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聚焦課堂減負增效》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1W

第一篇:《聚焦課堂 減負增效》讀後感

《聚焦課堂減負增效》讀後感(精選多篇)

我讀了《聚焦課堂減負增效》這篇文章後,覺得高效率的課堂,不僅是學生學有所獲,更是投入和產出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樂學:不僅掌握了知識,更增長了能力;老師樂教:不再聲嘶力竭,而是師生互動,適時點撥,少講精講。但平時的課堂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努力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

(一)優化課前準備,為提高課堂效率作保障。

首先,是教師加強備課質量。科學課現在正是第一輪新教材使用中,我們可以把備課分初備、集體備和細備三種備課方式。初備是指幾位教師在學期初期鑽研教材,定好目標。初備過程中,教師除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探究學生該探究的內容,寫下觀察日記,對相關的知識充分學習。集體備是指提前一週集體研究下週課堂的教學方案。細備是指教師根據各班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獨有的思考充實教學各個環節的細節。

(二)優化時間安排,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教師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堅決杜絕浪費時間的行為,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説科學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等。上課守時,不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三)優化學法指導,探究最佳教學途徑。

學貴得法,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一羣有着良好學習習慣、會學、主動學習的學生,自然是高效課堂的最有力的保證。但是,我們要知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教師的平常的嚴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時,它還基於教師觀念的改變,基於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信任,放手讓把學習、探索的權力返還給學生自己。總之教師要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每一位教師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要注意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特點、學科方法及其作用,對本學科學習進行方法指導。

(四)優化督促機制,保證學生全員高效參與。

課堂上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同時必須有約束的機制。科學課堂,經常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學習,在小組學習中,有時學生會因為意見分歧或探究時間過長而浪費時間。每位教師依據自己的學科特點、教學風格制訂相應可行措施,督促學生全員高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五)優化師生關係,營造和諧學習氛圍。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努力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於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於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在具體做法上,教師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願選取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

(六)優化教、學反思,改進方式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教師對自身教學的反思。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寫好課後記、單元后記、學期總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每學期開學後,教師要根據班級情況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尋找前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調整進度,改進方法,提高課堂效益;每學期結束,每個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學”的反思是指學生的反思。指導學生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出存在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加強師生雙方的反思將會使教與學沿着正確的軌道快速前進。

第二篇:聚焦課堂減負增效

聚焦物理課堂減負增效

——關於“121”物理課堂改革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

綜觀時下林林總總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究其基本思想,無不體現三大原則:聚焦物理課堂,着眼學生,減負增效。其基本理念是不管哪一種模式都極準確地詮釋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合作探究”中學習,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學習方法的獲取。可以這樣説,沒有那一種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因為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提出都有其生長的現實土壤。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在借鑑了許多成功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吸收先進的物理課堂教學理論、思想,反覆研究,驗證,最終形成了富有十一中特色的“121”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這一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建立學生學習小組,4—6人為宜;教師準備三案,預習案—教學案—檢測案;課時三段式:前十分鐘落實預習案,交流展示;中間二十分鐘實施教學案;教師精講指導點撥,最後十分鐘實施檢測:做到堂堂清。

課前準備:深化集體備課機制,把住“三案”的脈

集體備課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已形成了一些比較固化的操作流程:如“六定”,主備人發言,小組討論等。但針對“121”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集體備課這一課前準備(來源説明好範 文網:)環節與傳統意義上的集體備課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以往的集體備齊絕大多數只關注教學設計或教案的編寫。“121”模式需要備齊“三案”;以往的集體備課準備教作為重心,關注“怎麼教”,“121”模式要求以備學為重,關注“怎麼學”;以往集體備課強調教師物理課堂教學是否重難點突出、突破,“121”模式強調學生物理課堂學習是否“雙基”過手,同樣是集體備課,同樣是明確的學習內容,但準備時的角度,重心發生於明顯的變化,這是教學理念上的變化與更新。物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在備課中得以凸現和落實。

在“三案”設計中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後,再進一步就是如何用好教材的思考與研究了。在《高效物理課堂導演案設計》一書中強調:“教師必須要有新的教材觀,要由過去‘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同樣學生也要由過去‘學教材’變為‘用教材學’”。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髮展的一種載體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師生之間對話的一種媒介”。那麼在備“三案”時該如何用好教材呢?首先,確立課程意識,將課程與教學聯繫起來,把師生都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思考;教師是怎樣的風格特色,學生是怎樣的學情

