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科技創新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4W

科技創新論文【新版多篇】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一

我國智能交通科技創新發展歷程

2000年,我國成立了“全國智能運輸系統協調指導小組及辦公室”,並開展了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戰略和標準規範的相關研究,形成了《中國智能運輸系統體系框架》、《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標準體系》等重要成果,明確了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發展的總體技術方向。

“十五”期間,針對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迫切需求,國家科技計劃對智能交通系統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進行了立項支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十二個城市進行了ITS示範工程建設。通過ITS規戈叭車載信息裝置、交通信息採集、專用短程通信、汽車安全輔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方面的關鍵技術攻關、關鍵產品的開發和示範應用,促進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為主的我國城市智能交通體系建設,為智能交通系統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一五”期間,面向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趨勢和我國智能交通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以“提高交通運輸的效率和安全”為指導思想,國家科技計劃對綜合交通運輸和服務的網絡優化與配置、智能化交通控制、綜合交通信息採集、處理及協同服務、交通安全等重點技術方向進行了持續立項研究支持,攻克了城市交通控制、交通誘導、電子收費、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等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交通科技創新成果。

面向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交通需求,“十一五”期間啟動實施了“國家綜合智能交通技術集成應用示範”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支持建設了“北京奧運智能交通集成系統”、“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術綜合集成系統”、“廣州亞運智能交通綜合信息平台系統”、“遠洋船舶及戰略物資運輸在線監控系統”等,為大型國際活動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務技術支撐,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智能交通科技在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的交通保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針對嚴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2008年,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聯合開展了國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動計劃,國家科技計劃部署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綜合預防、處置集成技術開發與示範應用”支撐計劃項目,跨部委聯合、多單位協同攻關、研究與示範緊密結合,對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營運車輛運行安全、全民交通行為安全提升、路網安全態勢監測、交通安全執法等交通安全重點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研究和示範應用,為提高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國在推進智能化交通管理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推動智能化交通服務技術的發展,對事關民生的公共交通、公眾便捷出行、交通安全等技術開展了研究和應用。過去的十年中,公共交通管理運營智能化、快速公交、公交信號優先、出租車智能化運營、交通信息智能化服務等面向民生的智能交通技術得到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方便了公眾交通出行。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建設了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示範工程,通過科技攻關和示範工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成為我國第一個有統一標準、在全國範圍大面積應用並實現產業化的智能交通項目。

進入“十二五”,我國智能交通科技創新圍繞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效能與服務提升、智能化交通管控、車路協同與安全三條主線,在“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科技項目中,相繼部署了“大城市區域交通協同聯動控制關鍵技術”、“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交通狀態感知與交互處理關鍵技術”、“綜合交通樞紐智能管控關鍵技術”、“環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術”、“多模式地面公交網絡高效協同控制大城市交通主動防控關鍵技術及示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聯網聯控技術集成及示範”等一系列項目,對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創新成果將對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我國智能交通科技創新成就

十幾年來,我國智能交通科技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突破了大批核心關鍵技術,組織實施了多項具有重大影響的智能交通系統示範工程建設。科技引領和推動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後來居上,成為世界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構成,發展成就為世界矚目,部分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和應用躋身世界先進水平。在我國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和發展的實踐中,國家科技計劃的實施,結合實際應用需求,在城市交通運行智能化監測、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處理髮布、重大活動交通運行組織保障、大容量快速公交、區域聯網不停車收費等技術領域形成了許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交通科技創新成果。

(1)交通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交通狀態綜合檢測、網絡化電子收費等核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並廣泛應用。建成了全國機動車和駕駛員管理信息系統、全國鐵路聯網售票系統;綜合交通信息採集、處理及協同服務技術取得突破;交通綜合監測技術與設備廣泛應用,基於移動終端的狀態獲取和集成應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網絡化電子收費(ETC)技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在全國26個省市推廣應用。

(2)城市智能交通技術綜合集成與應用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結合重大應用需求,攻克了大批關鍵技術,建設了示範工程,形成一批行業技術規範和國家標準,對重大國際活動交通保障作用突出,推動我國智能交通技術應用水平取得顯著提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交通保障對智能交通技術進行了大範圍集成應用;科技支撐全國城市“暢通工程建設”;公交智能化、BRT形成了成套技術裝備;公交一卡通實現了城市間聯網通用。

⑶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建立了我國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核心技術框架。突破了高精度航空導航、協同式航空綜合監視、空管運行控制和民航空管信息服務平台等關鍵技術,核心裝備和關鍵系統實現自主研製,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中國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務平台已經在空管、航空公司等部門獲得了成功應用,在提升空域利用、減少延誤等方面成效明顯,為我國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奠定了技術基礎。

(4)智能汽車技術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實現了實際道路運行測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汽車駕駛輔助技術領域趕上了國際研發進程,駕駛人行為監控預警技術研究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5)智能交通支撐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人因安全研究顯著提升了交通安全執法科技能力和監管水平,安全執法與安全保障技術及應用,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總體水平。攻克了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相關的關鍵技術,形成了適合我國公路交通特點的基礎設施安全技術體系。建成了以交通事故快速救援為核心的一體化交通應急保障系統,為交通應急指揮和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6)科技創新推動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智能交通領域項目建設主要技術和設備多數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產品。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市場逐年提升,2013年度主要項目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高速公路收費、通信、監控系統以及公路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項目市場規模近百億元。智能交通領域的上市企業近10家。

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智能交通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智能交通已經成為我國交通運輸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構成。自主創新、產學研結合、智能交通科技創新培育和推動了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智能交通產業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內容和新的經濟増長點。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信息、通信、傳感等高技術領域新技術成果的應用,促進了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提升和發展。

智能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順應國際高新技術發展趨勢,智能交通科技創新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要求,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居高不下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通待提升的綜合交通服務水平,是智能交通科技創新發展始終面對的挑戰。我國社會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設,要求我們必須謹慎思考未來城市交通模式,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倡導綠色出行理念。

未來我國智能交通的科技創新發展將重點圍繞以下方面:

