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多篇

科技小發明 篇一

學生在科技競賽中的獲獎數是崑山科技教育成績的最直觀的體現。在2008至2012年的這5年間,崑山市有20名學生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5名;46名學生在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評比中獲獎,其中4名學生獲金獎,被授予“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榮譽稱號;17名學生獲全國“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獲獎數佔全省的二分之一;159名學生獲中國國際發明展獎項,其中金獎28名,獲獎學生數列全國縣級市榜首;36名學生被授予“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榮譽稱號。另外,僅2012年崑山市就有56名學生獲國家專利68項。

夢想不只是孩子的專利。在這些放飛科學夢的青春少年的背後,是一羣為夢想而默默耕耘的科技教育人。他們當中,不少人已經走過壯年,走近他們,瞭解他們的故事,我們會發現:是教育夢想之火讓他們激情燃燒,活力四射;是夢想的薪盡火傳,讓他們的青春得到延續,也使崑山的科技教育擁有了無限的生命力。

1 “煽風點火”

崑山是航天英雄費俊龍的故鄉,崑山市在斥資8000萬元修建的崑山市青少年宮中,專門設立了以費俊龍命名的俊龍航天活動展示中心。展示中心陳列着各型運載火箭模型、飛船返回艙模型、宇航服、航天員訓練器材等各種展品,“鎮館之寶”則是一座按照3比1的比例縮小製作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模型。近20米高的火箭模型矗立在崑山市青少年宮的大廳正中,彷彿是一座巨大的紀念碑,寓意這裏是崑山科技創新教育的中心。

在崑山的科技創新教育“三級核心網絡”中,位於第一級的是由教育局和科協聯合成立的科技教育協會,為全市科技創新教育提出指導思想,明確年度的目標任務;位於第二級的是市青少年宮的科技部,具體負責全市青少年科學教育日常管理和活動開展;位於第三級的是29所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負責帶動全市一百多所中國小和幼兒園開展科技教育。

其中,作為第二級的青少年宮科技部,既是承上啟下的縱向樞紐,又是一百多所中國小校和幼兒園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的圓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今年已經59歲的青少年宮科技部部長韓仕龍是全市科技創新教育的領軍人。

早在三十多年前,韓仕龍就開始了科技教育的生涯,只是按照他的説法,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地下工作者”。那個時候他帶着學生搞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被人看作是不務正業。面對領導的批評、同事的排擠、家長的不理解,韓老師從沒有絲毫的動搖。在他的堅持下,學生中不斷有人在省市級乃至部級別的科技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他的工作。隨着科技創新教育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韓老師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作為全市科技創新教育的領軍人,韓老師的工作內容繁重而瑣細。他既要負責組織開展全市科技教育活動、科技創新輔導,又要承擔起傳、幫、帶青年科技教師的任務,定期組織全市範圍內的科技教師培訓。就連全市的科技教育宣傳,每年一冊的全市學生獲獎作品集,定期出版的《崑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報》,也是韓老師親自來做。然而,工作再繁重,韓老師也不會忘記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他所説的“煽風點火”,煽發明之風,點創新之火。

在韓老師看來,科技創新教育不能僅僅是個別學校用來裝點門面的特色;科技教育工作也不能僅僅侷限於輔導參賽選手,打造幾個科技特長學生。他的目標是引燃更多人的科技創新夢想,把創新的種子播撒在全市十萬青少年的心中,開啟他們的創新思維,紮實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

為了點燃這把火,年近花甲的韓老師先後在崑山市各中國小舉行科技創新講座兩百多場,幾乎跑遍了崑山的每一所學校。在講座中,他向學生和老師們分享了自己總結出的“十二發明法”、“缺點列舉法”等行之有效的創新發明方法。如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反一反”,使現有物品在性質、功能等方面發生質的變化,從而形成新的創意。

結合科技創新講座,韓老師在全市學生中發起了“金點子”倡議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講座上學到的創新發明方法去發現和探索,尋找創意“金點子”。學生通過文字和圖畫將創意描繪出來,形成創新發明登記表。每次講座過後,韓老師都會收到幾百份學生的創新發明登記表,他每一份都認真批閲,從中發現學生的創新火花。

不少學生的創新靈感在韓老師的指導下,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作品,在各類科技競賽中獲獎的不在少數。學生徐凱敏受“缺點列舉法”的啟發,提出了“自控輸液器”的創意。經過韓老師的反覆指導修改,徐凱敏的最終作品獲得了國際發明展金獎,徐凱敏也因此獲得江蘇首屆“青少年發明家”的稱號。對學生的一些看似異想天開的創意,韓老師也積極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創新思維。一位學生突發奇想,要在人身上裝兩個機械翅膀,實現自由飛翔。韓老師看到後立即鼓勵他:“美國正在研究撲翼飛行器,但只能飛幾分鐘,你可以試着超越他們。這項技術的瓶頸在動力。可以通過研發超導技術,來改善動力裝置,解決動力問題。你如果以此作為奮鬥的目標,也許能獲諾貝爾獎。”

有哲人説過:頭腦不是需要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韓仕龍正是把自己當做了一個點燃學生科學夢想的火把。這把火越燒越旺,59歲的韓仕龍也彷彿越來越年輕。

2 帶着孩子仰望星空

最近幾個月裏,董洪鋒不止一次地夢見自己回到了學校,有時是在活動室裏,自己正帶着學生一起做機器人;有時是在教室裏,自己站在講台上向學生講述着宇宙的奧祕,講台之下,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專注地盯着自己。

就在幾個月前,董洪鋒告別校園,前往崑山市青少年宮就任少年宮主任助理一職,同時接任崑山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祕書長——正式從韓仕龍老師手裏接過崑山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旗幟。而在這之前的近三十年裏,董洪鋒一直是崑山市實驗國小的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校園、課堂、學生,是他難以割捨的牽掛。

198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董洪鋒成為崑山市實驗國小的一名語文教師。僅僅一個學期過後,他被學校領導看中,送去參加江蘇省自然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就這樣,董洪鋒成為了江蘇省最早的一批自然專職教師。從一開始,作為自然老師的董洪鋒就不滿足於僅僅在課堂上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把學科的教學和青少年科普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充分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領着孩子觀測彗星,看日食,調查河流的污染情況,進行各種科學探究實踐。

學校也給了董老師廣闊的施展空間。2003年,崑山市實驗國小少年科學院升格為學校領導下的獨立機構,下設環境科學、信息技術、科技創新、模型製作、健康教育5個研究所,以及建築專業模型、國際數棋、智力七巧板、航空模型、遙控賽車、機器人等13個專業隊,成為學校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主陣地。董洪鋒老師被任命為院長。

在董洪鋒的組織和領導下,崑山市實驗國小的科技教育活動廣泛紮實。每年的全國“科普宣傳日”和“科普宣傳週”,都組織開展相關的主題科普活動;連續10年,每年都定期舉行“科技創新月”和“校園科技節”,組織學生閲讀科學書籍,舉行科學發明創造故事演講比賽,舉辦科技講座,開展主題小報、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小機器人、科學幻想畫比賽。全校師生積極投入活動,學生的參與率達100%,每年湧現的各種科技作品達數千件。

