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人體工程學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人體工程學論文【多篇】

人體工程學論文 篇一

1BMEs/EMBS’99國際生物醫學工程學術年會

BMES是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BiomediealEngineeringSoeiety)的簡稱。EMBS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TheInstituteofEleetriealandEleetroniesEngineers)的生物醫學工程分會(EngineeringinMedieineandBiologySoeiety)的簡稱。這兩個學會每年都舉行生物醫學工程的國際會議。1999年,這兩個學會首次聯合舉辦學術年會(ThefirstJointMeet-ingofBMES&EMBS)。會議錄用的論文近1400篇,註冊人數接近2000人,堪稱生物醫學工程界的盛會。我們醫學信息工程科研組共有8篇文章在會上發表。其中,由楊福生教授指導的博士生詹望的論文“Anewhigh一resolutionEEGteehniquebasedonfiniteresistaneenetworkmo己el”榮獲BMES1999年研究生研究獎。這是唯一的來自美國本土之外的學生獲獎,在會上反響很好。與以往的做法類似,會議的學術交流仍採用主題(Theme)一主軌(Track)一分組會(Session)的方式。本次會議有16個Theme,86個Traek,211個Session,共收錄論文1347篇。各個主月的情況見表1.與以往的年會相比,這次年會有更多的結合生物學羞礎的研究報道(如“分子、細胞與組織工程”、“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等),反映了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的一個發展趨勢。同時,傳統生物醫學工程中的信號與圖像處理,以及醫學儀器仍然佔有相當的比例。

2美國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點滴

會後,我順訪了幾所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系或研究所:①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②JohnsHopkinsUniversity,③Universityofpittsburgh,④UniversityofMiehi-gan,重點了解了以下3個板城的研究情況。(1)臉與神經科學。腦功能的研究是21世紀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各個學校與醫療單位的科研機構都十分重視。研究內容包括驀破生理實臉、信號處理方法、臨牀應用以及一些有商業前景的開發項目。(2)醫學超聲工程。超聲成像由於對人體無創、無扭而受到重視。超聲成像包括反映解剖結構的B型成像,還包括血流側t。近年來在結構成像方面普遨受到t視的是三維成像,這也是我們課翅組目前在醫學超聲方面研究的!點。同時,將解例結構與組織定徵結合起來也是近年來研究的發展趨勢,例如,組織彈性成像就是一個例子。(3)醫學信息學。隨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醫學信息學在近年中有了較明顯的發展,如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信息管理及電子病案、遠程醫療等。

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同樣也走在前面。在美國,計算機與網絡已成了各行各業乃至每個家庭與個人都離不開的基本工具與環境。醫學信息學的發展對提離全民醫療保健的水平起到了不可低枯的作用。在訪期間,有機會與這些學校的故授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並探討雙方合作的項目與方式。例如,U垃ver溢tyofPittsburgh醫學院神經外科研究所在腦電信號的採集與處理方面有很深人的研究,而我們科研組在這方面也承擔粉國家墓金項目,雙方都有興趣在腦電信號的處理方面開展合作。從該研究所我們得到了大t珍貴的臨牀數據,對這些致據進行研究後,我們將撅博士生或教師去UniversityofPittsburgh開展合作研究。通過這次訪問,看到了發達國家在生物醫學工程方面很多有深度的基礎研究。從設備條件與經費投人方面着,發達國家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我們也不是因此就無所作為。我們在生物醫學信號處理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接近並在某些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果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特別是有意識地提出創新性的想法,我們一定也能取得國際上承認的研究成果。另外,在今後的研究中注意更廣泛地開展國際合作,爭取利用國外先進的設備與實驗條件,對推動我們的研究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體工程學論文 篇二