綜合交通運輸協同與效能提升;以服務為導向,注重ITS的公眾服務和綜合應用服務;不斷採用新技術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重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和安全水平的提升;關注交通環境改善和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車路協同系統受到普遍關注。具體技術方面,新技術環境下交通信息精確感知與動態交互、交通需求辨識與交通態勢分析、動態交通仿真與智能化決策支持、交通運行智能化控制與節能減排、人車路協同主動安全與智能駕駛、綜合交通系統網絡優化與協同服務、公路智能運輸與綜合服務、大型綜合樞紐協同運營與高效服務、智能化綜合交通信息服務等都將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不僅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也帶來理念和模式的變革。交通運輸部提出要發展“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交通運輸高安全、高效能、高品質服務的挑戰,使得交通系統智能化、綜合化、協同化成為發展的必由之路,智能交通成為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重要方向。

科技創新論文 篇二

農業科技創新與金融相結合是未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現代農業所藴含的產業化、科技化、信息化、金融化發展的潛力所在。王秀芳、王建忠與王斌合著的《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運行與制度創新》一書作為河北省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的科研成果,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20xx年10月出版。該書主要包括以下3個內容:一是在對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現狀分析基礎上,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在微觀基礎和宏觀環境下探尋最適合我國的發展模式;二是以河北省為實證研究對象與華東五省進行差異比較,並構建影響因素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需求主體、供給主體、外部環境3個方面尋求解決辦法;三是通過分析內部運行機制、重視引導基金建立和中介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加強外部制度保障這3個層次4個方面,探尋適合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新制度。該書基於探求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本質並尋找其理論支撐,在結合外部宏觀環境後進行案例研究,提出發展路徑選擇。兼具理論與實踐性,既延伸了理論研究的深度,又為風險投資提供有效的決策指導。

一、制約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主要因素

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創新主體結構差異性大、創新能力弱、成果轉換率差等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缺乏支撐以農業科技創新為目標的資金來源,除企業自身原始資本積累外,只依靠政府投入的資本也是遠遠不夠的,風險投資日益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之一。1.農業科技創新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基礎性的農業科技創新研究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社會性特徵,但與此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且這些有益於全社會的技術必須由政府主導進行大規模推廣。這將會導致越來越少的人進行這種社會性、公益性的科研,風險投資管理者也將不會對這類研究進行投資。另一方面,農業的科技創新受農業本身特性影響,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的特徵,而投資公司更願意選擇投資週期短、風險低的項目進行投入,這使農業科技創新更加艱難。2.農業產業整體科研創新能力低下。20xx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40%,同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由於農業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其投資回報週期長且回報率不穩定,所以農業產業科研投入相對較少,這也導致農業產業和其他產業相比發展緩慢。3〔〕.農業科技風險投資中介組織專業性差。農業科技風險投資已經日益成為風險投資者選擇的一種新型投資形式。農業科技風險投資與其他風險投資一樣,需要在技術可實施的'基礎上,測算經濟的可行性、財務的可接受性及未來該項農業科技成果所帶來的最大收益率。就目前情況來看,其缺少農業科技項目的信息庫,這導致項目的選擇成本非常高,制約了風險投資者將資本向農業產業轉移。而農業科技成果本身的價值及帶來的收益也沒有專業權威的機構來測算,沒有統一的標準度量。4.農業科技風險投資缺少良好的制度運行環境。一方面,雖然我國一直在不斷完善農業科技風險投資的政策和制度,但是至今未有一套可以引導鼓勵風險投資者(或企業)將資本優先向農業科技投入的文件,也並未專門對農業科技風險投資進行立法。另一方面,部分風險投資者(或企業)存在投機心理,作為獨立的經濟人,利益最大化是決策所要實現的首要條件,而忽略了其社會屬性,只關注短期利益,不看長期發展,失去了農業科技風險投資的最初意義。

二、制度創新視角下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新模式

該書分別分析了政府和市場背景下的農業發展模式及其發揮的不同作用,並探尋最適合當下實踐發展的新型投資模式的制度保障。1.理論依據。公共產品理論認為,公共產品具有社會性和公共性,農業科技創新及其成果均屬於公共產品;發展經濟理論認為,農業經濟活動的發展將會帶來巨大的外部收益率,即農業科技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將有益於政治的穩定;金融發展理論認為,涉及農村的金融發展一定需要政府制度的保護。通過結合以上3個理論,進一步説明了新型投資模式的合理性。2.目標模式。作者在全面分析現存的政府主導下和市場背景下的兩種投資發展模式的優劣勢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後,提出政府機構和市場主體相互扶持、共同發展,即“政府引導+政策性中介服務機構+風險資本+農業科技企業”這種新型發展模式。在政府引導的基礎上與農業科技企業進行合作,並構建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進行相關項目的篩選、信息的提供、成果價值的測算等。作者把整個風險投資流程進行詳細梳理後,基於理論的支撐提出了此發展模式。

三、基於實證研究的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發展路徑

1.河北省農業風險投資發展的實證分析。通過對河北省農業科技企業引入風險投資意願的影響因素分析,進一步構建影響因素模糊綜合評價體系,得出以下結論:提高本身的科研質量會有利於企業被投資者選中;資金規模是影響風險投資機構決策的最大影響因素;投資者最看重的仍舊是項目的先進性和技術性。2.為實現新型模式的路徑選擇。首先,加快農業科技風險投資的立法,為從事投資活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通過規範市場來完善風險退出機制,同時通過財政補貼和税收優惠鼓勵風險投資者(或企業)進行農業方面的風險投資,引導資金流動;而且要設立專門的中介組織解決信息不對稱、信息獲取成本高等問題;最後,要完善涉及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政府採購制度,減少技術與市場脱節的不確定性,以此促進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的不斷髮展,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

科技創新論文 篇三

1我國現代林業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

(1)現代林業從業人員科技創新意識薄弱,對科技支持的資金投入有限,科研人員隊伍素質不高,科研成果正逐年下降,且有些科技成果不能轉化應用於林業生產,成果轉化率低。傳統的林業經營中的科技投入比較少,長期形成了放任式管理,“靠天吃飯”的理念,林業產業普遍忽視科技對林業的作用。