在廣泛開展的基礎上,董洪鋒帶領老師和學生組織和參加各層次的科技競賽活動,為不同層面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體驗成功的機會。每學年,崑山實小的師生參與的各級別科技競賽有十餘個。就在董洪鋒離開學校前往少年宮任職前的一個月內,他還帶着師生接連參加了江蘇省創新大賽、蘇州市車輛模型比賽、蘇州市青少年機器人比賽、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比賽4項大賽。

崑山市實驗國小的科技教育成就了科學教師董洪鋒。近三十年的科技教育生涯為他帶來了江蘇省十大傑出科普人物、省優秀科技輔導員、省科普宣傳先進個人、江蘇省高級科普師、航空模型國際級健將、中國航天模型代表隊教練、全國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賽總裁判長等數不清的榮譽。

在董洪鋒的努力下,科技教育也成了崑山市實驗國小最耀眼的品牌。學校航模隊在世界航空航模錦標賽獲得金、銀、銅牌多枚,兩次獲得全國比賽團體冠軍;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江蘇省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多項一等獎,在全省名列前茅;學生的發明作品獲得29項專利證書;在2010和2011兩年的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答辯活動中,有9名學生獲得“小院士”的稱號。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少年科學院科普基地”、“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運動重點單位”、“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創新性學校”、全國首批“科技教育傳統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五星級先進集體”、“蘇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稱號。

然而,這些成績和榮譽卻並不是董洪鋒最為驕傲的地方,更不是他從事科技教育的初衷。相比而言,他更樂意向別人講起這樣一件小事。那次是他在銀行排隊的時候,一個多年以前的學生認出了他。儘管已經時隔二十餘年,那位學生還是清晰地回憶起國小時候,董老師帶着學生晚上在郊外看四季星空時的場景。那時,董老師以長柄手電作教杆,一邊教學生辨認星座,一邊講解着與星座有關的神話傳説。具體的內容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但是曠野中大家圍坐在老師周圍時的歡快心情,以及凝望浩瀚星空時的神聖感,説起來還是回味無窮。

學生的深情回憶瞬間點悟了董洪鋒——科技教育的本身,不就是一股搖動另一棵樹、推動另一片雲、喚醒另一顆靈魂的力量麼?“今天教授給學生的科技知識也許會被忘記,這麼多的學生裏也許最終沒有人能成為科學家”,但是豐富的科技教育活動過程,學生參與其中的體驗,本身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在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埋下一顆種子,當它遇到合適的環境,便會生根發芽”。

3 腳踏實地,老樹發新枝

在崑山市的眾多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中,城北中心國小無疑是最“接地氣”的一個。“夾竹桃提取液殺蟲效果的研究”“木槿葉汁液洗滌效果的研究”“綠色殺蟲液”“魚池裏的綠色蔬菜”“種薄荷誘滅蒼蠅”“盆花的無土栽培”“植物氣味對食品的保鮮試驗”“銀杏外種皮浸出液綜合利用的探究”“榴蓮果皮對常見水果保鮮作用的研究”……從這些學生研究項目的標題中,彷彿能嗅到泥土的味道。

為城北中心國小掘下科技教育第一鍬土的是如今的學校副校長、全國優秀教師金喆。1991年11月,一項重要的任務交到了城北中心國小自然教師金喆的手上——對100粒由返回式衞星從太空帶回的番茄種子和100粒普通番茄種子進行對比種植試驗。為了搞好這項實驗,城北中心國小專門在校園中開闢了一塊小農場,並投入3000元錢在農場上建起玻璃温室。在當時,3000塊錢對一所城鄉結合部的國小校來説,無疑是一筆鉅款。這下金喆睡不着覺了——實驗搞不好,如何對得起大家的信任!為了保證實驗的番茄安全過冬,那年冬季最冷的一個月,金喆直接帶着被褥住進了玻璃房,連除夕夜都沒有回家。

從11月到來年6月,金喆帶着學生們一起種番茄、觀察番茄生長,所形成的觀察記錄和報告裝滿了一麻袋。最終,他們得出實驗結論,太空番茄不如普通番茄甜,也不如普通番茄酸。這一結論與人們普遍的假設截然相反。難道是自己的舌頭出了問題?金喆把種出的番茄送到權威的農業科研機構進行檢驗,得出的科學數據完全支持金喆和學生們的結論!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當年的“全國生物百項競賽”(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前身之一)中獲得一等獎。

自此以後,紮根土地開展科技教育的做法與那塊小農場一起保留了下來,成為了城北中心國小的“傳家寶”。二十多年裏,前後四任校長,這兩樣傳家寶都得到了傳承和發展。1998年,城北中心國小自籌資金,先後投入100萬元對當初那塊小農場進行擴建,建起了一座佔地四畝多,寓科技教育、勞技教育、環境教育於一體的綜合實踐基地——星火生態園,內設温室栽培、動物飼養、種植、堆肥、環保實踐、氣象觀察等六個活動區。

星火生態園裏,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邊動手參與種植蔬果、飼養家禽等農業實踐,一邊從土地中獲得創新的靈感。金喆常開玩笑:董洪鋒在實驗國小搞的航天航模,追求高精尖的科技,屬於“仰望星空”的;我們城北國小立足星火生態園,整天趴在農場上搞農業,屬於“腳踏實地”的。

在金喆的精心耕耘下,星火生態園的科技教育沃土上生長出碩果累累。學生的科技創新成果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在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18項、二等獎23項、三等獎28項。多名學生獲得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蘇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等榮譽。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首批國際生態學校、全國綠色學校、全國勞技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稱號。

從這片沃土上生長出來的,還有科技教育的“新枝”。正如自然界的生命要在新陳代謝中實現永生,科技教育要實現永續發展,培養新生代是關鍵。1958年生人的金喆年紀不小了。崑山市教育局分管科技教育的周雪明副局長就曾提醒金喆説:“城北中心國小的科技教育能不能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關鍵在你有沒有培養出徒弟。”

在城北中心國小,一直以來受金喆老師的影響而積極加入科技教育工作的年輕教師有不少。談琴芳老師便是其中的一位。2008年,在學校語文師資缺乏的情況下,城北中心國小依然將已是語文教學骨幹的談琴芳調整至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的崗位。學校這麼安排,看中的是談老師的綜合素質和她對科學教育的熱情。科技輔導員和科學老師的工作不同於一般學科,它要求教師要能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應對好奇學生的無止境的探究;同時,作為科技輔導員,常常要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輔導學生,週末和節假日帶學生外出比賽也是家常便飯,因此,優秀的科技輔導員不僅要有創造性、學識豐富,還必須有奉獻精神。事實證明,這些談琴芳都具備。

五年級學生朱紫妍和王婭嵐在參加學校星火生態園的“沼氣池管理活動小組”活動時,萌生了一個念頭:臭不可聞的沼液能用來殺蟲麼?他們的突發奇想得到了談琴芳的熱情迴應:我們一起來研究吧!於是,在整個7月裏,本該享受暑假的談老師帶着兩個孩子分別進行了沼液滅殺蛆蟲、玉米蚜蟲、青菜蚜蟲、土壤害蟲、豆天蛾幼蟲的數十次的對比實驗。在三十幾度的高温下,談老師每天都要帶着兩個孩子採集臭烘烘的沼液與蛆蟲,並一次次往返於星火生態園與實驗室之間,其中的辛苦實在難與別人言説。實驗中,他們發現沼液及其混合液確實對各種植物蟲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滅殺效果,但是會對植物生長有影響麼?談老師決定帶着孩子進行沼液及其混合液種植玉米、青菜、的實驗。8月到11月整整4個月的時間裏,談老師指導兩個孩子耐心地進行觀察實驗。每兩天進行一次澆灌,每天記錄各個對照組的變化信息,及時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即使是在節假日也不間斷。