關鍵詞:論文指導教師 畢業論文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060-02

1 引言

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以下簡稱導師)是指:“在畢業論文設計和論文撰寫方面指引、支持、輔導、促進和幫助本科生的大學教師。”(任興武,2004)導師對學生畢業環節實行全面負責制,負責論文選題、論文指導以及提出論文修改意見、答辯指導等。導師在整個論文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導師的指導工作主要包括:與學生一起擬定論文題目;指導學生蒐集資料;指導學生擬定論文的提綱和撰寫思路;審閲論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見;對所指導的論文是否達到可以申請答辯的要求作出認定,對可以參加答辯的論文給出成績。導師指導論文的方法主要有:導師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注意論文的理論依據,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導師一般只對論文中的原則性問題負責審閲,提出意見;有關論文的論點、論據和計算的準確性以及論文的結構系統性、嚴謹性原則上由學生負責,指導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但不能包辦論文;導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對所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技能)的運用指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創見。為保證論文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多數高等院校都制訂了《畢業論文指導總則》,總則一般對導師的總體要求是:導師要認真研讀和領會校、院關於畢業論文工作的具體要求和進程安排;導師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指導學生的論文,切莫敷衍了事;在論文撰寫期間,導師應定期(平均每週不少於一次)與學生聯繫,予以指導和幫助;導師不能為其指導的學生撰寫論文或提供現成的文稿等。可見,多數院校對論文指導教師的工作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是缺乏對導師本身的各項細化管理,這無疑是論文指導中不容忽視的一個薄弱環節。

2 對導師的管理對策研究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擔負着重要的任務,畢業論文的成功與否與導師關係重大。此外,對畢業論文的指導,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是教師檢驗其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絕好機會。加強對導師的管理,對學校、導師和學生來説都意義極大。那麼,如何加強對導師的管理呢?

2.1提升對導師資質的遴選,推行“雙導師制”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應由本人申請,經學院學術研究委員會研究確定。指導教師必須具備講師(或相當於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業務水平高的專業教師擔任,助教或碩士研究生不能單獨指導。此外,指導教師應有實際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經驗,工作作風嚴謹、踏實,為人師表。在指導方法上要着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必須抓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寓“教書育人”於整個畢業論文工作進程中。近年來,隨着民辦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遍地開花,各大高校對學生的畢業論文也進行了各層次的改革,其中一項較為先進的改革模式便是推進“企業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係,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民辦院校因其鮮明的注重實踐性的辦學理念,應通過多種渠道聘請企業經理、資深顧問、工程師等企業管理層人員參與到指導畢業論文工作中。並以重點專業為試點,逐步向全校輻射這種畢業論文的“雙導師制”。通過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的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緊密度。

2.2加強對導師的管理監督,推進過程管理體制

導師應明確畢業環節工作是大學教育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使學生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對此導師要提高和統一認識。正是因為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性,學校對導師的管理應常態化、制度化。同時,學校對導師的管理也應細化,比如:導師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畢業論文選題,填好畢業論文的各項資料。每位指導教師平均每週不得少於一次對學生的論文指導,及時解決畢業論文環節出現的問題,並對學生進行階段考核和考勤。教師因公、事、病請假,事先應向學生布置好任務,或委託他人代為指導。推進對導師的管理監督特別是加強過程管理體制有助於從制度上保證畢業論文工作的有序進行。學校可以按照實際需要,設立專門負責畢業工作的督導組,組員由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負責的高級職稱老師來擔任。督導組需對各位導師的工作不間斷地進行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填好監督工作手冊,按時向學院、學校負責教學工作的領導彙報監督結果。有力的全過程監督有助於從源頭糾正論文指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切實提高論文導師的工作成績。

