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數學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8W

國小數學論文(多篇)

關鍵詞: 篇一

國小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隨着近些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小階段的教育中也明確的提出: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國小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不出現偏科的現象。目前國小階段的教育中,語文和數學還是最主要的兩門學科,相對於數學課程來説,國小語文因為有較強的故事性,所以更容易被國小生所接受。很多國小生會認為學習數學很枯燥,除了背加減乘除法的口訣就是背一些數學公式,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給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增加了諸多困難。實際教學中,學困生的問題或多或少存在於每個班級,然而學困生的形成大多數都不是因為學生智力的問題。如何轉化學困生,是當前我們國小數學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國小數學論文 篇二

[摘要]文章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數學創新教育進行探討。文章提出,在國小數學課堂中,要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於創新;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開展積極評價,讓學生善於創新。

[關鍵詞]國小數學 創新教育 教學氛圍 主體作用 積極評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貫穿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於鑽研,吃透教材,鼓勵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於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慾望,無所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情景,在教學上做到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知心朋友、指導者、幫助者與合作者,轉變為和學生共同探索的夥伴。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一課,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與學生融為一體,將自己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和學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將所有人的身高記錄起來,然後每個小組進行,看看誰最高,高多少,當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就抓住時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引入課文內容、講解課文內容、練習課文內容,學生也就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接受了新知識。

二、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它是思維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啟發、多引導,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訓練,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基礎知識與智力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抓好學生思維訓練,國小數學教師應立足課堂,更新教育觀念,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內容學懂、學實、學好、學活。

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乏味的內容生動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愉快地探索數學的認識規律。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表象,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如國小六年級學完圓柱體、圓錐體的計算後,為進一步細緻探究圓柱、圓錐在不等底而等高等體及不等高而等底等體的幾種情況下二者的關係,可以佈置學生課前做圓柱、圓錐的學具,並設置如下習題: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厘米,底面積是9平方釐米,求高?

(2)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多少倍?

(3)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底面積相等且體積也相等,已知圓柱的高是4分米,圓錐的高是多少?

(4)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高和體積分別相等,已知圓錐底面積是18平方釐米,圓柱的底面積是多少?好奇好勝的學生會用渴求知識而又疑惑的目光審題。教師就可抓住時機給予點拔,通過學生自帶的學具:圓錐、圓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動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二者之間的規律以及解這種題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可以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已從感性昇華到理性,並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結語 篇三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數學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細緻有效的開展這項工作,既要幫助他們改變對數學學科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讓他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劉豔芝。探究國小數學教學對學生興趣的培養[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7.(01):120-121.

[2]趙廣江。國小數學教學方法與學習心理分析[J]。林區教學,2017.(01):83-84.

國小數學論文 篇四

一、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對數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現在的很多學生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儘管他們是國小生,但是來自家長的潛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學習好,長大了才能有出息”,便從小就逼孩子在雙休日或假期上補習班,奧數班。還有數學比較地偏向理性思維,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對於有些孩子來説,學起來較為吃力。所以很多孩子對於數學是有很大的心理顧慮的。那麼,對於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學也變得不容忽視。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個他們對於數學的心理定位,告訴他們數學並不難,而且很有趣。這個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地給學生心理暗示,以至於他們能完全接受。當然,不能僅是口頭上的潛移默化,還需要給學生們做一些趣味數學題,不需要太難,但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趣味性。可以出一些趣味數學題,例如:甲、乙、丙三人一起去賓館準備住幾天。恰巧這天賓館有活動,本應每人10元,現在每人9元。三人一共遞上30元,老闆現在沒零錢,就讓夥計從庫房裏取3元錢來。夥計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錢給了甲、乙、丙,就沒他們三個的事了。現在問:老闆一共收了27元,而夥計拿了2元,加在一起是29元,那1元錢去了哪裏?這種題不僅有助於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不難而且有趣。

二、激起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會自主地有動力地去學習。首先,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帶有趣味性的語言來。比如説,今天要進行帶有小數點的數的加減運算,那麼,我們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情,開場白就可以説“今天大家要一起去吃肯德基”,這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那麼接下來,就可以叫大家付賬算錢了。其次,可以是給同學們拋一個問號,以疑激趣。例如:問一些“為什麼會這樣呢?”“誰幫忙解決一下呢?”最後,就是要給學生們一些情境,讓他們充滿興趣地進入,在自然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得到滿足感,得到後續的興趣。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得到尊重

