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5W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體驗式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發揮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學生親身體驗了,才能真正體會知識內在的魅力,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就是學生感悟,思考的過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穫快樂和自信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國小數學;樂趣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並且是是一個富有樂趣的過程。在國小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向現實,讓學生在親身體驗數學的過程中收穫知識,只有這樣,國小數學課堂才能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國小生才能對複雜的數學計算提起興趣,保持那一份熱情。從而讓學生真正獲得生命力的數學知識,深刻體會到數學的巨大價值和無窮魅力。

1在快樂中體驗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了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知識的動力。而學生只有自己親身參與體驗才能真正產生對數學的興趣,所以我們應設計情景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情景互動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在國小課堂中,採用科學合理的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壓力大的時候,進行大腦的休息,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佔主體地位的優勢,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教師不再是所謂的“長者”,而是一起學習,一起遊戲的知心朋友。所以,國小數學的課堂應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度到採用新型的情景互動形式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系列的遊戲、競賽,並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其中並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在收穫快樂的基礎上收穫知識。在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小組競賽讓學生體驗真正的數學。首先教師要先準備好競賽的題目,並將規則制定好,其次教師要公平監督,讓競賽得以有序地進行,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總結,親身體驗總結,並對數學知識進一步掌握。再例如當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後結果卻是3只猴子打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計算髮現,每隻猴子分3只桃子,不夠分,每隻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會打起來。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數的概念。之後教師可以繼續提問,有多少隻桃子猴子才不會打起來,學生思考過後會回答:9只,12只……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數了。在教師設置的情景或者競賽中,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從而更高效率地學習。

2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

課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動可以讓課堂氛圍更融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從而真正體驗到數學的魅力。當然課堂的交流互動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授過程中多多創新方法,為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往自己為課堂主體的框架,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無論它們是否正確。例如,在討論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時,學生對老師的答案產生了異議,此時老師應該耐心的聽學生完整充分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後老師應該委婉的從側面引導學生,將學生帶到解答問題的正確思路上來。此時,教師不再是講述者,而是傾聽者。學生也從曾經的被動變成如今的主動,他們學習了新知識,二者互動的堪稱完美。毋庸置疑,肢體語言在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直接受到它的影響。分組合作討論,使得在小範圍內,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數學體驗,而且每個學生的想法得到展現,得到肯定的過程無疑為他們樹立了自信。例如在進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知識講解過程,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拿出提前準備的12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進行拼接,看一看每個小組能拼成幾種長方形,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又是多少,並對最後結果進行記錄,之後小組內進行討論。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如在講授年月日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講授完結時,讓學生同桌之間動手製作日曆,製作日曆的過程便是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也是同學之間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過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新知,而且還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學習

俗話説“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數學課堂只是教師一味地為學生解答問題,講解問題,學生完全體驗不到數學的內在魅力,而學生學習到的只是解一道題的方法,而非一類題的方法。所以,在國小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多多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學習,而不是知識灌輸。自主學習是學生在熱愛數學,喜歡數學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進度,自己對數學進行預習,複習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過程,也是學生主動體驗數學的過程。而且數學不是憑藉記憶力就能學好的,它需要學生有邏輯性,有抽象思維並進行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而數學是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主體驗學習。例如,學習簡單的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數一數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數比同學家人數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個人,同學家有7個人,那麼自己家便比同學家少3人。國小生天生愛動愛交流,所以這個計算對國小生來説非常非常有吸引力,從而他們在不斷地親身參與並體驗計算練習的過程中,計算準確率不斷提升,這也證明了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識。數學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及科學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複雜的計算,而國小生的思維能力並沒有那麼高,所以學習過程中的希望學到的知識與真正學到的知識的落差容易讓國小生喪失了對數學的興趣。此時教師需要發揮其本該有的作用,建立學生對數學的自信。而體驗式教學恰好滿足這一點,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做法,讓學生每節課都能真正體驗數學內在的魅力,收穫知識,在學數學的過程中收穫自信和各種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文斌。淺談在國小數學體驗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及提升其數學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11(1):56—58。

[2]陶志俠。國小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上旬,20xx(1):46—52。

[3]黃麗環。國小數學體驗式教學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國小,20xx,2(1):56—58。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二

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於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也許,這是幾代人的渴求,在這次課改中孩子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⒈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講台,建立活動角。首先我們把教室分為學習區和活動區,學習區是課桌椅,隊形不定,有T字形、半圓形、馬蹄形……在學習區內無講台,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走下來,跟好朋友商量、探討。而教師也不再居高臨下地站在講台前,而是學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學生之間。黑板也是可以移動的,並且學習區內資源很豐富,有英語角、數學角、每日一星……讓每個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活動區裏是學具,學生可以在活動區開展活動。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學生就可利用活動區內開展“小小銀行”的活動,讓學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發問、選擇。