2.3制定合理的導師懲獎考核制度,激發導師的工作積極性

目前,多數高校對導師工作考核是通過課時數來衡量的,比如指導一位畢業生的畢業環節工作,在學年末的教師業績考核中該教師可加業績分12分(即12課時),如該論文被評為院級、校級優秀畢業論文,則再酌情加3-5分的業績分。而事實上由於導師工作的特殊性,12課時並不能完全體現導師的工作價值。首先,近年來高校畢業論文問題頗多。(劉慶元,2011;高鈺,2010;楊志康,2010)責任心強的論文導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工作中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有時遠遠超過自己做科研花的精力。其次,一刀切加業績分的做法不能調動廣大導師的工作積極性,挫傷了部分導師的工作熱忱。學校應按照實際情況,對態度認真、工作負責且指導效果出色的導師加以物質和精神的鼓勵,將其作為典型,激勵廣大教師向其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指導水平。同時對部分工作不負責任的導師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懲罰,如幾年內不得擔任論文指導教師,並限制其職稱晉升。懲獎分明的導師制度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畢業論文導師的工作熱忱,使他們將學生的論文質量看作自己教學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能在整體上提高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畢業生。

3 結語

負責任的導師是高校畢業論文質量的有力保障。導師資質遴選、管理監督、懲獎考核是民辦院校教學工作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民辦院校以生為本的教學服務型理念的重要途徑。因而,民辦院校要切實加強對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從根本上提高畢業論文的寫作

質量。

參考文獻:

[1]任興武。 指導教師在畢業設計中的作用[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31-33.

[2]李正栓。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與寫作指導[M].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高鈺。淺談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2010,(6):71-77.

人體工程學論文 篇三

關鍵詞:汽車組裝;流水線;作業;工人;工效學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16

1 引言

人類工效學是依據人的身體結構、心理狀態、生理特種等因素,研究勞動力、生產工具、工作環境等要素與生產效率、產品質量間相互關係的機械工程類分支學科。1961年國際工效學協會在斯德哥爾摩成立後,工效學研究成果中涉及到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因其現實可行,逐漸被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實際操作中強制執行。隨着人類工效學的深入研究,逐步衍生為人體工程學、人機工程學、工程心理學等多個分支。我國相關研究起步較晚,1980年封根泉《人體工程學》是我國第一本工效學專著。1981年建立“中國人類工效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並與國際人體工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IEA)建立了聯繫。

由於工效學強調良好的人-機-環境系統有助於減少人工失誤,能夠幫助解決實際操作中人體動作、設備的設計安裝運行、環境條件等要素妨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問題,所以工效學逐步被深入廣泛應用於機械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中。筆者通過文獻調查的方法,對汽車組裝流水線作業工人工效學的情況,分析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016年9月10日,以“流水線”+“工效學”為摘要詞頻,通過Cnki及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檢索文獻論文,共獲取18篇相關論文。首先排除Cnki與萬方重合的3篇,其次排除和本文研究關聯不強的6篇,剩餘有效9篇文獻。詳見參考文獻。

下載文獻,提取相關數據及結論,進行對比分析。

3 結果

陳泓等,[1]王百負等,[2]朱啟星等,[3]研究認為,低頭、彎腰、抬手、站立、工作時間率、照度、噪聲等工效學指標的嚴重超標,容易導致慢性肌肉骨骼損傷,影響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應按照有關標準和法規,改進相應的勞動保護和工效學措施。李漢鋒等通過企業對人類工效學措施重視程度的調查,也認為應對勞動者作業特點,進行積極的工效學手段干預。[4]劉召傑的研究發現,操作者疲勞與動作穩定性之間,存在着高度的負相關,並給出了一定的數據證明。[5]曹磊進一步認為,在高物理負荷下,更要關注對操作者心理因素方面的積極干預。[6]丁嘉順從肌電生理方面研究發現,表面肌電法能夠測定和反映靜態姿勢和反覆性操作的負荷,或者能夠為勞動負荷評價及工效學設計提供新的參考指標。[7]宋宗強的研究結果是,按照動作經濟原則,如果通過工序動作的剔除、重排、合併與簡化,就使裝配線作業均衡率達到有效提高(其具體數據為從62%提高到76%)[8]。