近幾年由於科技不斷髮展和發揮作用,部分林業工作者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學習,真正應用於實踐,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應用率。

(2)林業科技發展與市場結合度比較低。我國林業以傳統的初級產品為主,林業生產沒有形成商品化、產業化的規模,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林業產業結構不完善。目前我國的林業發展已經有所改善,部分地區也正在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業,並發展林下經濟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但林業的科技改革發展仍比較緩慢,林業科技處於低水平狀態,不能滿足需要。林業產品以單一的工藝,簡單的產品為主,林業產品加工和針對市場的研究服務仍沒有改善,為林業服務的意識不強。現代林業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中,應把科技創新作為林業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只有科技不斷髮展創新並融入企業的生產才可以提高林業企業的競爭力,將林業技術轉化為林業產業。

2促進林業科技創新發展的對策

(1)培養、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科技創新意識。林業發展和生態改善都要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因此領導和羣眾都應轉變傳統觀念,重視科技發展對林業產業的重要作用,將科技興林作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戰略。提高科技創新意識,多組織學習普及科技對林業的重要作用,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意識和接受運用科技創新成果的能力。

(2)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儲備,建立科研系統,完善科研體制。現代林業要與科技相結合實現發展,就必須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請並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優化人員結構,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之前的科技創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專業的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業科研系統,多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將科技創新成果運用與林業的。生產發展中。

(3)以市場為導向,以國家政策為指引,發展現代林業科技。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決定,林業發展要受到國家政策干預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目前政府幹預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且可持續發展政策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使現代林業發展重視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林業旅遊業,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發展經濟。現代林業發展還應結合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科技創新以市場需要為方向,生產有需要的產品,從而獲得經濟利益,以資金再支持科技創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環。

(4)發揮科技創新對林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1)科技創新用於林木品種培育,針對不同的氣候和土壤等自然環境特點,培育不同的優良品種,併合理安排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生物技術的科技化。

2)科技創新用於綠色施肥、綠色農藥等環保方向。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人工種植的樹木自身的調節修復能力有限,要保證健康成長,當遇病蟲害時要科學地研發使用新型綠色農藥。並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針對性地研發使用綠色化肥。

3)科技發展促進林業體系的全面完善,如用科技手段推動林業防火體系的完善。

由於森林火災頻發,對於現代林業防止火災也非常必要。林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持,現代林業科技就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現代林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林業發展中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引進培養科技人才,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從而推動林業的全面發展。

科技創新論文 篇四

無論怎樣抬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地位和作用,似乎都不過分。請看最新統計數字:到目前,全省各類產業化組織發展到9809個,其中符合國家農業部統計標準的龍頭企業4188家,創匯型龍頭企業1300多家。各類產業化組織建立農業生產基地5500多萬畝,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帶動農户824萬户,佔農户總數的41·2%,吸納農村勞動力1000多萬人。有40%的龍頭企業與農户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產銷關係。農民收入的50%以上來自產業化發展。

一、壯大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產業化經營,龍頭是關鍵。我省採取各種扶持措施,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輻射基地、帶動農户的能力。

扶優扶強,膨脹大中型龍頭企業的規模。“九五”以來,全省每年用於龍頭企業的技改資金都在100億元左右,共引進農副產品加工成套生產線300多條。乳山市中魯果汁集團公司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先後在省內外建起7個果汁廠,年加工能力由2萬噸猛增到10萬噸,帶動果農120多萬户。與此同時,我省還引導龍頭企業拓展經營領域,由單一經營向多種經營轉變。諸城市外貿集團在肉雞加工能力持續擴大的同時,新上澱粉加工和色素生產項目,年加工澱粉110萬噸,佔全國澱粉年產量的25%,加工黃色素2億克,佔世界飼料用黃色素的33%。

加快發展縣域中小龍頭企業,增強產業化經營的羣體優勢。打破所有制界限,國有、集體、民營、股份制、外資一齊上,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產業化經營。安丘市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發展龍頭企業,形成千家萬户搞加工、千軍萬馬闖市場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200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

在大大小小龍頭企業帶動下,全省形成了魯中、魯西瓜菜生產基地,膠東、魯中、魯西北生豬、肉雞、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養殖基地,膠東、魯北、魯中山區乾鮮果品生產基地,以及半島地區、黃淮流域的漁業養殖基地。這些產業化基地的形成,有效地拉動了全省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完善經營機制龍頭與農户緊密聯結

各地根據這幾年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在探索和創新中建立新型的產業化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公司+農户”模式,密切了龍頭與農户的利益連結關係。

發展訂單農業,在龍頭企業和農户之間建立起相對穩定的產銷關係。近年來,各地根據物價波動大,產品價格低的新情況,引導龍頭企業通過保護價收購和利潤返還等形式,加大對基地農户的扶持。省和各地還通過建立行業協會和舉辦產銷洽談會的方式,強化龍頭與基地的銜接。去年省農業廳組織的專用小麥和專用玉米產銷洽談會,分別簽訂購銷合同15·5億公斤和7·5億公斤,價格比普通產品高出10%左右。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揮了橋樑與紐帶作用。目前全省建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7萬個。這類組織大都由幾十户、幾百户農民自願組成,小羣體共同對接大龍頭,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萊陽市已註冊各類專業合作社200多個,通過這些組織,全市一半以上的農户與龍頭企業結成了穩定的利益聯合體。相當一部分龍頭企業吸收農民入股,與農户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農民既是職工,又是股東,連利又連心。萊陽宏富食品公司是1995年由78户農民入股籌資200萬元興建的蔬菜加工企業,到2000年,入股農民達到120户,公司總資產增加到2000多萬元,農民每年分到的。紅利一直保持在15%以上。

三、龍頭企業拉動科技興農

通過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帶動農業科技進步,已成為全省科技興農的有效組織形式。在龍頭企業的拉動下,全省實施了科技興農三大工程。

