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7W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1

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湧動着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課堂上真正閃爍着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着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讚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如今,只要我寫下隻言片語的教學隨想,我都能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悦,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才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着孩子們的成長。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2

假期無事,靜靜地品味李鎮西《我這樣做班主任》,慢慢地消化其中的故事,儘可能多地吸收豐富的營養。

讀完此書,感受最深的就是愛,一頁頁,一行行,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滿滿的愛,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為教育界有這樣的班主任而高興,同時,也為自己上學時沒有被李鎮西這樣的老師教而深表遺憾。

李鎮西,一位坦蕩為真,至誠乃善,樸素即美的老師。他懂得教育是科學又是哲學,教育是技術又是藝術,他和諧完美地將它們融會起來,做到了即教書又育人,教而重樹德,授業又講人生的境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分數,它有現實的一面更應該有理想的一面;它應該面對學生今天的需要,更應該想到學生的明天后開的發展;它應該給學生知識,更應該着眼於學生豐富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他用他的行動愛着他的學生,學生也愛着他回報着他,他們共同編撰了珍貴的有紀念意義的“班級史冊”,這六本沉甸甸的班級史冊記載了他以往教學中的點點滴滴還有滿滿的愛。

李鎮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是我們所有老師,所有班主任學習的榜樣。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3

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句話是寫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序言中的一句話,教育智慧的產生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來説明有關的教育理念。

在書的一開始寫到了20年前畢業的學生組織的同學聚會,在這場聚會中很多同學都回憶起了當年李老師做過的一些事。

包括當年李老師暑假出行給每一位同學都寫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旅途,指導同學辦小報,將同學的故事寫在書中等等。從這一場聚會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李老師對於學生的熱愛,時時刻刻都想着每一位同學。

任何一個領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養而不是別人培養的。寫教育隨筆是自我培養提高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能從自己的實踐中反思總結。

書寫教育隨筆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審視、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過程,並且能更好的激起我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很容易會出現“厭倦感”,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的距離在不斷加大並且不願意改變已有的經驗

每天生活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中,不僅不能改變現實,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累。如何能夠增加自己教育學生的幸福感?首先要享受自己的職業,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事冷靜、寬容,對待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議論以及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要胸懷坦蕩,豁達寬容。

只有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才能夠更好的享受自己的職業。在對待學生時應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以學生的情感去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多想一想學生正在想的。

在接到一個新班的學生時,李老師總會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在一開始與學生見面時,李老師讓每位學生給他寫一封短信,內容包括:你以前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是誰,他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向他學習什麼;你希望班級是什麼樣的集體、有什麼好的建議;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為集體出力?

這一封短信不僅能夠給老師提供學習的素材,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書中李老師提到,組織第一次活動時要淡化“教育痕跡”,動員全員參加,利於展示學生個性並且最好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展示自己,增加對集體活動的興趣。

教育中的懲罰最好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懲罰,這樣帶有自我約束色彩的懲罰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李老師對於班級的管理是將“人治”變為“法治”。讓學生們自己制定班規,並且與學生們一同遵守班規,實現讓學生們自治。

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們團結了起來,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民主思想。這樣一種同學們自己制定起來的班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學生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在老師出差時也能夠保持住,讓同學們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書中的第三部分寫到如何能夠贏得學生的心靈。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要重視來向老師傾訴的學生,要能夠真誠的去幫助學生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當有學生來找老師傾訴時,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想法,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訴説。

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困惑、悲傷表達出來,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聆聽,通過一些眼神和動作的示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

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問題,遇到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要多給學生提建議,積極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少一些對學生的訓斥。並且要認識到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都是自由獨立的,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要將學生完全塑造成一個樣子,而是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不僅僅是在發現了問題之後才進行,而是在平常的日子裏多一些與學生的交談。

在對於“優生”的培養中,李老師寫到對於“優生”的定義是指品德、學習和各方面能力都優於同齡人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的'培養,首先要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志向,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童心,激勵他們超越自己並且要訓練“優生”的受挫心理。

在寫到轉化“後進學生”時,李老師寫到面對這些學生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改變,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氣,多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注重對這些學生的感情傾斜,先幫助他在同學中樹立起自己的尊嚴,融入自己的集體,對自己能夠進步有信心。

在書中這一部分內容李老師具體舉了兩個學生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犯了錯誤以後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讓這些學生有所改變。這需要老師耐心去關注學生,並且通過集體的教育來引導學生。

對於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學生的素質教育如果少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是很難成功的。如何影響學生家長?