4 討論

由於汽車組裝流水線涉及眾多因素,每一個環節因素都會影響和改變個體的現場操作能力以及對系統的適應能力。工效學從操作者的性別、年齡、智力、文化、性格、工作興趣、技術水平、工作動機、現場工作情緒等各主觀因素,研究操作者的工作行為、以及其行為產生差異的各種因素。同時,工效學還對流水線操作者所處環境、工作條件、設備性能等現實客觀因素加以研究,且進一步關注團隊的人羣關係、組織作風等社會性因素。在人-機系統中,人體部位的尺寸比例,人的視覺和聽覺的正常生理值及個體化差異,操作時的姿勢、活動半徑、動作節奏和頻率速度、勞動環境條件所引起的工作疲勞度、人的能量消耗和補充等,都直接影響人機系統的運轉效率。企業制訂的操作規程應符合操作人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符合工效學標準;操作人員也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才會更健康安全的操作。

工效學在人-機環境系統的研究中,經歷了人適應機、機適應人、人機相互適應幾個階段,現在又已深入到人、機、環境三者協調的人-機-環境系統。隨着社會分工精細化,以及經濟發展對勞動效率的更快更高要求,工效學又從單純研究個人生理和心理特點,進一步發展到研究怎樣改善人的社會性因素,從提高個體操作能力到提升團隊、企業整體操作水平。

李漢鋒等研究表明, 通過改進人類工效學措施,科學有效的改變勞動者工作台作業條件和生產環境條件,能有效降低勞動者的職業緊張,降低疲勞度[9]。

通過此次汽車組裝流水線作業工人工效學的文獻調研,筆者發現,我國對人類工效學的研究成果不足,還不能適應包括汽車組裝流水線在內的國民經濟各行業對工效學科研成果的需求,應加大對人體功效學科研及實踐的研究,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智力和科研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泓,李序梅,張玉婷等。電視機和有線通訊設備流水線作業工人的工效學調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6,6(04):34-36.

[2]王百負,金書香,張祥春等。汽車組裝流水線作業工人工效學調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6(04):40-42,46.

[3]朱啟星,餘秋月,何玉華等。冰箱生產流水線工人慢性肌肉骨骼損傷工效學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1997(03):21-23.

[4]李漢鋒,陳建,鄭曉鈞等。深圳市20家企業人類工效學及勞動者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現狀調查[J].職業與健康,2014,30(16):2230-2232.

[5]劉召傑。精益生產體系中人機工程學的理論研究與應用[J],中北大學,2012(學位年度).

[6]曹磊,杜薇薇,王生。心理因素及物理負荷對職業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響分析[J].中華勞動衞生職業病雜誌,2011,29(03):176-179.

[7]丁嘉順,王正倫,張海央等。手臂靜態姿勢和反覆性操作負荷的肌電測定分析[J].中華勞動衞生與職業病雜誌,2004,22(06):406-409.

[8]宋宗強。解放汽車G116前橋裝配線的研究[J].吉林大學,2003.

人體工程學論文 篇四

本質主義是技術哲學的一個重要立場。耿陽、洪曉楠、張學昕發表的《技術之本質問題的探究:比較海德格爾與杜威技術哲學思想》一文,對杜威和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加以分析與對比,考察了他們在技術的本質問題,即技術的概念與技術在人與自然的關係的作用上存在的分歧,從追問技術本質的根源、研究方法與技術探究的意義三個維度分析了二者觀點之所以不同的深層原因。海德格爾對技術本質的追問使得在者整體(包括人在內)向着可能的方向展開,並在保持這種展開狀態的技術整體中追問技術的本質淵源。而杜威則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認為現代科學為改造我們的哲學提供了豐富的準備資料,是哲學興趣從審美轉向實用,從靜觀調和好的景物轉向改變不調和為調和的世界,他破除了技術的認識論立場,使得機械論成為實用和進步主義的理想主義的首要條件,經驗的起源與經驗的利害成為判斷真理的標準。在追問技術的本質問題上,海德格爾強調現代技術乃是完全不同的技術,它促使一切存在者成為持存物,將人類送到了不可抗拒的命運性的解蔽道路上。杜威認為技術經驗的主要特徵在於可驗證的人工物的生產跨越了理論和實踐的分離,並使得理論與實踐相互溝通,破除了自然理論與現象世界的對立與不連續性。此文最後從突破形而上和人道主義的視角,歸納了兩種技術哲學的思想對於當今社會問題所具有的啟發作用,為當代技術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