等等都是要思考的。因為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教師中的教學非常好,教師已就照搬甲的教學流程,但效果卻很差。這就説明教師已缺乏了課程意識。第二,確立新的教材觀,用活教材。基於教材只是一個普高較好的例子,所以它未必處處適合具體的學情。所以,集體備課時可以大膽運用教材以外的“活教材”。例如本次賽課中沈桃老師的設計就大膽地用了學生生活作教材,實踐證明這一“教材”遠比教科書更令學生喜歡。學習效果也更好。再談談“三案”準備中的預習案設計。作為集體備課,預習案設計時應首先明確預習案的功能。我認為預習案的目的是引導和督促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可把預習案的功能細分一下,舉物理學科預習案為例:①舊知,引出新知的導入功能;②診斷,測評功能;③明確“雙基”功能;④提示學習目標功能;⑤培養學法功能等等,只有明確了預習案的功能之後,才能結合具體的課型和教學內容設計出適合的預習案。這是我們集體備課時應重視的一個主要方向。

課前準備時一個比較系統的問題,要真正為優質高效物理課堂服務,還需要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評估體系,以引導集體備課的深入開展。

物理課堂進行時:完善評價機制,靈活實施“三案”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減負增效”,從觀課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把它形象概括為“三度”特徵的體現:深度、寬度、熱度;以物理課堂上師生的角色轉換上體現為:導演、演員、裁判。但不管是以哪個角度出發來評價一堂課,都必須是建立在一堂課的整個學習過程之上。

預習案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一)課前適用預習案學習自主學習,可以翻閲擁有的教輔資料,也可以上網查閲相關問題,但必須強調獨立完成。(二)預習交流展示階段,在每堂課前,由學習小組組長組織交流,教師組織展示評比。

教學案:充分利用物理課堂上有限的20分鐘進行精講、點撥、指導。 檢測案:每堂課最後10分鐘時間組織學生儘可能 完成檢測案上的訓練,並予以講課和評價。形成及時檢測,馬上反饋,不堂課彌補的機制。

當然,“三案”的實施只是大體在時間上進行劃分。在物理課或文科教學中,可以合併預習案和教學案,在實施教學案的過程中落實預習案的展示與評價。實踐證明這也是最佳形式。

“121”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實必須做好物理課堂評價。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該模式功能最大化的關鍵所在。如果把檢測案的評價作為一堂課終極結果評價,那麼,“121”物理課堂模式更加強調前30分鐘的過程性評價。這

一過程性評價着力於學習小組的功能發揮程度評價。學習小組功能發揮程度與物理課堂“三度”特徵相聯繫;當教師指令到達學習小組時,學習小組對指令的落實狀態是符合指令內在要求的,則相對體現不同的角色。我並不贊同學習小組在任何時候都只體現物理課堂的“熱度”:即熱烈的討論甚至大聲的辯論,也不是持續不斷地搶膚淺甚至豪無價值的教師隨口問,滿堂部,過分賴子“熱度”的評價會使學習過程少了思考,內化的根基。所以,評價小組學習時,還要看小組學習的“深度”。即小組學生的思考能力,思維品質如何,更重要小組學習的“廣度”,即小組學生是否能夠有獨立的見解和傾聽,借鑑的學習精神。學習小組的有效性其實是需要從“三度”上加以評價和引導的。

當然,作為教師是物理課堂的駕馭者,不容易從“三度”上判定學習小組的功能發揮得怎樣樣,但可以從師生在物理課堂上角色的轉換上評價自己的“121”模式。先談談教師的角色問題:在落實“三案”時,教師是導演,也是裁判,既要組織教學,也要對學生的學作出裁判,在實施教學案時,教師更多的是擔當導演和演員的角色。此時教師對物理課堂的預設不僅要爛熟於胸,更要忘情地投入到演出預設內容,只有教師真情投入到演出預設中,才能吸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物理課堂角色也是三種:導演角色,外在是學生小組學習時的任務分配,內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有嘗試問題的思考和對所學知識能力的重組,優化甚至內化:演員角色,外在是學生參與物理課堂的種種活動形式,內在是學生活動時的內心體驗。更加強調在活動中的物理課堂生成有無價值,有多大價值;裁判角色,外在的是討論與辯論,甄別是非對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什麼是最好的或最正確的,而不是模模糊糊。

物理課堂評價的重心轉移到學習過程評價是課改的必由之路,“121”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成敗也取決於學習過程評價是否能落到實處,實現學習小組過程評價僅僅是開了頭,要走得更遠,還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過程評價體系。

總之,“121”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催生的,從實踐中,師生確實初步體驗到了輕負責,高效率的成功與快樂。但在我們欣喜之後,也應清醒地看到當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因為“物理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第三篇:聚焦質量 減負增效

“聚焦質量 減負增效”心得體會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設置;教學課標;教材都相應地進行了修改。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課改,課改的聚焦在於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質量在於課堂。“減負增效”也應聚焦課堂。

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做到課前聚焦課標、聚焦教材、聚焦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好多媒體的教學作用,給學生直觀的、美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起來比較輕鬆易懂,做到常態課堂的教學設計最優化,向40分鐘要質量。

