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音樂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音樂論文(通用多篇)

音樂論文 篇一

關鍵詞:電腦音樂 校外音樂教育 音樂伴奏帶

學校音樂教育與校外音樂教育

校外音樂教育和學校音樂教育一樣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更加重視素質教育。要讓我們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中全面發展。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電化教學在學校教學中剛剛開始試行,每個學校大都配備了電化教室和教師。主要是配合語文課、算術課進行教學,採用的方式大都是播放幻燈片。內容主要是幾何圖形和靜止的動畫片。在音樂課中也僅僅是播放錄音帶來欣賞。

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學校的電化教室也從過去的幻燈機、錄音機發展了投影機、錄象機,音樂學科也從腳踏風琴手風琴發展到了鋼琴、電子琴。直到現在的實物投影儀、數碼攝象機、數碼照相機、電腦投影儀等等。教學領域也從語文算術唱歌發展到了幾乎中國小所有學科。而且各校都建立了微機室、語音室各校也都相應的配備了專職的教師。

作為新時期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和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熟練的運用微機、錄音機,錄象機,電子琴等教學工具。不論是聲樂教師、器樂教師、和舞蹈教師不能單單隻會彈彈琴,放錄音,特別是器樂教師要精通你單位的所有電子琴和基本掌握幾種樂器的使用方法。要學習和掌握電腦音樂。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你的教學水平。

我們都知道,校外音樂教學主要包括聲樂、器樂、舞蹈三個專業。那麼多媒體教學系統是現代化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實時、高效地採集、加工處理和播放圖、文、聲、像信息,充分發揮人和設備的潛力與整體效能,達到教學信息資源和設備資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儘快將多媒體教學應用於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電腦音樂系統用於教學時的準確、客觀、迅速、高效等優勢和多途徑性、可控性、創造性、靈活性等特點都是人腦音樂方式所不及的。 電腦音樂系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視唱、練耳、節奏及和聲訓練,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種音樂風格流派的寫作方法和音樂史等從理論到實踐的各科的學習任務。這種直觀、準確、有效的訓練方式可使聲音、圖像、文字樂譜等並舉,還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世界各信息網絡獲得更大範圍內的知識信息,從而極大地開闊受教育者的眼界,為學生全面地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了“量”和“質”的條件。

一、用電腦音樂系統制作音樂伴奏帶

聲樂、器樂、舞蹈學員音樂伴奏帶的製作一直是我們校外藝術教育的專業教師比較頭痛的一件棘手的工作。以前我們的學生在各級各類的文藝演出和各種比賽中所採用的音樂伴奏帶大都是以下幾種方式:

1、電台、電視台裏錄製:

聲樂、器樂、舞蹈學員音樂伴奏帶的製作特別是舞蹈音樂的錄製從電台、電視台裏

制是一種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他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它那裏的音樂大都是別人的音

樂很難和你要求的音樂相吻合,但是一旦選中錄製的音響效果是最好的、最專業的。

2、作曲家創作、在錄音棚中錄音:

這種方法是比較好的獲得音樂伴奏帶的一種方法。特點是它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要求來形成你的音樂。從音樂風格到情緒變化、從音樂的發展到速度力度的改變都可以是你滿意。唯一的缺點就是時間長、費用高。一般單位難以承受。

3、專業教師自己進行剪接、錄製:

這種方法也是獲得音樂伴奏帶的一種方法。專業教師從別人那裏借來或買來的錄音帶,或者是從收音機、電視機裏錄製和剪接自己所需要的音樂伴奏帶。但是他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別人的音樂,很難和乎你的要求。特別是音樂的風格、音樂的長短、速度的快慢、調的高低都很難合乎你的要求,而且最大的缺點就是錄製的效果及差、尤其是音樂段落的銜接處有明顯的不順暢的感覺和沒有接好的痕跡。這種方法是專業教師沒有辦法的辦法。唯一的優點是費用低。

用電腦音樂製作伴奏帶的特點

1、以像專業的作曲家一樣進行音樂創作

電腦音樂系統可以對創作的音樂進行記錄、編輯、刪除、修改,特別是電腦音樂系統可以對創作的音樂進行復制,這大大的提高了音樂創作的速度和時間,

2、可以像專業的錄音師一樣進行音樂回放

電腦音樂系統同時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錄音系統。在進行電腦音樂創作的同時電腦音樂創作人員可以馬上聽到自己剛剛創作的音樂效果,及時的進行修改和編輯音樂。

3、可以像專業的錄音師一樣進行音樂錄製

電腦音樂系統同時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錄音系統。在進行電腦音樂創作的同時電腦音樂創作人員錄製自己剛剛創作並經過編輯和修改的音樂,有刻錄機的可以馬上刻錄成CD光盤或MD和數碼帶。

二、電腦音樂系統可以為聲樂、器樂、舞蹈學員進行視唱練耳。

視唱練耳課一直音樂藝術類院校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音樂舞蹈院校的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的開設對提高藝術類學員的音樂綜合素質有極大的幫助。

用電腦音樂視唱練耳軟件可以對聲樂、器樂、舞蹈的學員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練習的難度、程度可以由老師進行設定,回答的對錯電腦音樂系統自己給你識別和判斷,成績也可以存儲。

三、電腦音樂系統可以為聲樂、器樂、學員打印樂譜。

電腦音樂系統除了可以進行音樂創作、錄音和視唱練耳練習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利用打譜軟件打印樂譜。