談老師那投入的勁頭,與多年前裹着被子在玻璃房裏守護番茄苗的金喆如出一轍。他們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城北中心國小的“綠色殺蟲液”項目獲得了一等獎。憑着這股子勁頭,從事科技教育時間並不長的談老師很快成長為城北中心國小乃至崑山市科技教育的骨幹力量。僅在最近6年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談琴芳輔導的學生就獲得了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她個人也收穫了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江蘇省優秀科技輔導員、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十佳魅力科技人物等榮譽。

談老師等年輕教師的迅速成長,令金喆感到無比欣慰。他明白,自己的教育夢想將在這些年輕的後生身上得到延續;而城北中心國小的科技創新教育,這塊由自己親手開墾的沃野,也將在他們的耕耘下,永葆着生機活力。

4 把更廣闊的世界介紹給每一個孩子

崑山市千燈中心國小校的金敏老師是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就連別人詢問他的年齡,他都故意反着説——明明是57歲,他偏要説是75歲。直到被別人不留情面地拆穿,他才狡黠地一笑:“哈哈!我們搞發明創造的人,就是需要逆向思維嘛!”

在農村國小做教師、做校長的多年裏,金敏一直熱衷於科技創新與發明創造。他自己就是中國發明協會會員,他的發明作品“無線輸電裝置”申報了國家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他與高校的工程師合作研發的電腦主機共享器,產品成功申請了兩項國家專利,並且獲得了江蘇省首屆中國小教師發明金獎。

自己享受着發明創造的快樂,金敏想讓學生也享受這種快樂。更重要的是,金敏在發明創造與思維解放中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更精彩的世界,他迫切地想把農村孩子領進這片天地。於是,10年前,當金敏任校長的村小被撤併到千燈中心國小校時,金敏拒絕了學校給他安排的中層領導的崗位,主動要求做一名普通的科學教師,在全校搞起了科技創新教育。

在每週的科學課之外,金敏利用“地方課程”與“興趣小組”時間,在全校開設了每週兩課時的科技發明課,着重培養這些農村孩子的創新思維。生活中的任何東西、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被金敏拿到課堂上用作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工具。

一次雨天,教室裏學生的雨傘擺放得到處都是,有的掛在窗口上,有的放在課桌旁,傘上的水滴落下來,在地板上留下一塊一塊的水漬。金敏問學生:大家對這種現象有什麼看法呢?學生們議論開來,最後形成共識:教室裏人多、空間小,班級裏隨意擺放的雨傘不僅嚴重影響教室美觀、衞生,而且存在安全隱患。那麼,怎樣才能讓班級的雨傘放置有序呢?金敏要求三年級的300多名學生共同參與設計班級雨傘架。一週後,大家都提交了設計方案,三(6)班的唐思祺同學得到了最多的認可。他設計了一個“可摺疊的班級雨傘架”,由底座、掛檔、掛孔、拉桿、擋水板、滴水孔、水槽等組成。遇到下雨,學生可以拉下掛檔,把雨傘掛在孔裏,第一檔掛滿了就拉下第二檔、第三檔、第四檔。雨傘上的水滴入滴水孔裏,流入水槽。等到天晴了,雨傘架可以摺疊,不浪費空間。在金敏的指導下,唐思祺成功製作出了樣品參加比賽,獲得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銀獎、國際發明展金獎多項大獎,作品還成功申請了專利。在2012年的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評選活動中,唐思祺獲得了“小院士”稱號。

金老師的課不僅教給學生怎麼發明,更教會了他們怎麼思考,使他們形成善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整個校園裏靈感飛揚,奇思妙想不斷。重量可調的錘子、不污染環境的吸煙帽、帶簸箕的腳踏式垃圾桶、旋轉式電話機、離校提醒裝置……創意作品層出不窮,每個孩子都有小發明小創造。近幾年中,千燈中心國小校的學生作品獲得國家專利的有57項,在國家、省、市級的各項科技比賽中獲獎近百項。特別是在第六屆、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千燈中心國小校取得了3金6銀7銅的驕人成績。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 篇二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極端天氣逐年增加,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財產安全。我們無法“避災”,卻可以“減災”。現階段正是陝西省進行小康社會建設、實現“三個陝西”新徵程的關鍵時期,加強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加強設施、隊伍和能力建O,推動氣象科技創新步伐,使氣象現代化更好的融入到陝西省社會經濟發展中來,儘快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1加強氣象現代化建設主要任務

1.1完善觀測網站佈局

為更好實現觀測自動化,提升觀測數據的綜合水平,陝西氣象部門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構建綜合氣象觀測系統,主要提供旅遊、交通、電力、城市大氣環境等專業的氣象觀測,使陝西省的氣象觀測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1.2構建氣象防災減災體系

為了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禦體系,陝西省氣象部門建立起了多部門聯動、多環節進行結合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平台,使得陝西省的氣象災害防禦水平得到明顯增強。

1.3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

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陝西省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了連續性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和監測網絡。充分發揮出人工影響天氣在嚴重空氣污染事件、人工增雨/消雹、森林火災等的作用。

1.4充分利用氣候資源

隨着全球氣候變暖現象不斷加劇,各種極端災害性事件出現的頻率逐年增加,其造成的危害也越發嚴重。相關部門開始對氣候變化對糧食、經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加強評估研究。在綜合治理渭河的同時,還開始着手進行山區民眾的遷移工作。

1.5增強氣象業務支撐力

將主要的科技資源用到解決關鍵業務核心技術上的研發上,增強科技氣象業務的支撐能力。始終將建設氣象人才體系作為各級政府部門人才發展規劃的重點工作。

1.6提升基層氣象部門服務能力

相關部門始終以基層氣象台站業務保障水平和工作生活條件為基礎,對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改善台站探測環境,建設與陝西氣象現代化發展適應的氣象系統。

2陝西省氣象現代化建設成績

2.1共同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在政府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陝西省的氣象現代化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在陝西省xx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意見》一文中指出了,各級政府根據本市情況出台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意見,助推氣象科技創新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2.2現代化氣象服務接地氣

目前,陝西省氣象局在氣象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完成45個示範縣氣象為農服務、18箇中央財政服務“三農”專項縣、300多次的田間調查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還構建了三級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並向各個鎮及村工作站進行拓寬,使得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得到完善。當前,陝西省大部分鄉鎮都頒發了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和氣象災害應急認證管理辦法。

2.3火車頭牽引駛向現代化

陝西省連續開展幾年的“火車頭計劃”,已經涉及到11個研究領域,其中包括有100多個立項科研和90多個關鍵科研問題;省、市兩級政府進行合作,建立起了60多支創新團隊,僅科研人才將近500人,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林果業造成的影響是當前急需要研究。陝西省氣象部門分別在華山、秦嶺太白等地建成氣象觀測系統,有利於對秦巴山區降水機理的研究;也為山區地區研究霧、霾等的形成提供依據。確立“以項目建設提升現代化核心支撐”方案,與9個市政府簽署局市合作協議,確定合作項目30個,項目建設幾乎覆蓋所有重點領域。