優質高效農產品基地建設工程。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變化,龍頭企業加大了基地建設的投入。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2000多萬畝,高油、高蛋白專用玉米400多萬畝。瓜菜面積發展到3700多萬畝,花生、果品、茶葉、桑園、黃煙、花卉、藥材、牧草等3000多萬畝。目前,全省80%以上的生豬實行圈舍飼養,雞、鵝、鴨的設施化養殖率達90%以上。

農業標準化工程。根據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新要求,龍頭企業帶動基地、農户逐步推行標準化生產。我省採取龍頭帶基地的辦法,先後啟動壽光、蒼山、安丘100萬畝放心菜,龍口、棲霞100萬畝放心果,日照10萬畝放心茶,諸城、陽谷的放心肉,以及榮成、蓬萊的放心魚等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全省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每家每年用於基地農民科技培訓的支出平均在5萬元到10萬元,合計一年投入大約在2億元左右。諸城外貿集團公司每年都拿出50多萬元資金,聘請國內外專家對基地飼養户按期培訓。龍頭企業的培訓促進了基地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於科技創新論文 篇五

機械電子俗稱機電一體化,是裝備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電子是機械設計製造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它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機電產品的研發、設計和製造工作。機械電子行業主要包括髮展電子信息產業、機械和機電融合先進製造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發展優勢特色裝備產業等行業,機械電子產品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1、機械電子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機械電子行業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隨着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入,機械電子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現實問題與瓶頸:

(1)機械電子行業自動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國的機電產品還是以傳統機電產品為主,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都不高,其中成套設備也較少。

(2)新技術研發進展緩慢。對於新技術的研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一些科技附加值高的產品市場佔有率較低,而市場覆蓋率大的名牌產品則往往存在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同時,機械電子行業技術水平不高還表現在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率較低。

(3)企業研發投入少。由於目前我國機械電子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還處於產業鏈最低端,以簡單模仿和複製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由此造成企業利潤水平也較低,因而對產品研發投入也較少。

(4)技術應用水平低。一些關鍵技術如智能化技術、網絡化技術以及集成化技術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着明顯的差距。

(5)機械電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不夠。利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不足,研發、營銷以及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匱乏。

2、促進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的舉措

如何解決以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切實推進我國機械電子行業良性發展,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2.1科技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在傳統的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體系中,政府往往佔據主導地位。但是,隨着經濟體制的轉變和民營經濟的繁榮,政府應轉變職能,通過激勵創新等手段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今天,中國在建設市場經濟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f就,企業作為最重要的經濟貢獻力量逐漸成長為國家經濟增長的主體。但是,企業尚未隨着其經濟貢獻的增加而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特別是在機械電子行業中,很多企業科技研發和引進投入較低,導致企業技術儲備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技術力量的不足成為機械電子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機械電子企業如何發揮自身的主管能動性,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筆者認為主要可從三個方面做起:一是加大科技研發投入。資金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所有新技術在研發階段都需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這就對企業的利潤分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家成熟的機械電子企業應在做好市場調研和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善於把一部分利潤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從而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大人員培訓力度。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對於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也一樣,優秀的科技人才是進行技術創新的基礎,因此,企業的員工培訓應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為首要目標。三是建立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所謂產學研結合即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相互配合,企業發揮資金和設備優勢,科研院所發揮科研優勢,從而形成集研究、開發與生產為一體的現代科技創新體系。

2.2扶持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因此,對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加以扶持與推進大企業技術創新同樣重要。在行業中扶持和培養大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是機械電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然而,由於我國目前機械電子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創新體制還不夠完善,存在着諸如小企業科技創新缺乏資金來源,小企業科研技術薄弱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機械電子也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通常我們認為相對與那些大型機械電子生產企業來説,小企業更具科技創新的動力,主要因為:一是中小企業有着較低的沉沒成本。所謂沉沒成本就是一家企業在面臨轉產或者關閉時所必須付出的絕對成本。因為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因此,更容易根據市場需要而調整生產,這就形成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動機。二是中小企業往往在某個領域掌握高深的技能,這就為中小企業後續的技術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中小企業為較大生產集團提供零部件和技術服務。在我國的機械電子行業,很多中小企業是大型公司的供應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技術與市場第18卷第8期20xx年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行業的科技水平。因此,我們應把提高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整個機械電子行業實現科技創新和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2.3保護知識產權

所謂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實現科技創新促進電子機械行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作為無形資產的一種,知識產權在創造價值時其自身的價值也在不斷增加,如果不對知識產權加以有效保護,導致新的科技成果一經發明出來就遭到仿製,就會造成企業缺乏動力去進行技術研發。特別對於機械電子產業來説,企業進行新技術研發的成本較高,研發週期也較長,只有完善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適合機械電子行業特點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加快企業以技術創新促發展的步伐。保護知識產權,可從幾方面做起1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嚴格專利行政執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2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培訓工作,提高企業自我保護能力。3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和教育工作,在全社會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4機械電子行業協會設立知識產權專業部門,切實擔當起促進行業知識產權的重任。

2.4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所謂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進行後續開發應用直至形成新產品的科技成果佔所有科技成果的比率。一個行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它的科技水平以及技術研發的成效。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機械電子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是推動行業實現從質的發展到量的飛躍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轉化主要有兩種形式: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直接轉化的手段主要有:工科院校與企業進行合作研發科研院所向企業輸送機械電子人才鼓勵科研人員創業。2間接轉化。間接轉化主要指通過一月按時發放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預結工資,並加快計量、結算進度,在計量、結算完成後及時補發勞動者工資。所有工資發放必須有完整、詳細、準確的工資表格,並經有關人員審核批准。工資必須以現金髮放,由本企業勞資管理人員監督、財務人員直接發放到勞動者本人手中,由勞動者本人簽字並按手印確認。對於極個別需代領的情況,必須出具被代領者的書面委託並經有關人員審批同意,且只能由本企業和被代領者共同信任的人代領。所有員工(包括分包企業員工領取工資時,除了簽字和按手印,還要對每個人拍攝影像資料,收集保留齊全有效的工資發放證據,減少不必要的勞資糾紛隱患。對於擬退場的勞動者,因已不需再顧及與工地的後續合作,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時還會找出一些所謂的“證據”。對這些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勞動者,在結算和發放其退場工資時,應當主動邀請社區工作站或者街道勞動站提前介入監督。這樣,在保證這些勞動者能夠足額領到自己應得工資的同時,又能依法維護企業的正當利益,把不必要的勞資糾紛扼殺在萌芽狀態。

