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中級工程師論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8W

中級工程師論文

中級工程師論文

摘要:為適應人才培養從傳統教育理念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理念的轉變,提出“面向卓越工程師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思路,並結合山東科技大學的實際情況闡述具體做法。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方案;模塊化課程

1改革思路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內容與方法、條件與保障等培養過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設計,是確定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的總體設計和計劃,是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1]。認真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對規範人才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向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計劃,其培養的核心是卓越的工程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不同行業的卓越工程師有不同的教育規律和培養特點。結合我校辦學的條件以及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理念和要求,我們明確了本次修訂培養計劃的思路:①明確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目標;②以培養工程能力為目的,強化實踐教學;③注重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④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彰顯辦學特色;⑤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結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⑥體現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突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具體做法

2.1明確面向卓越工程師的專業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目標回答了“把教育對象培養成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麼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這個根本性問題,對整個專業活動起導向和規範作用,是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靈魂。“卓越計劃”中指出,本科階段建議培養應用型工程師,主要是在現場從事產品的生產、營銷、服務或工程項目的施工、運行、維護。應用型人才又可劃分為工程型、技能型和技術型三種類型[2],不同類型的人才在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方面有共性但也有特性,不同類型應用型人才在專業發展層面側重點不一樣。工程型人才要將科學原理及學科知識轉化為設計方案或設計圖紙,主要從事設計、規劃和決策工作,強調工程管理能力。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來説,主要是培養具備統籌、策劃、管理能力的人才,如編導、製片、遊戲策劃、設計師、創意總監等。如果不具備市場調研能力、對系統工程的掌控能力、對作品的分析評價能力、出眾的協調能力等,就很難勝任這些角色。對於這一層次類型的人才培養,需要有高質量的教師和研究隊伍、高水平的研究課題與研究成果做保障。技能型人才是在生產一線或工作現場通過實際操作將工程型人才設計出來的方案、計劃、圖紙等轉變成具體產品的人才,他們主要從事實際操作或具體運作,側重於職業崗位的具體操作,強調動作技能和經驗技能,如動畫師、渲染師、模型師、特效製作等技能型人員。技術型人才是介於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間的一種人才,具有較強的綜合應用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側重於生產、管理和服務等方面技術應用開發與現場管理,主要從事組織管理操作活動並處理操作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從人力資源結構的層次來看,這類人才居於決策層和操作層之間的執行管理層。如將遊戲引擎開發、數字產品開發能力為主的人才定位於技術型,就需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實踐性和行業性。“卓越計劃”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克服單純技能型人才的`誤區,因此面向卓越工程師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不能僅僅定位在技能型人才培養上,而要側重於技術型人才培養,並不斷向工程型人才提升。