打印樂譜這個功能可以打印出非常專業的樂譜,包括鋼琴譜、樂隊總譜、樂手分譜、高級的版本軟件還可以打印帶有歌詞的樂譜。這個功能對器樂的學員特別有幫助。原來器樂學員的樂譜大都是教師來給學員用手來抄寫,速度慢、準確率差。用打譜軟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師的樂譜的功能不但可以打印演出、比賽的樂譜,還可以打

印練習、排練的樂譜。四、電腦音樂系統可以為聲樂、器樂、舞蹈學員進行音樂欣賞

音樂論文 篇二

[摘 要] 電影歌曲和背景音樂是電影藝術的重要元素,二者完美結合有利於展開故事情節,揭示主人公的內心與精神世界,是觀眾欣賞影片產生共鳴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廬山戀》1980年版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鑑賞,闡釋了其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作品主題的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 電影歌曲; 背景音樂;《廬山戀》

一、時代對電影的呼喚

今天,改革開放已走過30餘年的歷程,在這30餘年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作為精神生活的載體,電影已成為大眾娛樂的重要形式。中國電影人用膠片記錄了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拍攝出許多影響深遠的電影作品。

1980年版電影《廬山戀》是一部改革開放初期,表現一對青年男女美好曲折的愛情故事,又承載着當時中國歷史背景的具有當下時代意義的影片,是““””結束後第一部彰顯愛情故事的影視作品。電影《廬山戀》不僅從多角度展現了廬山優美的景色,而且還創造了世界上多項 “最”的紀錄:如在同個影院“放映場次最多”“用壞拷貝最多”“單片放映時間最長”等,並且這些紀錄每天還在不斷被刷新。

二、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賞析

影片內容梗概;在粉碎“_”後的第一個秋天,華僑周筠(張瑜飾)在江西廬山舊地重遊,觸景生情,周筠回憶起五年之前和戀人耿樺(郭凱敏飾)相遇時的情景。

五年之前,中美剛剛建交,在國外長大的周筠第一次回國看到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廬山秀美雋麗的風光讓她流連忘返,她在枕流石和花徑等著名景點上都遇到了一個刻苦讀書的學生耿樺,他的勤奮和彬彬有禮讓她深深着迷,兩人一見鍾情。但是當時的環境不能讓他們自由戀愛,周筠帶着無比的惆悵離開了中國,在焦急等待和無限思念地度過了5年之後,“_”粉碎的消息終於傳來,周筠再一次回到了這個留下她和耿樺愛情誓言的風景勝地,周筠如願和耿樺再度相遇。可是新的問題再度來臨,周筠的父親原是xxx高級將領,而耿樺的爸爸則是解放軍軍隊中的老將軍,他們二人原來不僅是同學,在戰場上還是多次對陣的老對手,對於各自兒女的相戀,這兩位老將軍開始了艱難的思考。最終有情人還是終成眷屬,雙方父親的戰場恩怨也是一笑泯恩仇,時代已經進步,共同建設祖國的未來才是這一代人所應當肩負起的責任。

影片的故事情節主要圍繞相遇—相愛—分離—重逢—結合這樣的鏈條展開,整體音樂的表現形式分為兩種:一種形式是畫面中出現的電影歌曲,另一種就是用背景音樂為故事情節做陪襯與鋪墊。這兩種音樂形式的相互交融,相互烘托,深化了劇中人物的唯美內心世界,從而大大提升了影片的可視性與感染力。

影片是以《飛向遠方的故鄉》這樣一首“借物喻人”的歌曲拉開的序幕,歌曲的演唱者是被譽為“中國夜鶯”和“中國新民歌之母”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跟隨她優美細膩的歌聲,鏡頭把廬山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從遠到近、從高到低、一點一滴地拉近展開,畫面中的廬山,白霧繚繞,重巒疊嶂,美若仙境,如詩如畫。詩人筆下飛流直之下三千尺瀑布的壯觀,不禁讓觀眾驚歎廬山之美,美得動人,美得驚豔,美得讓人流連,美得讓人陶醉。美麗的地方一定會有一段美好的愛情。這首歌曲演唱用時2分多鐘。現在看來,用一首完整的歌曲,為一部影片作序幕,是少見而獨創的。

影片是以回憶的形式開始的,背景音樂由吉他引出,之後加入電子音樂,緩慢中帶有一絲甜美而又憂傷的味道,鈴聲和木管的先後出現,讓觀眾預感到甜美中的淡淡的遺憾。影片中白鹿洞書院出現的時候,是用古箏做的背景音樂,簡潔的配器讓人備感親切。既不吵鬧也不單調,音色非常清脆,像小橋流水一般,悠遠中透露着清新。就在這樣充滿古典而又詩意的地方男女主人公出現了。

晨光中,周筠和耿樺一起用英語大聲朗讀“I love my motherland,I lov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我愛我的祖國,我愛祖國的早晨”,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同時也拉開了這對青年男女戀情的序幕。隨着影片的播放,在改革開放初期,不少青年人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譽為時尚。由此可見,電影的魅力和影響力是多麼的巨大。

兩人邂逅後,慢慢熟悉並相約,遊玩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當天,周筠身穿白色襯衫,淺藍色長裙,讓耿樺眼前一亮。歌曲“跳躍的心兒呀為什麼這樣慌亂”隨之響起,切分音和跳音的運用,充分表現出他們羞澀和“半喜半羞”的內心活動。