二、語境論與技術哲學結合的思考

“語境“作為元哲學問題,並非技術哲學研究的內容,但朱春豔與陳凡在其《語境論與技術哲學發展的當代特徵》一文,以分析“語境“的含義為切入點,從三個方面討論了語境論對當代技術研究產生的重要影響。指出技術哲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從關注技術“本身“轉向關注技術創新,尤其是關注技術創新和文化的相關性問題。具體來説,在技術哲學的經驗論轉向的引導下,運用語境論的方法論原則對技術做動態的考察,尤其是考察在技術創新的各個具體階段上,文化因素如何影響技術創新的層面。應該説,此文提出的將語境論應用於技術哲學的研究,使得技術哲學從抽象走向具體,從單一性走向系統性,從兩極對立走向相互融合,進而能夠影響當代技術哲學研究綱領的形成和研究範式的發展,同時,對技術哲學未來的發展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實踐向度的關注

喬瑞金、師文兵的《從人的解放看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的多重意藴》,從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的三種基本的存在形式、主題與聚焦點,按照馬克思、馬爾庫塞和威廉斯三個代表人物思想演變的歷史順序,從技術與生產方式、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關係的不同視角,給予初步的討論,展示了馬克思主義技術哲學傳統為人類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闡述了其基本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張曉紅的《國內馬克思技術實踐思想研究綜述》,對這一議題的國內研究現狀做了較為詳盡的説明,主要反映在馬克思的技術實踐概念界定、技術實踐主體及其生存狀況、技術實踐價值、技術實踐批判等方面問題的研究上。萬長鬆的《蘇聯技術哲學與其工業化道路的關係問題研究》認為,蘇聯的技術哲學與其工業化發展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兩者之間卻存在着間接的內在聯繫。進而強調,在我國,技術哲學研究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不能失去哲學應有的批判功能;也不能脱離實際,要適應改革開放與工業化的時代背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一種新型的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道路。

四、技術思想史的探微

主要是從技術思想史的角度,解讀古人對技術的思考。趙玉強在《莊子生命本位技術哲學的基本面向與內在理路探賾》一文中,對莊子的技術哲學思想進行了討論,從而解釋莊子生命本位的哲學對於當下社會的指導意義。作者提出在生命之道的統攝下,生命成為莊子技術哲學的價值本位。莊子立足於生命本位,在自然之域中對技術的探討突破了現實層面的矛盾張力,開顯出一種超越之維;在社會領域,莊子對技術異化、技術道德以及技術的相關社會政策等問題予以沉思;在人生的領域,莊子強調人當開掘技術內在本己的價值,從而提升生命的境界。項繼光和任莉的《古希臘時期技術的哲學思想研究》便挖掘與分析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技術的哲學思考,以及他們對於技術的反思與追問如何成為現代技術哲學的思想源泉的。

五、工程的演化、本體論與人文反思

從發表的文章來看,主要涉及兩大主題:一是對工程演化及其本體論的闡釋。李伯聰、王曉鬆的《略論工程“雙重雙螺旋“及其演化機制》一文,把工程演化過程理解為一種“雙重雙螺旋“過程,即由“技術鏈“和“非技術鏈“(“經濟)社會鏈“)共同構成的“雙螺旋“。演化過程則由“技術發明)工程創新)產業擴散“三個環節組成。其中,工程“雙重雙螺旋“中“技術鏈“的演化,其基本內容是“技術硬件(機器)和技術軟件(知識和制度)雙螺旋“的演化。“選擇與建構“機制是工程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機制。選擇機制使得在技術)經濟進化過程中,技術創新成果經過市場的選優汰劣,保證了工程活動和市場經濟的健康演進。建構機制則體現為技術鏈與經濟)社會鏈的“雙重雙螺旋“變革,形成新類型的“雙重雙螺旋“等形式。蔡乾和在《什麼是工程:一種演化論的觀點》的文章中,結合對工程的本質追問,也從演化論的觀點考察了工程。張秀華在其文章《工程的生存論闡釋》中,在現象學的視野下,主張可以從不同進路來理解和闡釋工程,在生存論解釋原則下,面向實事——工程現象本身,自覺進入工程的生成與人之生成的解釋學循環,並將工程視為以“棲居“為指歸的“築居“,才能洞悉工程的本性與存在論意義。