首先可以通過閲讀來讓家長有一些啟發,能夠讓他們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些借鑑的好方法。其次,要時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多交流多關注。

最後可以通過孩子以及其他學生家長來轉化家長。讓家長與學生一起成長,從生活中的各個小事關心着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發生的事,及時糾正家長的錯誤做法。同時可以將一些家長的優秀做法分享出來,讓其他家長能夠借鑑,從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4

在這個寒假假期中,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的內容我感覺在工作中非常實用,李老師的教學經驗,讓我們在工作中有了借鑑經驗。

這本書講述的都是他在做班主任期間遇到的真實事件,我們在工作中都會碰到,因為都是在工作中常見的小事情,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實現我們的價值,在與學生相處的小事中我卻能看到李老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大智慧,這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與學生的相處是需要教育機智的,李老師善於抓住每一次教育學生的機會,比如説在新生報到的時候發教材,碰到一本破了封面的音樂教材,學生都主動要領取這本教材,讓出自己完好的教材,教育學生“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讓學生都有了為班集體奉獻自己力量的熱情,使學生能夠迅速融入新的班集體,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喚醒孩子對真善美的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

與學生的相處中,我發現李老師從不以先生居高臨下,相反,他總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新生開學時他就問學生,你們希望李老師是怎樣的人?而我們在工作中大多數教師都是要求學生應該是怎樣的,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因為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在班主任的權威震懾下,表現會好一些,可是慢慢地學生可能不再怕你,有了逆反心理,學生就不好管理了,師生之間有了距離感。李老師在講自己的經歷時説,他深受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你越忘記了你是先生你就變成了學生心目中最好的先生”,通過這句話,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師生觀--平等和民主!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教育才會發生奇妙的反應,我們的思想被學生接納,我們的行為被學生模仿,教育的目的才能達到!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亮點需要我們年輕教師去細細品味,反思!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5

紀伯倫曾在詩中説過: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半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在愛與不甘的交織下對“班主任”這個詞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我猶如春風拂面,被細膩的文字和認真的態度所打動。

我一直都很認同,工作需要有歸屬感、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初讀這本書,第一章寫到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我回想當班主任的幸福,就是學生給我帶來的一個個小小的感動,一句句關切懂事的話語,一次次的進步……每一件細微的事情湊在一起就是我的幸福吧。

凡事都有兩面性,班主任之所以被冠之以“容嬤嬤”的稱號也不是不無道理的。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家裏人紛紛發我的牢騷,説我關心他們的時間太少了,陪他們的時間太少了,瘦了,氣色變差了,老是忙忙忙,脾氣也變差了。後來,當家裏的人理解了我這麼做的原因後,他們也漸漸地轉變了,學會了將心比心去理解我,也會給我一些教育學生的建議。就像李鎮西老師的親身經歷一樣:享受這個職業,才會有成就感和獲得感,才會贏得尊嚴,家長學生認同愛戴,同行的認可和敬佩,家庭也會更加幸福和諧,自身得到更大的發展和提高,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李老師還在書中寫到,教育每天都充滿懸念。這不由得讓人感歎,教育就像是霍格華茲魔法學院裏的糖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糖果是什麼口味的。而班主任,就像是偵探一樣,不斷地揭曉懸念的謎底,初體驗麻煩來臨的痛苦,後體驗揭祕的快感。“周而復始,便是教育過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成長的奧祕所在。”如果做一份工作,是懷着體驗魅力的心態的話,那還有事情是做不好的呢?

喜歡學者張端的一段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這個假期,嚴重疫情當前,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既要開眼看世界又要堅持學習,立足平凡崗位,做好本職工作!願我終有一天,能做最好的自己,也能做到最好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