⒉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於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脱離束縛,主動探究,那麼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暢通交流,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氣,活潑甚至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説:“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歡呼道。於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馬上搶道:“老師,我們也會。”“哦,真的嗎?我可不相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於是,學生果然“上當”,每個人都完成了這一過程。我便故意沮喪地説:“完了,我的祕密全被你們發現了。”“哈哈哈”學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實,這個時候最欣慰的還是老師自己,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接下來的學習更為輕鬆樂意了。

⒊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裏。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着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如在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95<□我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可以進行合作討論,然後反饋交流,起初我把數的順序從小排列,問:你還能有其他的填法嗎?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説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遠遠超過當前所學的範圍的數,接着我説:“還有寫嗎?寫得完嗎?”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餘地,學生竟然有説出“無數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新課標改革之後,要求教師上課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介紹什麼是體驗式學習及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數學教學;應用效果

隨着新課標在全日制教育中的逐步實施,教師日漸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學校教師和教育領導一致認為體驗式學習對學生主動學習有很大幫助,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信地學習,學習興趣被激發。體驗式學習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能彰顯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正是新課標的要求,是現代教育中值得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

1。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主要是在教師授課的時候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憑藉自己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方式將教師在課堂上教的知識點反覆鞏固練習,每位學生得出自己的總結和反思。體驗式學習有四個特點:第一情境性,雖然國小數學理論知識很少,但是知識點比較難,教師教學的時候應當注重創設情境,一個豐富和真實的情境能夠有好的預期結果。學生在豐富真實的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會留下深刻印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第二親歷性,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全程參與,是體驗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學習理論之後,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第三實踐性,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主動參與其中,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第四情感性,傳統學習重視的是教師的傳道授業,學生被動接受,體驗式學習重視的是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感情培養,尊重學生情感表達。

2。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教學中的應用

2。1情境教學中的應用

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外界一點動靜都會引起國小生的注意,上課很難注意力集中,國小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書本上知識點比較繁雜,理論知識比較枯燥無味,國小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國小生由於年齡太小,思維能力不強,遇到難題容易退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對學習的知識點不能很好地掌握。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通過創建學習情境,如給學生錢讓學生去商店買文具,通過買文具的數量和價格學習簡單的加減乘除,這樣國小生比較容易接受,在實踐中提高積極性。

2。2探究教學中的應用

隨着新課標的深入,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當前教學重要內容,國小教材隨之發上變化,在探究性教學中應用到體驗式學習。學習完每一章基本理論知識後,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國小生分成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對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主動分析,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有一道探究問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固定一個被減數,然後使用十幾減這個被減數,小組學生計算答案並分析總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於主動狀態,學生在計算的時候不停思考、驗證、探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

2。3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不斷進行行動是思維不斷髮展的前提,是實踐經驗的結果,也就是説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實踐進行鞏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強國小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實踐,在實踐中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例如學習圓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畫一個圓,然後剪切下來進行摺疊,在摺疊實踐中認識到圓的半徑、直徑、圓的周長,在這種實踐教學中,學生能迅速掌握學習的知識,同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3。結語

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很有成效,體驗式學習是一種重視實踐,將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加深學習印象,便於記住課本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項仲萍。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版),20xx(22):42。

[2]劉芳。淺談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J]。少兒科學週刊(教育版),20xx(4):206。

[3]曾豔妮,陳蘭,邢婧,等。“體驗式學習”理論下的“數學思想與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5):185—186,194。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四

隨着我國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國小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我國國小數學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在教學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有所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成績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數學學科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此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運用於教學工作中,從而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於以上內容,教師需要將教學工作和生活建立更多聯繫,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生便可以對抽象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可以對學生創新及探究能力進行培養。下面我將就運用方面教學工作進行分析。

一、將生活情境運用於例題教學

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通常會通過例題向學生講授知識點,基於以上情況,我國國小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例題中,從而使學生對例題題意更容易理解,並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得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對“比一比”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全部的學生進行分組,並讓每組的學生按照身高順序進行排隊。通過這種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教師可以將知識的內容更好地進行表述;再例如,教師在對“認識物體和圖形”進行講解時,可以事先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球以及圓柱體形狀的多種商品,然後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後,讓學生扮演店員及顧客等角色,教師為學生下達命令。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購買球類商品,學生便去挑選皮球、籃球等商品,教師要求學生購買圓柱體類商品,學生便可以去挑選鉛筆等圓柱物體。教師運用“購買商品”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對各類物體圖形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並且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有更多認識,充分調動學生對國小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運用生活情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繫及在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二、將生活情境運用於國小數學導入教學