故事的發展並沒有以觀眾固有的情緒及男女主人公熱戀的情節展開,影片在這裏插入了周筠與父親在美國的一段生活回憶。打獵時,父親偶然間看見煙盒上的“中華”兩個字,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日夜思念的久別的故鄉。在中國傳統音樂中,思念多以箏或胡琴這兩種樂器來表現。但當時周筠與父親是在美國,所以這段背景音樂使用了美國常用的樂器木吉他演奏,委婉動聽的音樂既表達父女的思鄉之情,又符合人物身在異國他鄉的文化背景,充分彰顯了海外遊子“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熾烈而細膩的情感。父親對祖國魂牽夢縈,這時周筠的媽媽傳來了重要的信息,中美簽署了《上海聯合公報》,赤子回家的夢想就要實現了。歡快的4/4拍,強弱分明,同樣的木吉他演奏,但此時表達的情緒卻完全不同了。

影片播放到第29分鐘,清晨日出,隨着竹笛樂器的進入,音樂旋律慢慢響起,男女主人公又一次高聲朗讀那句 “I love my motherland, I lov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背景音樂第一次進入了高潮,宏偉的交響樂,表現了男女主人公愛情的唯美,也預示着祖國未來的美好明天。

影片31分30秒,再次響起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歌曲《飛向遠方的故鄉》,歌聲情真意切,舒緩優美,讓人如沐春風。特別是前奏與間奏的轉換,樂句與樂句間的前呼後應,在每個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吐字中,把對故鄉的無限眷戀詮釋得如此細膩與聖潔。周筠在亭子裏翩翩起舞,此時電子音樂的出現,那帶有歡快和仙境的感覺,讓觀眾彷彿看到《西遊記》中在天庭上曼舞的七仙女…… 當耿樺聽到周筠説口渴的時候,馬上跑去買冰棒,背景音樂使用的是進行曲,恰當表現了耿樺的急切心情。當耿樺飛奔回來把冰棒拿到周筠面前時,發現已經化沒了,結果白白空跑了一趟。影片這段背景音樂的使用,把耿樺初出茅廬、初涉愛河的懵懂和青澀表現得既真實又真摯。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順利,曲折的情節出現了,耿樺被定為xxx特務分子,並被帶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鏡頭不斷在周筠的眼中和天空中切換,急促的交響樂,小提琴的主旋律加之長笛樂器的渲染,讓觀眾心潮起伏。這時畫面中又一次響起了主題歌——《戀歌》,悽婉憂傷的音樂伴着女主人公回到了美國。

電影進行到46分30秒時,周筠再次回到廬山。此時耿樺也獲得了自由,並考上了清華大學,當他得知周筠也在廬山時欣喜若狂,影片靜靜的畫面,沒有任何背景音樂陪襯渲染,直到他們在湖邊相見時第三次響起了《戀歌》,這時,整部影片的情緒再次進入了高潮。

周筠給遠在美國的父親寫信,告訴了她和耿樺的戀情,原來他們的父親是當年戰場上的敵手。這個消息無疑是當頭一棒,失望和打擊伴着交響樂像暴風雨一樣襲來,一直持續了很久……就在周筠失望地準備再回美國的時候,耿樺的父親同意了他們的婚事,並誠摯地邀請周筠的父親迴歸祖國。這讓周筠父女備受感動。

影片結尾還是那首《飛向遠方的故鄉》,現在看來,這部電影的歌曲和背景音樂並不算複雜,甚至很多時候電影畫面中是沒有音樂的,但影片中簡明的音樂主題,實現了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與整部電影的完美結合。讓觀眾與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同感受生活的苦辣,愛情的甜美,社會的變革,時代的大潮。這部帶有改革開放印跡的國產影片,其歌曲及背景音樂,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羽翼和不盡的永恆記憶。

三、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是電影音樂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新載體,是對影片人物的精神狀態內心活動、情節的悲歡離合以及場景描繪的綜合渲染。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有時就像一條錦帶,把一些分散的、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 在鏡頭組接過程中,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動作在時間、空間上具有很大的跳躍性。因此從一個局部或片斷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種藝術手段從形式結構上加強它的連貫性。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正是這樣一種手段,影片中的音樂雖然從整體上看是不連貫的,但它在局部上的連貫性常常對它所伴隨跳躍的畫面起着一定的組織作用,使它們在觀眾的心理上產生一種連貫感。

在一部影片中,有時某個場面表現的是人物的一種情緒:或是歡樂、喜悦,悲苦、傷心,或是緊張、驚恐,輕鬆、愉快,等等;有時影片的某個場面營造的是一種特定的環境氣氛:或是喧鬧靜寂、繁華蕭條,或是莊嚴肅穆、活潑熱烈,等等;此時往往很少有對話或沒有對話。在這種情況下,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從聽覺這個角度介入,參與畫面視覺內容的表達,以它特定的風格和凝練的情感來充實劇中人物的形象, 並與影片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節的發展密切配合,使畫面中人物的某種情緒得到進一步的強調,環境氣氛得到進一步的渲染,在突出影片的劇情發展、刻畫人物形象、對電影情境的詮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電影中的各個藝術元素,諸如導演、攝影、表演、美術……都圍繞着主題思想而發揮着各自不同的作用。1980年版電影《廬山戀》,以它獨具特有的電影歌曲及背景音樂這兩種音樂表現元素,讓電影的生命更加生動,讓影片的魅力更加長久,譜寫了電影唯美而又生動的愛情戀歌。

[參考文獻]

[1] 鄭亞玲,胡濱。外國電影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3] 朱秋華。西方音樂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2.

[4] 遊飛。世界電影理論思潮[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2.