在課堂上,學生於老師的配合特別重要,這不僅能夠激勵學生學習,還可以激勵老師教學。所以課堂氣氛一定是需要和諧和,活躍。做到整體活躍,需要激起學生們的興趣。而上面的一些例子和説明足以激起學生名的整體興趣。但是學生會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因材施教就顯得至關重要。對於那些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回答較難的問題,以帶起更多學生的興趣,起一個榜樣的作用。而對於不太好的學生,可以叫他們回答一些不太難但是具有挑戰的問題。這樣的話,可以讓同學有一種滿足感,去“征服”下一個難題。但是要有一個和諧的氛圍的話,就需要給予學生一種尊重,不要讓他們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所以教師的措辭很重要。比如:學生答錯很簡單的題目,不要過分地責備,同時請別的同學幫忙。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有些數學問題具有很多的答案也比較難,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和多向思維。而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同學們的合作,這時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遇到一個難得問題的時候,就給同學們自由組合和討論的時間。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獨立的,也不一樣,在團隊中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思想的碰撞。還需要他們相互摒棄自己的一些思維,進行合作,從而找出答案。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找出不一樣的正確的答案,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為人處事的方式的優化。這種互幫互助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幫助別人,與別人交往,還有凸顯集體和個人的作用。

在國小的教學中,數學很重要,所以貫穿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就會是個培養學生的學習、性格很好的方法。教師需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學習和注重他們的心理教育。這是當代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

國小數學論文 篇五

一、創設導入情境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對課堂教學的開展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緒迅速進入到一定的課堂情境中,對課堂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這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所以,數學教師在導入環節中創設的情境一定要貼切自然而又新穎有趣,所採用的方式也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聯繫,力求切實可行,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在講授有關可能性的數學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用“大家都有生日,那麼大家的生日都是哪天呢?同學們來説説吧”做導入語,在學生們積極發言的同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問“哪幾位同學的生日在這個月呢”,在確定好過生日的幾位學生後,教師就可以將學生過生日設置為教學情境,並組織學生為其準備節目開始抽籤,通過這個過程引導學生進入到有關可能性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中,進而順利地讓學生進入有關可能性的數學用語“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的學習中。

二、創設探究情境

數學具有獨特的抽象性和規律相,而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還比較弱,所以,國小生要想將數學知識理解得透徹、掌握得深刻,就一定要在學習過程中多進行動手操作,因為動手操作可以使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同時產生髮現新知的慾望,這個過程也有利於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使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學習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發現,才最容易掌握規律、性質和聯繫。而且發現又需要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尤其在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動手、動眼、動腦的平台和機會,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探究新知。國小生由於年齡小的緣故,其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徵相似,特別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尤其在學習和生活習慣及興趣等方面。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特徵,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以便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教授“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一數學知識時,數學教師先讓學生説一説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公式,然後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這種教學方式會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促使小組成員積極動腦、踴躍參與,通過交流和討論,同學們會得出各自的答案。這種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

三、創設實踐情境

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總愛問個“為什麼”,而數學獨特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又決定了數學學習的枯燥性,所以,要想使國小生學習好數學知識、掌握好數學技能,數學教師就一定要從國小生的自身特點出發,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

實踐活動情境的創設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有效地進行實際應用,有利於學生將已有數學知識和新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和延伸拓展,也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的培養和形成。數學教師可以在新課結束後,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學生創造有利於數學知識實際應用的平台和機會,力求創設與學生實際經驗和生活有關聯的教學情境,以便學生有效地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例如,在幾何圖形的實踐活動課中,數學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們提供實際操作需要用到的用具,像橡皮泥、小木棒、三角尺、直尺等,然後給學生明確佈置實踐操作任務,再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實際操作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組合橡皮泥和小木棒來成功搭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而且通過這個過程更深入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尋找實際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來更深入地體驗數學知識的廣泛性和實際應用性,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三角尺、直尺、正方形、長方形來更直觀地掌握這些圖形的特點及其聯繫。通過這些實際操作,學生既可以對這些圖形加深認識,又可以鍛鍊和發展數學應用能力。

四、創設競爭情境

國小生還有很強的好勝心,所以,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國小生的這一特徵來創設競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數學教師可採用“首尾相接”“找朋友”“摘蘋果”等遊戲方法來進行,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和體驗競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學生在遊戲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鞏固知識,而且還增強了競爭意識。例如,教學“7的乘除法”時,當學生探究了計算方法後,教師便可以設計小組登山賽——奪紅旗遊戲。教師説明比賽規則,讓各組做好準備。隨着“開始”一聲口令,各組快速計算黑板上自己組的題目,哪組同學計算得又快又正確,就可以奪得紅旗。這個遊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結語

國小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定要結合國小生的特徵和教學需求,要以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為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作者:李興 單位:河北省邢台市橋東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