此外,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對學習有困難學生,要及時輔導。佈置作業要適量,對於這一點,我從教三十年來,給學生的作業量都比較少,可以説是做到了“減負”的要求。當然,由於我國的應試教育,大學聯考、會考等一些考試,使得老師、家長、學生不得不把分數、名次看得重,就連我區也經常性的統考,不免有些學校、有些老師為了追求升學率;追求名次;給學生加大課業,把一些術科用來上語、數、外,出現要課、增課的現象,使學生困在語、數、外繁重的學習負擔中。

教無定法,但教有常規,常規教學做得好,就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為了學生“減負”的同時,其實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努力實現“減負增效”切實提升教學

質量。

第四篇:減負增效,高效課堂

減負增效,高效課堂

減輕學生負擔,落實素質教育,已經是老的不能再老的話題了,減負的口號也已經喊了多年,可由於種種原因的存在,我們的學生們依然學得很累,且缺乏失效。經過再三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後,我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 落實三維目標,促進學生健康健全發展。

教學無目標,就如旅途無路標,根本不知道去向如何,就更談不上有效了。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你才知道教什麼,怎麼教,進而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正確地確立並落實“三維目標”,不僅能夠達到知識認知、思維訓練、健全人格的作用,而且能使他們更聰明,更高尚,健康健全的發展。所以説,磨刀不誤砍柴工,落實三維目標,對教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 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個性課堂

在新課改的潮流中,新穎的教育理念,多樣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總有“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感覺,不知不覺中教育界“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時代已經悄然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各領風騷兩三年”了。我想表達的想法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條條大路通羅馬”。任何人不能給課堂教學制定一些硬性的評價指標:比如一節課只能講15分鐘,課堂氣氛一定要“熱鬧”,教學手段要花哨,教師表演要唯美,否則就是失敗的課堂。其實,我們都知道,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作為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學科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打造張揚自己個性特長的理想課堂,而不應該是邯鄲學步或千人一面。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靜下心來,潛心設計,精心琢磨每一堂課,就一定能不斷進步,呈現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和諧課堂。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課堂效率,實質上要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學生很容易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現代教育技術將教學信息通過多彩的圖象、聲音、圖表、文字等方式直觀、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許多傳統教學方式不便於或展示效果不好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以學生髮展為本,營建理想課堂。

課改的方向就是關注我們的教育主體--學生,就是使學生知識、能力、人格和諧發展。盧梭曾經説過:“上帝在造了一個我之後,就把這個模型打碎了,我是世界上第一個我,也是唯一的一個我。”我們的教育對象各具特點,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體會、感受,滿堂灌,教學關係就變成: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置學生的需求和感受於不顧, “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為中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把時間、空間逐步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總之,要打造理想課堂,並非一日之功,我們要努力學習,勤於反思,不斷積累經驗,大膽改革創新,努力構建科學的、和諧的、高效的課堂教學秩序和氛圍。

第五篇:減負增效,快樂課堂

減負增效,快樂課堂

減負的關鍵是增效,而增效的關鍵在課堂。高水平的教學必然是高效益的,高效益必然會帶來輕負擔。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增效減負、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一、精心備課,用教師“增負”換學生“減負”

教師要反覆的研讀教材,分析教材的組織結構。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藍本。它雖然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教師不能拘泥於教材,而應該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選擇,增加、補充、有效整合教材資源,真正使教材成為學生樂意學習的有效素材,從而使課堂更加富有活力。

為了保證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多花時間,做好課前準備,讓教師的“增負”來換回學生的“減負”。這樣,老師在上課時才能按照既定目標,把這些環節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各項要求組成一個整體,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二、巧妙設計,聚焦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追求。

在新授時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探求知識的主體作用。使課堂真正地“活”起來,“動”起來。學生有了學習的喜悦和樂趣,就不會有“重負”,而且還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達到“增效”。 練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成功的課堂教學必須有較高的練習質量做基礎。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設計練習是十分必要的一環。練習的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目的明確,有針對性。練習題的數量要適當,能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練習設計要有坡度,有層次,難易適度,適應學生的特點。要有一定的基本練習題和稍有變化的習題,也要有一些綜合題和富有思考性的習題,還要注重練習題的趣味性。學生新知識建構了,不等於技能就形成了,練習及練習課就是在學生建構新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數學的技能,使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所提高。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 1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當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它會產生很強的成就感,就會在心理上覺得輕鬆快樂,這也是心理上的減負。

三、靜心回顧,注重課後反思

《學記》中説:“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學習和工作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為下一節課的有效教學做好鋪墊。而批改在作業後也要認真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師自身的努力,把減負增效落到實處,讓數學課堂洋溢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