[5] 張專。西方電影藝術史略[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音樂論文 篇三

(一)大綱的設計

1.課程的目的、性質和任務要明確:該課程作為表演專業(音樂方向)的學科基礎選修課程。要使學生初步掌握涉及廣東音樂文化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於嶺南音樂文化的認識,加深對於廣東地域音樂文化的理解。

2.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突出:課程的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主要內容涉及粵曲、粵劇、粵樂三大音樂品種,梳理三大樂種的基本概念、音樂特點,結合音樂名家和名作的賞析,對實際音樂問題進行分析。

3.課程教學內容(含重點及難點)清晰:教學中分為五個章的內容:第一章緒論,重難點為:廣東音樂文化的範圍與淵源;第二章廣東的粵曲文化,重難點為:粵曲的發展、名家簡介、精品賞析;第三章廣東的粵劇文化,重難點為:粵劇的發展、名家簡介、精品賞析;第四章廣東的粵樂文化,重難點為:粵樂的發展、名家簡介、精品賞析;第五章如何更好的學習與傳承廣東音樂文化,重難點為:學習的方法與傳承的意義、措施。

4.課程各教學環節要求適當:把課堂的教學和欣賞實踐結合起來。要求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要求結合課堂所講授的內容,佈置一定的複習和思考內容,要求多聽、多想、多實踐。另外,本課程的考試可採取開卷或閉卷方式進行。也可以課堂講授的具體問題為基礎,結合自己的表演或欣賞實踐,寫出相應字數心得體會

(二)教案與課件的設計

在教案中,要根據大綱的內容安排具體的章節,考慮到授課效果,在授課之初要明確課程名稱的所指。此文所指的“廣東音樂文化”課程不單指一個樂種或整個嶺南音樂,在這門課程中只涉及粵樂、粵曲、粵劇三個樂種,雖然,這種授課內容未必全美無缺,但考慮教學對象和學時的要求只能做這樣的取捨。在教案的內容上,應該要包括如下幾個主要的問題:1.教學的目標及要求;2.教學的重點、難點及關鍵點;3.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4.思考及複習。在課件的設計方面,考慮到受眾是表演專業的學生,一定要求要突出直觀、明瞭和可操作性等問題,大量理論和文字的部分不應該過多的出現在教學內容上,要試圖用比較直觀的方式,比如圖片、音響、影像等資料去闡釋比較枯燥的部分。另外,如果能夠加入動手或實踐的環節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但採取何種形式去實踐,是演奏、演唱還是其他外出實地採風?這些都有待研究。

二、課程的思考

(一)關於《廣東音樂文化》課程的重要性

從普通高等教育發展角度來看,高等教育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它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課程的開設是大學的基礎。作為一個地處廣東的地方高校,《廣東音樂文化》課程的開設勢在必行,如果中文系有廣東歷史文化等課程,藝術系就應該有與之配套的廣東音樂文化課程。從時展對個人的要求來看,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份自豪感和歸屬感,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不瞭解,怎麼能瞭解別人國家的文化。從高等學府走出去的人,最終是社會國家的希望,對於個人發展而言,沒有國就沒有家,而走出國門,個人影響的卻是中國人的整體形象。

(二)關於表演專業民族民間音樂課程開設的一點思考

音樂論文 篇四

一、研究意義和現狀

(一)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據調查:

高達90%的大學生喜歡流行音樂而不喜歡古典和民族音樂,在課堂和課餘與他們交流時發現,許多學生喜愛音樂,也僅僅停留在一些膚淺、粗俗的流行音樂,對高雅音樂缺乏興趣,對課堂上所播放和講解的一些古典音樂,他們認為是“過時、老土”的,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較為淺薄和單一。

而在當今的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存在許多不利於音樂藝術教育發展,不利於青年學生音樂素養提高的因素。一些傳媒的“誤導”,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環境,嚴重的衝擊着學校正常的、健康的藝術教育,對青年學生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導致部分青年學生審美素質低下,良莠不辨,美醜不分。

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樂為手段來提高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音樂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現狀

目前有關流行音樂方面的刊物和資料已有不少,已經出版的有關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記錄、呈現流行音樂發展史料特點的成果有:

漢唐文化公司組織撰寫的《十年——中國流行音樂紀事》,金兆鈞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付林編著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等幾部專著。

他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對流行音樂圈子裏的詞曲作家、製作人、樂手、歌手做了大量的採訪,擁有幾百個小時的錄音資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一書相似,流行音樂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中的重要親歷者、參與者身份編著了《中國流行音20年》一書。

該書以年代更替為序,以大事記的形式,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脈絡,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梳理。該書與上述兩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為補充。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著作不僅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迸行了線性描述,更為難得的是,該書每一個章節都專設一節,簡單介紹當時流行音樂發展所處的社會文化大背景,並且每一章也設有“小結”。

對這一時期流行音樂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這些,都對深入展開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研究工作具有啟發性。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流行音樂的概念與特徵

、流行音樂的概念

、流行音樂的特徵

2、當代大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原因

、流行音樂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學生

、流行音樂的藝術特色符合大學生的審美需求

、流行音樂的娛樂性滿足大學生追求時尚的慾望

、流行音樂傳播手段的科技性適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3、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積極方面的影響

、消極方面的影響

4、如何處理好流行音樂與大學生關係的思考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觀

、正確評價流行音樂的審美價值

、尊重並引導大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選擇

、加強對不良流行音樂的管制

5、結束語

三、主要參考資料

[1]張慶慶。淺談藝術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大慶社會科學。2007,(03).

[2]高玉武,温蓓。論普通高校音樂教育[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

[3]魏培修。音樂素質教育在大學生成才中的作用[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

[4]周嵐。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教學與管理。2007,(06).

