所以閲讀起來相當有難度。

就主題閲讀,也是我接下來要去嘗試的一種閲讀,因為近期對積極心理學很感興趣,所以想進行這方面的閲讀。想從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利格曼的系列著作開始。希望有這方面閲讀體驗的小夥伴能分享你們的閲讀經驗。

“閲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幫助你思想增長。當你閲讀了一本好書你的閲讀技巧必然是增進了,還能教你瞭解世界以及你自己,對人類生命中的永恆真理也有更深刻的體認。好的閲讀,不只是對閲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和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對於書中的這段話特別的認同,一次好的閲讀就是一次思想的成長。希望在馬老師的閲讀營裏能閲讀到更多的好書。感恩馬老師無私的付出,感恩小夥伴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