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1K

第一篇:《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

《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精選多篇)
(更多好範文請關注:)

要當好先生,先要當好學生。教師應當是手不離卷、心不離學的人。愛學習,愛讀書,實質上是教師的職業習慣,同時也是教師人格的必要組成部分。這是吳鬆年老師《有效教學藝術》一書中的一句話。是的,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個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本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寒假裏,我認真地讀了這本書。首先被導論中的一段小詩所吸引:藝術的靈魂在於情感;藝術的魅力在於風格;藝術的源泉在於生活;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創造;藝術的追求在於完美;藝術成功的標誌在於共鳴。

我感觸最深的是有關備課的部分。備課是個自覺過程,這種過程的特點在於教師的自我約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備課。備課不是為了應付上課,而是為了提高自我教學素質。我參加工作已經20多年,對教材掌握熟練,但如何把每節課都上成優質課,則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而吳老師給我指明瞭方向:要備出優質課,就要做一個苦練教學功力、體現教學藝術的老師;要不斷積累經驗、集聚精華,做一個不斷進取、不斷提升實踐經驗的、有自身教學魅力和教學風格的老師;做一個肯於學習鑽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專業化水平和素養的老師。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做到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才是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也才是一個對學生有很大幫助的老師。

第二篇:《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

《有效教學藝術》讀後感

孫海燕

《有效教學藝術》讓我感覺實用性很強,現在我借鑑書上和網上的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這本書中讓我感覺實用性很強,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也在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過關於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可是更多的流於理論上的説教,讓人無法真正瞭解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的琢磨與把握。讀了該書一部分內容,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尤其是對我這種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而言,的確是受益多多。

對於第四講“導入教學藝術”,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興趣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動力。上課有一個好的開頭,不但能夠啟發思維,而且一下子就把能學生“抓”住。開講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有情境法、誘導法、懸念法、激疑法、連鎖法、倒裝法、朗誦法、解題法、展示法等等。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開頭”的方法儘管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參與學習活動,更重要的是能通過相應的學習活動形式,學會獲取最大化的學習實效。對於學生來講,怎樣利用一定的活動方式學會學習,善於學習,在新的學習方式下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問題。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教師能設計一些活潑新穎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方式,但不足之處在於通過這種學習、活動方式,使學生有效學習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比如,在組織學生討論過程中,怎樣讓學生的討論過程變成一個最佳的學習過程,這是一個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討論往往會流於形式,慢慢的,學生會對討論失去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和教學過程,在實施新課程,以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學生學習應當具有什麼樣的學習狀態時,就會發現學生最佳學習狀態的基本特徵,這也就決定着導入教學的基本特徵。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新課導入方式很多,但沒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教師無論以什麼形式引入新課,只要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氛圍,

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導入方法。

一、“實驗”導入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導入法當為新課導入的最佳方案。它作為一種真實、形象的教學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學知識的直觀效應,又有表演操作的示範作用。

二、“温故知新”法

化學中有些內容和後面知識有很強的連貫性,可在檢查學生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法既可以使學生對新知識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懼,使學生在學習新內容時既有了思想準備,又有了知識基礎,學習起來輕鬆自如。

三、“化學故事”導入法

學生普遍愛聽故事,故事對學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師如果結合化學教學把講課內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如在講《碳的多樣性》一節的開始,介紹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故事:他在美國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後,看到我國制鹼工業被一家美國公司壟斷,非常氣憤,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到祖國,在塘沽建起永利鹼廠。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優異,1925年在美國舉辦的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此後,他精心實驗,刻苦鑽研,提出了先進的“侯氏制鹼法”,名震中外,為祖國爭得了榮譽。然而“侯氏制鹼法”製得的不是鹼,而是一種鹽,俗稱純鹼,從而導入新課。故事導入法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學習佳境。

以前我在上課的時候也不十分注重課的“開頭”,現在才知道那是犯了很大的錯誤。我們每位教師都要養成有“頭”有“尾”的上課習慣,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教學效果。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昇華。

教師應是明天之師。以昨天的教師、今天的知識來教育明天的學生必定會落伍。明天之師應該高瞻遠矚、胸懷世界、放眼未來,立志以今天的教育促進明天的科技,發展後天的經濟,立志讓明天的學生勝過今天的老師。

第三篇:名師教學藝術讀後感

立足常態教學彰顯生命課堂

——感悟劉可欽老師常態生命課堂

中莊國小周興

讀了由雷玲老師主編的《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藝術》一書,讓我得以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們的課堂教學藝術。品讀着八位名師匠心獨具的教學案例,感受着他們對數學課堂和數學教學的獨特理解與個性詮釋,我深深地折服了。尤其“劉可欽老師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更使我得益匪淺。

我曾在自己的教學中為設計巧妙的課堂環節、精美的課件演示、豐富多彩的活動、火爆課堂氣氛而挖空心思;曾為了學生一個個離奇答案而失望冒火;細心品讀了劉老師觀點才發現作為教師我們更要關注重視的是能給學生持久影響的常態課教學,要使常態課堂彰顯出生命的活力。