[5]楊曉勛。《中國流行音樂傳播預測的理論與實踐》.《中國音樂學》.1990年第4期。

[6]金兆鈞。《中國流行音樂的世紀末批判》.人民音樂。1998年。

[7]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文藝出版社。1997年。

[9]潘海濤。《金鐵霖談中國歌壇之怪現狀》.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電。2006年3月。

[10]張小遠。解亞寧。《心理健康教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音樂論文 篇五

關鍵詞:國中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策略

音樂教育是國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國中生處於青春期,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有叛逆心理,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用音樂來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國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充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音樂課成為有趣的、受歡迎的課程。

1、提高課堂趣味,創造互動前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步入國中之後更是面臨會考的壓力,在學習上往往一股腦的把勁頭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較薄弱的學科上,而並不注重音樂課,課堂上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其他學科的習題已經是普遍現象,但是音樂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受到學生們的重視,而國中生處於青春期發育階段,對很多事物是抱有質疑的態度,教師的許多千篇一律的互動並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失去對於音樂課的興趣,那麼互動就顯得更不可能,所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感興趣了,這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

首先,從課堂導入開始就要精心設計,讓導入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播放一些當前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從一些有趣的音樂小視頻開始,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目光,比如在學習有關於和聲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從和聲的基礎知識開始導入,不免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首要學習的和聲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先感受到和聲的奇妙魅力,問學生覺得和聲好不好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後,詢問學生信不信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唱出這樣的效果,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一定很想知道在學習之後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樣的效果,並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就會更加投入,教師的互動也就變得輕鬆容易。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增強教學趣味,增強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以上文的和聲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一個組學習一個音,最後大家一起和聲,這樣的教學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動時,學生被分為不同的組之後是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教師可以隨機進行組配,比如在大家學習完自己的音之後,開始引導學生,可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唱,第二組和第四組唱,第三組第四組在唱的時候要求第一組加進來,這樣隨機的進行演唱一方面增強學生內心的緊迫感,在課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時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後也會有成就感,在互動中,教師的加入也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為有層次,比如,教師在每個小組裏選出兩個人,在每三個小組學生進行和聲演唱的時候代替另外一個組的學生進行演唱,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這樣充滿變化的教學讓學生更為感興趣,自然也更能夠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2、營造愉悦氛圍,促進個性發展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意識與課堂的氣氛有很大程度的聯繫,如果在一個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中,學生連話都不願意説,更不用説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了,所以營造一個愉悦寬鬆的課堂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欣賞並沒有特定的規律和答案,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才是最終的標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説出自己對於音樂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課本,讓學生有教科書式的感想,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讓課堂變得侷促狹小,並不能夠容納學生的感受,學生説着口不對心的感想,在課堂學習中也就更不會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時,詢問學生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是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某一本書或者是某部電影,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聯繫起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讓課堂變得熱烈,鼓勵學生敢於説出自己的見解,也能夠學會去接納別人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明確音樂是具有主觀性的,不同的人聽了同一首曲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音樂也是有自身的特點的,比如,大家看奧運會頒獎儀式時,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時,大家心裏都會產生自豪感,這是由於大家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立場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樣,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們展現自我的天地,讓學生的個性不被束縛,在快樂中成長。

3、進行充分備課,調動學生情緒

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造性。不同的學生羣體之間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瞭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羣體的特點,進行鍼對性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夠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着激情,鬥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國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動學生個性的發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晶。國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範大學,2012.

[2]王莉萍。國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

音樂論文 篇六

摘 要:社會在不斷髮展變遷,人們對高雅藝術展開追求同時,還希望藝術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音樂劇中流行音樂元素大膽實踐創新,也恰好滿足大眾這種審美情趣,也使得一部又一部的經典作品橫空出世。作為音樂劇中一類獨特創作特徵的流行音樂元素,也需要我們不斷進行學習與研究,本文對校園音樂劇中流行音樂元素該特殊創作特徵加以深入分析,希望為促進校園音樂劇向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關鍵詞:流行音樂元素;校園音樂劇;創新實踐

音樂劇對流行音樂元素作用是深遠的,本文主要圍繞校園音樂劇和流行音樂元素關係展開,而流行音樂是當前覆蓋面最廣,比較流行歌曲表達形式,容易獲得大眾接受通俗演唱方法,同音樂劇兩者有機融合,促使音樂劇與流行音樂兩者都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特別當今科技突飛猛進發展,新興事物逐漸湧現出來新時期,人類各方面均已取得質的飛躍,時代發展同大家堅持不懈努力存在密切關係,科技發展與藝術創新二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也更帶有新時代的氣息。

一、校園音樂劇概述

校園音樂劇為一類小型音樂劇,音樂劇是一種有機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戲劇表演的綜合性表演。歷經一個世紀發展階段,音樂劇在發達國家備受追捧,讓人感到滿意卻又不置可否締造藝術和商業間統籌兼顧的雙重利益,但是在我國存在的歷史並不是很久。顧名思義,音樂劇表演應該具有的特徵是戲劇性、整合性、風格化差異化和三項全能特徵。正是這些特徵使音樂劇從諸多表演藝術門類中脱穎而出,成為當代舞台劇美學綜合性的最高標準。相對來講,音樂劇這一名詞還比較新鮮時髦。最近幾年,伴隨音樂劇持續升温,國內音樂劇相關文字,樂譜還有音像材料等量日益增加,而且我國諸多校園也開始讓師生嘗試音樂劇編排與創作。音樂劇一大特徵便是通俗性,這也是它同歌劇間最大差異①。絕大部分歌劇對於受眾審美水平有極高要求,但音樂劇則恰好相反,其大眾性特徵異常鮮明,掌握起來也更為容易,從多角度考慮,音樂劇較歌劇都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學生學習熱情也會更高。另外,藝術與娛樂兩點音樂劇中均具備,所以對學生課餘生活也起到很好豐富作用。特別是當今,綜合素質教育在我國大行其道,眾多中國小也陸續開展藝術綜合教學,音樂劇這一良好載體備受矚目,對音樂劇中流行音樂元素這一獨特創作特徵加以研究,對我國全面開展綜合素質教育意義重大。