2.5加強產業融合

科技創新也體現在產業間的融合。經驗表明,科技創新更多的發生於交叉學科和科技集成,機械電子產業是機械專業與電子專業的結合,因此,推動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更應加強本行業與其它行業的融合,培養機械電子行業的交叉和科技集成能力。

相對與傳統行業來説,機械電子行業與計算機領域的結合度更緊密,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決定了機械電子行業亦應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很多機械電子企業反映,由於計算機行業發展太快了,因此,很多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出來,不是硬件落伍了,就是應用軟件跟不上軟件工業的發展了。如果在研發新技術的初始階段進行調研,瞭解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新技術應用,從而在進行機械電子產品研發時把技術研發與相銜接行業的最新發展充分融合,就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提高產業間的融合度,從而增強企業研發的效能。

3、結語

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往往在於其是否擁有核心技術,對企業來説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是制勝的關鍵。目前我國的機械電子行業中大部分企業的科技水平較低,創新能力較弱,因此,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對於機械電子生產企業來説,只有積極主動地進行科技創新,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增加企業盈利。科技創新是企業快速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機械電子行業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科技創新論文 篇六

1傳統實驗的侷限性及設計性實驗的特點

傳統實驗教學偏重於驗證性實驗,實驗項目常常是按教學大綱要求設定的本學科的經典實驗,實驗項目之間相對孤立、缺乏內在的有機結合;實驗材料、用具及方法等是實驗指導中預設的,學生缺少自主設計實驗的空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得很好發揮;實驗結果只要求學生獲得驗證性實驗的合理數據、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和學生即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這些實驗課程對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學生的基本動手能力有很大幫助,但這種教條式的教學模式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設計性實驗則是指根據給定的實驗方向、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獨立進行實驗操作,並得出實驗結果的探索性實驗。由於設計性實驗的主體是學生,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獨立設計和操作,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由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基礎知識並查閲相應資料自行解決,因此設計性實驗突出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開創性思維,體現了整個實驗過程的開放性和創新性。

2設計性實驗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2.1獨立設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設計性實驗的整個過程是在相對寬鬆、自主學習的環境中進行,擺脱了傳統實驗固定方法和步驟的束縛,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依靠自身的能力設計新的實施方案,進行新的操作嘗試。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調動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整合相關的實踐操作技術,使實驗形成一個可實施的系統實體。從設計到實施,學生要對自己的每一步操作及整個實驗結果負責。在完全自主的過程中,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維和操作,激發其新的思維方式,嘗試新的實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2.2設計性實驗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得以鍛鍊和昇華

設計性實驗是實驗的高級形式,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障礙,這樣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使其創新思維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中得以鍛鍊。若學生在實驗中得到了滿意的結果,能使其產生巨大的成就感,進而激發更深層次的創新理念,使創新思維在實踐中得以進一步昇華,激發學生更強大的學習和創新興趣。

3設計性實驗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3.1實驗選題與前期準備

在設計性實驗題目選擇上,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選擇難易適當的題目。選題的合適與否關係到能否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及實驗教學各環節的順利進行。課題面選擇過小或過於簡單便失去了設計性實驗的意義,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反之,課題選擇過大或實驗指標過高,超出學生的能力範圍,使學生喪失信心,也得不到相應的效果。選題應根據教學大綱,兼顧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為基礎,可適當高於所學知識,有利於學生將已學過的知識系統化和實用化,有利於啟發學生探究和創新性思維。根據指導教師設定的實驗題目,學生在前期準備中,應熟悉相關學科的知識,掌握基礎的實驗操作,熟悉相關的儀器設備,詳細瞭解實驗試劑的性能和作用機理。實驗中要用到的複雜的儀器設備要詳細閲讀説明書,並請教相關操作人員,做到對儀器能夠熟練無誤的使用;實驗中要用到的試劑,應先了解其性能,做到安全第一,並確保正確使用;實驗用具應以最大限度降低實驗誤差為前提,選擇合適的用具。

3.2查閲文獻

學生根據既定的實驗題目,查閲教材及相關專業書籍,登錄學校網站查閲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等相關的資料和文獻。在文獻的查閲中應多角度多方位的瞭解,保證查閲文獻的新穎性,注意閲讀外文文獻,從中洞察國際上新的研究動向,瞭解新的實驗方法並借鑑;在文獻檢索中,要求學生注意檢索的方法,提高檢索效率,確保不漏掉有價值的文獻。關鍵性的文獻對實驗幫助很大,學生可從中借鑑先進的方法和技術,以利於下一步方案設計和實施。

3.3設計實驗方案

此階段要求學生對查閲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總結,確定最佳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從實驗原理、目的、操作方法步驟、實驗材料、所需儀器、用具及數量、藥品及用量、預期結果、注意事項等做詳細計劃,並將過程以書面形式交於老師,共同研究探討其可行性並及時修正。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設計中大膽思考、不要侷限於固定的思維模式,大膽創新。

3.4設計性實驗的實施

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實驗方案,準備實驗用具、配製藥品和調試儀器、熟悉操作過程,進行預實驗,在準備和預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反常現象和問題,由學生自己思考,自行解決,並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設計方案。在實驗中教師只起指導的作用,一般不直接回答和解決學生的問題。設計方案的實施過程是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進一步創新的過程,遇到的問題要分析、思考、判斷,反覆實踐才能解決,這使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3.5實驗方法、過程和結果的總結與討論