若想使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學的導入,基於以上要求,我國國小教師已經將生活情境運用於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中,從而使學生將更多注意力集中於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效率。通常情況下,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到教學的導入環節,學生便可以在教學工作伊始便對本節課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產生探究的興趣,並對知識產生更多熟悉和親切感。第一印象對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同樣重要,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入來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便會扭轉對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認識,從而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多興趣。例如,教師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生活中“過生日切蛋糕”的情境向學生進行展示,教師請四位學生來到講台,讓學生把蛋糕進行切分,學生不知該如何切才比較公平,這時教師沿着蛋糕(圓形的)的兩個垂直對稱軸將其平均的分成四份分給學生。通過此類生活情境,教師便可以對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導入,學生可以對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在課堂開始時便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將生活情境運用於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學

很多時候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應將方法教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將教授的內容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基於此,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對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培養工作產生足夠重視,從而實現新時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思維教學及方法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更好地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題目:如何將本班的40名學生分成8組?每個小組由幾人組成?教師在對此類問題進行講解時,學生往往無法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更好地理解,實際解題過程中更是漏洞百出;然而教師可能發現了一種有趣的場景,在組織班級學生進行遊戲時,需要將學生分成8組,這時學生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學生進行分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對以上情況進行思考,發現學生未能將該類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建立聯繫,未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轉換思維式思考,將數學學科和生活獨立開來進行理解,未能形成數學思維。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將遊戲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之間建立聯繫,輔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從而使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總之,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自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掌握利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方法,達到國小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本文就生活情境的運用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對生活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的導入教學、思維培養以及例題講解等幾個模塊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我國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幫助,更好地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進行,對當前國小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作為國小數學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進行反思,適應國小新課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針對國小數學新課改的教學反思與總結展開論述,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國小數學;新課改;教學反思;總結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反思與總結,採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當前的國小教學教學進行反思,針對在新課改前提下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國小數學課堂設計反思

在實際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課堂設計中,有的國小數學教師以大綱為綱,機械的把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基本的教學設計,做好教學導入環節,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設計上,要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在教學準備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器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針對同一個問題,採用不同的解決方法,重點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能夠為國小數學做好準備,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優化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2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反思

課堂教學使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平台。課堂時間對國小生而言,是十分寶貴的,學生知識學習主要從課堂實現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解題技巧,明確解題思路。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要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幫助學生學會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結果帶到題目去檢驗,也可以對解題步驟進行檢驗。在很多情況下,有的學生雖然學會解題了,但是往往只是記住瞭解題的步驟,但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解題思路,沒有真正理解數學公式的來龍去脈,導致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以後,依然存在解題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具體解題過程中,要多問幾個問什麼,在解決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然後是怎麼解決的。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創造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學生很難融會貫通,對知識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結合實際中的事例,採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觀察,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斷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的練習和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遇到的難點和難題,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及時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學生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把教學內容侷限於書本和教材上。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學內容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新課改的目標,國小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常識,切實學生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態度。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擴大學生知識範圍,提升學生實際的數學能力。另外,作為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比如在進行《商不變性質》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編排一些生動的小故事或者小遊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4國小數學教學理念反思

在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採用滿堂灌的方式,學生依依然是被動的接受,對知識沒有融匯貫通,學習效率不高,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佔有大量的學生課堂時間,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信息反饋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會讓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牴觸情緒。因此,國小數學教師要擯棄傳統的學科中心教學理念和模式,始終落實和貫徹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性認識,在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實際動手和刻苦鑽研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始終以促進國小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期教學目標,保證每個國小生在數學教學中獲益,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避免採取強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做好寓教於樂,要根據不同學生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5國小數學教學評價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進行國小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中,很多教師依然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重要標準,對學生評價不夠合理和完善,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做好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成為國小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為了提高評價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為教師做好教學反思和改進教學方式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教師要做好基礎知識和課堂作業的評價,採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等級,豐富評語方式,掌握好每一個學生進步的程度,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指導、鼓勵,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數學態度,為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秀芬.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3.

[2]郭煥然.新課改理念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83.

[3]王國利.對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102-103.

[4]鄭官清.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6:90.