二是對工程的人文規範與倫理追問。《“罪“與“贖“——關於人類工程之“非“的反省與超越》一文指出,工程既有功也有過,人類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報復和懲罰,以至於引發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和生存危機。這就警醒我們必須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實踐,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時,正視、檢討工程之“非“,進而優化工程觀,並在現實中以“贖罪“之感合理地規範工程行動,自覺地建構“無為“、“善為“的工程,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解。《略論工程美》則回答了工程美的功能,認為工程美是工程活動及其所創造的人工自然物給作為審美活動主體的人的舒適與愉悦之情,工程美的實質是功能美,這一實質展現為工程美的實用性、科技依賴性、環境協調性、社會歷史性和綜合性等特徵,“美在和諧論“和實踐活動論是工程美的立論基礎。與以上對工程的人文規約與美的訴求不同,一些學者更重視工程倫理的路徑。張應杭認為,面對因工程技術失誤帶來的災難,有必要強調工程技術人員敬畏之心的培植。道家“道法自然“命題中敬畏自然的立場可以為這一敬畏心的培植提供思想史的啟迪。道家以法自然為核心價值理念所主張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和身心合一之道可以為現代工程技術倫理提供如下三條敬畏原則:自然地對待自然、自然地對待他人、自然地對待自我。任醜則追問了工程倫理學的價值基準,並認為人權既是功利、道義、責任、權利等工程倫理學基本路徑的價值基準,又是科學、技術、工程和工程師等工程倫理學諸要素的價值基準。因此,人權是工程倫理學的價值基準,各類工程事業應該成為切實保障和促進人權偉業的現實力量。熊志軍還對科學倫理與工程倫理作了比較研究。此外,2011年以來出版了一批工程技術哲學的學術著作。

一方面,進一步深化了工程演化與本體論研究。殷瑞鈺、李伯聰、汪應洛等的《工程演化論》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闡述了“工程演化論“的基本概念,揭示工程演化的規律和特點、工程演化的動力系統,討論工程要素演化與系統演化,分析工程演化機制以及工程演化與文化變遷、人類文明進步等問題,並通過一些典型案例提供理論支持與説明。張秀華的《歷史與實踐:工程生存論引論》在現象學和實踐哲學的範式下,藉助生存論的解釋原則,先行確立起生存論對於工程追問的優先地位,顯示“人以工程方式去存在“及“人#工程#生存“互釋共容的生存論意藴,並據此於時空向度內考察“作為方式“、“人工世界“和“實存工程“的復性展延,進而判明工程實踐之“是“與“非“、工程異化及其揚棄的歷史擔當,自我解蔽與突圍,趨赴以“棲居“為旨歸的“築居“,重建時代的工程文化,去實現“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的人類理想。

