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數學小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數學小論文(多篇)

學生的原有的認知結構 篇一

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知識的能力隨年齡的增長、智力的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發展而發展。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結構是學習者進行現實學習的前提。在認知結構的同化發展中,遷移對數學語言的學習影響較大的。

遷移是一種心理現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學習之間的影響有時是積極的,有時是消極的。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叫正遷移;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抑制作用的,稱為負遷移。

數學小論文 篇二

隨着新課程的推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已成為國小數學教育界的共識。

作為數學新課程標準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熱點之一。

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就實踐活動課何以成為課改的熱點談幾點認識: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説,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V=SH,然後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根據“做中學”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此課時,採用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裝沙子),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後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現規律,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SH。在應用中出示了一圓錐體沙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的有機結合,相對於其它一些學科而言,顯得單調、粗糙。然而,數學本身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過沒有被一些老師重視而未被髮掘,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內容置於情境之中。來自生活的情境生動有趣,美妙無窮,必然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設計了購物活動,當“小小文具店”的場景伴隨着音樂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學生興趣盎然,立即主動讀出橡皮、卷筆刀、直尺等物品的價格。在購物時,學生對照價格選擇相應的人民幣,與“營業員”交換實物,似乎此時真的進入商場購物,積極性很高。這種源於生活情景的學習,自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主動參與認知的全過程。鍾啟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認識論中,認知帶有極其具體的性質。它強調認識活動不是單純地積累抽象的邏輯操作與概念性知識,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生活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理論的闡述,進一步證明了實踐活動與生活緊緊相連,能把學生帶入現實社會之中,產生親切感,使其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着豐富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可見數學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並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裏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並嘗試着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繫,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

(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麼這樣擺呢?

(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髮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於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因此,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實踐活動環節,以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節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實踐活動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計方法等。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薰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着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脱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探索知識形成過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現其本質的內在聯繫,從而獲得知識,並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

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複習與整理一課時,老師出示兩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麼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裏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裏倒水。接着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裏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裏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着,老師又説:“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裏該怎麼倒水呢?”由此複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後,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裏倒水,問:“這時魚缸裏的水是什麼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麼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複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繫。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繫?”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繫,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髮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並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麼啊?”“為什麼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於學生這些問題我微笑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後就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於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養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繫。

2、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後,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麼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後,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着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後,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裏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常可以揚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教師再對這些學生鼓勵,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活動可以在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下由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

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後,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説一説”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

又如:國小數學第七冊教材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我指導學生拿出幾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去摺疊出它的,並用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表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實踐,手、眼、腦並用,啟迪了大腦思維,得出了很多種的摺疊方法,再用美麗的圖案畫出來,得到美的享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動”激“活”,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數學課上,學習目標讓學生髮現,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慾望,能夠不拘泥於書本,不依常規,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總之,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繫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髮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數學小論文 篇三

今天,我們學“圓”。

因為先前老師讓我們早就準備了一下,買了圓規。開始上課,老師就讓我們畫三個圓,並讓我們找找這些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

同學們的手立馬舉了起來。“圓的大小不一樣!”“都是圓形!”老師讚許地點了點頭,説:“你們再畫出幾條對稱軸。”我們很快就OK了,七嘴八舌地説:“一個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圓的對稱軸都相等!”

“對了!”

“同學們,那我們也就可以得出一條結論:圓是軸對稱圖形,一個圓有無數條對稱軸。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懂了嗎?”“懂了!”同學們大聲回答道。

通過事後的學習,我還知道了: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徑一般用r表示,直徑一般用d表示。半徑的距離就是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d=2r或r=2/d。

呀,時間也不早了,我該複習一下上課時寫的筆記,在這裏閒話不多説了,拜拜!

數學小論文 篇四

有一次,我在看中國地圖。看着看着我發現,中國地圖上,每一個地區上都塗有不同的顏色。不知為什麼,一個奇怪的問題從我腦海裏蹦出來:最少要用幾種顏色就可以把每個地區都塗上不同的顏色而且相鄰的兩個區域顏色均不同?