二、流行音樂元素在校園音樂劇中的創新與實踐

首先,震撼人心視聽效果。很多音樂劇成功之處便在於在音樂劇作品中不單融入法國大型歌劇,浪漫主義還有英國民謠等古典音樂元素,還融入大量流行音樂元素,這些音樂節奏平穩、旋律簡單。配合旋律特徵方面,作曲家偏向流行歌曲創作風格特點,促使受眾可以單純由音樂當中體會音樂真諦;配器特徵方面,把流行爵士音樂、電聲等元素融入管絃樂中,製作出使人眼前一亮音色效果。各類形式流行元素有機融合,創作出無與倫比動人曲調,讓觀眾享受一場別開生面視聽大餐②。其次,寓教於樂大眾情趣。將流行音樂元素融於音樂劇中,對所有學生受眾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音樂劇中側重流行風格作品,因其優美動人,朗朗入口特徵變成學生生活娛樂重要組成,也成為其情感寄託與生活寫照,讓廣大師生學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為一種不可多得的調味劑。該類音樂對壓力較大及學業繁重學生來講,也不失為一類娛樂消遣好辦法;音樂劇中各類西洋樂器伴奏,促使音樂渲染力加強,對學生陶冶情操及拓寬視野非常有利;另外音樂劇中多一些比較誇張的吶喊、尖叫等聲音異化處理,充分調動其學生們的好奇心,讓他們由精神與心理雙方面得到刺激快感。再次,雅俗共賞審美品質。校園音樂劇會沿用很多古典歌劇段落,採取宣敍調、詠歎調或古典音樂背景,也説明其在追求通俗性和娛樂性同時,仍然要維繫其自身高潔品質。優秀音樂劇作品需要充分打破雅俗對立狀態,拉近雅俗間距離,達到雅俗共賞交融情境③。相比其它古典音樂劇來講,校園音樂劇橋段融入更多流行音樂元素,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感到更親切,更容易接受,另外學生審美水平與音樂素養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或在音樂劇享受過程中不斷得到培養。

三、結語

關於音樂的論文 篇七

關鍵詞:宋代雅樂的特點;宋代雅樂的評價;宋君臣對雅樂的態度

雅樂一般泛指宮廷的祭祀活動和朝會儀禮中所用的音樂。起源於周代的禮樂制度,用於郊社、宗廟、宮廷儀禮、射鄉以及軍事上的大典等。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歷朝統治者認為雅樂具有“化民”和鞏固政權的作用,對雅樂持比較重視的態度。宋朝統治者對雅樂的重視主要表現在宋代的六次雅樂改制、宋代君臣對雅樂的態度等幾個方面。關於宋代宮廷雅樂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三個部分。

1 有關著作中及論文中關於宋代雅樂的介紹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等著作中專門論述了宋代宮廷雅樂,詳細介紹了雅樂的特點等,且認為宋代雅樂存在着復古主義和神祕主義。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和田可文《簡明中國音樂史》,介紹了宋代雅樂的樂隊等方面,並且也認為宋代雅樂是仿古的。林萃青《宋代音樂史論文集――理論與描述》,[1]主要是對大晟樂做了詳細的介紹,分析大晟樂產生和滅亡的過程及其影響、敍述宋徽宗的禮樂事蹟及其帝王符號、禮樂符號等。筆者發現近些年關於雅樂的學位論文還是有許多的,其中直接以宋代雅樂為主題的學位論文有五篇,[2]另外一些碩、博士論文中也涉及了宋代雅樂。根據已有研究成果筆者暫將宋代雅樂分為七個部分予以分析。

(1)關於宋代雅樂特點的介紹。著作和論文中介紹宋代雅樂的特點,一般都是從雅樂的應用場合、樂曲內容、樂曲創制及標題、樂律制度等幾方面來進行的介紹。韓偉《宋代樂論研究》、邱源媛《唐宋雅樂的對比研究》等這些學位論文都採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雅樂的特點。李幼平《宋代音樂藝術實踐中的黃鐘標準音高》[3]、田中有紀《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陳祥道與陳的雅樂構想》[4]等也有相關介紹。李幼平《宋代音樂藝術實踐中的黃鐘標準音高》主要介紹了關於黃鐘音高的樂論。田中有紀的《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陳祥道與陳的雅樂構想》分析了有關雅樂的北宋士大夫的討論,特別考察以八音的概念為基礎的王安石學派的樂論。

(2)宋代君臣對雅樂的態度。宋代君臣極其重視宋代雅樂,主要與其社會背景和政治目的有着必然的聯繫。相關著作主要介紹了宋代統治者重視雅樂的原因,如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及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學位論文: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從宋統治者本身和宋宮廷音樂機構對雅樂的重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分別從北宋各朝皇帝、儒臣樂論等方面強調了宋統治者的態度。