另一方面,豐富並拓展了技術追問的內容與路徑。盛國榮的《西方技術思想研究——一種基於西方哲學史的思考路徑》,旨在從西方哲學史的線索中梳理出各個歷史階段的哲學家們關於技術的思想,以求呈現出一部相對較完整的西方哲學家們認知技術的路徑,即西方技術思想史。陳多聞的《技術使用的哲學研究》主要從共時和歷時兩種視角對技術使用進行審視。既給出技術使用的橫向結構解讀:技術使用是由技術使用的主體一技術使用者、技術使用的客體——總是物象化為人工物的技術,以及技術使用者和技術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所組成的圖景;也做出技術使用的縱向歷史分析:技術使用依次呈現出經驗型技術使用、實體型技術使用和知識型技術使用的不同面貌,並分別孕育出相應的社會情境。曾鷹的《技術文化意義的合理性研究》揭示出在當下技術危機的文化境遇中,技術文化意義世界的裂變、扭曲與失落及其重構。王伯魯的《技術困境及其超越》,在廣義技術範式下,系統分析技術困境的結構、表現、演化機理,以及超越技術困境、謀求人類解放的路徑與對策等問題。陳凡、傅暢梅、葛勇義的《技術現象學概論》,考察了技術現象學起因,現象學技術哲學的研究向度及演進趨勢,非哲學的技術現象學研究,經驗的現象學技術哲學研究範例,“裝置範式論“現象學技術哲學研究綱領,以及技術現象學與STS研究、工程實踐等問題。而新出版的學術著作,如朱葆偉、趙建軍、高亮華主編的《技術的哲學追問》,王大洲的《技術、工程與哲學》,李伯聰的《工程哲學和工程研究之路》和劉孝廷等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等著作,則從更寬泛的視野討論了工程和技術問題。

人體工程學論文 篇五

[關鍵詞]祥雲火炬;形式美;工藝美;材料美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36-0042-02

1 引 言

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祥雲”,是全球化時代由中國企業主導的,跨文化背景、多專業協同設計的一個成功範例。這種成功的設計範例,對於如何從綿延千年的華夏文化中汲取創新靈感,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本論文從形式美、工藝美、材料美三個方面對北京奧運會的祥雲火炬進行了美學分析。

2 祥雲火炬的美學分析

2.1 祥雲火炬的形式美

形式美基本原理和法則是對自然美加以分析、組織、利用並形態化了的反映。從本質上講就是變化與統一的協調。它是一切視覺藝術都應遵循的美學法則,貫穿於眾多藝術形式之中。祥雲火炬整體造型線條流暢,以銀紅兩色為主色,上部以銀色為主,下部以紅色為主,形體優美修長而略顯彎曲。其設計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傳達其基本理念:雲紋、漆紅、人本、科技。雲紋是華夏文化的符號特徵;漆紅是千年的中國印象;人本是細緻的人文關懷;科技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其所代表的“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意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它是輕盈飄逸、神祕,又能夠穿透人心絃的線狀形象,是一種不同於西方體量感的藝術元素,富含東方韻味。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漆紅色的、預示着“祥雲升騰”的雲紋銘文被雕刻在火炬上半部分銀色的鋁合金表面上。這些雲紋不僅作為千年華夏文明被抽象出來的符號,使整個火炬凝練了厚重的中國文化特色,而且給整個奧運火炬注入了幾分輕盈和靈性。

火炬上下按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它採用了類似紙卷和畫軸這一極其富有中國特色的別緻造型,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融入到奧運火炬設計中。靈動別緻的紙卷造型的奧運火炬背後藴涵着千年華夏文化的內涵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詮釋,它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巧妙地表達了借奧運火炬向世界傳遞中國文明的美好心願,也完美地契合了追求和平、文明、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突出了設計的人文主義關懷,傳達了一種真實而感人的意願。

2.2 火炬的工藝美

祥雲火炬長72釐米,重985克,燃燒時間長達15分鐘,在燃燒穩定性與外界環境適應性方面達到了新的技術高度,能在每小時65公里的強風和每小時50毫米雨量的情況下保持燃燒,真可謂是工藝先進、設計巧奪天工,是我國高科技的濃縮。其工藝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加工過程中的精確度、安全性和符合人體工程學。