2.2完善人才培養規格與要求

“卓越計劃”通用標準中指出,培養規格具體體現在知識、素質和能力3方面的培養要求。卓越工程師所具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特點是知識面廣,專業理論基礎紮實,專業技術能力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技術運用、推廣和轉換能力,能夠分析、提出方案並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夠參與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並具有運行和維護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以發明新技術、創造新產品。參照這一通用標準,修訂專業培養方案時,遵循“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素質為目標”的原則,完善人才培養規格與要求。2.3重構與培養目標相一致的課程體系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最終是通過完善的課程體系來實現的,課程體系是培養方案最核心的內容,也是專業特色的具體體現。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應的課程體系決定的。由此可見,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重構課程體系時,需注意以下4點。1)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特色課程體系。高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都是要以課程體系的特色來體現的,要辦有特色的專業首先要有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通過對部分高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培養方案的分析,我們發現許多高校的課程設置大同小異,並沒有依託學校已有的學科基礎、師資力量、軟硬件條件,發揮自身的優勢,凸顯自己的特色。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設置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下,教師隊伍在數字圖像處理、遊戲程序設計、計算機視覺、虛擬現實與可視化等方面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整合其他學院的教師資源,引進優質專業師資。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偏重於遊戲編程方向,同時依託“山東省智慧礦山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高校數字礦山與軟件技術重點實驗室”,結合校企合作項目,開展虛擬現實與仿真方向的課程,體現出自身的優勢和專業特色。2)精心選擇課程,優化整合知識結構。“卓越計劃”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以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過於講究學科自身結構,過於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導致課程設置過細、過多,將各種課程“大拼盤”,課程之間聯繫較少,很少有融合的態勢,從而使課程體系失去整體功用、價值和特色,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很難培養出卓越工程師。我們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按照“理論知識夠用、專業技能夠強、突出實踐”的指導思想,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運用系統的思想,突出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將相關課程有機融合,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避免出現“拼盤式”課程所帶來的“知識孤島效應”;儘量減少課程的門數,以避免課程間的重複;增加綜合性課程的比例,有利於提升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刪除陳舊、過時的知識,增加新的內容;將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重組,與工程實際密切結合。如在原有的培養計劃中,對攝影技術與藝術、圖像藝術設計兩門課程單獨開設,在這一次的培養方案中將其合併為數字攝影與藝術設計課程;將原有的攝錄像技術、影視編導與製作兩門課程合併為數字攝像與後期合成課程;將原有的藝術性專業比較強的課程進行刪減、整合,將素描、構成、色彩整合為藝術設計基礎課程等。3)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依據學生的興趣、能力不同進行差異化培養。以往的課程體系,講究大而全,採用泛泛的整體施教模式培養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不足,不能根據學生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施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影響。我們在培養方案調整的過程中,立足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要求,按照“按需設計、夯實平台、差異培養、分向發展”的新思路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形成一個“厚基礎、寬方向、重實踐、強個性”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基於該課程體系,採用差異化的培養模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有效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以此提高整個專業的培養水平。所謂模塊化,是指將教學活動組合成不同的主題式教學單位,模塊化課程體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平台+模塊”[3],是分別按照對學生的共性和個性要求進行設計和構建的。在這種課程體系中,平台中的課程是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反映了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平台之間相互關聯,層層遞進。模塊課程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以人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按照課程與職業領域對應關係劃分,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由選修,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結合我校的辦學優勢和師資條件,突出自身辦學特色,我們將後續的課程體系分為影視製作與特效、遊戲開發、移動應用開發以及虛擬現實與仿真4個不同模塊,不同模塊執行不同的培養方案和考核方式,4)以能力為導向,構建三層實踐教學體系,增加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卓越計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注重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實踐教學是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實踐性、工程性等特點,如不重視實踐教學,必然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在培養方案的制訂中,我們注重以能力為導向,以“學用結合”為指導思想,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構建了從基礎實驗、綜合實踐到科研創新的3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基本實驗實踐教學模塊為第一層次,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和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本着“理論夠用”的原則,理論學時數和實驗學時數基本相同,我們對實驗內容進行整合,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比例,更好地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層次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塊包括課程設計、綜合性項目開發以及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這一層次的綜合實踐教學是在第一個層次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着重培養學生在數字產品設計、製作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完成查閲資料、設計方案、詳細設計或製作、撰寫設計報告等全過程,培養和訓練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數字產品開發過程。此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提升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卓越計劃”的三大特點之一就是倡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到培養過程中。企業能提供真實的工程環境供學生實習和實訓,我校實習、實訓等環節採用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與東軟集團、青島軟件園、青島動漫產業園等企業合作。我校實行的短學期制(設專門的夏季國小期),為綜合實踐教學以及安排到企業去實習提供便利,學生可相對集中地開展項目和課題。第三層次的科研創新實踐教學模塊,以創新能力為目標,主要以課題小組的形式實施。該層次的實踐教學主要有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各種類型的專業大賽等學科競賽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特長,自己組建團隊、設計課題、開展創新性的研究工作。通過不斷探索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踐教學課的比例,突出技術應用型人才“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特色,努力將實踐能力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始終,體現出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要求。

2.4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考核方式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大部分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並不滿足教學需求,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採取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班級授課、工作室及實訓等。對於基礎知識和入門內容,採取班級授課的傳統形式,在面向班級進行集體教學時,可以採用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等進行教學,將典型的小項目在課程中貫穿講解,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對於拓展的知識內容,則會適當選擇“翻轉課堂”形式來進行。成立工作室實際上就是一種小組教學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組成不同的工作室。在每個工作室中,具有相同專業興趣愛好的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實際項目的設計與開發中,以達到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的目的。實訓則借鑑其他高校“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形式,既可以在國小期期間請企業的專業人員在校內實習基地中模擬企業環境,按照企業的實際項目或虛擬項目對學生進行項目實戰,也可以在大四學年把部分學生送到企業中去實習,跟進具體的企業項目,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為了鼓勵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我們也設置了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對參與國家級、省級等各類權威的、與專業相關的競賽以及校企合作形式的實習、實訓進行認定,允許學生進行學分互換。

3結語

基於卓越工程師培養理念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過程體現了“一個突出、兩個結合、三個強化”的指導思想,即突出實踐教學,理論教學與工程應用、學校和企業的密切結合,強化人才的工程設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要求、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組織形式與考核方式等主要問題進行了改革,今後還需根據學科的發展及時進行調整、修訂,探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李桂霞,張一非.從教學計劃到人才培養方案轉變的思考[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2(7):18-20.

[2]劉元義.對應用型人才內涵及其培養規律的思考[EB/OL].[2017-01-09]://

[3]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