於是,我從爸爸的書櫥例拿出一張中國地圖,開始標顏色。

首先,我把“雞頭”上的黑龍江“塗”成紅色,再把它下方的吉林“塗”成橙色,把遼寧“塗”成黃色。這樣一來就用了三種顏色。能不能只用這3種顏色塗完整個“中國”?顯然不行,因為和黑龍江、吉林、遼寧連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內蒙古。所以得再加用一種顏色“綠色”。那隻用4種顏色就夠了嗎?答案是:可以。

那這是什麼原理呢?我翻閲了一本叫做《數學花園漫遊記》的書,發現科學家曾就此進行過論證,他們把各種地圖分成了許多不同類型,每次討論一個類型。當然類型太多耗費了許多科學家的精力。最後,電子計算機幫了人們的忙。它花了千餘個小時檢查了所有類型,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印證了這一原理——“四色問題”。

數學小論文 篇五

進入二年級下學期鬧開始學習重量單位,也學會了計算使用錢幣,下面就是鬧的數學日記,平時放學都是鬧爸陪着,爸爸們帶孩子總是和媽媽們不一樣,很放手所有的事情都讓孩子參與,這也是作為媽媽該學習的。

放學路上我和爸爸來到隴海市場,爸爸説:“咱們買五千克的雞蛋,七元一千克,共需多少錢?”我馬上説:“三十五元。”爸爸驚訝地説:“算對了,不錯。”我們又來到菜攤兒前,這次我主動地問賣菜的阿姨:“黃瓜一千克多少錢?”“三元一千克。”我説:“我要兩千克,給你六元。”然後我們提着菜繼續往前走,爸爸突然説:“家裏沒有鹽了,咱們得買袋鹽。”説着我們來到乾菜行,爸爸給了我兩元錢,讓我去買一千克鹽,鹽是一元六角錢一千克,我拿了鹽和找回的四角錢坐上車往回走。突然看到路邊有西瓜,我想吃,爸爸就停了下來。一問五元錢一千克,我們挑了個大的,一稱八千克,好重呀。爸爸又把難題給了我,讓我算算多少錢?我説:“這太容易了。不就是四十元嘛。”

爸爸今天又花了不少錢呀。一共花了八十二元六角,將近一百元。

數學小論文 篇六

這天,媽媽帶我經過學校,看到了學校的大操場。

“媽媽,學校的操場真大,那條跑道有多少米啊?”媽媽對我説:“一圈跑道應該有200米或者400米。”“我們每次體育課都要圍着操場跑三圈,還是蠻累的”我對媽媽説。媽媽問:“如果跑道是200米一圈,你們每次跑3圈一共多少米?”我低頭算了一下:200+200+200=600米。媽媽又説:“如果跑道是400米一圈,你們跑5圈一共是多少米?”“400+400+400+400+400=2000米。”我回答道。我又想了一下,都是相同的數字相加,我還可以這樣算400×5=2000米,“400米的跑道跑5圈是2000米,沒錯!”媽媽笑着説:“你跑100米要用多長時間?”我想了想:“平時上課我跑50米大概需要10秒鐘,100米就是20秒鐘。”媽媽接着問:“那你在400米的跑道上跑3圈需要用多長時間?”我愣了一下,開始思考起來,跑100米需要20秒,跑400米需要20×4=80秒,跑3圈就是80+80+80=240秒,60秒=1分鐘,240秒=4分鐘。我擦了一把汗,告訴媽媽:“跑3圈需要4分鐘,媽媽,這個跑道太壞了,一會是200米,一會是400米,我要算暈了!”聽到我的話,媽媽樂的哈哈大笑起來。

學校的跑道還真的挺有意思的,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把人繞暈,等開學了我也一定要給同桌分享一下,看看他會不會暈。嘻嘻……

數學小論文 篇七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身影,超市裏,餐廳裏,家裏,學校裏……都離不開數學。我也有幾次對數學的親身經歷呢,我挑其中兩件事來給大家説一説。

記得三年級,有一次,我和媽媽逛超市,超市現在正在搞春節打折活動,每件商品的折數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禮包,淨含量是628克,原價35元,現在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麼算呢?我問媽媽。媽媽告訴我,打八折就是乘以0.8,也就是元)。我恍然大悟。我準備把這袋旺旺大禮包買下來,可是,媽媽告訴我,可能後面的旺旺大禮包更便宜,要去後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見了賣旺旺大禮包的,淨含量是650克,原價40元,現在也打八折。這下,我犯了愁,淨含量不同,原價也不同,哪個划算呢?我又問媽媽。媽媽告訴我元元),一袋是628克,現價28元,另一袋是650克,現價32元。用所以第二袋划算一點兒,於是,我們買下了第二袋。通過這次購物,我知道了怎樣計算打折數,怎樣計算哪種物品更划算一些。