火炬分為上下兩部分外殼、燃燒器和燃料罐幾個部分。從正面看是雲形,從截面看卻是一個心形。這在工藝上是極其微妙複雜的,要求極高的精確度。火炬採用鋁合金切削加工薄壁整體內外表面成型,在切削時不允許出差錯,如果稍有偏差,缺口就無法彌補。其二是雲紋加工程序。設計人員對於雲紋加工程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加工表面沒有雜色和污點,圖案腐蝕前的遮蔽工藝不能有問題,否則紋樣就會走樣、變形。加工好圖案後要對圖案進行酸鹼處理,其後是模具蝕紋工藝。

在20世紀初,英國人泰羅設計了一套研究工人操作的方法。研究怎樣操作才能省力,高效,並訂出相應的操作制度,人稱泰羅制,這是人體工程學的始祖。現代,人體工程學在設計過程中已成為設計師自覺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方法更具科學性,更重視與舒適感相關的各種心理和生理問題。設計可以從人們日常的知覺感受、認知感受、情緒感受出發,分析各種審美需要。

祥雲火炬設計中很多地方考慮到了火炬傳遞者不同的情感需求。通過火炬上的圖案、色彩、材料的不同搭配,使得他們產生心理共鳴。因為要滿足和適合人體的要求,在祥雲火炬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了人的因素,首先是尺寸合適、高低合適、方便使用,設計和製作更考慮到安全、效率。例如這個奧運火炬重約985克,而這個重量對火炬手來説是比較適合的,這是因為設計師對它的重量有過深入的分析,不能太輕,拿在手裏沒有分量,但也不能太重,否則火炬傳遞者容易感到疲勞。火炬內壁設有隔熱層而外面金屬表面則噴塗了高觸感橡膠漆。經過人機工程學考慮的握柄,使舉握舒適的火炬在每一設計細節中訴求着東方文化的特徵――細緻的人文關懷。再如祥雲火炬由於燃料罐裏面的燃料是液體,變成氣體需要吸收大量的熱,使自身温度降低,很容易結冰,甚至凍傷火炬手的手。所以設計了導熱棒,把火炬上端火焰產生的熱量傳導下來,防止燃料罐過冷,這是由於火炬在燃燒時使上熱下冷而温差懸殊。

2.3 祥雲火炬的材料美

近年來隨着地球環境的逐步惡化,人們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危機,綠色設計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設計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在20世紀60年代末由著名的工業設計師及教育家維可多•佩帕尼克提出。其觀點是我們周圍的事物都是由設計師創造的,設計師在滿足客户和用户要求時不能夠僅僅停留於美化作用,更應肩挑起培養和引導人們社會倫理價值及道德的重擔。每一個有良知的設計工作者都應該在自己的設計中融入綠色設計的理念,用自己的作品向全人類宣傳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引導大眾理性消費,讓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而祥雲火炬的設計在這一方面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典範。

祥雲火炬外採用鋁合金,通體採用高品質鋁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這種材質延展性強、重量輕而且光澤度好,經濟而又不失現代感。火炬外部表面噴塗了橡膠漆,這種材料多用於日常生活用品,用於火炬尚屬首次。火炬的燃料為丙烷,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燃燒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以上兩種材料都是綠色環保的材料,不會造成污染。它們充分體現了維可多•佩帕尼克提出的綠色設計的理念,表明了我國政府對待奧運會認真辦事、節儉籌備的指導思想,體現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主題。

3 結 論

祥雲火炬的設計基於理性,是簡潔、嚴謹、高貴典雅的表現,而且超凡脱俗,很注重於實用而完美的形式。所以,它強調合理性,也注重表達我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其人性化則基於感性和情感的因素。它是温馨的、體貼的、人道的關懷。它與使用者的感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比較注重具有生命及感性的形式及內容,強調了設計的人文精神,凸現了設計的文化符號意義。其設計者有着極強的社會責任感,設計方案中體現出的生態觀和可持續發展觀表達了無微不至的人性關懷。作品以精巧的工藝技術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藴完整地闡述了簡潔、綠色而現代的現代設計理念,成為集形式美、工藝美、材質美於一身的藝術精品,引領着現代設計的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