[5]喻俊雲.新課改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研究[J].學苑教育,2015,21:57.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六

一、設疑導入,啟發問題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國小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常會出現特有的興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會積極地思考,千方百計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奧祕,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國小生的這個認知特點,採用疑問的方式導入,以觸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產生探索“奧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覺地完成教學目標。案例2:五年級上冊“認識小數”教學片斷。師(板書三個“1”,設疑):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三個“1”相等嗎?生:相等。師(在第二個1後面加個0,成為10,在第三個1後面加兩個0,成為100,繼續設疑):現在這三個數還是相等的嗎?生:不相等了。師(設疑啟發):那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讓這三個數仍然相等呢?學生疑惑着思考起來。師(導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通過設疑的方式,層層啟發學生的思維,輕鬆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有助於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生活導入,遷移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許多數學知識都產生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國小生對於生活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因此,若從生活的角度進行課堂導入,將有助於營造輕鬆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遷移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案例3:五年級下冊“認識分數”的教學片斷。師:小朋友們,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很多數,誰來説説,我們都學了哪些數字呢?生1:有1、2、3、4、5、6、7、8、9等等。生2:還有33、57、170、280等等很多很多。師:是的,我們學了很多了數,但是這些都是整數。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情況光用整數是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的。如我們要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或者4個小朋友,則每個小朋友得到的蛋糕是多少呢?學生一臉疑惑狀。師:還是整數嗎?生:不是。師:沒錯,很顯然不會是整數,這就需要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板書)。通過簡短的課前談話,以分蛋糕的事例,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出“分數”的學習,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有助於遷移他們對於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課堂導入方法,才能創設輕鬆、愉悦的教學氛圍,將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喚起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在自由、隨性的學習環境中變得樂學、願學和善學,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發展他們的運用能力,收到“引人入勝,躍動思維”的教學效果。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七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義務教育時期的數學教育在理念上也取得了不斷的進步。被動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阻礙了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進行,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而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活躍在課堂上,所以,怎樣在自主、合作和活躍的氣氛下進行國小數學教學,已然成了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新方向。就目前教育制度下被動的教學方式的問題,本文在對國小數學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導學式教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教學方法;國小數學教學;應用;新課程改革

當今時代為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數學作為一種抽象化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要求。國小生處於懵懂單純的階段,對萬事萬物都具有好奇心和無盡的想象能力,但邏輯思維能力的欠缺卻影響了國小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國小數學教學特點

數學作為國小時期的重點學科,是一門以數字為主體的科目。學生學習過程相對枯燥乏味,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較低,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受到了重視,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然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義務教育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徵。而數學的抽象化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接受程度並不高。由於老師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學生對事物的形象化理解程度低,更加阻礙了學生學習和發展。

二、導學式教學特點

導學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只作為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完成教學內容。利用‘導’與‘學’相結合,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學習更高效。以下為導學式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導”與“學”相結合

國小生處於淘氣的階段,喜歡輕鬆愉悦的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老師營造出一種歡快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使他們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環境聯繫起來,將知識熟練的應用到現實,同時要注重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二)強化學生思維方式

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各個方面尚未發展成熟,這時候老師扮演着引導者的重要角色,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考方向,從而讓他們在正確的方向上自主學習合作,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

(三)知識較規範

在教學中,要提高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比較能力,培養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的能力,並分析所學知識的不同。同樣在教學中需要選擇一定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的行為,通過教導來説明道理。

三、導學式教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情境導入

由於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有對事物抽象化的思考能力,而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對數學產生厭煩,而導學式教學法利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課堂上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一上課便對同學們説:首先我們以做遊戲的方式來開始今天的課堂學習,同學們可以隨意説出一個數字,老師無須筆算就可以判斷你説的這個數是不是能夠被2或5整除,我們可以來試一下。此時大多數學生都會在驚奇之餘踴躍參加到這個遊戲中,好勝心驅使他們積極發言以期駁倒老師的説法,然而老師卻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回答出結果,同學們就會產生好奇心理,急於想知道老師是用什麼方法來快速計算出結果,隨後,學生們帶着這種強烈的求知慾開始了新課程的學習,輕鬆愉悦地進入到學習氛圍中,帶着充分的熱情進行主動學習。當然,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提出的問題或導入點要與課本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問題或導入點要新穎、獨特,且要控制好其難度,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和吸引力,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慾,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情境教學導入

作為重要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激發學生興趣成了現代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提升和完善,國小生尚處於兒童時期,天性活潑好動,教育者可以根據國小生的這個共有特性設計出相關的課堂遊戲,讓學生把學和玩有效結合起來,學習也會更輕鬆。教師可以參考國小數學課本中部分遊戲設計,如:擲硬幣、植樹問題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課本內容設計出合理有趣的小遊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三)行動導入教學

國小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過渡階段,將行動導入教學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準確全面規範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加法的過程中,3+2的問題,學生不知道如何理解,就可以採用行動導入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將自己的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放三本書,一部分放兩本書,然後讓他們把兩部分書放在一起,數一下一共是幾本書,以這種行動的方式來告訴學生加法的運算,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最大限度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自我表現,以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等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對於相對較難的習題,若成績較為平常的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就應進行相應的鼓勵和肯定,鼓勵大家向該學生學習,讓其在老師與同學的肯定中獲取自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關係,讓學生從心底喜歡老師,主動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