記得四年級,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媽媽給我們倆出了一道題報數,每人可以報1個數,2個數,3個數,誰先報到100,誰就獲勝。話音剛落,我便思考怎樣才能獲勝,我想:這肯定是一道數學策略問題,不能盲目地去報,裏面肯定有數學問題,用我不能當第一個報的,只能當最後一個報的,她報X個數,我就報個數,就可以獲勝,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報數,顯然,她沒有思考獲勝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報數,到了最後,我果然報到了100,我獲勝了。原來這道數學問題是一道典型的對策問題,需要思考,才能獲勝。到了六年級,我也學到了這類知識,只不過,更加難了,通過這次遊玩,我喜歡上了對策問題,也更加愛思考,尋找數學中的奧祕。

數學小論文 篇八

暑假開始了,已經不再像上學時那樣,把學習時間安排好了。因為爸爸媽媽沒時間管我和姐姐了,所以我決定要安排好一天。

早晨,不能太晚起牀,但也要保持睡眠時間,那麼就在七時三十分起牀,到了八時,洗漱過後,吃早餐。早餐時間一般需要二十分鐘。寫作業就在八時二十分開始,寫兩個小時左右作業,到了十時三十分鐘。休息半個小時到十一時,十一時到十二時進行一個小時閲讀。十二時就要吃午餐了,大概需要三十分鐘時間,到十二時三十分。十二時三十分到十四時午休,休息一下,下午才有精神。十四時到十五時是户外活動,可以跳一下繩,騎會單車,運動運動。十五時到十七時畫畫和吹單簧管,練習一下,不要生疏了。十七時到十七時三十分吃晚餐,十七時三十分到十八時休息,消化一下食物。十八時到十九時出去散步,到處走一走。十九時到二十一時看電視,放鬆一下心情。二十一時睡覺早睡早起。

安排好了時間,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秩序,也會讓我們得到更多的放鬆時間。

數學小論文 篇九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新華書店買書。因為假期除了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以外,還要讓我們讀指定三本書,有:《愛的教育》、《伊索寓言》和《唐詩三百首》。

走進書店,書架上到處都擺放着書,瞬間,讓我陶醉在這書的海洋中。媽媽説:“快點找,你需要的書。”正在這時,來了一位阿姨説:“小姑娘,需要什麼書?”在阿姨的幫助下,我順利找到了這三本書。

媽媽給了我100元錢,讓我自己去結賬。考驗我數學學的怎麼樣?我接過錢,心裏想:“真是小菜一碟,太小看我了!”

《愛的教育》25元、《伊索寓言》24.5元、《唐詩三百首》12元,25+24.5+12=61.5(元)。然後,我又問媽媽要了1元5角給了結賬阿姨,阿姨看了看我,給了我40元整。101.5-61.5=40元。然後説:“這個小女孩,還挺會算賬的。”媽媽也看了看我説:“數學學得真不錯!”

聽了阿姨和媽媽的話,我心裏美滋滋的,只要你多動腦筋,多思考,數學無處不在!

數學小論文 篇十

國慶假期媽媽帶我們去旅遊,10月2日我們去了鄂爾多斯的響沙灣。我們有7個大人:杜伯伯,趙伯伯,趙大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兩個小朋友:我和一豪哥哥,我們一共9個人(7+2=9)

響沙灣的門票430元一個人,這是成人票。1。2米以下的小朋友不要票,1。4米以上的是成人票。我1。26米售票阿姨説我的票可以便宜60元,我的票就是370元(430—60=370),媽媽和奶奶有軍官證可以便宜40元一個人,媽媽和奶奶的票就是390元(430—40=390),哥哥身高1。6米所以哥哥也是成人票,一共買了6張成人票,一共2580元(430+430+430+430+430+430=2580)。我們買票一共花了3730元(2580+370+390+390=3730)。

我們在沙漠裏沒有水喝了,我和爸爸去買水,買了一瓶紅茶6元,一瓶綠茶5元,一瓶可樂6元,三瓶水15元,每瓶水5元(5+5+5=15)一共花了32元(15+6+5+6=32)。我們去其他地方都沒有花錢,加油有加油卡我也不知道媽媽花了多少錢。

我的假期很開心,以後我還要幫媽媽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