(3)關於對宋代雅樂的評價問題。當今學術界對其持有以下三種態度:首先,持否定的態度。孫琳《唐宋宮廷雅樂之比較研究》、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等分別從雅樂的律呂製作和樂論上、應用場合來強調雅樂的復古性,並具有神祕色彩。其次,持肯定態度的觀點。黃炳寅在其《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5]中提到“宋朝學者在追求音樂革新的精神頗值稱道,論其治學態度則已脱離舊臼而重視較科學之實驗研究”,對雅樂持肯定態度。第三,持部分肯定的態度。李方元在其《宋史・樂志》中説道:“宋代雅樂之所以有超過前代的影響和成績……不僅使雅樂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而且還使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都是明顯的事實。”寇文娟《關於“宋代雅樂評價”問題的幾點思考》,[6]文章通過分析論證,認為宋代雅樂復古成分下面卻隱含了很多復興的因素。

(4)宋代雅樂祭祀中的禮制分析。路佳琳的碩士學位論文《北宋景佑―嘉年間的雅樂研究》和汪洋的碩士學位論文《宋代五禮儀式音樂研究》,都對雅樂中的五禮儀式進行了分析,增強了我們對五禮的認識。

(5)對南宋祭祀歌曲的考證和譯解。在音樂著作和論文中闡述南宋雅樂的比較少,普遍認為南宋雅樂沿襲了北宋的雅樂制度。林萃青的《古代音樂的跨國跨文化解讀――南宋宮廷雅樂》主要是對南宋宮廷雅樂歌曲的音響實體和表演實踐方面來加以分析。汪洋《宋代五禮儀式音樂研究》,本文選取了《中興禮書》中的50首祭祀樂歌進行了譯譜和分析。

(6)大晟樂的製作、大晟府的成立及其影響。大晟府是宋徽宗時期建立的一個音樂機構,雖然其只存在了20餘年,但是其所形成的影響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劉媛媛《宋代宮廷音樂機構研究》和初益辰《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設置研究》,這兩篇文章均從大晟府建立的雅化本質及其影響、大晟府樂器的雅化性質以及大晟府定律方面的極端雅化等方面做了簡單介紹。

(7)新儒學對宋代雅樂的影響。宋朝,新儒學成了當時社會思想領域的主流,佔據着主導地位,對宋代雅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徐小明《宋代――中國音樂藝術的轉折期》強調宋明理學的形成是對統治者思想的絕好配合,表現在宮廷音樂上,就是極力提高雅樂的地位。張藝《探源宋代宮廷音樂機構與制度》,認為宋學的興盛使雅樂得到了重視。關於宋明理學對宋代雅樂的影響這個問題,涉及的只是新儒學的形成使宋代雅樂具有了復古和神祕的特點。

2 反思

現有研究成果集中在了雅樂的改制、宋代君臣對雅樂的態度、大晟府及其影響,以及宋代雅樂和其他朝代的比較這幾個方面。另外,認為南宋雅樂由於其特殊的社會背景,基本承襲了北宋雅樂,僅林萃青幾篇文章涉及了南宋雅樂。那麼筆者認為既然是宋代雅樂,為何只強調北宋雅樂,難道南宋雅樂真的是對於北宋雅樂一成不變的承襲嗎?對於宋代雅樂的評價問題,一直頗有爭議。對宋雅樂持批判態度主要是從宋代雅樂依照古法制律這個問題上來考量的,另外也有學者對其持肯定的態度。筆者認為應以客觀的態度去分析才會得到合理的判斷。

宋明理學的形成確實對宋代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一些代表人物的音樂思想也對宋代雅樂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但是就目前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只是提出新儒學的形成使宋代雅樂具有了復古和神祕的特點,其實筆者認為應該對一些主要代表人物的音樂思想進行考證,從而使我們對新儒學對宋代雅樂的影響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瞭解和認識。

參考文獻:

[1] 林萃青。宋代音樂史論文集――理論與描述[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2] 邱源媛。唐宋雅樂的對比研究[D].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D].孔琳。唐宋宮廷雅樂之比較研究[D].李明明。中國古代雅樂文化分期研究[D].路佳琳。北宋景佑――嘉年間的雅樂研究[D].

[3] 李幼平。宋代音樂藝術實踐中的黃鐘標準音高[J].音樂研究,2001(2).

[4] 田中有紀。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陳祥道與陳的雅樂構想[J].中華民族專題。

[5] 黃炳寅。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M].國家出版社印行(台灣),1982.

音樂論文 篇八

關鍵詞:音樂表演; “滾雪球式學術積累”; 重要性;

一、引言

王耀華先生鑑於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切實感受和體悟, 寫作了這篇《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 提倡應該把音樂學論文寫作的過程當作學術積累的過程, 並提出從學科理論構架、專題性理論及相關資料、研究方法、論述角度和論述方式四個方面去入手進行所謂的“滾雪球式”積累。[1]所謂“滾雪球式”積累過程, 即在音樂學研究中將每次的研究成果看成一個小雪球, 十次乃至數十次研究下來, 小雪球們逐漸匯聚成大雪球, 而數百次下來, 大雪球便可堆積成一座小雪山, 如此循壞往復。

音樂表演作為“音樂創作”與“音樂欣賞”間的橋樑,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樂表演藝術家試圖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通過演唱或演奏的方式, 最為精緻和完美的呈現給觀眾。音樂作品是對某個特定歷史背景或某個典型藝術形象的高度概括, 音樂表演並非僅是奏響音符, 它是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二度創作, 對藝術形象的深入挖掘和意境的昇華。筆者認為“滾雪球式”的積累方法對提升表演者的音樂表現力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獨特的個性創造靠積累