3加強氣象現代化助推氣象科技創新步伐的保障措施

3.1構建和氣象法規和標準體系

對於陝西省氣象部門來説,應對陝西省氣象法規體系加強建設,完善氣象法律法規,促進氣象活動法律制度全覆蓋。加快推進各級氣象部門現代化建設,有利推動氣象科技創新工作早日實現,提升氣象社會管理水平。

3.2加強組織領導

陝西省xx各級政府部門應對加強建設現代化組織領導能力,使政府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管理體系不斷得到完善。

3.3完善氣象科技創新機制

完善氣象科技創新機制及運行機制,藉助多方科技資源,發揮國家氣象科技創新體系作用。建設陝西省開放式管理機制,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促進創新文化和氣象人才體系建設。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 篇三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現狀

雖然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在多年的發展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從教育體制來看,雖然素質教育開展多年,但是大學聯考的指揮棒還在發揮着作用,考試成績依然是決定考生升學去向的關鍵決定因素,因此,高中生進入大學學習後首先擺脱掉巨大的學習壓力後,對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蕩然無存,其次由於學習方式的機械化、技巧化導致學生思維模式固化,這種僵化的頭腦直接阻礙了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許多高校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宣傳、組織的力度還不夠,認為這僅僅是一項任務,甚至有的學校將學生創新成果的多寡看作政績。

而多數院校,在組織過程中甚至把自己的課題拿來讓學生參賽。從師資隊伍建設來看,多數高校還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的專門指導教師隊伍,許多指導教師基本上都是在正常的教學、科研任務之外指導學生,或者在自身研究的項目課題中分配任務給有志參與科技創新的學生,這樣學生的創意得不到施展。從以往學生提交作品的方向和創新內容看,許多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選題過於寬泛,致使研究難以形成實用的成果,這一點在人文社會科學類作品中尤為明顯,在研究方法上往往不能突破學科,沒有形成多學科、多專業的組合、交叉。當然,依然有高校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宣傳組織沒有提升到帶動學風建設的高度,沒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出現了學術氛圍不濃厚,參與面不寬的現象,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或影響着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帶動學風工作的路徑選擇

1.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培育科技創新在學風建設中的引導作用

隨着高等教育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和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過去忽視時間、缺少創新的傳統教學模式、方法等受到極大衝擊。網絡公開課等第二課堂的開發、開放,各高校開展的科技創新課程的實踐,在網絡上平台上逐步建立,創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育體系呼之欲出。大學生科技創新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系,是重塑高校學風的要素。各高校發揮自身行業特色和傳統學科優勢,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平台建設以及營造創新學風的實踐活動的維度、廣度、深度依然有空間去研究探索。重新審視大學生科技創新在推進學風建設中發揮的潛在價值,開展協同創新,建立更完善的教育體系制度,構建大學生科創引導學風建設新機制,協調各方面的新問題,綜合社會、學校、教師、學生、企事業單位、國際合作辦學等的優勢,構建更加完善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體系來推進學風建設。

2.以傳統為基礎,以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建設學風

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取決於高校學科建設和教育體系建設的結構和目標的合理設置。學科建設是高校教育發展的核心,而學科建設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質,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學科建設水平能否帶來學生教育質量的提高體現的是一所高校的教育質量的核心競爭力。當今社會,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發展仍然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職能,而大學的人才培養、學風建設又是其他兩個職能的基礎,更是其他兩個職能的體現。專業設置應按照從事某類或某種社會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素養和技能設置,培養方案應結合學科體系與社會職業需求。只有不斷提高大學的學科水平,才能更好地培育符合社會需求的學生,承擔起服務社會的職責,這一切都要求高校學風建設要以科技創新為目標,科技創新又應該是學風建設的題中之意。因此,高校應進一步立足、發展自身特色優勢學科,以學科建設為基礎,發揮其對人才培養影響因素的作用;同時要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加強專業建設的時代性,培養創新氛圍,營造良好學風,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服務。

3.創新和拓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載體和形式

第一,開展學生學術活動,建設科技創新宣傳平台。營造良好學風,吸引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應該加大學生活動中大學生科技活動的宣傳。高校要組織科技活動來普及科技創新信息、培養科學興趣、組織經驗交流會交流科研心得,邀請專家學者和指導教師開展講座、指導課,豐富科技節的內容,提高科技節的水平,吸引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從而營造人人關心、知曉,人人志在參與,實踐知識提升動手能力的學習氛圍。通過這些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帶動學風建設。第二,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觀摩大型科技賽事。在廣泛宣傳的基礎上,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各類高層次科技競賽。完善選拔機制,組建專業固定的指導教師隊伍,有制度、有程序的組織學生、選拔培養優秀人才,幫助學生將創意、想法轉化為作品。在檢驗大學生科技創新實力的同時,培育良好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激發更多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

4.營造鼓勵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

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需要高校科技創新文化氛圍的培育和推動,因此高校應重視科技創新文化氛圍的培養工作,將其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內容設計、積極培育、推廣,加強制度規範建設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項目,提升大學生參與學術創新和科研項目的積極性。對參與創新活動並取得成果的學生予以精神和物質層面的獎勵,例如:申請專利、發表學術論文,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體系中加入創新能力指標,在獎學金評定體系中增加科技創新的類別,以形成大學生追求真知、勇於實踐的育人氛圍。高校管理者還應重視為學生組織營造更多的學術交流機會和平台,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乃至國內外的各種學術論壇,開放科研文獻檢索平台,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公開課等形式開展交流活動,開拓學生視野,鼓勵學生髮展多元化思維能力,以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文化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三、結語

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培育體現高等教育的效果和社會效應,對於推進社會進步、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以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為目的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是當前高校提高學風建設的重點。因此,依託科技創新提升學風建設水平,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形成互動機制,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既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更是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在全面認識並深刻分析當前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及活動現狀的前提下,需要高校管理者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水平,不斷加強人財物方面的保障、豐富科技創新活動的形式、注重科技成果實用性、創新管理理念,形成以科技創新帶動學風建設,以學風建設保障科技創新的長久發展,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工作機制和長效機制,切實解決當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氛圍不夠濃厚、物質保障缺乏、激勵機制不健全、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共性問題,從而以科技創新提升學風建設,以學風建設保障科技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推動高等教育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科技小發明 篇四

一、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

1000毫升可樂瓶一個、礦泉水瓶一個、直徑為0.5釐米的塑料管長40釐米。

製作步驟:

科技小發明 篇五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我市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的認定和管理。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是指經市政府有關部門確認的能夠積極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從事一種或多種自主知識產權主導產品生產、研發的企業。

本辦法所稱研發機構,是指被確認為市級以上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企業技術開發中心。

本辦法所稱高新技術產品,是指按照《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和《*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產品)認定辦法》確認的產品。

本辦法所稱技術性收入,是指企業進行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工程設計和承包、技術出口、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以及中試產品的收入。

第四條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積極引導科技資源向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傾斜。對被確定的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應優先推薦申報各級科技計劃項目,優先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並由市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五條市政府成立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認定管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解決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認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具體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市科技局、發改委、經貿委、財政局、人事局、統計局、勞動保障局、國税局、地税局、知識產權局等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搞好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的認定和管理工作。

各縣級市(區)和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申報材料的初步審查和把關工作。

第六條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在我市轄區內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

(二)擁有自己的產品研發機構和隊伍;

(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和高級工以上技能人員的數量佔企業職工總數的35%以上,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的數量佔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0%;