實驗完成後,組織學生對實驗方法、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實驗結果進行討論、交流和總結。對於較先進及取得理想實驗結果的方法,請相關設計人進行講解,分享其設計心得,操作技巧加以推崇,以增強其創新自豪感;對於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癥結所在,以便以後加以改進。通過對實驗的總結,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同時教師對主動嘗試有難度題目的、有創新設計和新思路的、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的同學給與鼓勵和表揚,激發其進一步創新的積極性。

3.6撰寫實驗論文

實驗論文的撰寫是學生對整個實驗的書面總結及梳理。這一階段學生已完成了實驗操作過程,有了相應的結果,通過整理數據,分析結果,總結實驗過程,討論影響實驗的關鍵因素,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科研論文的基本格式,撰寫實驗論文。通過論文的撰寫,使學生對實驗進一步思索,使其對實驗有一個從“理論—實踐—理論”的質的昇華,激發更深層次的創新思維。同時寫論文的過程也使他們基本掌握實驗型論文的寫作模式,為本科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做準備,而且在導師的指導下能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其中質量較高的論文,可向相關期刊投稿,這一活動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設計性實驗對創新能力培養的建議

4.1注重實驗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掌握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盲目進行。能力的培養是知識的積澱與轉化、是知識的昇華和運用。沒有知識的積累就談不上能力,沒有基礎就談不上提高。因而在學生進行設計性實驗時,一定不要打下牢固的基礎知識後在開展。

4.2注重學生全面培養

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決不只是依靠多開一些設計性實驗來完成的過程,它是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一個教學理念轉變的工程,是長期形成的過程,因而必須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融入到所有實驗過程中,讓每一個實驗能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發光,提高每一個實驗在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效能。每一個實驗項目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中找出可探討的內容,從而提高了每一個實驗的價值效益。

5結束語

設計性實驗是較高層次的實驗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整個實驗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重在訓練思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一種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教學形式,同時設計性實驗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學生在實驗過程的創新思維和想法對教師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是一種教學相長的良好方式。因此設計性實驗值得推廣和應用。

作者:孫海燕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科技創新論文 篇七

一、我國現代化農業產業園所存在的問題

1.1國家引導力度不夠。對於農業產業化運營的益處一直受到政府和地方部門的認可,但是在農業產業化中有系統有步驟的引進先進技術是許多區域的農業產業園沒有做到的。這不僅是農業產業園運作方面的問題,還與國家的引導有關。從調查中發現,我國對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欠缺明確的指導原則,一般是哪裏運用了某個新技術,收效很好,哪個技術就會被在短期內廣泛採用,沒有統一指導、協調扶持的政策,在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一哄而上的情況,造成了資源浪費。

1.2園區設計不合理。從調查中發現,不少地方政府為了實現政績而建設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但是由於與技術單位聯繫較少,沒能建立起良好的技術體系,造成發展後勁兒不足,使技術失去了其本該發揮的效果。在山東壽光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中,大膽採用視頻監控技術作為檢測植物生長、培育植物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經其他地區借鑑之後卻將園區內的信息化技術變成了好看的擺着,由於園區設計本身不適用而造成該技術及設備浪費。

1.3運用模式單一。目前進行現代化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與開發是與政府支撐分不開的,但是產業園在建成之七年級直強調的政企分開,政府引導市場決定的管理原則卻沒能落實。在單一的運營模式下,產業園呈現出運行效率低下,市場活力不足的現象。由此得知,政府對產業園單一的運營模式是造成產業園技術支撐力度小,經濟效率下,設備更新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產業園融資渠道、技術引進方式上都存在着方式單一的問題,需要政府在充分考慮市場環境的基礎上對政策作出進一步調整。

二、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的策略

2.1技術更新與技術普及相結合

隨着信息化及數字化技術在現代化農業中的普及,在農業產業園中實施視頻監控技術成為提升種植效率的新興技術。使用視頻監控技術不僅能夠以數字信息傳輸的模式提升產業園內應急防範系統的工作效率,還能夠達到隨時監控植物生長信息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視頻監控技術在農業產業園中能夠得到推廣需要長期的設備試驗和磨合為基礎,不是所有的農業產業園都能夠適用該技術。另外,視頻監控技術對農作物的監控效率以及信息傳送時間、大小都需要以準確的數據為支撐,因此,推廣視頻監控技術的前提就是要提升農業產業園自身的種植運轉機制,兩者相互結合才能夠促進技術推廣。

2.2設備更新與園區設計相結合

對農業產業園進行科學技術的提升與產業園內的設備更新有密切聯繫,沒有設備更新為產業園提供物質支撐,科學技術很難得到充分貫徹。但是,設備更新需要與農業產業園的基礎設計相結合。首先,應該提升產業園設計上的前瞻性,在可預見範圍內,做好設備更新的預留空間。其次,是產業園在進行設備更新時應該以產業園內的基礎設計為主線,在增加產業園基本收益的基礎上對技術設備進行有條理有步驟有計劃的更新。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對農業化產業園現代化建設進行設備更新有兩個大方向,一是農業專業設備更新,這種設備更新主要體現在產業園中的試驗園區,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試驗園區內需要添加足夠的新型檢測設備才能起到提升實驗效率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設備更新檔案,保證新設備添加與老設備更新相協調,保證實驗資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對農業產業園內其他種植輔助設備的更新,對待新技術設備的採用既要大膽試驗又要謹慎小心,保證新技術採用與產業化種植相結合,促進傳統種植與新設備更新的無縫銜接。

2.3運營機制與市場環境相結合

對農業產業園進行科學技術提升還需要以科學的運用機制為基礎,保證科學技術有效貫徹,科學管理合理實施。比如在對蚯蚓生物反應器的採用中不僅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來支撐,還需要與之配套的運營機制。這樣才能保證新技術的採用達到提升農業種植效率的目的。

三、小結

綜上所述,促進現代化農業產業園的科技技術提升需要以科學規劃為基礎,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對規劃作出合理調整,控制技術因素以及規劃因素在產業園的發展中的比重。比如,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環境下,將農業休閒旅遊引進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就是增加產業園收益的新途徑。