(一) 表演者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二) 不自覺積累與自覺積累的結合

1. 不自覺積累。

所謂“不自覺”, 可以理解為“無意識”, 是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不會被主體自覺意識到的一種非理性現象。[3]這些無意識的非理性現象無數次的刺激人的大腦, 使得某種抽象的感覺被不斷強化, 作為一種思維定勢沉澱在人的無意識深處, 融入在人的潛意識中。不僅如此,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環境決定論認為人類的身心特徵、民族特性、社會組織、文化發展等人文現象受自然環境, 特別是氣候條件支配。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依賴, 自然就已不再是原初的自然, 而是歷史的自然;歷史也從此不會是單一的歷史, 而是自然的歷史。以俄羅斯為例, 其國家整體音樂氛圍濃厚, 音樂教育系統發達, 普通民眾對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文化都有相當的瞭解, 國民的整體音樂素養很高。

2. 自覺積累。

“自覺”的積累應該從理論、技巧、情感表達和舞台表演這四個方面去理解。首先, 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伴隨表演者學習的整個過程。技術技巧理論知識的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作曲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舞台表演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作為表演者的終生學習內容。即在演唱演奏中, 深入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思想都能夠從宏觀上提升表演者對作品的認識, 以對作品進行更好的詮釋, 提升作品的表現力。其次, 技術技巧是表現音樂的前提和手段, 表演者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打磨, 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以鋼琴彈奏藝術為例, 鋼琴技術和技巧也隨着作品和樂器的變化在不斷創造中, 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觸鍵方式。再次, 作品情感的表達需要不斷積累。表演者自身要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感受能力, 在演繹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對作品深入理解並結合自身感受來進行詮釋。在平時的學習中, 表演者通過不斷的模仿、揣摩、想象、創造去積累這些情緒的表達方式尤為重要。

三、二度創作中音樂文本解讀與再創造的積累

表演者把譜面的標記轉化成演奏的音符傳達給觀眾需要“二度創作”, 這就是對音樂文本的詮釋過程。這個過程既要忠於對文本的精確詮釋, 同時表演者又具有創作自由。

在二度創作時, 首先會涉及到如何對音樂文本進行解讀的問題。音樂文本是一種動態的文本, 存在於特定的歷史時期, 自身具有其背景和上下的語境, “文本的解釋過程, 實際上是一個必須從文本及其相關的語境中去尋找意義的過程, 這一相關語境, 一層是文本內部結構之間的關係;一層是文本與其實踐主體及其歷史背景之間的關係。”

在二度創作中, 表演者對詮釋過程中“度”的把握, 也就是個性的把握。音樂文本雖然是理解和詮釋音樂的基礎和前提, 但表演者具有自我意識, 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及個性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因此二度創作都會帶有表演者的主觀創造性, 樂譜僅僅只是一個提示。同時還要兼具表演者自身的個性, 這個過程都需要在學習和積累中不斷的研究和探索。

四、良好的音樂協調能力靠積累

(一) 表演主體與樂器的協調

在表演過程中保持身體與樂器之間的協調是實現良好音樂表現力的基礎。對於器樂演奏者而言, 身體動作的合理性是影響演奏協調與否的關鍵因素。軀幹、臂、腕、手和腳等一系列的動作需隨着音樂而動, 演奏者要設計合理的動作來表現音樂的走向、起伏, 通過一系列的配合找到最省力的動作和最合適的音色。演奏者不僅要表現出音樂的橫向線條, 還應該表現出縱向和聲。對於演唱者而言, 自己的身體就是樂器, 所有的發聲器官包括嘴、胸腹、氣息均需做到良好的配合和協調。這些都需要在長期的學習中有意識的逐步完善自己的技術。

(二) 表演主體與音樂表現力的協調

表演者始終要與音樂的內在規定性協調一致, 具體表現為音準、節奏、旋律、情緒等方面的處理能力。對於表演者來説, 做到以上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日常訓練中, 就是要打好基本功、提升音樂表現力和表達出作品情感。在長期的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 表演者不僅要準確做到譜面上所記錄的音樂符號, 還應該透過音樂文本分析, 通過有樂感和感染力的表演傳達出音樂的內涵, 不斷提高表演者對音樂的敏感度, 把握不同的音樂情緒。在學習過程中, 對音樂文本的正確解讀和準確演繹要靠年復一年的積累, 表演者通過反覆分析、推敲、聆聽、模仿和再現, 直至實現個性的創造, 這些都需要一點點來積累。

五、穩定的心理素質靠積累

要克服“怯場”這一不良心理, 表演者首先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基本功訓練, 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增加表演的信心, 在一遍遍練習過程中找出自己的問題, 並分析出原因, 反覆嘗試去找到正確、合適的練習方法和表現方法。其次, 表演者還可以經常參加演出實踐, 使自己在心理上逐漸適應有壓力的環境, 這也是減少和避免臨場緊張的一個途徑。如果在表演中出現某些小紕漏, 一定要鎮定自若, 把小錯誤對錶演的影響減到最低, 以保證表演的整體完整性。最後, 表演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需要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質。音樂是情感的藝術, 表演者一旦情緒受到外界的干擾或衝擊, 就很難聚精會神的投入到音樂情境中去, 因而也會大大削弱音樂的表現力。

六、結語

音樂表演者功力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 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一位優秀的表演者不僅需要良好的教育背景, 更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力, 歷經歲月的沉澱和磨練, 終將音樂中最純熟的技巧和最深切的感情溶於一體, 將最美的音樂表演傳達給聽眾, 達到心靈深處的共鳴。

參考文獻

[1]王耀華。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J].中國音樂, 2016, (04) :67.

[2]王耀華。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J].中國音樂, 2016, (04) :67-68.

[3]施詠。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