(四)擁有本企業主導產品核心技術的自有知識產權,其中,擁有的發明專利達到1件以上;

(五)擁有自己的註冊商標;

(六)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和技術性收入的總和佔企業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80%以上,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和技術性收入達到企業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60%以上;

(七)連續3年每年用於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佔企業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5%以上;

(八)符合擁有省級以上新產品、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省級以上技術創新計劃項目、通過鑑定的科技成果或獲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條件之一;

(九)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0萬元/人·年以上,並且年人均實現税收1萬元以上;

(十)具有健全的科技創新體系和完善的科技創新制度。外商獨資企業和中方擁有股權未超過50%的中外合資企業或中外合作企業不予以組織認定,但出國留學人員在我市創辦的企業除外。

第七條申報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應提供下列材料:

(一)《*市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認定申請表》;

(二)營業執照複印件;

(三)發明專利證書複印件;

(四)自主知識產權證明材料;

(五)研發經費投入證明材料;

(六)企業人員構成和研發機構證明材料;

(七)企業上年度和最近一個月的財務報表;

(八)擁有的省級以上新產品、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省級以上技術創新計劃項目、通過鑑定的科技成果或獲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證明材料;

(九)有關促進科技創新的企業管理制度。

第八條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按下列程序認定:

(一)各縣級市(區)和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初步審查和把關,按要求彙總後統一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屬企業的申報材料徑送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評審,提出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名單,報領導小組研究。

(三)領導小組研究確定並報市政府批准後,頒發“*市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證書。

第九條對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實行動態管理。每年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按本辦法規定,對全市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進行復審。對不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經領導小組研究同意並報市政府批准後,取消其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資格,收回“*市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證書。

(一)連續2年沒有申請發明專利的;

(二)有當年無省級以上新產品、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省級以上技術創新計劃項目、通過鑑定的科技成果或未獲市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情形之一的;

(三)依法被確定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行為或提供虛假認定材料的;

(四)不符合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

第十條市級科技自主創新型企業變更經營範圍、合併、分立的,應重新辦理有關認定手續。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 篇六

摘要:現代企業的科技創新越來越講究標準化,且提出了標準化才是企業累計技術、提高科技創新效率以及擴散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這一創新思想。本文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闡述了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標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創新科技;標準化;企業

當今世界正處在科技日新月異、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全球知識與科技技術的創新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加速趨勢。與此同時,在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時代,使得國際之間的競爭也越趨白熱化,即便如美國、歐盟、俄羅斯一般的科技強國也始終堅持着技術創新戰略,可見以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已成為了現代各國不二的選擇。我國也在黨的十八大中明確指出,要想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並增強和我國的綜合國力,唯有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滿足時代對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也唯有積極促進創新科技與產業變革的融合,才能新時代對企業發展的各方面要求。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在我國,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具有明顯專利化特徵的知識產業也隨之崛起,其不僅加快了現代技術產業的產業化速度,更加劇了產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就國內大多高技術企業的現狀而言,其企業資產也主要是由產品的知識產權經濟價值所構成,這進一步加強了企業對自身知識產權的創造與運用意識,並讓傳統的產品競爭戰略發生了巨大轉變。現代企業或產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再是傳統產品的競爭,而是各自創新科技能力的競爭。

一、標準化是技術累計的重要平台

要想順利實現標準化,便需一定的知識與經驗積累。因而標準化的過程,其實質也是經驗積累的過程,而標準化的實施過程實際上便是普及化的過程,且在此過程中,還會不斷產生新的技術與經驗,之後,這些經驗經過標準修訂,又被納入新的標準中,繼而形成了技術的在積累,因此,實質可將標準化中“制定-實施、修燈”等過程實質為經營與技術的“創新-普及-再創新”的過程。作為知識與經驗積累的平台,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有效避免一切從頭開始,進一步提升了創新的水平與效率。為進一步縮短產品的研發週期,以最大限度的節約產品的研發成本,並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便需努力實現標準化運營。每一家企業,其在生產以及運營過程中,必將積累大量的技術經驗與祕密,而標準化的工作便是要將這些技術經驗與祕密轉化為企業的生產標準,讓設計人員能可直接使用,並結合現有的科技成果,從而達到縮短產品的研發週期、節省產品研發成本並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效果。此外,結合標準化,還能進一步加快科技轉化為商品的速度。標準化作為企業競爭的技術基礎,其不僅為競爭提供了一定的激活素規則,更是實現監督技術的重要依據以及激勵的重要支持。其次,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並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得以立足,標準化便是其唯一的途徑,其不僅能讓企業更快的適應國際貿易規則,更能有效提高自身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標準化為科技創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市場競爭越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創新能力上。對此,作為創新者,應積極借鑑標準化平台,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創新與開發效率。例如一架飛機全機大概60多萬個零件,其中標準件大概就有35萬個之多,如果飛機制造企業在標準件上進行減重技術革新,可想而知這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市場形勢也在不斷變化,在此新的時代背景下,客户的需求也在隨之提高。因此,作為企業,其所投放到市場中的產品,唯有不斷創新並始終保持良好的質量,才能順應市場形式變化的要求,進而始終保持強勁的競爭勢頭。此外,為確保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還要求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臨機應變能力。對此,作為企業應作答如下幾點:首先,需圍繞標準化原則,為產品的創新提供良好平台。其次,以產品標準化為基礎,實現產品的標準化與通用化,即創新產品設計原理,唯有如此才能讓企業長久保持良好的創新能力。經世界各國企業實踐證明,企業唯有通過標準化,積極打造產品創新平台,才能靈活、快速的發展新產品,進而保持企業的持久競爭力。

三、標準化是科技創新擴散的最好平台

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挫折,但無論遇到何種都應堅持創新,否則沒有成果便註定失敗。且目的達成標準並非僅僅是取得成果,而是要推廣與應用,尤其是針對重大技術公關,唯有廣泛運用才能受到應有的效益,如此才算真正達成創新的目的。換言之,取得良好成果卻未能得到良好的推廣與應用,那也與失敗無異。傳播創新成果,其最好的途徑也是標準化所創造的平台,原因便在於:現代社會,標準化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一旦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便會產生潛在的使用者;無論何種產品與技術,只要形成標準化,便會有各種各樣的客户優先選用,進而獲得良好的發展。四、結語企業通過科技創新進而獲得經濟效益早已是共識,國內許多企業都設有科技和創新管理部門,每年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科技成果獎以及專利,但許多企業科技創新的日常工作是以行政管理為主,缺乏規劃和評價,更缺乏全局性的標準化研究工作。這就必然造成很多企業從表面上看所進行的科技創新氣勢很大,但實際上卻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企業內部廣大職工感受不到那些科技成果所帶來的效益。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科研管理部門是在圍繞着行政權力體系跪拜,而不是流程和標準。

當前各飛機制造公司的經營管理正在從“人治”向“法治”轉變,“有系統的思維、有整體的框架,凡事講流程、工作有標準、執行用表單、過程全受控、效果可量化”的AOS工作氛圍已經基本形成,這為我們以標準化全面引領企業的科技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對科研管理各階段,如預研階段、立項階段、起草階段、徵求意見階段、審查階段、批准階段、實施階段、複審階段等全面實行標準化、流程化管理,打造企業的科技標準化平台,讓科技創新迴歸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本位。企業就是企業,不能賠本賺吆喝,這是鐵定的大道理。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 篇七