科技創新論文 篇八

一、讓高中生具有創新的意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因為學生的一切行為和表現都源於學生的意識。在傳統教育教學環境下,過於強調學生的服從和被動接受,在教學中總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方式方法剝奪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旦學生表現出一定的創新意識就會被當成擾亂教學而被評判教育。所以,傳統教學環境不具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土壤。近幾年來實施的教學改革試圖改變這一現狀。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束縛,積極主動地採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意識,並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長時間訓練,讓學生無時無刻都保持創新意識思考問題。

二、讓高中生具有創新性觀察力

高中生對事物的觀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積累和表達的前提。學生如何觀察和觀察時的`取向直接影響觀察結果和能力培養傾向性。學生在觀察時是否具有創新性是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也是學生是否具有創新意識的表現。培養創新性觀察能力,在語文這門學科中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由於語文學習中常常需要觀察多種現象,有的瞬息即逝,因此要求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同時觀察中教師提倡師生平等,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相反的想法和問題,鼓勵學生偏離教師思維軌道的有價值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敢於質疑,不管是書本上的或教師得出的結論,還是觀察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讓高中生具有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性思維能力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創新思維潛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現程度上有所不同,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需要教師培養,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善於發現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決自己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表現。教師對學生開展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實際教學,以問題為抓手,創設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課堂充滿積極的創新氣氛,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對於問題的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不同解決方案,這本身就是對學生創新精神的肯定,在這樣的環境下,經歷一段時間的創新思維鍛鍊,一定能使高中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讓高中生具有創新性學習能力

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説,掌握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至效果,更關係學生能力培養的方方面面。如果學習方法對路,則學生的受益將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視創新性學習方法和策略,訓練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技巧。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法研究,更要注重學法探討。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滲透創新教育,是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到的事。學生學習方法的取捨和掌握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規範。所以,教師備課時,首先應從教材實際出發抓住特點,在考慮教法的同時,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學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其次,教師上課時,教給學法。通過教師課堂上有目的的示範引導,幫助學生較快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是時代賦予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本學科實際,對學生開展創新教育,為社會輸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科技創新論文 篇九

一、基本情況

(一)農業科技創新載體建設情況

1、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農業龍頭企業35家,其中泰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5家(省級6家、泰州市級19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2家。據統計,列入泰州市考核的19家農業龍頭企業20xx年實現銷售42.6億元,利税2.05億元,共投入科技開發經費0.52億元,掛靠科研院校8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2項,開發新產品43個,申請專利85件。

2、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情況

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50家,其中省“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家,泰州市“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家,省科技型農業合作社2家。據統計,全市15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20xx年實現銷售8.6億元,利税0.96億元。

3、農業科技示範園(基地)建設情況

至20xx年底,我市共有5個泰州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和30個靖江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由於這些示範園(基地)都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市場信息靈,科技意識強,推動了我市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近三年,這些示範園(基地)共投入科技經費0.36億元,掛靠科研院校10家,引進新品種46個,實施科技開發項目30項,開發新產品18個。

(二)農業科技服務活動情況

1、農業科技超市建設情況

經省科技廳批准,建立了靖江市紅芽香沙芋科技超市分店和便利店,半年來,按照科技超市“六有”標準,設計刷新了店面形象,設立了成果展示(技術培訓)室、科技特派員工作室、農資服務室、產品儲藏室,常年聘請了省市科技特派員12人,創建了香沙芋銷售及科技服務網站,加快了紅芽香沙芋的品牌建設;舉辦“香沙芋集中温室育苗”等技術培訓8場次,培訓農民300多人次,今年新增香沙芋種植户1000多户,擴大種植面積5000畝。科技超市的建設,推動了我市香沙芋特色產業的發展。

2、各類農業科技服務活動情況

(1)農業技術承包活動開展情況

從1990年至今,我局與農委每年聯合開展農業技術承包活動,市裏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於獎勵參與承包的農技人員,使這項活動得以持續20年正常開展。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共組織700人次農技人員,簽訂承包合同365份,承包種植業560萬畝次,養殖業1200多萬頭(只),水面6萬畝次,為農民增收1.5億元,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

(2)農業科技信息採集、發佈活動開展情況

從1999年起,根據企業及農户技術需求,我局組織有關農技人員及農業龍頭企業人員到省內外相關科研院校,採集最新農業新品種、新技術信息,經篩選彙編成冊、製作光盤後,由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進行信息發佈。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共發佈最新科技信息460多條,組織市、鎮、村專題發佈會25場,此項活動深受企業和農民歡迎。

二、現狀分析

(一)科技載體持續創新需要多方支撐

目前,我市共2個省農業科技型企業,2個省科技型農業專業合作社,這4個企業是我市特種水產養殖、肉製品加工、香沙芋種植、鵪鶉養殖加工等四個特色產業的'龍頭企業,目前已掛靠8個科研院校,初步建立了長江特水養殖、肉製品加工兩個科技創新平台,近三年實施國家級星火計劃1項、省農業三項工程等省級項目6項,市級科技項目12項,這些企業已成為我市農業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但需要政策(視同省高新技術企業)、資金(各級各類科技項目資金)、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撐,才能持續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二)科技服務活動需要長效化、制度化

開展農技承包活動,有利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有利於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有利於調動農技人員積極性,但這種承包是無償的,工作開展依賴於政府資金的獎勵,今後將逐步探索市場化有償服務機制,使這項活動長效化開展;農業科技信息發佈,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確實起到了較好的作用,這項工作今後一要形式多樣化,二要跟蹤管理,三要提高成效,使這項工作制度化開展;要不斷探索多形式、多層次的科技服務活動。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市農業科技工作,要從保障農產品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圍繞資源特點,重點發展沿江休閒觀光農業、糧食物流、肉製品加工等三大特色產業,構建長江特水養殖、肉製品加工產業、生祠高效農業、糧食產業等四個技術創新平台;圍繞科技載體建設,培育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1個、省農業科技型企業3家、省科技型農業專業合作社4家,泰州市農業科技示範園5個、工程中心3個,靖江市農業科技示範基地30個。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制訂激勵政策,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氛圍,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引進高層次人才、轉化新成果、開發新產品;鼓勵企業建立(參與)技術創新聯盟,創建工程技術中心。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二)推進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