杜威曾經提出:在學生亢奮激情下實施的教育影響,並不是真實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的。常態下的教育對人的影響,才更為本真、更為雋永。“將一切教育活動常態化,將常態的工作研究化、科研化”。這是劉可欽這位特級教師教學的座右銘。劉老師樸實、常態下的課堂所表現出的神情的專注、感情的投入、思維的活躍、氛圍的活潑,給課堂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對學生來説是最有價值的。常態課的,真實的課堂擯棄演練和作假。所以劉老師提出了説真實的話比説正確的話更重要。要想上好一節常態課,必須要以學生為根本出發點,找到

學生最想得到的指示,培養各種能力。然而怎樣找到孩子們的真正需要,就必須讓孩子們把真實地展現出來。説得通俗一點就是,必須鼓勵和要求孩子們説實話。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雙基,運用知識的載體讓學生擁有持續的學習力比學會知識本身更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要用居家過日子的心態,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與學生共度分分秒秒,讓課堂生活迴歸常態;用自己的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鼓勵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感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和激勵;用積極的行動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樹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已經選擇的這份工作,不斷豐富自我,適應變化,追求變化。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究、思考、表達、交流、反思、創造,體會一種頓悟的快樂。

劉老師對教育理論給了我深深的觸動、讓我心存感動。同時,我暗自下決心也要做一名這樣的教師,為了學生的成長,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東西。以大師為榜樣,學習-實踐-反思,在三尺講台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篇:《名師課堂教學藝術》讀後感

今天,又拿起了《國小語文名師課堂教學藝術》這本書這是我上學期買的書了。書中介紹了目前活躍在國小語文屆的特級教師的課例及特色教學。從書上不但欣賞到了這些名師的風采,而且許多名師的理念可以説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身為人師的方法,確實是一本國小語文老師的好讀本,受益匪淺!

看這本書收穫的不僅是名師的一些經典教案,還有他們平時的一些心得。畢竟名人也是從普通人成長起來的,聽聽他們的經驗之談,也能讓自己枯燥的語言得到些許的滋潤。向裏看去,我看到了小語教學可以達到的精彩,看到了特級教師令人歎服的智慧,看到了國小生令人驚歎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助於解開我長久存在的疑惑。其中特別喜歡於永正老師的好書不厭百回讀,名師的智慧需要細心品味,希望我能有那麼一點悟性習得大師們的一點皮毛。

書中第一篇就介紹了於永正老師,一次又一次被於老的教學技巧折服了。從事這麼多年來卻從沒走近他,瞭解他,甚覺慚愧。

於老説到一名語文教師具備的基本條件有三:一要善良,要善待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二要有責任心,嚴而不厲。三要愛讀書,愛寫作。審視自己在把學生當作朋友上還沒這個意識,第二點還行,愛寫作則差遠了。看來自己在這些基本條件上還要加倍努力呀。再看於老《給女兒的20條貼心建議》,雖然每一條建議都顯得那麼簡短,但細細品味,這些細節上的處理卻句句切中要害。比如:肚子裏要有幾個故事和笑話,找機會講給學生聽。就像於老説的,老師講的故事,學生會終生不忘,能讓調皮的學生親近你,這樣,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不就拉進了嗎?看來,我得往肚子裏多塞幾個故事。這一些建議不正是於老長期的教育教學心得嗎?不僅是對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非常有用,對我這所謂的老教師何嘗不是一樣有效!

驚歎於老師的藝術修養。於老師會講,能根據講課內容的感情基調和學生聽講的狀況與情緒來調整語調、語速,並決定講話的輕重和緩急。於老師善讀,課文讀得有聲有色、聲情並茂,把文字讀活了,課堂因為師生之間入情入境的朗讀而充滿活力,充滿情趣。於老師字寫得棒,不管是楷書,還是行書、草書,都信手拈來,在這樣的老師影響下,孩子們同樣會關注、熱愛祖國的書法藝術。於老師畫畫就更絕了,在教描寫花鳥蟲魚的課文和一些描寫人物的課文時,寥寥幾筆就能將其勾勒出來,這樣的課堂還能不“藝術”嗎?有了這樣的藝術修養,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上得有意思,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於永正老師能把課上得這麼有魅力,最重要的還是精心備課。每個老師上課前都要備課,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兩字的恐怕就有難度了。何為精心?大到一篇課文的結構,小至一句話、一個詞,都要了然於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則就不能教,也無法教。拿到課文,首先讀,哪怕教過好幾遍,朗讀課文是備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讀的同時查字典、詞典,把拿不準的字的讀音,一一落實,絕不想當然。每個新詞都查查詞典,不能有半點含糊。他還説,只看教參,沒有自己的思考,是從來沒上過讓他滿意的課的。最後指出:這法兒那法兒,不鑽研好教材就沒有法兒。於老師在細微處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所以上課時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因而得“庖丁”的雅號。

我想作為現在的我來説,那就是要多學習,多讀書,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

第五篇:《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礦區第一國小

馬玉

2014、8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後感

每週四下午一個小時的教育學習是我校教師一貫的作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識了魏書生,而今天有幸又拿到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這本書,這對於我這樣的經驗頗少的老師來説,就像一盞指路明燈,受益匪淺。

從教幾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遇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係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鬆,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為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瞭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祕,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

反思過去,自認為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瞭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為習慣好壞,是否走

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願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為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瞭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瞭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藉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

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為一點論,把後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着幹。魏書生的有關理論讓我們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就單從魏書生“育人先知人”這一節的收穫來看已是受益匪淺,經過在教學上的應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讀完魏書生的書,我相信往後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説,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