1、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內涵與動因

1.1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內涵

文化企業科技創新是指在文化企業中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新服務,以創造和開發新需求的過程。其實質是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推動雙方不斷髮展和演進。文化企業科技創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從外生需求看,圍繞文化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培育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的環境,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件、系統研製和自主發展,加強文化技術集成創新與模式創新,提高文化領域的技術裝備水平,研究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知識產權保護、文化安全監管、文化誠信評價等文化管理共性技術,提高科技服務的能力,促進傳統文化產業全面優化。第二,從內生需求看,以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核心,加強文化領域戰略性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研究,開展文化內容創作、生產、管理、傳播與消費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不僅有利於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提高投入產出比,還有助於增強文化企業的競爭力,加快文化的傳播與輸出。

1.2文化科技創新的動因

1.2.1實現文化與科技的互動發展

現代新興產業的發展不但需要資源和資本,更需要大量的現代知識和技術要素,作為知識經濟的產物,文化產業更突出了對要素的拓展與整合。新興文化產業與高科技的融合,不僅提升文化產品的價值,帶動文化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重組,而且也推動現代科技的發展與應用。20世紀90年代,美國圖書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開始利用網絡技術創立新的銷售渠道和運行模式,推動了圖書和音像出版業的發展,同樣百老匯音樂劇、好萊塢影視都依賴於現代科技實現了傳統文化科技化的發展。科技創新成為文化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文化底藴通過科技手段得到了完美的展現、挖掘與傳播。

1.2.2實現產業與市場的升級改造

文化產業具有多樣化、區域化、低碳、附加值高、就業率高等特點,通過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交互,可以優化傳統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開發需求市場與消費潛力,推動文化特色化、產業化、集聚化發展,有助於培育新興數字文化業態,孵化科技型文化企業,提升國家文化實力和競爭力。2003年,日本頒佈了《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挖掘日本傳統文化,積極提升數字技術和載體創新,逐步將文化產業和發達的電子科技產業融合,促進了傳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升級,拓寬了新興文化的消費市場,成就了全球知名的索尼、任天堂等超大型科技文化型跨國企業,實現了從一個傳統的技術產品製造大國向一個文化產業生產和輸出大國的轉變。文化科技創新的目標就是通過現代科技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演變,成為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1.2.3實現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增值

科技創新不僅拓寬了文化服務網絡與平台,提升了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內涵與價值,增加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使得文化的發展與傳承、輸出與傳播更貼近市場、貼近需求。1999年,韓國通過《文化產業促進法》,成立“文化產業基金”,依託IT產業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文化與技術的融合,明確了將數字文化作為國家的戰略產業,推動了動畫、音樂、卡通、遊戲產業的發展,2013年韓國數字遊戲等文化產品的產值達101.1億美元,佔當年文化產業產值的11.82%,遊戲相關產品和服務輸出額佔據了世界遊戲市場5%以上的份額,是世界公認的以技術力量保障文化創新和產品創造的文化產品生產強國。科技賦予了文化新的發展動力和形式,而文化又成就了科技的價值和意義,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要素。

2、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模式與類型

2.1“服務+科技”型

將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結合是國內外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將新技術、新方法向文化產業的滲透,整合文化與技術資源,實現文化企業與技術型企業全方位的合作,提高文化產品內涵,拓寬文化服務市場,從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以美國迪士尼公司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集電影、書籍、樂園、玩具於一身的文化企業,該公司的創新包括兩類,第一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創新,迪士尼依靠其龐大的製作團隊和媒體網絡,開發和推廣全年齡段喜聞樂見的作品,始終走在文化創新的前沿;第二是文化科技創新,迪士尼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2維和3維動畫製作技術與團隊,1992年,其電腦輔助製作系統(CAPS)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科學工程金像獎,科技的領先助推了迪士尼全媒體的發展與創新。“服務+科技”的文化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迪士尼傳統影視媒體的業績,也促進了新興業務的發展,2013年迪士尼公司總收入450.4億美元,傳統的媒體收入佔總收入的58.47%,新興的網絡業務達到10.6億美元,年均增長8.15%。採以同樣科技創新策略的還有美國時代華納公司、德國Bertelsmann集團等。

2.2“平台+研發”型

現代的文化產業更多是服務的現代化與智能化,將現代科技融合到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與推廣,實現技術研發與文化服務的同步發展,拓展服務價值的內涵與外延,形成以現代科技與虛擬網絡為基礎的文化服務創新。盛大網絡有限公司是集遊戲、文學、傳媒、手機、動漫、音樂等業務,向廣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在線互動娛樂內容和服務。作為新興的文化企業,以網絡為載體,通過參股NokiaSymbianOS、J2ME平台,收購美國ZONA公司、韓國Actoz公司,推出了ROM手機操作系統、完善遊戲服務平台、構建軟件開發網絡,實現了從一個遊戲服務運行商向中國首屈一指的網絡文化服務商的華麗轉身。“平台+研發”的文化創新模式不僅依靠信息網絡拓寬了公司業務範圍,而且通過研發實現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精耕細作,提升了公司及產品的競爭力,2013年盛大遊戲的研發費用達到1.86億元人民幣,佔營業總收入的18.08%,佔税前利潤的42.46%,研發費用年增長超過8%。採用同樣科技創新策略的還有日本SONY娛樂公司、韓國NCsoft公司等。

2.3“軟件+硬件”型

文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軟件與硬件的支持,軟件包括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的設計、製作、研發、培訓、諮詢等,硬件包括為文化產品和服務提供技術支持的系統、設施、園區等,軟件與硬件的共同發展,是推動文化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環球數碼創意公司致力於發展以數碼內容為主的3D數字影視動畫培訓、3D數字影視動畫製作、數字影院系統設備生產及應用方案、動漫影視劇發行以及國際大型文化創意園區等相關高科技文化產業,是目前業務範圍較廣、科技含量較高的典型的文化企業。2013年,公司營業收入1.6億港幣,比上年增長44.76%,其中,電腦圖像創作及製作收入8753.2萬元,佔總收入的54.46%,培訓收入1574萬元,佔總收的10%,園區及硬件租賃收入佔總收入的35.54%。以數碼科技為基礎,硬件與軟件的同步發展,使環球數碼成為科技型文化企業發展的楷模。採用同樣科技創新策略的還有韓國Nexon公司、日本GAINAX公司等。

3、國內文化企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3.1文化資源類型多樣,科技創新需求不同

中國幅原遼闊、歷史悠久,民俗風情、宗教文化差異較大,導致文化資源類型太多。從形式上分為物質性和非物質性文化資源,從類別上分為民族性、地域性、功能性文化資源,從內容上分為歷史、宗教、藝術等文化資源。文化資源的複雜性和差異化以及文化資源對於科技創新需求的獨特性和多樣化,為開展文化資源公共服務與社會化運營增加了難度。相對於傳統文化資源,新興文化藉助於科技與網絡,得到迅速傳播與發展,科技創新對於文化產品和服務價值的提升作用明顯。因此,文化資源與科技創新的結合方式、文化創新與市場需求的對接模式成為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前提和基礎。