根據企業技術需求,幫助企業掛靠科研院校,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已掛靠企業,由單一合作向全面合作、由短期合作向長期合作、由一般合作向深度合作發展,切實推進我市產學研合作向縱深發展。

(三)加快科技投入體系建設

依法爭取財政科技三項費用足額撥付,不斷提高科技三項費用總量,集中支持重點項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社會化科技投入體系,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不斷增加我市科技投入。

(四)提高科技服務成效和能力

為企業(農民)提供項目諮詢、論證、申報立項、難題攻關等科技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成效;探索新型科技服務模式,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業科技服務活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科技創新論文 篇十

【摘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同時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科學技術一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已成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從科技管理創新的必要性以及政府科技管理部門應該注意的方面。談論了科技管理創新。

【關鍵詞】科學技術 創新 管理

一、科技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科學技術管理工作是支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神經中樞”。科技管理創新有助於在科技活動的目標、組織、領導和控制等方面,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取決於科技工作進行的怎麼樣。科技創新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科學精神,使得科技應用應用到實處,科技成果又為知識和理論找到實踐的依據,也為新技術的應用開闢了新途徑。科技管理創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科技創新使得科學技術在促進經濟增長中越來越顯示出主導作用,是新技術、新發明、新成果的先驅,它能夠很大意義上推動新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建立科技管理創新體系科技管理創新是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其自身的位置和管理職能決定的。

二、政府科技管理部門應該注意的方面

作為政府科技管理部門。在就如何加強管理創新的實際操作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以人為本。任何社會行為都離不開人類,所以人永遠是科技管理的重心所在。人是科技活動中最活躍、最關鍵、最寶貴的因素。每種成果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如何更好地管理和領導參與科技活動的人,是我們政府科技管理部門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斷激發參與從科技活動的人的科技創新能力,集成他們的智慧,開展有序而富有成效的科研活動,從而實現科研目標和產生科技創新成果。在實際操作中。除了要考慮共同目標和利益。還要考慮個體和羣體之間的利益可能不相同的事實。從而使每個人的智慧和創造都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將小的力量彙集到一起。在我們的管理工作中,必須將培養出一流的人才作為工作的重點,為培養一流的人才創建環境和條件。制定能夠留住和吸引一流人才的特殊政策和措施放在重要位置,讓培養的人才能夠安心為我所用,形成良性循環和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在某一研究領域的世界一流人才都在此,也就標誌着我們的研究水平處在世界前沿。堅持以人為本,就是通過管理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保護好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研究單位的改制。一個好的科技管理者除了要思維敏捷,還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遵循科技發展規律。鼓勵被管理對象科技人員和科技事業進行科技創新。並促進相應取得的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事業的創新方面只有取得了重大突破,社會經濟也才會有大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不僅有技術方面的創新,也是科技管理上的創新問題。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不能老是效仿國外的,要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科技的創新。原有的國有企業可以改製為股份制公司,讓機構能夠變成直接去面對社會,讓社會進行優勝劣汰,使得研究所能夠使自身成為一個“優化”面向市場的主體。技術的創新不僅僅是實驗室,國有大企業也要參與進來,建立以技術創新為主的博士後流動站,要致力於對科研開發和開拓市場營銷人員的激勵、建立風險投資機制。

(3)審時度勢,宏觀調控。國家管理部門在科技發展目標和任務上要加強國家的宏觀控制。管理部門必須要能夠形成有效機制去突破一些關鍵因素。有效地轉變政府職能。在管理體系上為我國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以便能夠集中力量。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更好去實現對科技活動的宏觀控制和微觀調節。管理者必須認清我國的基本國情。能夠用於開展科技活動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國家現有的科技、經濟基礎條件都很有限,不能跟發達國家相比。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審時度勢,及時、準確地調整和確定國家科技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需要,不可跟風走,國家急需的項目要作為重點去進行研究。管理部門可以針對國家一些重點發展領域。通過組建獨立的國家研究中心或重點實驗室,把不同的行業結合起來,加強對跨學科跨領域以及新興學科的發展規律的研究以組建成重大專項課題攻關組,那優秀的人才彙集到一起,發揮每個人的才能。開展研究開發活動以滿足國際前沿和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加強對科研活動的'不同階段的界定和研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有限的經費和人力資源獲得最大的收益。

(4)堅持制創新。所謂的體制就是資源如何進行配置,所以只有好的體制,資源配置優化、合理,創新才能順利進行,創新成果才可以順利轉化。假如體制不好,那麼資源無法或不能優化配置,創新也無從談起。我國自從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去配置資源,大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所以科研單位在體制創新上,必須堅持。要堅定不移地全面推行科研“招標課題制”,該思路已被證明是非常可行的。通過招標、招聘制,進行人才的優勝劣汰,同時也能夠為科技人員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使得不正之風,開後門現象從人們眼前消失。同時獎勵制度也要不斷完善,人員的職稱晉升、級別評定、各種獎勵都要根據這個人的實際貢獻,不能走關係,送禮。設立崗位津貼並拉開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使少數有作為、貢獻大的科技人才能夠有較好的科研條件並較大幅度提高生活待遇。推動科研創新。

三、結束語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個科學都出現了分支,新學科不斷湧現,學科和學科之間的滲透也在逐漸地加強,科技活動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科學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何吸引企業更多地參與高技術研發,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如何構建科技管理的創新體系,探討創新內容,以及在創新中應把握的原則以及其內在發展規律。仍然是當今乃至今後一個重要發展的內容和主要研究對象。只有本着科學、客觀的態度,不斷對科技活動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探索和創新。建立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的科技管理體系,從而有效地促進我國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