3.2文化企業業務複雜,科技創新能力不一

根據國家統計局頒佈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標準,文化及相關產業被分為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文化信息傳輸、文化創意和設計等10大類,50小類。各類別差異較大,科技創新程度不一,再加上企業業務複雜,涉及行業太多,導致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標準不一,無法準確地衡量和比較文化企業科技能力。此外,由於文化資源的差異性、文化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難度不一、技術創新的成本和收益差異較大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3.3文化消費市場巨大,科技創新服務太少

隨着生產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文化消費呈現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眾化、全球化的特徵。但是,國內科技創新體系、創新服務網絡還不完善,尤其是投融資、擔保、技術合作、產權交易機制還不健全,無法滿足文化消費市場和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目前,中國文化消費需求和供給的缺口近5600億元人民幣,居民文化消費的增長速度及消費潛力與當前的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形成巨大的落差,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服務已經成為文化產品與服務開發與製作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大文化市場、滿足消費需求的關鍵載體之一。

4、國內文化企業科技創新的綜合發展策略

4.1完善市場導向的文化科技創新扶持政策

文化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是促進文化與科技有機融合、相互作用,推動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和機制形成的重要舉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文化企業、文化產品和文化市場提供財政、税收、金融、就業、人才等一系列的優惠和鼓勵政策,激發文化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支持多種形式的橫向和縱向科技技術成果向文化企業轉移,提升文化企業科技研發和技術集成應用與創新能力。2004年文化部設計“文化部創新獎”,對立足時代前沿、弘揚科學精神、運用現代科技、普及廣大羣眾的文化項目予以表彰。2009年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創新工程”,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徑,完善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投融資體系,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政策的完善與細化,對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調整和優化、文化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2建立功能導向的文化科技創新服務平台

根據文化產業類型,依託有關的政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建立統一的文化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整合科技創新服務功能,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內容,提供技術支持、項目合作、培訓管理、融資投資、風險管理、產權交易、法律諮詢等各方面服務,以滿足文化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孵化的需求。加強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構建以技術創新型企業、文化綜合服務運營商及骨幹文化企業為主體的文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於加快文化創新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2014年由科技部發起建立的“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在成都成立,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跨行業整合文化、科技、金融等多方資源的公共服務平台,具有完善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創新與人才培養功能,為文化科技的創新體系的探索走了重要的一步。

4.3推廣需求導向的文化科技創新資助模式

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與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財政資助,2010年6月,文化部印發《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管理辦法》,提出了文化產業重大戰略導向項目、前沿項目、成果轉化與推廣項目等培育計劃。2013年中央財政投入2.97億元資助了網絡、旅遊、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科技服務等領域97項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在“十二五”期間,文化部將資助575個文化科技創新項目。但是,單純依靠政府預算內撥款只能解決一部分資金需求,無法滿足文化產業各個行業發展所需的投入,因此,必須建立以需求導向的文化創新資助模式,完善政府補助、貼息貸款、獎勵、消費性、專項性資助等形式,加快資助資金的市場化運作與管理,加速文化產權交易與融資市場的建設,形成政府指導、行業主管、企業主導的文化產業創新資助體系。1994年起,法國電影產業資助基金,採用自主性資助和選擇性資助兩種形式,將影視作品的税款按照特定條件分配和返還給生產、發行和放映三個環節的參與者,用途嚴格限定在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作與創新,既體現了企業資助的差異性和針對性,又體現了產業政策的導向性和市場化,為我國文化科技資助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5、小結

以科技為主導的文化企業發展模式其重要的特徵是技術的先進性以及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度,文化科技創新不僅提高了文化創意的內涵與價值,更加提高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進入避壘和出口競爭力,實現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完善創新扶持政策、優化創新服務平台、改革創新資助模式,才能加強文化和科技融合,推進文化資源與遺產的認知、保護、傳承和開發,促進文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高端系統裝備國產化,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構建新型文化服務產業鏈,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科技小發明 篇八

目前,我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課堂也只是流於形式,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不明確。在信息技術課程上,教師通常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實踐教學不足,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差。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非常落後,情境教學幾乎沒有,教師也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技術發明和創造,沒有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沒有形成。此外,學校沒有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來鼓勵學生進行技術發明,科技發明,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包括科技探索與科技發明等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教學。

二、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對策

1.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學校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發明創造,開展技術發明活動,學校要讓學生們知道信息技術課程的意義與重要性。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信息教學觀念,將情境教學、科技探索、科技發明教育理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形成創新發明意識,提高學生的技術發明創造能力。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解決困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當然,學生也可以開動腦筋,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書本上的知識提出挑戰,不迷信權威,敢於探求真理,實事求是,開拓創新。

2.注重師資建設。優秀的、高素質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科技探索、技術發明創造活動。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質,不斷學習最新的理論成果,瞭解最新的科技發明;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及時向學生傳授最新的科技動態,讓學生了解時事,關注科技發明。同時,學校應該關注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環境,根據實際情況提高教師的薪金待遇,將信息技術教師與其他教師同等對待,一視同仁,不能忽視信息技術教師的發展。而且,學校還要經常引進新的、高素質、高學歷的信息技術人才,壯大信息技術師資隊伍。

3.更新教學方法。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觀看科技探索與科技發明教學視頻,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引起學生們對科技發明的興趣和愛好。學校還可以舉行科技發明專題講座,請一些科技發明的專家、學者向學生普及科技發明知識,培養學生們的科技創新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技術發明、科技發明、理論發明,調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考試時,也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而不是隻按照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更要看學生的發明成果,動手操作能力。

三、結語

科技創新小發明小論文 篇九

摘要:中小企業作為xx市企業的主要構成部分,對xx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本問在深入研究xx市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的科技創新相關情況基礎上,探討增強xx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動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xx;中小企業;科技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已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國家經濟發展中處於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小企業作為xx市企業的主要構成部分,對xx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本調查通過深入研究xx市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的科技創新相關情況,探討增強xx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動力的有效途徑。

一、xx中小企業的典型代表——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

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科技創新情況:

1、公司的基本情況

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優質水產種苗、食品和技術服務的民營科技企業,目前公司擁有資產超億元,下轄10個分公司,一個研發中心,一個食品加工廠及多個合作養殖基地;擁有優質健康河蟹苗種培育面積400公頃,其它種類養殖面積13,000公頃,工廠化水產苗種車間30,000立方水體,連續三年產值達8000萬元以上,年創利税超過500萬元。

2、公司科技創新的成績

公司成立以來,在技術創新上取得顯著成績:在國內首創稻田養蟹、河蟹生態育苗、海蜇工廠化育苗技術,通過省級鑑定的科技成果達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中華絨螯蟹“光合1號”通過國家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河蟹新品種。光合蟹業有限公司以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為紐帶,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方式,在廣大蟹農中實行訂單養殖,帶動了10000多個農户實現了增收。2011年又創新了服務模式,成立了科普惠農服務站,在全國各地已建起600多家惠農服務站,2012年,科普惠農服務站在南北方水產養殖聚集地區擁有了19家連鎖店,為廣大農户送去了便捷的技術服務。

3、公司的研發設計

光合蟹業有限公司內設研發品質中心,包括技術部、品控部及研發中心。公司十分重視技術人才,吸引了來自全國15個省市的80名水產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來公司從事科技工作,實施自主創新。積極引進外部科研人員,組建專家團隊聯合攻關,實現集成創新,還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天津農學院、安徽農業大學等院所建立聯繫,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和項目開發,藉助他們雄厚的研發力量,引入了高水平的科研人員進行研發。聘請了挪威水生動物育種權威單位阿卡瓦弗斯克(Akvaforsk)遺傳研究中心的知名專家託德森(Thodesen)來指導河蟹高級羣體選育項目研究,完成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二、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科技創新的啟示

1、善於抓住轉型機遇

通過對兩家企業的實地走訪,我們看到他們的成功之處在於抓住了我市轉型發展的有利時機,發揮自身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找準了方向,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2、高度重視科技研發

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獨厚的漁業養殖業資源,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研發河蟹新品種,終於獲得技術上的突破和效益上的爆發,成為我市發展新型農業產業的龍頭企業。

3、構建有效的創新機制

科技創新並不是簡單的開發新產品這麼單純,而是要形成一套高效率、適應性強的創新機制,不僅要有像李曉東這樣精心鑽研和眼光獨到的帶頭人,還要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優勢的制度,更要不斷創新思路、廣開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資源來發展壯大企業。但是,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後發現: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目前的發展極易受場地的限制,隨着我市沿海可養殖水面減少和部分水域的污染,使水產品的養殖難以擴大規模;同時,企業在產品深加工上投入不足,新產品推出較少較慢,大大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速度,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三、推動xx市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幾點建議

1、政府努力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必須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一方面,政府要不斷完善配套政策法規,充分發揮科技管理部門引導作用,積極落實現有政策,大力宣傳企業研發費税前加計扣除政策等新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增進企業對創新政策的瞭解,拓寬服務渠道,使更多的企業能夠及時享受到國家、省科技創新政策的支持,保證科技、財政、税收等激勵政策得到及時、高效的落實。另一方面,要竭力營造全民學習、全民創業和全民創新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各種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大力宣傳科技創新的典型,培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社會風氣。

2、中小企業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強化自主創新,中小企業要大力吸引人才。企業創新能力的大小、強弱取決於企業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智力支撐。xx光合蟹業有限公司在技術創新上成績斐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技術隊伍,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並對創新人員進行有效的物質獎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是我市中小企業應該形成的共識;另外,企業與研究機構、大學之間開展科技合作,也能快速提高本科技人員的科研水平,遼寧華孚集團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功也離不開與各個高校的緊密聯繫。

3、推進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

以市場為導向,推進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由於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的特點,企業的當家人必須樹立長遠眼光,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來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建立一批技術創新聯盟,促進產學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政府要圍繞企業的具體需求,重點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在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面臨的生產用地、人才招聘、技術引進、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相關問題,為企業的成果轉化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支持。推進產學研合作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製度,財政金融上對產學研合作予以資金支持。提高產學研成效,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中小企業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走出本市、本省乃至本國,充分利用他處的資源與市場,我們調研的這兩家企業就是依託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方式提高了產品的科技附加值,擴大了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提升了企業的效益和知名度。

科技小發明 篇十

建設專業教師隊伍

作為中華國小科技組組長,甘壯見證了該校科技教育的發展。甘壯原本是一名語文教師,但他從小心中就有“科技夢”,時常搗鼓一些小發明。這樣一個“不務正業”的教師,在中華國小找到了發揮特長的舞台。

“學校很重視發展科技教育,不僅建成了科技活動室,購置了各種各樣的設施設備,還讓我開設航模、科幻畫等興趣小組。我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終於能一展身手了。”甘壯老師説。雖然鍾情於斯、熱心於斯,但甘壯深知單靠一人之力,是難以在全校推開科技教育的。他需要一個團隊,一個喜愛並專注於科技教育的團隊。不久之後,在學校的支持下,由他領隊的科技教育輔導員隊伍組成了。業餘時間,他帶領輔導員們研究機器人代碼和指令等知識,攻克各項技術難題。“研究使我們的科技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發明的樂趣。”甘壯老師説,如今他已成為該校科技輔導員骨幹。

中華國小教師符月荷如今也深深愛上了科技教育,她説:“隨着學習和實踐的深入,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現在,我不再是當初那個僅憑一腔熱情搞科技教育的‘門外漢’了,我對科技教育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為了提升科技輔導員隊伍的專業素質,中華國小近年來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除了每學期開展至少兩次的全校性科技教育集中培訓,還邀請相關專家到校現場指導,不斷提升教師的科技教育水平。通過培訓,該校科技教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如今已形成一支由13名科技輔導員和各班班主任組成的科技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

科技課堂引領學生成長

“瞧!這是我發明的防滑剪刀,它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很有用。”中華國小五(1)班學生樑嘉程自豪地説。因為尼龍繩比較滑,用剪刀剪比較難剪斷,她便發明了防滑剪刀。她用砂輪在剪刀一側刀鋒靠後的位置打一個小口,用以固定物品,這樣就可以輕鬆地剪斷物品了。

“留心觀察生活,善於思考、實踐。這是我們科技教育課堂的核心理念。”中華國小校長黃秀英介紹説,“課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規範推進科技教育,實現學生全員參與的主渠道。”為此,該校在三到六年級每週開設3節科學課和2節綜合實踐課。科學課要求任課教師以探究性學習模式授課,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綜合實踐課要求任課教師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親自參與科學實踐。

中華國小四(2)班學生黃瓚告訴記者:“科技教育對我的幫助很大,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提高了,學習也更有自信了。”2015年,她轉入該校就讀,由於一時難以適應新環境,成績下滑,老師和家長都很着急。當時正值該校第十屆科技節,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都有作品,在老師的幫助下,她發明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班級自動升降台,這讓她獲得了同學們的讚揚。她找回了自信,學習成績很快提高,還被評為了學校的“三好學生”。

除了大力建設校內科技教育課堂,中華國小還積極構建校外實踐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如組織學生參加以“走近創客 體驗創新”為主題的2016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讓學生學會通過資料研究和訪談調查,瞭解航天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今,科技課堂、校外實踐活動已成為該校的常規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產生了許多奇思妙想,鍛鍊了動手能力。

精彩紛呈的科技活動

“這是我自制的小枱燈,有了它,我在房間裏看書就温馨多了。”這是中華國小五(2)班學生覃豔妍為迎接科技節而做的小發明,她興高采烈地向記者講述發明小枱燈的過程,“準備好電線、電池、燈泡、圓珠筆桿、果凍盒等材料,把它們組合起來,一台簡易的小枱燈就做好了。”

“每一次科技節我都很期待,為了在科技節上展示更好的作品,我會很努力地去準備。雖然有點累,但我覺得很有趣、很快樂。而且,我還可以在同學的發明中學習到很多東西。”覃豔研説。

每到科技節,中華國小就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一個個攤位上展示着學生製作的船模、風能發電機、環保小燈籠等作品,學生們一邊吆喝一邊耐心地介紹、演示,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科技節活動內容豐富,除了安排科技小製作比賽,還有科幻畫製作、航模知識講座和表演、橡筋動力飛機制作等,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如今,科技節已經成為該校的一個傳統節日。

此外,該校利用百色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資源開展科普活動,組織“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家長參與到科技教育工作中,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動手,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三方共育的良好氛圍。

“每一個活動都非常有趣,在這些活動中,我們能學到許許多多科技知識,獲得很多鍛鍊機會。”在科技活動室,該校五(1)班學生肖燦一邊向記者講解科技發明的程序,一邊嫻熟地操作機器人搬運積木。2016年,他與同學黃Z軒一起製作的這個小發明,獲得了廣西中國小電腦機器人競賽WER-J項目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